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3.2激素调节的过程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3.2激素调节的过程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00: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激素调节的过程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上有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生长激素可使靶细胞减少对糖的利用,增加糖原生成
D.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可以激发和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2.(2022高二下·杭州期末)图示为一正常人在摄入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和经受有害刺激后的血糖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①过程血糖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胰高血糖素分泌引起的
B.图示中②过程胰岛素的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的反射性的调控无关
C.图示中③过程中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促进机体形成应急反应
D.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①过程会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
3.(2022高二下·遂宁开学考)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①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②仅选择性地弥散分布于甲状腺周围
C.激素③几乎对全身细胞代谢都起催化作用
D.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激素③的反馈抑制作用
4.(2022高二上·邯郸期中)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内分泌腺,数字表示激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B.②与③的作用体现了分级调节
C.人体中激素②只能作用于b,激素③只能作用于a和c
D.若饮食中长期缺碘,则人体中c会增生肿大
5.(2021高二下·河南月考)已知某药物X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科学工作者在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早餐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X后,其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 含药物X的标准餐 血糖明显降低 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 等量的标准餐 血糖较高 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餐后胰岛素含量和血糖水平
B.药物X具有与胰岛素类似的功能
C.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餐后体内储藏的糖原可能增加
D.药物X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或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
6.(2021高二上·开平月考)如图表示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B.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
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
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7.(2022高二上·茂名期末)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胰腺分泌的
B.给肉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快速出栏
C.促甲状腺激素能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的靶细胞种类繁多
D.激素的合成与酶、抗体一样,一定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8.(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下列过程不会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含量
B.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C.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受体失活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D.肌糖原直接分解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9.(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内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
B.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产生并分泌激素①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增加
C.图中表示反馈调节的共有2处,图中也存在分级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出另一种激素,与激素③共同调节生物的生长
10.褪黑素是由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褪黑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褪黑素作用的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
11.(2022高二上·辉南期中)向已空腹 12h 的健康人静脉输注葡萄糖,一段时间内,使血糖含量迅速升高到超过基础水平, 并持续输注以保持高糖状态,此过程中血浆胰岛素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5 分钟,胰岛B 细胞内已经合成的胰岛素会迅速 分泌
B.5~ 15 分钟,血浆胰岛素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 进入靶细胞,并与胞内受体结合
C.15 分钟之后,胰岛B 细胞不断合成与分泌新的胰 岛素
D.血糖含量水平可以调节胰岛B 细胞对胰岛素的合成 与分泌
12.(2021高二上·嘉兴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局部细胞及其周围的生存环境(图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中有淋巴细胞
B.⑤为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C.若图示为肝组织,则饥饿状态下④处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③处
D.若图中①为胰腺细胞,则其分泌的胰蛋白酶释放在③、④、⑤中
13.(2020高三上·历城月考)糖原沉积病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
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14.(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细胞不同
B.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15.(2021高二上·汕头期中)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需借助体液运输
B.三者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C.三者均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
D.三者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6.(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十分复杂,存在一个精密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
B.ATP浓度升高会使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启,促进K+外流
C.Ca2+大量内流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
D.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减低
17.(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葡萄糖载体,可以与胰岛素结合
B.②为胰岛素,与其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可导致Ⅱ型糖尿病
D.Ⅰ型糖尿病病人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8.(2020高二上·娄底期中)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
C.b分泌的激素增多对a、c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
D.c分泌的激素对a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
19.(2023·葫芦岛模拟)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而神经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
B.空腹晨跑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比进餐后一小时更旺盛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20.(2021高三上·安顺月考)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合成具有与天然胰岛素生物活性一样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大致过程是先用化学方法分别合成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再催化形成二硫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合成胰岛素的方法必须利用mRNA为模板
B.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故处于游离状态
C.形成二硫键后,A、B两条肽链的肽键数目增多,形成了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D.糖尿病患者通过口服该产物,可维持机体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21.(2022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抑胃肽(GIP)是由小肠黏膜K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和小肠液分泌、促进胰岛素释放、促进脂肪细胞吸收脂肪酸等功能。下图为GIP分泌和发挥作用等的示意图,数字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GIP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B.糖尿病人的血浆GIP浓度可能比健康人的低
C.GIP作用于脂肪细胞能升高血浆中的脂肪酸浓度
D.若③④的敏感性降低则可能会引起高血糖
22.(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B细胞既可感知血糖浓度变化也可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
B.图示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细胞的末端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
C.甲为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肝糖原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D.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减少血糖的来源
23.(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的
B.激素都既可口服,又可注射补充
C.激素有调节、催化、运输等多种功能
D.正常情况下,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24.(2021·重庆模拟)如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
B.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
C.若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
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25.(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下列符合下图中细胞A和细胞B关系的是(  )
A.T细胞和B细胞 B.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
C.垂体细胞和甲状腺细胞 D.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3·浙江模拟)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使胰岛素作用下降的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对胰岛素抵抗有缓解作用,为探究其效果,请完善实验思路,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试剂:二甲双胍溶液(能缓解胰岛素抵抗的药物)、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1(用棕榈酸钠处理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含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葡萄糖含量测定仪(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
组2:   
组3:   
组4: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上述各组   ,计算葡萄糖的消耗量(单位:mmol/L)。
(2)若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效果优于二甲双胍溶液,请预测实验结果   。(用柱形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棕桐酸钠能使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原因可能是它能使细胞膜上   的数量减少。
②动物机体内胰岛素通过   传送,作用于组织细胞,促进其   ,从而降低血糖。
27.(2021·深圳模拟)扶他林(双氯芬酸钠)是一类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服用药物后,药物可在体内水解出有效成分双氯芬酸作用于机体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前列腺素诱导白细胞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促进机体发热,从免疫系统的组成来看,这些炎症因子属于   ,同时炎症因子持续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并在   (部位)形成痛觉。机体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组织水肿进一步压迫痛觉神经,因此临床上还可通过静脉注射   (填“低浓度”或“高浓度”)甘露醇辅助止痛。
(2)长期服用双氯芬酸钠可诱发高钠血症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暴躁、易怒、及肌肉抽搐等,因此临床上建议,服用双氯芬酸钠期间大量饮水以缓解上述症状。从水盐平衡及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大量饮水以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的原理可能是   。
(3)实验室中常通过抽取小鼠血液来检测其前列腺素水平,原因是   。
现有生理状况相近的炎症模型小鼠若干,某浓度的双氯芬酸钠溶液及生理盐水等材料,以小鼠前列腺素水平作为痛觉程度指标,请设计实验验证双氯芬酸钠能有效止痛。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三、综合题
28.(2020高二上·贵港期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右图是人体多个系统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    ( 填字母)。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2)正常情况下,b处(血浆)的葡萄糖浓度为   
g·L-1。若血糖浓度升高,则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   增多。血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主要去路是   。
(3)若b处蛋白质的含量降低,则会引起c处    , 出现组织水肿现象。正常情况下,c处液体渗入d处的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渗入b处的量。
29.(2020高二上·长沙开学考)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图中①、②是由免疫失调引起糖尿病的两种机理,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是   细胞,抗体Y1与该细胞相应受体结合,使该细胞对   的敏感度降低,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图中抗体Y2与丙细胞上的   受体结合,使乙细胞产生的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乙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丙细胞,促进细胞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图中所示糖尿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30.(2020高二上·沈阳期中)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依靠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从而维持内环境自稳态。图为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甲乙丙丁代表腺体或神经结构,①-②代表途径,a-f代表物质。
(1)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2)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c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那么物质a为   。健康人体内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途径①②使激素分泌保持平衡,其体内的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3)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   ,支配肾上腺的结构丙是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4)丛林探险,能量消耗极大,机体借助如图所示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那么此时物质e表示的是   ,该激素是由   细胞分泌的。
(5)去年小明体检患有高血脂,于是他天天徒步一万步,风雨无阻坚持一年,并且每天控制饮食。今年体检时血脂恢复正常。据图,简述控制饮食、坚持徒步运动能有效降低血脂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A正确;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没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
C、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可使靶细胞减少对糖的利用,增加糖原生成从而促进生长发育,C正确;
D、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分泌的雌激素可以激发和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调节水平衡、血压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 雄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2.【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图示中①过程血糖浓度的上升主要是摄入葡萄糖溶液引起的,A错误;
B、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即图示中②过程胰岛素的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的反射性的调控有关,B错误;
C、图示中③过程中机体形成的应急反应促进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C错误;
D、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则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血糖浓度依然较高,则①过程会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
(1)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人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人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人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激素①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激素②可随血液流到全身,但仅作用于甲状腺,B错误;
C、激素③对体内的有机物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而不是催化作用,C错误;
D、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激素③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4.【答案】A
【解析】【解答】A、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c是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激素的功能,A正确;
B、c→a→b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B错误;
C、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b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机体的几乎所有的细胞,C错误;
D、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若饮食中长期缺碘,则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增生,因此人体中b甲状腺会增生肿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5.【答案】D
【解析】【解答】A、结合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给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X,因变量是餐后胰岛素含量和血糖水平,A正确;
B、实验结果显示药物X能降低血糖浓度,这与胰岛素的功能相似,B正确;
C、由实验组患者血糖明显降低可推测药物X可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合成,因此,实验组餐后体内储藏的糖原可能增加,C正确;
D、由实验组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可知,药物X不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或修复受损胰岛B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目实验思路可知,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究药物X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否与增加胰岛素的含量有关,实验对象为糖尿病患者,自变量为是否使用药物X,因变量为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变化,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可知,药物X能够降低血糖浓度,但对胰岛素含量变化无影响。
6.【答案】B
【解析】【解答】从图中分泌物甲能使血糖降低,分泌物乙能升血糖可知,甲是胰岛素,乙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这两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作用。
摄食后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分泌物甲降低血糖,说明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物乙),B正确;2~2.5小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升高,肌糖原不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D错误。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7.【答案】B
【解析】【解答】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因此,给肉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快速出栏,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能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其作用的靶细胞只有甲状腺细胞,C错误;
D、蛋白质类激素、绝大多数酶和抗体的合成过程都需要核糖体的参与,但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还有少数的酶是RNA,因此这些物质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因此体内要不断产生激素,从而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实验过程为:小肠粘膜和盐酸一起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3、比较动物激素、酶、抗体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抗体
化学本质 蛋白质类或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 蛋白质或RNA 蛋白质
产生部位 内分泌腺(或细胞) 活细胞 浆细胞
作用 调节 催化 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作用部位 靶细胞、靶器官 细胞内外 抗原
作用后去向 被灭活 数量和质量不变 被吞噬细胞降解
8.【答案】D
【解析】【解答】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血糖消耗较快,血糖降低,所以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含量,A正确;
BC、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受体失活都会引起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故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B、C正确;
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从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血糖来源和去路:“三来”:食物吸收(主要)、肝糖原分解、非糖类物质转化。“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类物质。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9.【答案】B
【解析】【解答】A、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反馈调节垂体加速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A正确;
B、寒冷时,下丘脑和垂体相继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增加产热,①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増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图中有2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说明有分级调节,C正确;
D、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与激素③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TRH,TRH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量。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10.【答案】D
【解析】【解答】A、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由图示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干“ 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 ”可知褪黑素会作用于其他的细胞,调节睡眠,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11.【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 0~5分钟,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说明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上升,A正确;
B、5~ 15 分钟,血浆胰岛素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B错误;
C、由图示可知,15分钟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上升,说明胰岛B细胞是不断合成和分泌新的胰岛素的,C正确;
D、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中枢在下丘脑。血糖调节中的反射活动均为非条件反射。
(2)胰岛A(或B)细胞可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而肾上腺只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
(3)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活动,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胰岛素能抑制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
(4)血糖调节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①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胰岛素 。
②饥饿时,血糖含量降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 。
12.【答案】D
【解析】【解答】A、②是淋巴,内有淋巴细胞,A正确;
B、⑤为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B正确;
C、饥饿状态下,肝细胞可分解肝糖原,使流经肝脏的血糖浓度升高,④处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③处,C正确;
D、若图中①为胰腺细胞,其分泌的胰蛋白酶将由导管输送到十二指肠处,不能出现在③、④、⑤中,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②是淋巴液。无盲端——毛细血管——③、④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⑤组织液。
13.【答案】D
【解析】【解答】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抑制糖原的合成,并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A错误;B、据图分析,葡萄糖需要先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才能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被呼吸作用利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ATP,B错误;C、血糖浓度高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C错误;D、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的肝糖原不能水解的低血糖,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分析】题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其中6-磷酸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可生成糖原、丙酮酸,在6-磷酸葡萄糖酶的作用下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细胞呼吸的启动需要ATP供能,同时糖原与非糖物质可以在相关酶的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据此答题。
14.【答案】D
【解析】【解答】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细胞可以是相同的,但受体蛋白不同,A错误;
B、胰岛素的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错误;
C、胰岛素的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
D、据反馈调节的概念可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促进原来生命活动的是正反馈调节,抑制原来生命活动的是负反馈调节。
2、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岛素含量升高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5.【答案】C
【解析】【解答】A、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酶不需要借助体液运输,A错误;
B、激素弥散到体液中,一经靶细胞识别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分解或重吸收回突触小泡;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错误;
C、酶需要与特定的底物结合,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C正确;
D、激素、神经递质两者都是信息分子,酶不属于信息分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等。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的浓度都很低。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言、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和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16.【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且需要载体,因而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进行氧化分解,因而细胞内ATP的浓度增加,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A正确;
B、由图示可知,ATP浓度升高会使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引起钾离子外流受阻,B错误;
C、正常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的作用后,细胞膜上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触发Ca2+通道打开,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C正确;
D、胰岛素能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进而使血糖浓度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 (1)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17.【答案】A
【解析】【解答】A、①为葡萄糖载体,载体具有特异性,不能与胰岛素结合,A错误;
B、②为胰岛素,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正确;
C、Ⅱ型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导致胰岛素受体缺乏引起糖尿病,C正确;
D、Ⅰ型糖尿病病人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①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②2型糖尿病: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8.【答案】A
【解析】【解答】分析可知,a、b、c分别表示垂体、甲状腺、下丘脑,A错误;a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甲状腺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B正确;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a垂体、c下丘脑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C正确;c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对a垂体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体现了反馈调节。
19.【答案】A
【解析】【解答】A、激素调节存在分级调节,神经系统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控制,例如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
B、与进餐后一小时相比,空腹晨跑消耗更多的能量,体内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较多,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呆小症,C正确;
D、中暑者会丢失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言、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4、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20.【答案】B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先用化学方法分别合成胰岛素A、B两条肽链,再催化两条肽链间形成二硫键”,该方法为化学合成法,其合成过程中没有利用mRNA为模板,A错误;
B、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故处于游离状态,B正确;
C、胰岛素A、B两条肽链间形成二硫键的过程中肽键数目不变,C错误;
D、胰岛素不能口服,如口服则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而失去功效,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21.【答案】C
【解析】【解答】A、 由题意可知GIP是多肽激素,是由小肠黏膜K细胞合成并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胞外的大分子物质,A正确;
B、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的血浆GIP浓度较低,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能力较弱,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或转化的速率较低,导致血浆葡萄糖浓度偏高,B正确;
C、GIP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吸收脂肪酸,故能降低血浆中的脂肪酸浓度,C错误;
D、③④为胰岛细胞上的受体,若③④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进食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则可能会引起高血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
(1)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人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人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人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2.【答案】C
【解析】【解答】A、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应答反应,对血糖浓度进行调节,同时它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A正确;
B、图示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细胞的末端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B正确;
C、甲为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C错误;
D、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减少血糖的来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降低时具有提高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二者共同维持血糖平衡。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3.【答案】D
【解析】【解答】A、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A错误;
B、激素不都可口服,但可注射补充,如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否则会被分解,B错误;
C、激素只有调节功能,而蛋白质才具有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C正确;
D、正常情况下,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这样能实现激素的精准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的浓度都很低。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言、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和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24.【答案】D
【解析】【解答】A、如果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表示转录、e表示翻译过程,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B正确;
C、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循环最终注入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淋巴液进入血浆,因此若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C正确;
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2、基因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也在细胞核中进行。
3、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4、反射弧中的信息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25.【答案】C
【解析】【解答】A、B细胞没有分泌物质作用于T细胞,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对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是抑制作用,B错误;
C、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对垂体有抑制作用,C正确;
D、突触后神经元对突触前神经元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B细胞不分泌物质;
2、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等,以升高血糖;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突触前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不分泌物质作用突触前神经元。
26.【答案】(1)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二甲双胍溶液(的生理盐水);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2)
(3)胰岛素受体或葡萄糖转运蛋白;体液(或血液);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解析】【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对胰岛素抵抗的缓解作用;根据实验材料和试剂可判断该实验设计中有四组实验,分别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高浓度的黄连温胆汤处理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即实验的自变量为药剂的种类和癌细胞的种类,因变量是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据此实验思路如下:
组1: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组2: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作为胰岛素抵抗对照组;
组3: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二甲双胍溶液,作为条件对照组;
组4:胰岛素抵抗的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作为实验组。根据上述设计将各组细胞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上述各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并据此计算葡萄糖的消耗量(单位:mmol/L)。
(2)若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效果优于二甲双胍溶液,即高剂量的黄连温胆汤能使更多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被利用,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应该为:
(3)①棕桐酸钠能使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含义是胰岛素不能起到相应的降糖效果,原因应该是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者是受损引起的,据此可推测棕桐酸钠能使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或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少,进而使胰岛素无法实现降血糖的效果。
②胰岛素作为一种激素,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内容,因此,动物机体内胰岛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组织细胞,促进其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分析】(1)调节血糖的激素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途径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相互关系: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同,表现为协同作用。
(2)血糖调节过程的相关知识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中枢在下丘脑。血糖调节中的反射活动均为非条件 反射。
②胰岛A(或B)细胞可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而肾上腺只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
③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活动,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胰岛素能抑制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27.【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大脑皮层;高浓度
(2)大量饮水促进人体排尿增多,血液中的钠离子随尿液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下降因而能缓解神经系统症状
(3)前列腺素由内分泌腺产生,随体液(血液)运往全身(答出激素随体液运输即可得分) 实验思路;将生理状况相近的炎症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适量的某浓度双氯芬酸钠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并检测血液中前列腺素含量 [分组编号1分,自变量的设置1分,因变量的检测1分,无关变量的控制1分];预期结果及结论:注射双氯芬酸钠的小鼠前列腺素含量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证明双氯芬酸钠能有效止痛
【解析】【解答】 (1)炎症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感觉是在大脑层皮形成的;静脉注射甘露醇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少组织液,减轻水肿,临床上一般使用低浓度甘露醇辅助止痛。
(2)因为长期服用双氯芬酸钠诱发高钠血症,所以细胞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产生的动作电位更大,容易引起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从而引发上述暴躁,肌肉抽播等症状;大量饮水可降低细胞外液Na+浓度,缓解症状。
(3)前列腺素是由前列腺产生的激素分子,产生后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所以可以通过抽取血液检测前列腺素水平 。
实验思路:将生理状况相近的炎症模型小鼠平均分成A、B小血,抽取A、B两组小鼠血液检测前列腺素水平,而后给A组注射一定量的双氯芬酸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下培养一段时间,再次抽取A、B两组小鼠血液检测前列腺素水平,比较A、B两组小鼠前后两次前列腺素水平。 预期结果及结论:注射双氯芬酸钠的小鼠前列腺素含量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证明双氯芬酸钠能有效止痛。
【分析】1、当组织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时,组织液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更大,水分子更多的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
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
3、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高效。
28.【答案】(1)b,c;神经一 体液一免疫
(2)0.8-1.2;胰岛素;氧化分解
(3)渗透吸水、液体增多;小于
【解析】【解答】(1)b血浆和c组织液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正常血糖的含量为0.8—1.2g/L,血糖浓度升高,则会刺激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使血糖降低,血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主要被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
(3)b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c组织会液渗透吸水,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的去路有两个,一个是回渗到血浆,一个是进入淋巴,而组织液的来源只有血浆渗入,故c组织液渗入d血浆的量小于重新渗入b处的量。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消化液,b是血浆,c是组织液,d是淋巴,e是尿液,f是气体。a、e、f是外环境,b、c、d是内环境。
29.【答案】(1)胰岛B;葡萄糖;胰岛素
(2)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自身免疫病
【解析】【解答】(1)糖尿病是由于血糖过高造成的,所以图中乙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乙细胞是胰岛B细胞,图中抗体Y1与该细胞相应受体结合,使该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导致血糖浓度过高。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Y2与丙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乙细胞产生的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2)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3)由于自身产生的抗体对抗自身细胞,影响了正常的代谢,故图示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分析】1、据图分析,甲细胞能产生抗体,表示浆细胞。2、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30.【答案】(1)血浆和组织液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负)反馈调节
(3)效应器;交感神经
(4)胰高血糖素;胰岛A
(5)要点:长时间运动,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氧化分解供能控制饮食,由葡萄糖合成脂质下降即内源性甘油三酯减少
【解析】【解答】(1)图中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2)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c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c为甲状腺激素,那么物质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激素,属于反馈调节。(3)肾上腺髓质是做出反应的部位,属于反应器;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所以支配肾上腺的结构为交感神经。(4)在丛林深山探险时,血糖消耗量极大,比时人体内物质f和物质e明显升高,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所以e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5)徒步运动有效降低血脂原因:运动时,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转变成葡萄糖,运入各种组织细胞供利用,内源性甘油三酯合成减少。
【分析】1、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外界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4、由图可知:运动时,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转变成葡萄糖,运入各种组织细胞供利用,内源性甘油三酯合成减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