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背 影
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本课生字词。
2.诵读课文,梳理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重点)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重点、难点)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父亲》)
有一份爱,深沉无私;有一种情,细腻真挚;有一次送别,刻骨铭心;有一个背影,最不能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纪实散文《背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迂(yū) 拭(shì) 搀(chān) 交卸(xiè) 狼藉(jí) 簌簌(sù) 赋闲(fù) 游ɡuànɡ (逛) 踌躇(chóuchú) 马褂(ɡuà) 蹒跚(pánshān) 颓唐(tuí) 琐屑(suǒ) 触目伤怀(chù) 惦记(diàn)
差使(chāi)
栅栏(zhà)
奔丧(bēnsānɡ)
举箸(zhù)
1.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重点字词。
作者 朱自清 生卒年 1898—1948 原名 朱自华 字 佩弦
籍贯 江苏扬州 评价 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风格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 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作者简介。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3)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父亲于浦口车站送别时,为“我”买橘子的故事。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1)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文中哪一个词语可概括这种基调
2. 把握基调,指导诵读。
惨淡
惨淡的意境,这样的文字,我们应该用深沉而舒缓的语气朗读。
第1段:读得平而深沉,注意两句之间的停顿,读好“最”的重音及“背影”二字。
第2段:注意语调层次的变化,第一个层次应读得低沉而略显哀伤;第二个层次是父亲说的话,应读得低沉、坚定。
第3—5段:用叙述的语气读。
第6段:第一个层次读得平淡;第二个层次要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读得饱含情感。
第7段:读得低沉而略显哀伤。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 理清思路,明确线索。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探究,本文作者用什么线索贯穿全文
线索 解说 举例
实物 以一个具体的事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紫藤萝瀑布》
人物或人物的某一特征 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的历程等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回忆我的母亲》
事件 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散步》
时间 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 《老山界》
地点 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 《老山界》
思想感情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春》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 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每次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四次写到“背影”。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使浓厚的情感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分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充满离情别绪,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小结:文章以“背影”为线索,抓住父亲在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形象,以“背影”体现父爱;“背影”是全文的线索,更是“我”情感变化的转折点。
2. 梳理情节,分析层次。
文章共有7个段落,请同学们根据情感脉络分析文章层次,整体把握作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第一层(第2-3段):交代父子分别时的家境。
第二层(第4-5段):送行前父亲的细心关照。
第三层(第6段):送行时看到父亲的背影。
第三部分(第7段):思念父亲,怀念背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散文的感情基调和线索,整体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再次阅读,进一步体会背影中融聚的浓浓的亲情。
四、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1):思念父亲,
点出背影
买橘背影
送别背影
背影(线索)
背影
第二部分(2-6):
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第三部分(7):思念父亲,
怀念背影(共37张PPT)
背 影
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重点)
2.赏析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探究父子情。
(重点)
3.探究写法,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重点、难点)
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父亲,作者以父亲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背影作为切入点,展现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继续深入理解文本。
二、跳读课文,聚焦“背影”
1. 抓住关键,提出疑问。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首段和最后一段,把反复出现的词语找出来。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关键词:不相见、再相见、背影
什么是“相见” 相,相互;见,见面。“不相见”即彼此不见面,你不想见我,我也不想见你。“再相见”,再,又,将要重复;再相见,将要见面,包含着对见面的渴望。相见和不相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带着疑问继续探究。
2. 助读资料,说说《背影》背后的故事。
(1)朱自清的父亲,名鸿钧,字小坡,人称“小坡公”。曾经在江苏东海(海州)、江苏高邮、江苏徐州等地做过小官。在徐州时曾任“烟酒公卖局长”。1917年的冬天,小坡公的母亲去世了,自己也因受别人诬陷被解除了职务,“烟酒公卖局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肥差,然而小坡公不仅没有发财,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
回到扬州,小坡公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而这时二儿子即将从物华中学毕业,想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工程系,但他此时已拿不出学费,无法成全其愿望了。朱自清回到家中看到的是:厅上只剩下几幅字画和一张竹帘,原来摆在案上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
三、抓住“背影”,读懂亲情
1. 父于子: 圈点批注,读懂背影。
少时不知世事艰,曾经读得懂亲情,却读不懂爱。文章第6段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请同学们分析。
三次突出“布”,既呼应了前文所叙述的惨淡家境,也与儿子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突出父爱之深。
(1)观其貌: 找出本段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仔细品味多次突出“布”字的妙处。
“走”“探”“穿”“爬”等动词,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描写得十分精细,生动地写出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突出他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看其行: 再读文段,寻找动词。
①这些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父亲装出轻松的样子,是为了安慰儿子。说明他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这正是深爱儿子的体现。
②父亲买橘子的进程十分艰难,文中却写他“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前后矛盾吗 请品味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表现了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爱子心切。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旅途安全的挂念。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担心行李安全,悉心关照
(3)听其言: 找出本段中父亲说的几句话,分析其作用。
小结 : 肥胖的背影,艰难的背影,折射的是深沉无私、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父爱。作者采用分解动作、放慢动作、特写镜头的方式,从细节上展现父亲攀爬的背影,使之定格成永恒。
2. 子于父: 圈点批注,读懂父爱。
文中当父亲亲自去送儿子、为儿子拣座位、与脚夫讲价钱送行李时,“我”的态度如何 请同学们圈画相关的词句,体会“我”的情感。
(1)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总觉:自以为是)
(2)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暗笑:暗中讥笑。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流泪:“我”对父亲的心疼、感动)
(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流泪:对父亲的惜别和留恋)
“我”自以为是,暗中讥笑父亲,不理解父爱。年少不懂父母心,读懂已是不惑年。青年朱自清也曾做过令自己悔恨终生的事,好在父亲的一封家书令他幡然悔悟,理解了父亲的艰辛,读懂了父爱的深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聪明”是反语,“过分”是(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的意思,包含着自责和懊悔。
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情感。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是反语,“糊涂”的意思,表达了对自己没有理解父亲的自责和懊悔。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3.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明白父亲的不容易,体谅、理解父亲。
资料助读:
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
1925年,还在北大任教的朱自清回想起与父亲之间的种种,提笔写下了《背影》。不过,当朱父读到《背影》时,已经过去三年了。
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朱自清对于父亲的情感态度是变化着的。父亲为“我”送行时,“我”的态度是“暗自讥讽”;当父亲攀上爬下为“我”买橘子时,“我”的情感是感动心疼;当读到父亲的来信时,“我”理解了父亲的难处,学会体谅父亲,理解父亲,开始思念父亲。
文中作者用比较直接的方式表现“父爱子”,且把“父爱子”写得乏于变化,而将“子爱父”写得富于变化。这很符合父子之情的实际情况——父爱多是含蓄深沉、一以贯之的;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则因其不够成熟并不断变得成熟而常有变化。因此,本文的主题应该从这两方面理解。
惦记背影
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句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的内容核心,突出背影,引起悬念。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刻画背影
“我看见他___着黑布小帽,_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戴
穿
走
探
穿
爬
攀
缩
倾
从父亲的穿戴,可以看出父亲因为祖母的去世和差事的丢失而心情忧郁。
通过对父亲买橘子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父亲动作不便,渗透着满满的父爱和作者深深的感动。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混入”一词非常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望着父亲的背影远去,离别的伤感涌上心头,字里行间流露出惜别之情。
惜别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结构上:结尾与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
内容上:重述“背影”的形象,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
回忆背影
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写人叙事的散文,写作方法十分独特。请同学们探究写法,品析语言,说说你的发现。
(1)视角独特。没有对父亲的全面描写,而是抓住特定环境下的背影来写,角度新颖。
(2)运用细节描写,将动作分解,再现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过程。
(3)作为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文章,文中既有直诉心绪的直接抒情,也有藏在动作、语言、事物等细节中的
间接抒情,这些都是正面表现的情感。文中还有以“悔恨”表现父子之爱的写法,可以视为反面描写。
(4)文章语言朴素又不失典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多用白描的手法,重视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的描写,很少使用修辞手法。语言虽然平实,却非常感人。
五、学以致用,描写亲情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父亲》这首歌唱得真好,唱出了真情,唱出了为人子女对父亲的爱意。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运用朱自清先生教会我们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小妙招
分解动作,就是在描写时,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拆开,分解为几个动作,然后逐一写出动作行为中人物的情态。这种描写方式,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在慢放动作的过程中,把人物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示例:太阳借着云的翅膀升向天空,树下洒下一片碎金,我坐在书桌前,翻阅《孙子兵法》,听到窗外有淅淅沥沥的水声。下雨了 不对,阳光灿烂怎有水声 探头出去,原来老妈坐在树荫下洗衣服。只见她上身前倾,用手不停地在洗衣板上搓洗着,肩头一起一伏,一起一伏,那脏衣服也便像受了老妈情绪的感染,唱起了欢乐的歌,肥皂泡跟着兴奋起来,你挤我挨,都快跑
到盆外了。老妈稍一直身,用手轻轻捋了一下额头的头发,调皮的肥皂泡便跳上了老妈的脸。而后她又弯下腰,继续一起一伏、一起一伏地搓洗着那些衣服……
朱自清父子从不相见到再相见,走过了两年多的光景,蓦然回首,爱在原地,背影依旧。那份深沉无私的父爱,那份细腻真挚的情感,那场新旧思想的交锋,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父子情深,更是我们与父母的故事、与父母的亲情,它们也在阅读中渐行渐深、渐行渐浓。阅读,点亮生活;感悟,唤醒心灵。让我们在阅读的顿悟中渐行渐明!
六、课堂小结
关于“父亲”的名言警句
1.父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达·芬奇)
2.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塞万提斯)
3.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
那就不是父爱了!
(冰心)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