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17: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重点)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重点)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难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进课堂
请同学们阅读每一首诗歌的注释,看这四首诗歌的出处、作者,辨析诗歌的体裁。
《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
《龟虽寿》选自《步出夏门行》,作者曹操。
《赠从弟》选自《建安七子集》,作者刘桢。
《梁甫行》选自《曹植集校注》,作者曹植。
从四首诗歌的出处和作者所处的朝代分析,这四首诗在体裁上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指唐以前所写的诗歌,包括“歌”“行”“吟”等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三、初读,把握节奏特点
1.请同学们自读四首古诗,品读下面的字词。
遗所思(wèi)  老骥(jì)  伏枥(lì) 
养怡(yí)   罹凝寒(lí)
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四首古体诗,都表现了古人的不同的志向和思想感情。下面各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组名称 诗词名称 庭中有奇树 探究时间
情感主旨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品味精彩 “馨香盈怀袖”一句的妙处: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 字词传神 用“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小组名称 诗词名称 龟虽寿 探究时间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词背景 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情感主旨 虽年老但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品味精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写作手法 起兴、借景抒情。 小组名称 诗词名称 赠从弟(其二) 探究时间
走近作者 刘桢( —217),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情感主旨 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堂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品味精彩 “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 字词传神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 小组名称 诗词名称 梁甫行 探究时间
走近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诗人。 诗词背景 曹植所处的时代徭役繁重,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窜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 情感主旨 反映了边地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品味精彩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环境描写,衬托出边地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地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写作手法 白描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