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1.2内环境的稳态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1.2内环境的稳态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00: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内环境的稳态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上·亳州期末)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内环境才可能维持稳态
C.机体内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不会紊乱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3.(2022高二上·月考)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4.(2021高三上·河北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及时吸氧可有效缓解高原反应引发的呼吸困难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尿液
C.性激素﹑尿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5.(2021高二上·鹤岗月考)血液生化检查是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某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项 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7 IU/L 0~45
尿素氮 14.6 mg/dL 6.0~23.0
葡萄糖 10.96↑ mmol/L 3.9~6.1
甘油三酯 2.21↑ mmol/L 0~1.7
总胆固醇 5.15 mmol/L 3.1~5.2
A.该人血糖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患糖尿病
B.该人总胆固醇高,可能患高脂血症,建议多吃低脂高糖类食物
C.化验单上的参考范围,说明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维持动态平衡
D.临床上也可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的含量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6.(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人体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C.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2021高二上·邯郸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体液调节中,通常以神经调节为主导
B.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可适当静脉滴注一些血浆蛋白
C.被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只依赖免疫调节即可恢复健康
D.机体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有助于实现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平衡
8.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B.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C.家兔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③会使其pH明显降低
D.④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9.(2021高二上·邯郸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C.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都直接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10.(2021高二上·永吉月考)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D.体温、pH、胃液浓度等相对稳定均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11.(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处于动态平衡
B.血液中酸碱缓冲对与相应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
C.组织液中存在神经递质、胆固醇、蔗糖等物质
D.白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淋巴、血液、组织液
12.(2021·晋中模拟)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肌肉酸痛和鼻塞等。每年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发期,专家建议每年流感季节开始前接种疫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持续高烧 39℃ 时机体的散热量小于体温正常时的散热量
B.高烧不退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肌肉酸痛主要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引发的
D.提前接种疫苗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需要较长的时间
13.(2021高二上·大安月考)在人体剧烈运动后,预测血浆pH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  )
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厌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
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厌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
C.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
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厌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
14.(2021·浙江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都只能通过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
B.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
D.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15.(2022·重庆)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16.(2021高二上·温州期中)某同学在完成“探究血浆对pH值变化的调节作用”活动中,采用下表步骤完成。
步骤 1号烧杯 2号烧杯 3号烧杯 4号烧杯 5号烧杯 6号烧杯
①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② 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
③ 滴加适量的0.1mol/L HCl 滴加等量的0.1mol/L NaOH
④ 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
预期结果            
结论  
预期结果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中向1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清水
B.1号和4号烧杯pH变化明显
C.2号和5号烧杯pH变化不明显
D.由实验可知动物血浆不具有缓冲作用
17.(2023高二上·深圳期末)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血液中
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8.(2021高二上·开平月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除哪项外都支持这一观点(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内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19.(2021·南京模拟)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血液中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肺水肿
B.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含量基本相同
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D.血氧饱和度正常有利于细胞有氧呼吸的正常进行
20.下列关于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B.血浆中的许多营养物质会通过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C.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只要血液中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就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1.(2022高三上·佛山月考)小明因关节疼就医,被诊断为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医生告诉小明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建议他多喝水、控制饮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液中有尿酸而细胞外液中没有尿酸
B.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
C.小明要少吃富含嘌呤的海洋鱼类
D.小明痛风发作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衡
22.(2021·安徽模拟)“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 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C.正常人血浆 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23.(2021高一下·洛阳月考)下列有关渗透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
B.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C.血浆中渗透压大小主要由Na+和K+维持
D.大量排汗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24.(2023高二上·深圳期末)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25.(2021高二上·博罗期中)在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时,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学生在进行田径比赛时,肌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
B.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C.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内环境排出体外
D.一个高素质的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二、综合题
26.(2021高二上·大安月考)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构成   ,其中A为   ,B为   ,C为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   (用图中字母和文字作答)。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   (用图中字母作答)。
(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
(5)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
27.(2021高二上·河南月考)图甲和图乙表示的是人体体液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体液⑤表示   ,对应图乙中的字母是   ,②和⑤中所含成分含量的主要区别是   。
(2)若图甲中的④表示的结构发生堵塞,则会使②中的液体量   ,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除了这种原因外,   (答出1点即可)也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
(3)图乙中的   (填字母)组成了内环境,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多个系统参与,如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答出2点)等。
28.(2021·黑龙江模拟)下面表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姓名: XXXXX医院化验单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17 IU/L 0一45
肌酐 CRE 1.9 mg/dL 0.5一 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 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一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一220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   。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
(3)图中的   (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图中   (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   层磷脂分子,如果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29.(2023高二上·深圳期末)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   。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   层磷脂分子。
(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   (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
(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   。
成分(mmol/L) Na+ K+ Ca+ Mg+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 47
(4)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   ,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   其次还有   等。
(5)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   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30.(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养生主要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   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    。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   (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   、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   (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在B中含有许多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   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
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时细胞也对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的作用,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受到很大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2.【答案】C
【解析】【解答】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A不符合题意;
B、 酶促反应要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非内环境,可以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C符合题意;
D、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
3.【答案】D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会引起机体相应系统的剧烈反应,并且可能会致使部分器官有所损伤,从而改变内环境的稳态,尤其是免疫能力较弱的人群,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体温的相对稳定和pH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从而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例如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也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C正确;
D、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致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引起细胞代谢所需物质无法供应或细胞代谢酶的活性不正常,或细胞形态结构不稳定,从而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4.【答案】B
【解析】【解答】A、出现高原反应要及时吸氧,因为氧气能够供给细胞有氧呼吸,可避免呼吸困难,A正确;
B、尿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性激素、尿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
D、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 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3、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5.【答案】B
【解析】【解答】A、化验单显示,该人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患糖尿病,A正确;
B、该人总胆固醇高,可能患高血脂症,同时其血糖也高于正常值,因此,建议多吃低脂低糖类食物,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化验单上的参考范围,说明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正确;
D、激素的含量在内环境中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临床上也可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的含量来作为诊断疾病的病因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稳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排出——可防止机体中毒。
6.【答案】C
【解析】【解答】A、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人体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B正确;
C、稳态遭到破坏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改变可能是升高,也可能是降低,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答案】C
【解析】【解答】A、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因此神经―体液调节中,通常以神经调节为主导,A正确;
B、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因蛋白质摄入量不够导致血浆中蛋白含量会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这类病人可适当静脉滴注一些血浆蛋白,B正确;
C、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被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中的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均会发挥作用,C错误;
D、机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实现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8.【答案】D
【解析】【解答】A、①表示组织液,X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其内环境由组织液构成,A不符合题意;
B、③表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蛋白质和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③表示血浆,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所以乳酸进入血浆后,其pH不会明显降低,C不符合题意;
D、④表示细胞内液,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图解:X表示组织细胞,Y表示红细胞,①表示组织液,②表示淋巴液,③表示血浆,④表示细胞内液,①②③共同构成内环境。
9.【答案】B
【解析】【解答】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B错误;
C、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因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都直接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会出现在内环境中,但糖原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
D.体温、pH、渗透压等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胃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胃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2.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温度、pH、渗透压)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波动,而不是恒定不变。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渗透压相对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A错误;
B、酸碱缓冲对与相应物质反应发生在血浆中,即发生在内环境,B正确;
C、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不会出现在人体组织液中,C错误;
D、白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3、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12.【答案】A
【解析】【解答】A、持续高烧39℃时,体内酶活性降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大于体温正常时的散热量和产热量,A错误;
B、高烧不退说明稳态失衡了,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正确;
C、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肌肉酸痛主要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引发的,C正确;
D、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能够激发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但通常需要2-4周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1、恒温生物维持正常体温原因是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3、二次免疫是指机体在受到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识别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合成比第一次免疫更多的抗体,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二次免疫的显著特点是“更快、更强、更有效”。
13.【答案】A
【解析】【解答】A、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pH会略有下降,A正确;
B、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
C、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进入血浆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C错误;
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人体剧烈运动,骨骼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
14.【答案】A
【解析】【解答】A、小肠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直接获得营养物质,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故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C正确;
D、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生存必需的,需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5.【答案】D
【解析】【解答】A. 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是血浆pH存在缓冲物质调节,故pH不会明显改变。A错误;
B. 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通过组织和血液的运输。B错误;
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发生在肝细胞中,不在内环境中。C错误;
D. 促进乳酸的运输可以有效的减少乳酸在肌细胞中的积累,有利于缓解肌肉酸痛。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乳酸在内环境中不会引起pH明显的变化。
16.【答案】D
【解析】【解答】“探究血浆对pH值变化的调节作用”活动中,实验目的是比较清水、血浆与缓冲液在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pH变化。因此步骤①中应向1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清水,1、2、3号烧杯内比较的是不同实验材料在加入酸后的pH变化,而4、5、6号烧杯比较的是不同实验材料在加入碱后的pH变化,由于人体血浆中有缓冲对,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度,当在烧杯2、3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和在5、6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由于缓冲对的作用,3和6号烧杯内的pH变化不明显。由于1和4号没有缓冲对,因此1号试管pH降低,4号试管pH升高。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动物血浆与缓冲对一样具有缓冲作用。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17.【答案】C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直接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也可以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即使机体组织水肿但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是可相互交换,C符合题意;
D、尿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也叫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8.【答案】C
【解析】【解答】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空调病”“高原反应”“中暑”分别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氧气稀薄和长期高温造成的;人屏住呼吸时,与外界环境不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累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到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人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需加大呼吸强度才能提供足够能量,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
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高原反应: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2、空调病: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热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请你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原因。
19.【答案】B
【解析】【解答】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从而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水肿,A正确;
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B错误;
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C正确;
D、血氧饱和度正常意味着氧气含量正常,说明能维持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所需的氧气,能保证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0.【答案】D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O3、HPO42-等有关,A项正确;血浆中的许多营养物质可经毛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然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B项正确;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项正确;细胞呼吸消耗的反应物有葡萄糖、氧气,同时还需要适宜的pH、温度等保证酶促反应的顺利进行,所以血液中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一定使细胞呼吸正常进行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D项错误。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多对缓冲物质,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
21.【答案】A
【解析】【解答】A、尿液来源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尿液中都有尿酸,A错误;
B、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B正确;
C、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因此小明要少吃富含嘌呤的海洋鱼类,C正确;
D、小明痛风发作是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尿酸含量过高,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衡,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疾病发生。
22.【答案】B
【解析】【解答】A、内环境pH、渗透压、温度等理化性质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A正确;
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不是组织液,B错误;
C、正常人血浆 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的调节有关,C正确;
D、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例如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人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3.【答案】A
【解析】【解答】A、通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以便维持细胞形态,A正确;
B、食物中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B错误;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主要为Na+和Cl-)的含量有关,C错误;
D、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外液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r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
2、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等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24.【答案】D
【解析】【解答】A、脑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部分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从而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脑组织水肿,可以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症状,A不符合题意;
B、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急性腹泻患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B不符合题意;
C、长期进食障碍的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给机体提供能量;输注生理盐水可维持内环境的正常渗透压,维持细胞正常功能,C不符合题意;
D、炎症患者如果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会导致细胞渗透吸水,致使细胞吸水涨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5.【答案】C
【解析】【解答】 A、学生在进行田径比赛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A错误;
B、参加短跑等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人体内环境中存着缓冲离子和缓冲对,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B错误;
C、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
D、内环境的稳定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的稳定,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稳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6.【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A血浆和B组织液;A;B和C
(4)神经-体液-免疫
(5)22
【解析】【解答】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方向,判定图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总称为内环境。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应经过消化系统(D)吸收,循环系统运输到机体各处。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汇集到肾脏,通过泌尿系统(E)排出。
(1)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根据图示分析可知,C中所含箭头均为单向箭头,故C为淋巴,则A为血浆,B为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系统为吸收营养物质的系统,则应消化系统;E系统为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的系统,应为泌尿系统。
(3)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半浸润在血浆中,一半浸润在组织液中,所以它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A和组织液B;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为A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一般浸润在C淋巴液中,一半浸润在B组织液中。
(4)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出红细胞(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线粒体(2层生物膜),共11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含2层磷脂分子,故总共22层磷脂分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7.【答案】(1)血浆;D;⑤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中的多
(2)增加;营养不良、过敏反应、肾小球发炎等
(3)ACD;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解析】【解答】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分析图甲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血细胞。
分析图乙:单向箭头的A是淋巴,D是血浆,C是组织液,B是细胞内液。
(1)由分析可知:图甲中的体液⑤表示血浆,对应图乙中的字母是D;图甲中②是组织液,②组织液和⑤血浆中所含成分含量的主要区别是⑤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组织液中的多。
(2)若图甲中的④表示的结构淋巴循环受阻、发生堵塞,则会使②组织液中的液体量增加,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除了这种原因外,营养不良、过敏反应、肾小球发炎等也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
(3)图乙中的A淋巴、C组织液、D血浆组成了内环境;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多个系统参与,如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分析】1、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28.【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 ,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
(3)①③④;②
(4)6;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解答】(1)进食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2)内环境的稳态是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只要在该范围内均属正常。
(3)细胞外液由①淋巴、③组织液和④血浆组成。因为组织细胞消耗氧气,②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最低。
(4)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要通过3层细胞膜(出毛细血管2层,进组织细胞1层),6层磷脂分子。图示局部结构中,A为血液输入端,B血液输出端,由于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等的吸收利用,B端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比A端要少。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分析】1、体液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①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
(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②,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
2、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细胞膜的结构:(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2)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3)蛋白质:承担膜的主要功能。
29.【答案】(1)肺;14
(2)①;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DB
(4)7.35-7.45;HCO3- 和H2CO3;HPO42- 和 H2PO4-
(5)相对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图甲中,D是进行气体交换场所,因此D表示肺;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过程为:经过小肠上皮细胞膜(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4层膜)→肝脏细胞(1层膜),一共7层膜,因此需要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
故填: 肺 、 14 。
(2)图甲中,a表示血浆,对应图乙中①血浆。与③组织液相比①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如果①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则则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故填: ① 、 蛋白质 、 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
(3)图乙中⑤表示细胞内液、①表示血浆,表格中D含有的蛋白质最多,因此D表示细胞内液,对应图乙中的⑤细胞内液,表中A表示细胞外液,其中B含有蛋白质较多,因此A表示血浆,与图乙中①对应。
故填: DB 。
(4)正常人的血浆pH呈中性,pH值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血浆含有很多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和H2CO3,HPO42-和H2PO4-等。
故填: 7.35-7.45 、HCO3-和H2CO3、HPO42-和H2PO4-。
(5)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填: 相对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
【分析】1、分析图甲:A表示小肠、B表示肾脏、C表示皮肤、D表示肺,过程I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液。分析图乙:①表示血浆、②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表示组织细胞。
2、组织水肿的成因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0.【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淋巴液
(2)B;扩张;D
(3)NaHCO3(或HCO3-);pH(或酸碱度)
【解析】【解答】分析图示可知A为消化液、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E是淋巴液。B、D、E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1)养生就是主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分析可知其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淋巴液。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时,口器会刺透毛细血管进行吸血,同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人血浆,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D(组织液)的含量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乳酸主要与B(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经肾脏排出体外,碳酸可分解为二氧化碳,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