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饮酒》(其五)《春望》这两首诗。(重点)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步入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诗——《饮酒》(其五)《春望》,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一、导入新课
(一)助读资料。1. 作者简介。
作者 陶渊明 生卒年 约365—427 籍贯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朝代 东晋
名 潜 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
先生
评价 我国杰出的田园诗人 相关 作品 著有《陶渊明集》。诗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等,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二、讲授新课
2.《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
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因而“饮酒”是一个总题,是陶渊
明喝完酒之后写的。
此为第五首。
(二)诵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
1.读顺字音节奏。
(1)指导朗读。
朗诵诗歌应注意节奏的连贯、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语气的强弱等,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听录音范读)
体会感情
把握节奏
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xuān
lí
①节奏:诗歌分五言和七言等,五言诗朗读时通常按“二三”式来停顿,七言的通常按“二二三”式停顿。“三”又可继续分为“一二”或“二一”。
②诗歌都是有韵的,阅读时要找出韵脚,根据语境将韵脚读到位。
③语气、语调:语调、语气应是舒缓的。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①起句要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要体现出得意感。
②“何能尔”是设问,“尔”代指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为全篇之骨,要读出自豪感,体现出淡然而满足的精神状态。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
教师指导朗读:
③五、六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④七、八句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⑤九、十两句重在写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其乐的心情。结句最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2. 读懂诗词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并质疑。
参见下面的“诗意解读”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喧嚣扰攘的尘世。
这里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偏远,偏僻。
诗意解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我)在东篱下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胜景。
即庐山。
东边的篱笆。也指代菊圃。
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伴。
山间的云气。
【诗意】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傍晚。
3. 抓住意象,想象画面。
意象,是诗人用以寄托情感的事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阅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重组画面,能够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找出本诗的意象,并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意象:“庐”“人境”“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
画面:一幅恬静、优美、闲适、安逸的田园风光图。
(三)赏析,理清情感脉络。
1.理层次,理清脉络。
诗歌的构成有两个意义方阵,请同学们结合句式和关键词,思考诗歌的层次。
第一层(1—4句):自问自答。诗人虽然居住在“人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 原来是“心远”使然,关键词为“心远”。
第二层(5—10句):写诗人在“心远”境界之下看到的自然美景和达到的忘我境界。
2.抓诗眼,理解情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表达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阅读诗歌,抓住诗眼或是关键字句,完成对诗作的欣赏。诗眼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常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
本文的诗眼你认为应该是哪个词语
心远
小结:“心远”了,也就感情淡了。之所以心远,结合背景资料,我们知道,陶渊明远离了官场,脱离了世俗名利,心自然就“远”了。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正是诗人这种“心远”,才让他获得了人生的宁静,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3.寻证据,赏析诗句。
品读课文,找出诗人“心远”情怀的表现。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一俯一仰的动作中,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南山暮景:在美好的黄昏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意境宁静恬淡,流露出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即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诗人从这美景中,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就是要远离名利纷争、自得其乐。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境界。)
小结: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猛志逸四海,骞翮(hé)思远翥(zhù)”[《杂诗十二首》(其五)],有着非凡的理想抱负,但黑暗的现实让他失望,最终他选择了解印辞官,归隐山林。从踌躇满志到隐居田园,陶渊明经历了痛苦的抉择。最终他选择了远离官场,回归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这流露出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不满,也流露出愿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物我合一”的美好追求,体现了他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心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归隐之所。
是官场你争我夺,互相倾轧的写照。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自问自答,言语之间尽显自豪和自足之情。
诗句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
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与追求。
(四)小结。
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去改变。
饮酒(其五)
无车马喧
情景交融
悠闲自得
心远地偏
采菊悠然
日夕,飞鸟
生活宁静
内心恬然
闲适自在
生命真谛
田园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辛弃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陆游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