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00: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上·开封开学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指的就是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人体各种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与其他系统和器官无关
2.(2021高二上·兴宁月考)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神经递质、抗体、生长激素、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2023高三上·贵州开学考)长时间未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突然参加一次长跑锻炼,会全身酸痛,脚掌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B.水疱主要是血浆中的水等物质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酸痛感逐渐消失是因为大量的乳酸通过尿液排出了体外
4.(2021高二上·滨海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中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B.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C.激素分泌的调节只有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分级调节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5.(2022高三上·建平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单位,但神经元数量少于神经胶质细胞数量
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大小与相应部位的大小呈正相关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各种感觉的产生过程都属于条件反射
6.(2021高二下·如皋月考)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B.高位截瘫的病人无法排出尿液
C.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分级调节
7.(2021高二上·永吉月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舌咽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
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出现在内环境中
②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的量相差较大
③血浆成分稳定时机体保持稳态
④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⑤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出现组织水肿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9.(2021·郑州模拟)2020年国际乒联总决赛中在郑州举行,中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的冠亚军。下列对参赛运动员体内生理过程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比赛过程中热量来源主要是其肝脏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比赛中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C.由于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 pH仍处于7.35~7.45之间
D.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10.(2021高二上·邯郸期中)当健康成年人的膀胱有一定的尿液后,在中枢神经控制下逼尿肌会主动收缩造成排尿,若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憋尿适当时间。在做尿检等情景下,也可以在没有尿意的时候排出少量尿液供检测。而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则会出现尿床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尿液的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B.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憋尿能力
C.大脑受伤的成人不能形成尿意,而导致经常尿床
D.健康成年人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排出尿液
11.(2021高二下·电白期中)动脉血压升高时,人体的压力感受性调控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调控机制存在反馈调节
B.感受器单向传递信号至调节中枢
C.心脏和血管都是效应器
D.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不产生动作电位
12.(2021高二下·梅州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没有内环境的成分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D.呼吸酶、消化酶、尿素、干扰素都存在于内环境中
13.(2020高二上·靖西月考)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  )
A.大脑皮层 B.甲状腺 C.脑干 D.垂体
14.(2020·浦东新模拟)小冰在体育课上正在进行100米短跑,此时他的机体不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
A.心率加快 B.收缩压升高
C.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15.(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不完整的一项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A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B 参与物质 神经递质 各种激素
C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D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A.A B.B C.C D.D
16.(2021高二上·抚松月考)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B.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1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18.(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人体呼吸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中气体含量的恒定与酸碱平衡。若呼吸的结果与血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是(  )
A.人由高山刚刚移到平原居住时,血中氧分压增加会促进呼吸作用,呼吸频率增强,导致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B.人由平原刚刚移到高山居住时,体内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血液中pH值下降
C.血中氧分压降低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会引起反射,增强呼吸
D.手术麻醉时呼吸降低,会同时促使血中的氧分压升高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19.(2020高二上·绵阳月考)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实验动物不能去除性腺
B.若切除垂体,则性腺分泌的C会减少,下丘脑分泌的A会增加
C.若要探究B对A的分泌是否存在反馈调节,实验动物不能去除性腺
D.由图可知,鸟类繁殖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共同作用
20.(2021·湖南模拟)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2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
B.内环境之间均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
C.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22.(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血红蛋白、抗体等多种血浆蛋白
B.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的结果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一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23.下列不属于脊髓功能的是(  )
A.人体感觉形成的部位 B.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C.把刺激的反应传导至大脑 D.能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24.(2021·惠州模拟)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需要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只涉及①一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③的信息传递,均存在反馈调节
25.(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
D.人体各部分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0高三上·通州期末)人饮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
(1)为研究酒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饮酒后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 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和神经行为能力变化
受试者血液中各项能力指数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2)科研人员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鼠培养场所都装有直径7cm的木棒,底部铺铜栅栏。通电时木棒转动, 铜栅栏带电防止大鼠主动跳下。实验前24 h训练,取能在木棒上停留3 m i n以上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对照组应用   处理。实验中记录大鼠在棒上   ,并观察   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
②科研人员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进行DA(多巴胺,一种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的测定,数据如下:
递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 1367ng/ g 9714ng/ g 15752ng/ g
DOPAC 3552ng/ g 11455ng/ g 2990ng/ g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DAT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导。科研人员对连续乙醇处理6个月的大鼠中的DAT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处理的大鼠DAT表达量
请结合上述实验研究,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    。
27.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是外伤、中毒等造成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坏死,使脑内多巴胺(一种小分子有机物)这种神经递质产生数量明显减少,进而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能神经元接受刺激时,多巴胺以   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该释放方式的意义是   。
(2)某科研小组研究发现,药物X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行为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其脑内多巴胺的含量。请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步骤:
a.将若干只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
b.A组小鼠每天用适量的药物X(溶解在缓冲液Y中)灌胃,B组小鼠每天用   灌胃,其他条件相同。
c.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行为能力并检测两组小鼠脑内   。
②预期实验结果:   。
三、综合题
28.(2023·泉州模拟)人的排尿活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下图为排尿反射部分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传出神经①、传出神经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往往具有   (填“受意识支配”或“不受意识支配”)的特点。
(2)膀胱充盈时,膀胱壁上的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同时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尿意,兴奋通过传出神经②即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膀胱缩小,尿液排出。
(3)正常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时易出现虽有强烈尿意但排尿困难的现象,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该现象可表明,自主神经系统还具有的特点是   。
(4)自主神经系统通常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发挥相反的作用,这种作用特点对机体具有的意义是   。
29.(2022高二下·衡水期中)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图A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图B是K+通过Na+-K+泵进入细胞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2)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   系统,内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   。
(3)钾离子对维持   (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内钾离子增多会导致静息电位   (填“升高”或“降低”)。
(4)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协助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葡萄糖的运输,正常人饭后血钾含量会有所降低,原因是   。
(5)大量研究表明,钾通道是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的主要途径,细胞丢钾是细胞凋亡的必要条件。据此,试提出一种治疗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思路:   。
30.(2021高二下·黄山期末)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排尿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   来实现。兴奋的产生主要是   (填“钠离子内流”或“钾离子外流”)引起的膜电位变化。
(2)“尿意”是在   形成的。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
(3)研究表明,若长期“憋尿”,则有害机体健康,如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请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做出肾脏功能受损的推断:长期“憋尿”将导致尿液中   ,导致肾脏功能慢慢受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B错误;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2.【答案】C
【解析】【解答】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答案】D
【解析】【解答】A、B、C、水疱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构成内环境,它们之间总是发生物质交换,水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的水等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流入组织液导致的,其消失主要是组织液中的水等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流入淋巴液或通过毛细血管壁流入血浆导致的,A、B、C不符合题意;
D、机体大量运动产生乳酸,使全身酸痛,酸痛感逐渐消失是因为大量的乳酸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形成乳酸钠,乳酸钠进入肝脏,参与代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
3、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4.【答案】A
【解析】【解答】A、体液调节是指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等进行的调节,人体中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A正确;B、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但由于此时软骨层骨化成骨,因此身高不再增加,B错误;
C、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并不都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的三级调节模式,如抗利尿激素直接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C错误;
D、神经中枢既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也可以分泌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尿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1、体液调节是以化学物质为调节物质基础,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进行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些化学物质以激素为主。
2、生长激素参与生长,当软骨樱花为成骨,骨骼愈合,身高不在增长。
3、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时受到分级调节,也存在内分泌腺直接分泌激素的情况。
4、某些神经中枢即参与神经调节,也可以作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例如下丘脑。
5.【答案】A
【解析】【解答】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单位,神经元数量少于神经胶质细胞数量,A正确;
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觉的产生不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多种功能。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皮层的位置是正置的。
②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不相关。
(3)运动神经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传出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是受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6.【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
B、高位截瘫的病人,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B错误;
C、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7.【答案】C
【解析】【解答】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不符合题意;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舌咽的运动能力出现障碍,B不符合题意;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向排列,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符合题意;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大脑皮层调控特点
1.躯体各部分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且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一般是倒置的。
2.躯体不同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躯体运动中枢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对侧(交叉)支配的特征。
8.【答案】B
【解析】【解答】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在内环境中,①正确;组织液大部分渗回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液,②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可见,血浆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保持稳态,③错误;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④错误;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由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因此会出现组织水肿,⑤正确。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答案】A
【解析】【解答】A、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路肌和肝产热为多,比赛过程中热量的来源主要是骨部肌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A错误;
B、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比赛中产热多,散热也多,因此比赛中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B正确;
C、剧烈运动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被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缓冲掉,血浆pH仍在相对稳定范围7.35~7.45之间,呈弱碱性,C正确;
D、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属于分级调节,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1、比赛时需要肌肉细胞支持运动和供能;
2、机体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尿液的形成过程在肾脏,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A错误;
B、憋尿是大脑皮层控制的,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憋尿能力,B正确;
C、大脑受伤的成人可能形成尿意,导致其经常尿床的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没能有效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C错误;
D、健康成年人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缩小,排出尿液,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系统对内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下如排尿反射,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由题图可知,人体血压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
B、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B正确;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在降压反射中,心脏和血管都是效应器,C正确;
D、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也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分析】动脉血压作为内环境的一个指标处于动态平衡中,它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同样也存在反馈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产生会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错误;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C正确;
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内环境中没有呼吸酶和消化酶,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有水、无机盐离子、蛋白质、脂质、糖类和代谢废物以及气体等等。多细胞动物的细胞没有直接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溶液渗透压和溶液中微粒数目有关。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3.【答案】A
【解析】【解答】A、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受损,不参与生命活动调节,A正确;
B、植物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正常,B错误;
C、植物人的生命体征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等,受脑干的控制,C错误;
D、植物人的垂体的功能正常,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D、在100米短跑过程中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生理变化,ABD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所以在短跑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15.【答案】B
【解析】【解答】A、神经调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A正确;B、神经调节参与的物质有神经递质,体液调节包括各种化学物质,主要是各种激素,B错误;
C、神经调节作用速度迅速,体液调节作用速度较缓慢,C正确;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通过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6.【答案】D
【解析】【解答】A、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A正确;
B、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B正确;
C、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着身体对侧躯体的运动,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左侧肢体运动,C正确;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表明,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17.【答案】A
【解析】【解答】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项错误;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受到刺激最终使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B项正确;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项正确;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项正确。
【分析】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简易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18.【答案】C
【解析】【解答】A、人由高山刚刚移到平原居住时,血中氧分压增加,氧气供应充足,导致呼吸频率减慢,A错误;
B、 人由平原刚刚移到高山居住时,体内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血液中pH值不会明显下降 ,B错误;
C、血中氧分压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血中氧分压降低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会引起反射,增强呼吸,尽快将代谢废物排出,C正确;
D、手术麻醉时呼吸降低,会促使血中的氧分压降低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的热多,散的热也多。
19.【答案】C
【解析】【解答】A、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A正确;
B、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激素B促性激素减少,导致性腺分泌的C性激素减少,又因为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增加,B正确;
C、若要验证B对A的反馈调节是否存在,则其下级器官性腺可以切除,C错误;
D、据图分析:鸟类的繁殖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说明有性激素的参与,有体液调节,故鸟类繁殖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共同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C依次可以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A和B会促进C产生,C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A和B继续合成。
20.【答案】D
【解析】【解答】A、脑水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脑水肿;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症状,A正确;
B、人在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输入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
D、炎症患者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组织水肿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高于血浆,组织液和血浆渗透压不平衡,引发水肿。
2、腹泻症状主要是由于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导致渗透压失衡。
3、长期进食障碍,会由于缺乏食物来源,从而缺乏能量,可以及时补充葡萄糖,通过葡萄糖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蒸馏水配置的水溶性药物,药物溶液渗透压低于细胞渗透压。
21.【答案】C
【解析】【解答】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内环境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除此之外的都不行,B不符合题意;
C、图中④表示人体其他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等可形成汗液,汗液由皮肤排出,尿素等需要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该过程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C符合题意;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维持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图解:①表示食物进入内环境,需要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参与,②、③表示呼吸作用,需要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参与,④表示人体其他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需要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参与。⑤、⑥表示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22.【答案】B
【解析】【解答】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不会在血浆中出现,A错误;
B、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机体调节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
C、细胞的生活依赖于内环境,同时细胞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进而引起机体患病,但机体患病未必一定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3.【答案】A
【解析】【解答】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形成人体感觉的部位。脊髓灰质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即完成一些低级的反射活动);脊髓白质是脑与脊髓联系的通道,能将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灰质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完成一些低级反射活动,所以脊髓能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分析】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
(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24.【答案】A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方式①和②都经过血液循环,因此传输速度缓慢,而方式③只经过神经纤维,通过电信号进行传递,因此传递迅速,A正确;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属于体液(细胞外液),B错误;
C、体温调节涉及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①和②属于体液调节,③属于神经调节,C错误;
D、方式①②属于激素调节,传递的途径是体液,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调节的方式是反馈调节,③的信息传递不经过血液循环,一般不存在反馈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5.【答案】C
【解析】【解答】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红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即为血浆,B正确;
C、内环境自身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而非与外界环境平衡,C错误;
D、人体各部分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参与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6.【答案】(1)稳态;延长
(2)等量生理盐水(清水)灌胃;停留时间;行为活动变化;低剂量的乙醇可以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除了可促进DA的释放,还可抑制DA的分
(3)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释放减少,同时DAT表达量居高不下,持续对突触间隙内DA 进行摄取,驱使机体寻找乙醇刺激,进而建立酒精依赖
【解析】【解答】解:(1)饮酒后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在一段时间内变化,之后慢慢恢复正常,说明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2)科研人员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所用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实验组用等量的乙醇灌胃。由于正常大鼠能在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实验中可记录比较大鼠在棒上停留时间,并观察行为活动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
②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剂量的乙醇可以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除了可促进DA的释放,还可抑制DA的分解。(3)连续乙醇处理6个月的大鼠体内DAT表达量显著增多,而DAT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导。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是: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DAT表达量增多,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释放减少,同时DAT表达量居高不下,持续对突触间隙内DA 进行摄取,驱使机体寻找乙醇刺激,进而建立酒精依赖。
【分析】(1)分析图1:左图为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变化,饮酒1.5时乙醇浓度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右图是人饮酒后神经行为能力变化,饮酒0.5h时视觉保留能力最低,饮酒1.5h时简单反应时能力最低,之后都逐渐恢复。(2)表是科研人员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的实验,与对照组对比发现: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 (3)分析图2:连续乙醇处理6个月的大鼠体内DAT表达量显著增多。
27.【答案】(1)胞吐;多巴胺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有利于引起突触后膜迅速产生动作电位
(2)等量的缓冲液Y;多巴胺的含量;A组小鼠的行为能力明显强于B组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B组小鼠
【解析】【解答】] (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以胞吐方式释放多巴胺,其意义是短时间内释放大量多巴胺,有利于神经冲动的快速传递。
(2)实验步骤的第一步需要选材、分组、编号,即将若干只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对照组(B组)小鼠要每天用等量的同种缓冲液Y灌胃,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行为能力并检测两组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预期实验结果:A组小鼠的行为能力明显强于B组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B组小鼠。
【分析】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胞吐),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
28.【答案】(1)不受意识支配
(2)感受器;副交感神经
(3)大脑皮层抑制排尿反射的发生;并不完全自主,还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4)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解析】【解答】(1)传出神经①和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往往具有不受意识支配的特点。
(2)膀胱充盈时,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同时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尿意,兴奋通过传出神经②即副交感神经使膀胱缩小,尿液排出,其原理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
(3)正常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时易出现虽有强烈尿意但排尿困难的现象,应该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皮层抑制排尿反射的发生。自主神经系统还具有的特点是并不完全自主,还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4)自主神经系统通常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发挥相反的作用,这种作用特点对机体具有的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机制,低级中枢的活动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2、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成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减慢;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加强。
29.【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消化系统和循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内液;升高
(4)饭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膜上的K+-Na+泵被激活,血K+大量进入细胞内,所以血钾含量会降低
(5)特异性的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膜上的钾通道,使得细胞毒性T细胞丢钾而凋亡,使其不能再攻击正常组织细胞
【解析】【解答】(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吸收,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这一过程中,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钾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远大于细胞外,因此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当细胞内钾离子增多,引起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大,促进钾离子外流,则钾离子外流形成的静息电位升高。
(4)正常人饭后由于摄入大量糖类,经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会升高,则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增加,细胞膜上的Na+-K+泵被胰岛素激活,血浆中的K+大量进入细胞内,所以血钾含量会降低。
(5)已知细胞内的钾被排出细胞后细胞会凋亡,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是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可以特异性的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膜上的钾通道,使得细胞毒性T细胞丢钾而凋亡,使其不能再攻击正常组织细胞。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30.【答案】(1)反射弧;钠离子内流
(2)大脑皮层;成人控制排尿中枢除了脊髓的低级中枢外还有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控制,而婴儿只有脊髓的低级中枢
(3)含有的有害代谢终产物在肾脏中停留的时间过长
【解析】【解答】(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排尿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2)“尿意”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由于成人控制排尿中枢除了脊髓的低级中枢外还有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控制,故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儿只有脊髓的低级中枢,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故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3)人体通过排尿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长期“憋尿”将导致尿液中含有的有害代谢终产物在肾脏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导致肾脏功能慢慢受损。
【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3、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言、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