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免疫失调
一、单选题
1.(2023·合肥模拟)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过度表达PD-L1,进而排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并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躲避“追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使用PD-1抗体或PD-Ll抗体挽救失去抗肿瘤功能的T细胞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会发生T细胞的活化、增殖
C.正常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原癌基因可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
D.过度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信号通路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2.(2021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蛋白质不能进人宿主细胞
B.HIV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
C.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IV
D.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
3.(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血液和精液
B.HIV可通过身体接触或咳嗽等空气传播
C.HIV外的脂类膜掺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D.对已经感染HIV的孕妇应实施剖腹产
4.(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 T 细胞
B.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必然会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引起的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5.(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B.浆细胞能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依赖于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因丧失大量T细胞导致防卫功能或监控清除功能丧失有关
6.(2021高二上·长白月考)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失调病
C.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比健康人更不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
7.(2023高二下·焦作开学考)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失调症状,如花粉过敏、吃海鲜呕吐腹泻,甚至有些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与过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等的表面
B.过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涉及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注射青霉素出现胸闷等症状的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活化的肥大细胞可分泌抗体
8.(2022·绍兴模拟)HIV侵入人体后能够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衣面的CD4受体茧日,然后将病毒的RNA、核心蛋白质和逆转录酶等注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RNA经过逆转录后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形成前病毒,适当的条件会使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RNA以CD4受体蛋白作为载体,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
B.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也会产生新的HIV
C.用35S标记的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内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可以避免HIV的感染
9.(2022高三上·河间开学考)人对杉树花粉过敏是常见的过敏现象。花粉作为抗原进入某些人身体后,他们的体内会产生大量能与该抗原结合的蛋白质IgE,该种蛋白还可与体内少数可以表达特定受体FcER1的肥大细胞等结合并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gE并不是与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可以结合的
B.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原理,IgE的量越多,过敏症状越严重
C.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后,产生组织胺等其他化学物质,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引起局部组织水肿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的存在位置不同
10.(2023高二下·张掖月考)人类共有5类免疫球蛋白,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其中IgG是血清中抗体的主要类型,在淋巴液和组织液中也有少量存在,且存在时间长,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且存在时间短: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液: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且个体差异较大,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功能尚不是很清楚:IgE介导过敏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清检查IgG含量高可能只是过往感染,而IgM增高则一定处于感染期
B.IgA在内环境之外抵御抗原的免疫过程是通过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实现的
C.IgD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可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
D.过敏原侵入机体后会引发IgE含量升高,从而导致过敏反应
11.(2023高一下·金华期末)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B.HIV含两条病毒RNA,是逆转录病毒
C.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
D.HIV逆转录合成DNA时所需的酶和原料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12.(2021高二上·浦江月考)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HIV。下列与该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可以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
B.HIV主要感染心脏,使患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食物和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
13.(2023·成都模拟)春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胺随体液运输至鼻腔导致鼻黏膜水肿是体液调节
B.浆细胞与过敏原初次结合就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C.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但可能遗传给后代
D.阻止抗体吸附肥大细胞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14.(2021·中山模拟)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引起炎症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如果炎症反应过强,就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而大量被破坏的细胞释放细胞内容物,又会进一步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反应进一步增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破损引起炎症反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
B.炎症反应的发生常伴有发热现象,此时机体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
C.炎症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D.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不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15.(2021高二上·清远期中)免疫失调导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
B.免疫治疗时,注射的抗体可能成为过敏原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体液免疫异常所导致的
D.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有传染性
16.(2023高二下·广西月考)部分淋巴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与凝血因子Ⅷ相似,导致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凝血因子的抗体,从而使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自发性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种疾病叫获得性血友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对凝血因子Ⅷ的抗体可由记忆细胞产生
B.获得性血友病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导致的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缓解获得性血友病症状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数量
17.(2021高二上·开平月考)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不同
D.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
18.(2023·江门模拟)如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PC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B.细胞1为细胞2提供激活信号并分泌细胞因子
C.一般情况下细胞2和细胞3的遗传物质不相同
D.M为柳树花粉,其再次进入机体引起过敏症状
19.(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哮喘
B.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
20.(2021高三上·阳泉期末)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防艾,共担健康责任”。下列有关艾滋病病毒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相对于噬菌体更容易发生变异
B.艾滋病患者会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把此病遗传给婴儿
C.艾滋病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时遗传物质与蛋白质会一并进入细胞内
D.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全部免疫能力有关
(2022高二上·浙江期中)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病毒(SARS-CoV-2)、人乳头瘤状病毒(HPV1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猴痘病毒均会引起人类疾病。SARS-CoV-2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致死率下降、传染性增强,中和抗体能抢先与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使病毒无法感染细胞,继而被免疫系统清除;HPV是双链环状DNA病毒,多种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九价HPV疫苗不含有病毒,仅含有9种病毒样颗粒,每一种病毒颗粒都是由一种病毒蛋白成分自发组装形成,一般三针接种时间是0-2-6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将人体免疫系统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的DNA病毒,且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入侵人体,会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呼吸窘迫、皮疹等症状,接种天花疫苗可有效预防猴痘病毒的感染。
21.关于SARS-CoV-2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和淋巴因子信号刺激进入细胞周期
B.吞噬细胞吞噬病毒无需进行识别
C.中和抗体能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预防原理与传统疫苗相同
D.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最终被效应T细胞吞噬、消化、分解
22.关于HPV及九价HPV疫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PV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效应细胞直接清除病毒
B.HPV和HIV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相同
C.HPV属于减毒疫苗,具有感染人体的能力
D.接种三针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免疫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
23.关于HIV侵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B.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时,需先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D.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逆转录时,需依赖于逆转录酶且发生在细胞溶胶内
24.关于免疫系统清除猴痘病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的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
B.感应阶段,吞噬细胞识别并处理该病毒,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C.增殖分化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D.效应阶段,细胞凋亡能直接作用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
25.(2021高二上·朝阳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⑥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且性激素含量还会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影响性激素的分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器官为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通过 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促性腺激素与性腺细胞膜的外表面的某些结构发生特异性结合,这些结构的化学本质是 。
(2)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大多数为女性。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女比例高达1:9.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皆有雄激素缺失的现象。据此分析,雄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具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通过改变光照可改变褪黑素含量,进而对性激素含量进行调节,此调节方式为 ;褪黑素能直接抑制性腺分泌性激素,还可能通过 来降低性激素含量。
(4)研究证实,胸腺细胞内存在某种性激素A的受体,性激素A能够与其结合而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导致胸腺缩小。将对应性别的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的两种基因(Bcl-2与Bax)的表达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Bcl-2 Bax
假手术组 0.399±0.027 0.299±0.051
性腺切除组 0.439±0.061 0.249±0.067
性腺切除+性激素A组 0.371±0.049 0.036±0.037
根据上表结果,基因 的表达产物对胸腺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27.(2023·广西模拟)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 增多,它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为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效果,研究者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体重相同、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设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②给A组小鼠注射 ,给B组小鼠注射 ,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
③预测实验组小鼠的症状为 ,此时再给其注射 ,若小鼠恢复正常,则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它的致病原因可能是 。
三、综合题
28.(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
(1)据图可知,引起嗅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的信号分子有 (写全)。嗅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
(2)大脑皮层产生嗅觉 (填"属于"或"不属于")典型的反射过程,理由 。
(3)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yA)能抑制T细胞的功能,可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但会引发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为优化治疗方案,科研人员先给小鼠某种嗅觉刺激,随后注射CyA,两种处理多次结合后,单独给予嗅觉刺激即可引起小鼠体内抗体、淋巴因子分泌减少,从而引发免疫抑制效应。
①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 功能,以此来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②上述可知,CyA可通过抑制机体的 免疫起到治疗作用。
③与单纯使用CyA相比,上述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 。
29.(2022高二上·宣城期末)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系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接种类冠状病毒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 。已经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目前,我国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该类病毒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 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该细胞来自于 细胞。
(4)多次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 ,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 (疾病)。
30.(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 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 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 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过度表达PD-L1,进而排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并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躲避“追杀”。若用PD-1抗体或PD-Ll抗体可阻止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识别,从而挽救失去抗肿瘤功能的T细胞,激活其对肿瘤细胞的“追杀”,A正确;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有T细胞的参与,都会发生T细胞的活化、增殖,B正确;
C、原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存在的基因,其突变后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C错误;
D、过度阻断PD-1/PD-LI信号通路可能会使免疫功能过强,因而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2、体液免疫的过程:
3、细胞免疫的过程:
2.【答案】A
【解析】【解答】A、HIV病毒有包膜,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HIV的逆转录酶也能进入宿主细胞,A错误;
B、HIV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其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
C、HIV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IV,C正确;
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3.【答案】B
【解析】【解答】A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不能通过身体接触或咳嗽等空气传播,A正确,B错误;
C、HIV病毒的外层脂类膜是来自宿主细胞内掺有病毒的蛋白质,C正确;
D、对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这样可以切断母婴传播的途径,母乳中含有病毒,因此不能用母乳喂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4.【答案】D
【解析】【解答】A、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其产生的细胞转移到胸腺内分化为T细胞,A错误;
B、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会发挥功能,不一定会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引起的,C错误;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A正确;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它之所以能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依赖于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B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溶菌酶可由其他细胞产生,C错误;
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因此与免疫系统因丧失大量T细胞导致防卫功能或监控清除功能丧失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6.【答案】B
【解析】【解答】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中,第一次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失调引起的,B正确;
C、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会危及生命, C错误;
D、HIV感染人群的免疫系统功能减退甚至瘫痪,因此比健康人更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7.【答案】A
【解析】【解答】A、初次接触过敏原是,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等的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过敏反应,A正确;
B、过敏反应属于特殊的体液免疫,B错误;
C、注射青霉素出现胸闷等症状的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C错误;
D、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 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2、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8.【答案】D
【解析】【解答】A、HIV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
B、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的帮助,才能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产生新的HIV,B错误;
C、HIV侵染时,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等会进入细胞,而这些蛋白质中含有35S,因此细胞内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细胞就不能合成CD4受体,HIV就没有结合的对象,也就不能侵入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D。
【分析】1、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 逆转录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3、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9.【答案】C
【解析】【解答】A.由题于可知,IgE可与体内少数可以表达特定受体FcER1的肥大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所以并不是机体内所有细胞都可以跟IgE结合,A正确;
B.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原理,IgE的量越多,结合的肥大细胞越多,产生的组织胺等越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使过敏症状加重,B正确;
C.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后产生组织胺,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使血浆中的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入到组织液中,引起局部组织水肿,C错误;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表面,而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0.【答案】D
【解析】【解答】A、过往感染是之前感染过病原体的,根据题干信息“IgG 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所以如果IgG增多,可能是由于发生过往感染,再次接触病原体时时抗体升高,而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因此IgM增多,则处于感染期,A正确;
B、IgA 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说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这属于第一道防线,B正确;
C、IgD 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 B 细胞表面,说明其可能有受体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C正确;
D、过敏反应发生在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如果是初次进入机体,则不会导致过敏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11.【答案】D
【解析】【解答】A、HIV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主要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A正确;
B、一个HIV含有两条相同的RNA链,是逆转录病毒,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可见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C正确;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经过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逆转录酶是由病毒自己提供,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12.【答案】C
【解析】【解答】A、艾滋病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下一代,但可以传染给下一代,A错误;
B、HIV主要感染T细胞而不是心脏,B错误;
C、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其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逐渐降低,最终丧失,C正确;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精液、血液制品传播,但不会通过皮肤接触传播,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2、艾滋病的传播方式: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等。
13.【答案】B
【解析】【解答】A、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
B、浆细胞与过敏原再次结合才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B错误;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
D、由图可知,相应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相应过敏反应,故阻止抗体吸附肥大细胞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4.【答案】A
【解析】【解答】A、炎症反应是皮肤破损引起的,显然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
B、炎症反应的发生常伴有发热现象,若处于恒等的发热状态,此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因此,炎症反应引起的发热现象,此时机体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B正确;
C、炎症反应是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引起的,而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敌我不分,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组织和器官进行攻击造成的,显然炎症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
D、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就会造成太多的自体细胞损伤,不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主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它能够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体内已经衰老或者因其它因素被破坏的细胞和清除癌变的细胞。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15.【答案】B
【解析】【解答】A、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
B、免疫治疗时,注射的抗体也可能成为过敏原,B正确;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细胞引起的,该免疫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C错误;
D、自身免疫病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可能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但无传染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16.【答案】C
【解析】【解答】A、抗体由浆细胞产生,A不符合题意;
B、抗体会攻击自身人体中的凝血因子,进而引发自发性出血,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自稳发生异常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
C、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进而减少抗体对凝血因子的攻击,从而起到缓解血友病症状的效果。C符合题意;
D、使用免疫抑制剂后,该患者的免疫力会下降,最终可能会使肿瘤细胞不断增值,导致其数量增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御作用,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17.【答案】B
【解析】【解答】A、过敏反应是发生在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发生的反应,所以当其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正确;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B错误;
C、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往往被某些致敏细胞吸附,而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C正确;
D、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8.【答案】C
【解析】【解答】A、抗原呈递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即APC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A正确;
B、分析题图: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且辅助性T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B正确;
C、结合B选项的分析,细胞3是由细胞2增殖分化而来,即一般情况下细胞2和细胞3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D、分析题图柳树花粉为过敏原,图中M可以作用于肥大细胞引起其释放组胺导致过敏症状,故M为柳树花粉,其再次进入机体引起过敏症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的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9.【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A错误;
B、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B错误;
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正确;
D、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注: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但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
(2)特点: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0.【答案】D
【解析】【解答】A、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因此,艾滋病病毒相对于噬菌体更容易发生变异,A正确;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艾滋病患者会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把此病遗传给婴儿,B正确;
C、艾滋病毒(HIV)是具有囊膜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脂质的囊膜和细胞膜上CD4受体识别后会融合,然后RNA连带蛋白质衣壳一并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后衣壳解聚,释放RNA,同时衣壳内的逆转录酶开始发挥作用,C正确;
D、HIV入侵T细胞,随着T细胞的大量死亡,特异性免疫功能基本丧失,使人在其它细菌、病毒的入侵下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死亡,因此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但艾滋病病人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存在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关于艾滋病的简介:(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其他病原体入侵导致机体死亡;(4)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答案】21.A
22.D
23.A
24.A
【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1.A、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和淋巴因子信号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即进入细胞周期,A正确;B、吞噬细胞吞噬病毒也需要进行识别,B错误;C、中和抗体能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原理是抗体直接清除抗原,传统疫苗是通过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自身的抗体清除抗原,所以机理不同,C错误;D、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分解,D错误。故答案为:A。
22. A、HPV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所以HPV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识别变异的肿瘤细胞,A错误;B、HPV是DNA病毒、HIV是RNA病毒,这两种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不相同,B错误;C、九价HPV疫苗不含有病毒,仅含有9种病毒样颗粒,所以HPV不属于减毒疫苗,没有感染人体的能力,C错误;D、多次注射疫苗可以通过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有利于预防疾病,D正确。故答案为:D。
23. A、HIV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A错误;B、HIV感染细胞具有特异性,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时,需先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B正确;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免疫系统可以发生免疫反应摧毁大多数病毒,C正确;D、HIV是逆转录病毒,只能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所以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溶胶内进行逆转录,需逆转录酶的催化,D正确。故答案为:A。
24. A、免疫的感应阶段在体液中进行,效应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A错误;B、在免疫感应阶段,吞噬细胞识别并处理该病毒,形成抗原-MHC复合体,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在此阶段,细胞进行增殖分化,C正确;D、效应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通过细胞凋亡进行清除,所以细胞凋亡能直接作用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D正确。故答案为:A。
25.【答案】C
【解析】【解答】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错误;
②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但抗原不一定是异物,也可能是机体衰老的细胞或癌细胞等,②错误;
③抗体分泌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则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
④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④正确;
⑤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⑤错误;
⑥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即细胞免疫进行,⑥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⑥叙述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6.【答案】(1)下丘脑;血液(或体液);糖蛋白(或蛋白质)
(2)抑制
(3)神经—体液调节;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4)Bcl-2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甲可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进一步作用于性腺,说明甲为下丘脑;激素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结构是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皆有雄激素缺失的现象,因此雄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3)据图分析,光照通过神经调节来调节褪黑素的合成,褪黑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因此,通过改变光照来改变褪黑素含量,进而对性激素含量进行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褪黑素能直接抑制性腺分泌性激素,据图推测还可能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来降低性激素含量。
(4)性腺切除组的Bcl-2表达量增高,Bax表达量下降,说明性激素A含量与Bcl-2表达量呈负相关,与Bax表达量呈正相关,而性激素A可促进胸腺细胞凋亡,说明Bcl-2表达产物对胸腺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Bax表达产物对胸腺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分析】1、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增强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样的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雌激素能促进雌性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和排卵,由于大量雌激素的使用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过少导致性腺功能减退。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7.【答案】(1)胰岛素;摄取
(2)一定浓度的胰岛素;等量的生理盐水;低血糖昏迷;葡萄糖
(3)自身免疫;效应T细胞将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并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作用于胰岛B细胞
【解析】【解答】(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恢复到正常值。
故填:胰岛素;摄取。
(2)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为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效果,所以自变量是胰岛素,同时需对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以作对照,若观察到实验组小鼠的症状为低血糖昏迷,此时再给其注射葡萄糖,若小鼠恢复正常,则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填:一定浓度的胰岛素;等量的生理盐水;低血糖昏迷;葡萄糖。
(3)由题意可推知,该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效应T细胞将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并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作用于胰岛B细胞,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的过程,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填:自身免疫;效应T细胞将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并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作用于胰岛B细胞。
【分析】1、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降低,趋于正常。
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趋于正常。
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8.【答案】(1)气味分子、cAMP;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2)不属于;大脑皮层产生嗅觉过程并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成
(3)监控 清除;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降低免疫抑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为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大量的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到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1)据图可知,引起嗅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的信号分子有气味分子、cAMP。嗅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2)因为大脑皮层产生嗅觉过程并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成,所以大脑皮层产生嗅觉不属于反射过程。
(3)①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②CyA可通过抑制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起到治疗作用。
③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与单纯使用CyA相比,上述治疗方案能降低免疫抑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感觉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素)、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传出的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9.【答案】(1)二;免疫防御
(2)抗体和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合理即可)
(3)浆;B细胞和记忆B细胞
(4)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过敏反应
【解析】【解答】(1)体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防御主要是人的皮肤、黏膜,以及各种免疫细胞、效应细胞、杀伤细胞等等,构成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体现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2)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注射目的是使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较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
(3)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或者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4)因为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故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但是其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疼挛、呕吐等症状,属于过敏反应。
【分析】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获得,具有特异性。
2、体液免疫:
3、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
30.【答案】(1)神经递质;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神经——体液
(2)蛋白质、脂肪、糖原
(3)1;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自身免疫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从图上可以看出,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3)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引起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
2、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