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00: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下·张掖月考)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2022高二上·河南期中)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它们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 和Cl ,并排出水分,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已知肾上腺素会作用于鳃以减少Na 和Cl 的排出。据此推断,进入淡水后,大马哈鱼的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① D.③①③
3.(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
D.①~⑤是通过产热、散热平衡而维持体温的
4.(2022高三下·江西月考)2021年8月7日上午,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场上,响起激昂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江西籍运动员徐诗晓与队友孙梦雅密切配合,在女子500米双人皮划艇决赛中勇夺冠军。运动员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出汗对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B.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小于细胞内液
C.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仍能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D.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5.(2021高一下·郑州期中)鲈鱼、鯔鱼、罗非鱼具有广盐性,既能生活在大海里,也能生活在淡水中。它们从大海游到江河的入海口进行繁殖和捕食,慢慢地调节自己鱼鰓所分泌的化学物质来适应淡水生活,其调节机制与哺乳动物类似。下列有关罗非鱼从大海进入江河入海口发生的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激素调节,鱼鳃分泌的盐等化学物质减少
B.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一定引起组织水肿
C.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渗透压调节过程只有体液调节而没有神经调节
6.(2021高二上·通化期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7.(2021高三上·辽宁月考)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类急性血管内溶血(即红细胞破裂)性贫血伴肾功能衰竭的综合征,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三联征,引起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细菌中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可引起该病的发生。下列关于此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US患儿血浆中会含有血红蛋白
B.大肠杆菌可能会引发HUS,该病原体在实验室培养时需用到活的动物细胞
C.HUS的特征之一为急性肾衰竭,可能会导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
D.HUS患者发生肾衰竭后,内环境稳态会被破坏,患者的正常生存会受到影响
8.(2021高二下·成都开学考)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9.(2021高二上·长白月考)夏天喝冰水后,感觉凉爽的时间非常短暂,过后反而会有更明显的燥热出现,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内脏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了产热
B.喝冰水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散热量减少
C.喝冰水引起冷觉感受器兴奋,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乍冷又热的对比使机体产生了错觉
10.(2021高二上·博罗期中)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④和①(或②)两种激素的分泌
B.垂体释放的③可促进性腺合成性激素,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
D.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
11.(2021·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C.汗液的蒸发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12.(2022高一下·长安期末)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B.人类大脑言语区W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产热量增加
13.(2021高二上·邯郸期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相关中枢产生渴觉,激发饮水行为
B.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位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尿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的浓度降低
14.(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特异性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故又称为血管升压素。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时首先出现抗利尿效应,仅当其浓度明显增加时才引起血压升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既能作用于肾脏也能作用于血管上的受体,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
B.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
C.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时,一定会通过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而导致血压升高
D.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维持细胞外液量的恒定和动脉血压的稳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5.(2022高二上·广东月考) 下面甲图是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为静止性震颤。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的调节环路是一种反馈调节
B.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后,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生与乙酰胆碱释放增加、多巴胺释放减少有关
D.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
16.(2022·湖北)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一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17.(2022·湖北)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18.(2022高二下·安康期末)将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均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战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
B.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
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
D.实验组动物参与体温调节的腺体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
19.(2023高二上·东莞期末)鲑鱼为洄游性鱼类,从海水洄游到淡水时,环境中的盐浓度发生剧烈变化。鲑鱼通过各种系统的配合,调节水和盐的摄入或排出,维持其渗透压相对稳定。有关鲑鱼洄游到淡水时渗透压的调节,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Na+、Cl-的排出量 B.减少水的摄入量
C.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20.(2023高三上·蚌埠月考)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热(38℃)、排尿量减少等症状。经检查,其血液中乳酸增多,且肺部出现了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偏高
B.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该患者机体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21.(2023高二下·昆明期末)高温条件下进行剧烈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中暑。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心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
B.患者面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C.中暑后应适当补充生理盐水,缓解水盐失衡
D.中暑后应尽快脱离高热环境,通过增加散热降低体温
22.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很多冰雪运动项目令人期待。下列关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许多细胞会发生膜电位的频繁变化
B.运动过程中,机体的血浆pH会逐渐下降
C.大量出汗会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兴奋在运动员体内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3.(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下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能分泌细胞 某激素 靶细胞
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靶细胞不可能是垂体细胞
B.若某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
C.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
D.若某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进入血液的
24.(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25.(2023高二下·安徽月考)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可分为三种类型:体温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属于轻度失温;体温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反应力下降,属于中度失温;体温33~30℃,人的意识变得模糊,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有时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属于重度失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能出现重度失温症状
B.人体轻度失温时,浑身不停颤抖,有利于体温恢复正常
C.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反常脱衣”的人的毛细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D.在寒冷环境中运动时,应选择穿着吸汗能力强的棉质内衣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3高三上·永州模拟)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控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a~f表示相应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在升高血糖浓度上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   (填图中字母)。
(2)人们常将图中甲、丙、丁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   ,其意义是   。
(3)在寒冷环境中,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机体除了增加产热外,还通过神经调节引起   ,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
(4)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系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是与多巴胺结构相近的一种胺类化合物,小剂量可以升高血压。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临床上常通过使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降低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提高中心静脉压,从而治疗由微生物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休克(SS)及其并发症。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比较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SS模型小鼠、多巴胶药剂、去甲肾上腺素药剂,相关检测仪器等。
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27.(2022高二上·丰台期中)请回答以下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问题。
Ⅰ、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某课外小组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
(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滴管等。
材料用具中,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物质是   。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向B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   ,测量pH并记录入表。
(3)结果预测:
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B组:   。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
(5)Ⅱ、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用字母表示)
A.乙酰胆碱 B.载体蛋白 C.睾酮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6)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
(7)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以   形式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一系列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8)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   免疫清除该病毒。
(9)图示表明   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综合题
28.(2021高二上·昆明期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作用于褐色脂肪细胞(BAT)和肝脏细胞。BAT细胞的产热能力是肝脏细胞的60倍。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条件下BAT细胞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①~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表示分级调节的是   (填序号);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是   。
(2)人在寒冷刺激下除了增加产热,还会通过   方式,减少热量的散失。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
(3)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激素调节代谢活动是通过影响   过程来实现的。
29.(2022高二上·吉林期中)肠道微生物是生活在人肠道内微生物的统称。目前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肥胖、高血压及肿瘤等密切相关。进入肠道的食物被肠道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醋酸盐被肠道吸收,随血液循环穿过血脑屏障,进而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最终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和加快细胞储能。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由图示可知,调节摄食的过程是   调节,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分泌饥饿激素,属于   调节。摄食后,进一步促进了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醋酸盐的过程,该过程存在   机制。
(2)胃分泌的饥饿激素作用于   ,使机体产生饥饿感。
(3)胰岛素是由   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能够作用于该细胞的物质有   (答出两种即可)。
30.(2022高三上·东莞期末)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举重梦之队8人参赛,收获了7金1银的骄人成绩,用绝对实力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图是运动员举重时的部分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举重时,大脑皮层发出信息引起   兴奋,引起   收缩,提起杠铃。(填图中结构名称)
(2)肌梭是位于梭内肌纤维上的感受器。运动员从接触杠铃到完全提起杠铃的过程中,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增强,从上图反射弧结构分析,推测肌梭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   。
(3)肌纤维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运动员体内发生了   等变化加快了散热,使体温不会明显上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为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B正确;
C、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C错误;
D、体温调节里有神经调节,可通过A→B→E来实现;也有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答案】D
【解析】【解答】在大马哈鱼体内,为了维持较高的渗透压,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盐分,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 和Cl ,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上升,以保证机体盐分的摄入,所以①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上腺素的分泌量;
在大马哈鱼体内,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大量排水,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会降低,以保证可以大量排水,所以③的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综上所述,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对应的是③,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对应的是①,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对应的是③。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平衡。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平衡。
3.【答案】D
【解析】【解答】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温觉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
B、寒冷刺激,减少散热量以物理方式:①皮肤血管收缩,②皮肤血流量减少,③汗腺分泌减少;增加产热量以代谢方式:④甲状腺激素和⑤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散热,C错误;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温调节机理:
①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多,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属于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主要由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皮肤中的血管、汗腺进行调节,即主要为神经调节。
4.【答案】B
【解析】【解答】A、在奥运会中,运动员剧烈运动,产生热量较多,大量出汗有利于散热,对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A正确;
B、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因此大量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错误;
C、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D、口渴是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的结果,此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温调节机制:

2、血糖调节机制:
3、水盐调节机制:

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海水进入淡水,鱼鳃分泌的盐等化学物质增加,以适应淡水环境,A错误;
B、血浆渗透压降低,通过调节鱼鰓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变化,维持渗透压稳定,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罗非鱼从大海进入江河入海口,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正确;
D、渗透压调节过程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经过一系列的调节,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水分的平衡,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参与也有体液调节参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罗非鱼从大海进入江河入海口,由海水进入淡水,吸收淡水导致罗非鱼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通过调节鱼鳃分泌的盐等化学物质,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以维持渗透压的稳定。
6.【答案】A
【解析】【解答】A、神经调节中,兴奋传导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激素调节过程中只由激素作为化学信号,A正确;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局限,激素调节作用较广泛,B错误;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
D、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神经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者的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7.【答案】B
【解析】【解答】A、HUS患者会出现血管内溶血,表现为红细胞破裂,红细胞破裂后内含的血红蛋白会进入血浆中,A正确;
B、使人患出血性肠炎的大肠杆菌具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存,培养时无需用活的动物细胞,B错误;
C、HUS的特征之一为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可能会引发少尿或无尿,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无法通过尿液正常排出到体外,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发生改变,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需要多系统的共同调节,若发生肾衰竭,机体水盐平衡调节功能会被破坏,进而造成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8.【答案】D
【解析】【解答】A、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面色苍白,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全身颤抖,是由于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此时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
B、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抵御寒冷,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有助于产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助于升高血糖,因此此人在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C正确;
D、此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但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寒冷时体温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2.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在相关神经-激素的调节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的稳定。
9.【答案】A
【解析】【解答】A、喝冰水后,内脏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了产热, A项合理;
B、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导致产热增加,不能导致散热量减少,B项不合理;
C、喝冰水引起冷觉感受器兴奋,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项不合理;
D、该现象中确实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所以该现象不是机体产生的错觉, D项不合理。
故答案为:A。
【分析】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0.【答案】B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激素④和①(或②)两种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垂体释放的③可促进性腺合成性激素,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B错误;
C、由图可知,胰岛中的B(胰岛B细胞)和C(胰岛A细胞)两种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它们的核基因是相同的,C正确;
D、图中显示,激素A没有下一级腺体,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且生长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因此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下丘脑的功能:(1)感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渗透压变化,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3)分泌: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抗利尿激素。(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A错误;
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水分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错误;
C、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C错误;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外界温度降低,汗液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水盐平衡的调节:
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1)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2)过程: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弱→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尿量增加。
12.【答案】C
【解析】【解答】A、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人类大脑言语区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B错误;
C、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
D、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产热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分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分泌过多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
13.【答案】B
【解析】【解答】A、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A错误;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B正确;
C、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错误;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浓度增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14.【答案】B
【解析】【解答】A、激素在发挥作用时会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具有特异性,A错误;
B、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
C、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时首先出现抗利尿效应,仅当其浓度明显增加时才引起血压升高,即抗利尿激素浓度明显增高时,会通过促进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当人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维持正常。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维持正常。
15.【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甲中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
B、 多巴胺能够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当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后,其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变,B错误;
C、由图甲可知,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生与乙酰胆碱释放增加、多巴胺释放减少有关,在使用某种特效药后,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C正确;
D、治疗帕金森病是由于乙酰胆碱分泌增多而多巴胺分泌减少引起,故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
16.【答案】C
【解析】【解答】A、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
B、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大量饮用清水只能补充水分不能补充无机盐,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一盐平衡,B错误;
C、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排尿反射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当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丢失大量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了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
17.【答案】C
【解析】【解答】A、机体内的ATP与ADP的转换处在动态平衡中,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且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B、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
C、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细胞代谢速率加快,运动员基本不觉得寒冷,说明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C正确;
D、在运动的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分解肌糖原供能,一定时间后需要摄取血糖作为能源补充,一般情况下不会分解肝糖原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8.【答案】B
【解析】【解答】A、实验组动物处于0℃环境中,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A正确;
B、实验组动物所处温度较低,其产热量大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B错误;
CD、实验组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此时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C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9.【答案】C
【解析】【解答】AB、鲑鱼洞游到淡水时,此时外界环境的渗透压降低,鲑鱼为适应环境,会通过减少Na+、Cl-的排出量及减少水的摄入量等实现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A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增加尿量,C错误;
D、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平衡。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平衡。
20.【答案】C
【解析】【解答】A、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2、人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产物为乳酸。
21.【答案】A
【解析】【解答】A、C、由题意可知,患者表现为大量出汗,汗中含有水和无机盐,此时为了防止水分和无机盐大量散失,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还应当补充生理盐水,缓解水盐失衡,A、C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患者面色潮红,是由于面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
D、中暑时,体温较高,应当尽快脱离高热环境,通过增加散热降低体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储存在垂体中,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从而恢复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22.【答案】B
【解析】【解答】运动过程中机体能够产生、传导兴奋的细胞会发生膜电位的反转现象。运动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但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逐渐下降大量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导致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体内兴奋沿着神经元只能单向传导。
故答案为:B。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3.【答案】C
【解析】【解答】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A错误;
B、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而非一定是肝细胞,B错误;
C、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
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细胞合成的、垂体释放进入血液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温调节机制:

2、血糖调节机制:
3、水盐调节机制:

24.【答案】B
【解析】【解答】A、图中的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A正确;
B、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而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B错误;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
D、分析图示可知,分析图示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
25.【答案】D
【解析】【解答】A、 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 , 人的意识变得模糊,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 ,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有时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可能出现重度失温症状 。A正确;
B、 人体轻度失温时,浑身不停颤抖 能够增加身体产热,提高体温,B正确;
C、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反常脱衣”的人处于散热状态,毛细血管舒张,C正确;
D、在寒冷环境中,首先应该选择速干类衣服,吸汗能力强的衣服,容易因汗液而湿润,蒸发加强,散热加强,不利于保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主要通过化学方式产热,包括一些食物的氧化、骨骼肌的运动、交感神经的兴奋、甲状腺素分泌的增多等。人体的散热过程主要通过物理方式进行。
26.【答案】(1)b、c、e
(2)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
(4)将SS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检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甲组注射适量多巴胺治疗,乙组注射等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对比前后测量结果,比较治疗效果
【解析】【解答】(1)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激素 b 和激素 c, 即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具有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由图可知,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除了增加产热,还可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收缩毛孔,减少散热。
(4)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所以自变量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设计思路:将SS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检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甲组注射适量多巴胺治疗,乙组注射等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对比前后测量结果,比较治疗效果。
【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概念图:
2、血糖的调节:
3、体温调节的热量来源、平衡及意义
27.【答案】(1)Na2CO3和乳酸
(2)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Na2CO3溶液
(3)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动物血浆可以维持pH的稳定,说明动物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5)A;F
(6)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
(7)神经冲动(或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下丘脑
(8)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9)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的目的,在正常的人体内引发血浆pH变化的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两种,因此本实验中以Na2CO3、乳酸两种物质进行模拟;此外检测pH值时需要用到pH试纸,滴加试剂时需要用到滴管。
(2)②本实验中要使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用家兔的血浆与缓冲液进行对照,以证明血浆维持pH的恒定是类似于缓冲溶液的,故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③向B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上述物质之后,开始滴加对pH值有影响的物质,比如Na2CO3或者乳酸,一定时间后测量pH值并记录。
(3)蒸馏水中没有缓冲物质,不能对pH值进行调节,而缓冲液和血浆中含有能调节pH值的物质。故B组实验结果为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蒸馏水对血浆pH值的恒定没有维持作用;而人工配制的缓冲液与家兔血浆都有缓冲作用,推测动物血浆可以维持pH的稳定,说明动物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5)神经系统释放到内环境中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免疫系统释放到内环境中的物质为抗体和细胞因子,故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神经递质 、F细胞因子。
(6) 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
(7)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一系列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8)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该病毒。
(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28.【答案】(1)①②;神经递质
(2)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基因的表达(或“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解答】(1)在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①表示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②表示垂体分泌TSH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分级调节;由图可知,肾上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故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2)人在寒冷刺激下,可以通过增加产热,及减少散热,如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激素调节代谢活动是通过影响基因如UCP-1基因的表达过程来实现的。
【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 , 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 ,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和的分泌量。
2、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3、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29.【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神经;(正)反馈调节
(2)大脑皮层
(3)胰岛B;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进入肠道的食物被肠道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醋酸盐被肠道吸收,随血液循环穿过血脑屏障,进而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进胃分泌饥饿激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饥饿激素再起作用属于激素调节,所以调节摄食的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分泌饥饿激素,属于神经调节。胃分泌饥饿激素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摄入,又会使微生物产生醋酸盐的量增加,该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
故填:神经-体液调节;神经;(正)反馈调节。
(2)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胃分泌的饥饿激素作用于大脑皮层,使机体产生饥饿感。
故填:大脑皮层。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能够作用于该细胞的物质有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
故填:胰岛B;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促进原来生命活动的是正反馈调节,抑制原来生命活动的是负反馈调节。
30.【答案】(1)α神经元和γ神经元;梭内肌纤维和梭外肌纤维
(2)感受梭内肌纤维的变化,产生兴奋并传递给β、α神经元,引起梭外肌纤维进一步收缩
(3)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以看出,运动员举重时,大脑皮层发出信息可以引起α神经元和γ神经元兴奋,但不能传递给β神经元,最后引起梭内肌纤维和梭外肌纤维收缩,提起杠铃。
(2)据图可知,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β、α神经元,引起梭外肌纤维进一步收缩。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在神经元所在反射弧中,肌梭属于效应器;而在β神经元所在反射弧中,兴奋能从β神经元传给α神经元,肌梭是感受器,β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
(3)肌纤维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运动员体内发生了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等变化加快了散热,使体温不会明显上升。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部分。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