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温州期中)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一定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并都需要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D.内环境中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2.(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坚持素食 ③小蛔虫进入淋巴管 ④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时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2023·海南)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4.(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下列过程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C.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D.抗原和抗体结合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5.(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唾液淀粉酶 C.氨基酸 D.DNA聚合酶
6.(2022高二上·深圳期中)孕妇经常会出现身体浮肿现象,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39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7.(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根据下图的人体内环境局部模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CO2不参与pH稳态的调节
B.肺部肺静脉端氧气高于肺动脉端
C.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b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D.a处运输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总共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
8.(2022高二上·南和开学考)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无机盐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9.(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B.①~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激素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10.(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图5为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包括①组织液、②血浆、③淋巴
B.②中含有激素、胃蛋白酶和CO2等物质
C.④中含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与①②相比,③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
11.(2022·兴城模拟)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液
12.(2022高二上·保定月考)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 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增加
13.(2022高二上·茂名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A和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①②
D.肾炎导致①的渗透压升高,②的量减少
14.(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除了水以外,还有各种物质。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 +和K+
C.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
D.当人体摄入无机盐过多时,不会出现组织水肿
15.(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B.大量运动产生乳酸,会使人体的pH呈酸性,导致患病
C.多摄入碱性食物,使人体pH呈碱性,有利于身体健康
D.人体血浆中存在多种缓冲对,可使pH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16.(2022高二上·南阳期中)如图为肌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之间相互交换的物质完全相同
B.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只存在于丙中
C.甲中渗透压突然降低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D.肌细胞中氧气含量低于甲中氧气含量
17.(2021高二上·永吉月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A.①②④⑤ B.②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8.(2022高二上·辽宁期中)人体稳态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旦稳态失调,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户外工作者要多喝纯净水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
B.人体稳态失调都是由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引起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就可以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D.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19.(2021高二上·长白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20.(2021·杨浦模拟)图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较少的场所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21.(2022高二上·营口开学考)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赢得女足亚洲杯冠军。如图是在比赛过程中,女足队员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女足队员体内的细胞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
B.女足队员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下丘脑形成渴觉
C.BC段曲线下降是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中和的结果
D.女足队员剧烈运动,体温上升,说明内环境失去稳定
22.(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立刻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产生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23.(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通透性极高。毛细淋巴管起始段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当组织间隙中积聚较多的组织液时,叠瓦状排列的内皮细胞边缘会彼此分开,使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组织液会进入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来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间的压力差,压力差高则吸收组织液的速度快。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淋巴液不能透过内皮细胞的缝隙进入组织液,应该与单向活瓣有关
B.图中组织细胞和内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完全相同
C.当机体营养不良时,血浆渗透压下降,淋巴液的生成量会减少
D.组织液与淋巴液间的压力差会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增大,引起淋巴液生成量增加
24.(2022高二下·广东月考)房水是眼球中的一种透明液体。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中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的主要作用是给角膜和晶状体等供应营养,并排出其代谢产物和维持眼内压。但如果房水过多,会导致人患青光眼。请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房水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K+浓度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可能高于血浆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25.(2022高二上·南和开学考)下列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26.(2021高二上·长岭月考)下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中A为 ,B为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毛细血管壁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 (用图中字母作答)。
(4)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需要穿过 层磷脂双分子。
27.(2022高二上·宜昌期中)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c代表的系统分别是 、 。
(2)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图乙中,B液为内环境成分中的 ,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主要缓冲物质 有关。
(4)图乙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5)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28.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数量 。根据细胞特点和HCO3-的含量,可推测HCO3-进入血浆的方式为 ,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 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 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 被消耗和 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29.(2021高二上·朝阳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竞技训练的本质是通过训练刺激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不断打破,不断提升的过程,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估,将训练效果反馈给教练、调整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进程。
选取男子体操运动员5名,冬训前开始进行跟踪测试,连续监测11周,测试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等。
男子体操运动员冬训不同时期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酸激酶指标的变化
测试指标 HB(g/L) BUN(mmol/L) CK(JU/L)
冬训前 159.4±9.18 5.37±0.88 205.4±94.89
冬训1周 143.2±6.53* 4.78±1.00 232.2±83.93
冬训3周 144.6±3.51* 4.61±0.62 416.8±146.1*
冬训5周 161.8±7.19 3.24±0.32** 281.2±135.5
冬训7周 157±3.81 5.23±0.72 494.6±173.0**
冬训9周 161.67±8.5 5.79±1.56 282.67±124.5
冬训10周 170.6±3.64** 3.29±0.74** 298.2±152.27
注:与冬训前比较,*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示显著性差异 p<0.01
血红蛋白维持内环境红细胞内的酸碱稳定,参与血液环境的缓冲。在运动过程中血红蛋白负责携氧气转运,对运动负荷、环境、营养等诸多因素敏感,血红蛋白是多年实践监控中反映运动员营养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敏感指标之一。
正常状态下,血清内肌酸激酶含量较低,运动刺激对骨骼肌的反应会令血清肌酸激酶脱离肌细胞进入血液,因此该指标被认为与相关组织和系统的损伤有关。研究表明训练后血清CK会显著升高,恢复快则说明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体操运动员经过多年专业训练,机体适应调节能力较强,经过冬训的系统化训练,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显著升高,血尿素氮显著降低,运动员细胞内环境水平较冬训前提高。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 和 构成,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2)血红蛋白位于 ,其主要功能是负责携氧气转运,因其 ,所以将之作为反映运动员营养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敏感指标之一。
(3)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会通过 产生一定量的 ,释放到内环境中,机体会通过 (物质)维持内环境中pH的稳态。
(4)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冬训期的训练对血红蛋白平衡的提高是有效的。 。
30.(2021高二上·茂名期中)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用标号表示)。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 的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主要靠 机制来维持机体的稳态。在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②中时,能与其中的 发生反应,从而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4)若图中①是肝细胞,当人处于饥饿时A处与B处相比, 血糖浓度高。
(5)如图所示,尝试在图中构建人体血浆、成熟红细胞内液与肝脏内组织液之间O2、CO2扩散的模型(用实线箭头表示O2的扩散,用虚线箭头表示CO2的扩散;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的情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存在于唾液、泪液中,唾液、泪液不是内环境,A错误;
B、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都需要与受体结合,C正确;
D、内环境中可以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答案】D
【解析】【解答】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⑤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3.【答案】C
【解析】【解答】A、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可推知,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
B、太空中含有各种射线,射线会引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B不符合题意;
C、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C符合题意;
D、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等。但是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
4.【答案】D
【解析】【解答】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发生于红细胞中,A错误;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于细胞内,B错误;
C、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抗原和抗体在内环境中结合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
5.【答案】C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分布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同的,不属于内环境, B错误;
C、氨基酸属于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DNA聚合酶参与DNA分子复制过程,该过程在细胞内进行,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
类别 物质举例
存在的 营养物质 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
代谢产物 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
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尿素
不存在的 细胞内特有 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
细胞膜上的 载体、受体
消化道中的 消化酶
不被吸收的 麦芽糖、纤维素
6.【答案】D
【解析】【解答】 孕妇经常会出现身体浮肿现象,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39码的鞋,说明脚出现了水肿的现象,说明了组织液过多,这是由于血浆中的水进入到了组织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故答案为:D
【分析】组织水肿原因分析: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 ,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7.【答案】B
【解析】【解答】A、组织液中的CO2会影响内环境的酸碱度,故能参与pH稳态的调节,A错误;
B、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肺静脉端氧气高于肺动脉端,B正确
C、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作用失常,使a血浆蛋白减少,a血浆渗透压降低,进入组织液中液体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
D、a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所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膜(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即6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3、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8.【答案】D
【解析】【解答】A、葡萄糖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无机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氨基酸位于内环境中,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9.【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正确;
B、①~③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激素主要存在于③血浆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激素,C正确;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①处的液体会增加,造成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解读:
10.【答案】C
【解析】【解答】A、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包括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A错误;
B、②中不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消化道内,消化道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④是细胞内液,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与①③相比,②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11.【答案】D
【解析】【解答】A、乙表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故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乙组织液中,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甲血浆的成分,B错误;
C、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乙组织液比甲血浆更相似于淋巴,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
B、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无信息表明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C错误;
D、白蛋白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液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3.【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而淋巴是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壁形成的,且单向回流至血浆,A正确;
B、A和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因为与内环境稳态直接有关系的四个系统分别是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四个系统,B正确;
C、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外边是组织液,内部是血浆,即图中的②①,C正确;
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使①血浆的渗透压下降,②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组织液含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4.【答案】B
【解析】【解答】A、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
B、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Cl-等离子,B错误;
C、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这样红细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C正确;
D、当人体摄入无机盐过多时,血浆的渗透压增加,组织液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中的水分会进入血浆,不会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15.【答案】D
【解析】【解答】A、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不包含细胞内液,A错误;
B、大量运动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并不会使人体的pH呈酸性,B错误;
C、多摄入碱性食物,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人体的pH并不会呈碱性,C错误;
D、人体血浆中存在多种缓冲对,可以缓冲酸碱,可使pH保持在一定范围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
16.【答案】D
【解析】【解答】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交换的物质不完全相同,如血浆给组织液提供氧气和养料,组织液回渗废物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免疫细胞存在于淋巴液和血浆中,B错误;
C、甲是组织液,渗透压降低水会流失,升高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氧气是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最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7.【答案】D
【解析】【解答】①血浆的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均有关,①错误;
②人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因为血浆中存在一些酸碱缓冲物质,②错误;
③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内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微小变化之中,③错误;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④正确;
⑤严重腹泻、呕吐会使机体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所以既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也需要补充Na+,⑤错误。
描述错误的是①②③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健康人的体温一般不超过37℃,一般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内不是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微小变化之中。
3.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18.【答案】D
【解析】【解答】A、夏季户外工作者会大量出汗,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影响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这时应多喝淡盐水,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A错误;
B、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但人体稳态失调也可能是由自身患病引起的,如人生病时持续高烧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
C、内环境稳态可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不一定能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错误;
D、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答案】B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据图示可知,细胞外液中,③单向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它们共同组成了④内环境。体液免疫过程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发生在①血浆中,A正确;根据试题分析,②为组织液,B错误;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似,不同点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为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D正确。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20.【答案】B
【解析】【解答】①是细胞内液,内有结构蛋白、酶等物质,蛋白质含量高;②③分别是组织液和淋巴,蛋白质含量较少,④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故②和③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所以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3、据图分析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③分别是组织液和淋巴,④是血浆。
21.【答案】C
【解析】【解答】A、AB段虽然其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但其主要呼吸方式还是有氧呼吸,A错误;
B、渴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不能产生渴觉,B错误;
C、BC段其乳酸含量下降,可能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乳酸,使其下降,C正确;
D、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不是保持不变的,运动导致的体温上升不属于内环境失去稳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22.【答案】A
【解析】【解答】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反应生成乳酸钠,然后排出体外,A错误;
B、乳酸可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和乳酸钠,乳酸钠可由肾脏排出体外,B正确;
C、H2CO3分解产生的CO2可经呼吸排出,C正确;
D、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属于一种缓冲溶液体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3.【答案】C
【解析】【解答】A、毛细淋巴管起始段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淋巴液不能透过内皮细胞的缝隙进入组织液,应该与单向活瓣有关,A正确;
B、图中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内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因此并不完全相同,B正确;
C、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来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间的压力差,压力差高则吸收组织液的速度快,当机体营养不良时,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会增多,组织液与淋巴液间的压力差会增大,因此淋巴液的生成量会增多,C错误;
D、组织液与淋巴液间的压力差会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增大,引起淋巴液生成量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
24.【答案】B
【解析】【解答】A、房水属于组织液,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A正确;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Na+浓度和Cl-的浓度,B错误;
C、房水的主要作用是给角膜和晶状体等供应营养,并排出其代谢产物和维持眼内压 ,可推出房水与血浆的渗透压保持平衡,血浆的渗透压取决于其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及血浆,因此房水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很可能高于血浆,C正确;
D、如果房水过多,会导致人患青光眼,合理的利用药物,经多余的组织也排除,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 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 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5.【答案】C
【解析】【解答】ABCD、有双向箭头的是组织液和血浆,组织液进入淋巴,淋巴回到血浆,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6.【答案】(1)血浆;组织液
(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A、B
(4)22
【解析】【解答】(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构成了内环境,根据箭头方向,可判断A为血浆,B为组织液。
(2)分析题图,D系统为吸收营养物质的系统,则应为消化系统,E系统为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的系统,应为泌尿系统。
(3)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半浸润在血浆中,一半浸润在组织液中,所以它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血浆和B组织液。
(4)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出红细胞(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线粒体(2层生物膜),共11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含2层磷脂分子,故总共需要穿过22层磷脂分子。
【分析】1、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细胞膜的结构:
(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2)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
(3)蛋白质:承担膜的主要功能。
27.【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2)内环境
(3)血浆;H2CO3/NaHCO3(或HCO3-/H2CO3)
(4)血浆和组织液
(5)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解析】【解答】(1)分析图甲可知,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
(2)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图乙中B为血浆,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一种弱酸和相应的 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4)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所以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5)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8.【答案】(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2)增加;协助扩散;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组织液(血浆、内环境)
(4)水分子;Cl-(离子)
【解析】【解答】(1)、机体的组织细胞以葡萄糖等为底物,消耗氧气在相关呼吸酶催化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CO2经过扩散,运输到血浆中。血浆中CO2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2)、CO2进入红细胞后,形成H2CO3,进而产HCO3-,HCO3-数量将增加。这进而导致细胞内部HCO3-的含量高于细胞外部,运输特点为浓度梯度为顺浓度梯度运输,根据细胞特点和HCO3-的含量,可推测HCO3-进入血浆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这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血红蛋白某个特点区位载着氧气。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血浆、内环境)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水分子被有氧呼吸消耗和Cl-(离子)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液和血浆之间存在浓度差,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渗透作用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分析】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协助扩散的主要特点有:需要载体协助,顺浓度梯度运输和不消耗能量;
3、有氧呼吸过程方程式:C6H12O6+6H2O+6O2 → 6CO2+12H2O+能量; 4、氧气的输入和CO2的排出途径:
血浆中的氧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经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部,参与新陈代谢。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29.【答案】(1)血浆;淋巴液;神经-体液-免疫
(2)红细胞内;对运动负荷、环境、营养等诸多因素敏感
(3)无氧呼吸;乳酸;NaHCO3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冬训9周以上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冬训前
【解析】【解答】(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其主要功能是负责携氧气转运。根据题意可知,在运动过程中血红蛋白负责携氧气转运,对运动负荷、环境、营养等诸多因素敏感,因此血红蛋白是反映运动员营养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敏感指标之一。
(3)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一定量的乳酸,释放到内环境中,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可与乳酸结合形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碳酸分解形成的CO2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从而使机体维持内环境中pH的稳态。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冬训大于9周时,运动员体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会明显高于冬训前,因此说明冬训期的训练对血红蛋白平衡的提高是有效的。
【分析】1、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HPO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0.【答案】(1)②③
(2)组织液(或③)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NaHCO3
(4)B处
(5)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②③④构成内环境,其中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可以相互交换物质,④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流到血浆,所以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②③。
(2)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会引起③组织液的液体增多,表现为组织水肿。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主要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来维持机体的稳态。在②血浆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等,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②组织液中时,能与其中的NaHCO3发生反应,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4)若图中①是肝细胞,当人处于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进而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而胰岛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这些过程发生在肝脏细胞中,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因此,A处与B处相比,B处血糖浓度高。
(5)成熟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当红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组织后,红细胞中的氧气跨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液中,进而进入到肝脏细胞中,而肝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组织液、穿过毛细胞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浆中,当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实现物质交换,因此,图中人体血浆、成熟红细胞内液与肝脏内组织液之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