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昆明的雨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重点)
2.理清文章的线索,划分层次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3.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
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总是能勾起人的情思,就如李商隐在巴山夜雨中思念起家乡,憧憬共剪烛火的温馨场景,雨丝缠缠绵绵,细如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来欣赏昆明的雨。
一、导入新课
二、助读资料
1. 作者简介。
作者 汪曾祺 生卒年 1920—1997 籍贯 江苏高邮
评价 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风格 其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代表作品 小说集《邂逅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散文集《蒲桥集》,文论集《晚翠文谈》等 汪曾祺曾因求学到西南联大,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因此,他总在文章中写在西南联大时的经历。
汪曾祺的作品里,反映昆明当时的市民生活的作品约有8篇。这些作品以联大为中心,围绕着校园周
2. 写作背景。
边生活展开。其中,反映云南本地人生活的有散文《背东西的兽物》《昆明年俗》和小说《职业》《钓人的孩子》《求雨》;反映外来人口对昆明的影响的有散文《泡茶馆》和小说《落魄》。
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待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
1.读通读顺。
(1)重点字词。
三、初读,寻雨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乍(zhà) 辟邪(bì) 鲜腴(yú) 篱笆(líbɑ) 格调(ɡé) 吆喝(yāo) mù(暮)年 情味(qínɡ) 苔痕(hén) 密匝匝(zā) 连绵不断(mián) 张目结舌(jié) 鸡 (zōnɡ)
八卦(ɡuà)
缅甸(diàn)
一碟(dié)
绿釉(yòu)
(2)把握昆明的雨的特点。
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 整体感知。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1)雨季事物:作者写了雨季中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
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
事:小酒店雅趣、苗族女孩子卖杨梅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雨季回忆:作者写了哪些与雨季有关的人的活动
娇娇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和她的养女;雨季游玩、酒店小酌。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3)文中写事写物,显得很是“杂乱”。然而,看似杂乱的材料实则有一条线索贯穿全篇。请同学们思考:这条线索会是什么
线索是昆明的雨。文章似是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用这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写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
1.写作缘由:作者为什么写《昆明的雨》这篇文章 课文从一张描绘昆明的雨季的画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四、研读,念雨
(1)宁坤要画,由画入文,出人意料。
(2)画画之事与课文的文脉是相关相承的:描写地点在昆明,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等菌子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产物,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自然地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一语。
2.雨季印象: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些雨季印象的
明亮的:仙人掌的金黄色的花;菌子;杨梅;缅桂花。
丰满的:草木枝叶里的水分饱和,长得旺盛;仙人掌多且肥大;菌子极多;杨梅像乒乓球那样大;缅桂是大树,花都盛开了。
使人动情的:娇娇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缅桂花让人的心软软的;雨季游玩、酒店小酌。
3. 雨季情思:作者仅仅是思念昆明的雨吗
作者借景抒情,借昆明的雨,抒发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锤炼都是蕴含深情的。下面,让我们品读课文,品读汪曾祺“平淡有味”的语言特点。
五、赏读,品雨
(1)A.(鸡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C.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都运用了比喻。
小结 : 大多数作家作品中的比喻句都是华美而艳丽的,汪曾祺却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或描述。这些随处可见、易于感知的事物在文中一次次出现,更易于让读者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也使文章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用“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形象地描写出牛肝菌的颜色、口感和味道,表达出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之情。“很好吃”这三个字是日常用语,很好地体现了汪老散文平淡、家常的语言特色。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用“戴”“穿”“坐”“吆喝”等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文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画面感。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这段环境描写很有意境。外面是大雨,院子里是淋湿的绿叶、白花,这样一种氛围,两个人静静地坐着,给人以宁静、闲适、恬淡之感。
小结 :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所以他散文的语言总是平淡、质朴的,如话家常,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淡而有味。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最善于用家常式的口语、修饰语等凸显语言特有的格调,如话家常,却言有尽而意无穷。朗读他的文字,要注意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速和语调。
1.难忘雨季:作者反复强调“我想念昆明的雨”,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回读,悟雨
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对昆明的怀念之情,对宁静、恬淡生活的留恋。
2.雨季情怀:《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如何以雨的视角“以小见大”的;怎样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
(1)物是载体,文中所写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信手拈来,可见作者对昆明的记忆之深,感情之深厚。
(2)昆明雨季的景、事、物是“散”,表情达意是“聚”。
3.理解情味:朗读文章最后两段,想一想“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到底是哪些情味呢
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用“昆明的雨”这条线索将文中所写的景、事、物、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实,作品中还有一条暗线存在,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第二条线索,也就是暗线是什么
暗线是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小结:散文在组织材料时,大多都使用线索,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有时候,一篇文章中会有明线和暗线。本文,明线是昆明的雨,暗线是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两条线索,一明一暗,将零散的素材聚集起来,鲜活、立体地描写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种类型的散文,接下来,我们按照示例进行梳理,把本单元 所学归类。
七、回顾,了解散文
抒情散文:《白杨礼赞》《昆明的雨》
叙事散文:《背影》
议论性散文:《散文二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到了汪曾祺散文的两个特点:一是形散神聚、选材“小视角”;二是用平淡的语言去写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美而有味,触动心怀。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写作中能够学习名家写散文的方法,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八、课堂小结
昆明的雨
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我想念昆明的雨(情感)…………
神
风情
美食
柔情
温情
友情
(景、物、事)…………
形
【推荐阅读】《昆明的雨》
【推荐理由】《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散文集。或谈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蔬果食品;或谈文坛、戏坛中的人物;或谈西南联大往事;或谈国子监、坝上、钓鱼台;或觅五十年游踪、游记。随心所欲的文字从容不迫地传递着别样的韵味。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