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5.1植物生长素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1稳态与调节5.1植物生长素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00: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植物生长素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图为达尔文父子的实验示意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苗尖端是感受光的部位
B.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C.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
D.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尖端下面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
2.(2020高二上·思南月考)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 、b 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 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 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 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3.(2022高一上·宁德开学考)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生长的,这可能的原因是植物具有向光性。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想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提出的假设为“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B.实验前4株植物必须进行遮光处理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照射的强度
D.4株植物除变量外其他生长条件应一致
4.(2021高二上·南关期中)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均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
5.(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影响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具有最小值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6.(2021高二下·安徽竞赛)如图为生长素浓度与其促生长作用的关系,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m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
C.除草剂灭草原理是使作用于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i的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应在C点右侧
7.(2021高三下·沈阳开学考)为研究IAA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随机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
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
是否结果实 ? ? ? 不结果实
据表分析,不能得出下列结论或预期结果的是(  )
A.甲组和丙组结果实,乙组不结果实
B.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C.IAA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
D.IAA由发育的种子产生,其作用效果具有两重性
8.(2020高二上·长沙开学考)以切去顶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琼脂块等为材料,某同学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胚芽鞘内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上图为实验的一部分及其结果,该实验的另一部分及其结果应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9.(2021高二上·温州期中)图a~c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外因
B.三个幼苗均向光弯曲生长
C.实验说明苗尖端产生生长素
D.植物的生殖受到光周期及温度的调控
10.(2020高二下·滁州期末)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
B.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
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11.(2021高二上·昆明期中)取去掉尖端的燕麦幼根若干段浸入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水溶液中培养,较短时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能够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幼根中的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上端运输
C.根段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糖含量增加
D.生长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生长
12.(2020高二上·东城期末)将去除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分别放在水(a组)或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b组)中培育18小时,观察胚芽鞘的生长状况,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组与b组比较可研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B.所用胚芽鞘去除尖端的目的是便于测量胚芽鞘长度
C.两组实验需测定胚芽鞘的初始长度用以计算伸长量
D.结果说明该浓度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的伸长生长
1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该植物,由于生长素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过程抑制其生长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促进作用较强
D.若图中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且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14.(2020·浙江模拟)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向光性原理的相关模型,如图所示四组处理及结果(图中弯曲度大小代表IAA含量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B组实验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
B.A,B,C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
C.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和有无云母片
D.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到向光一侧
15.(2021高二上·湖州期中)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1913年进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该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有某物质由尖端向下传递
C.该实验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D.该实验可以用幼苗是否生长为观测指标
16.(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B.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相同
D.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作用可受乙烯影响
17.(2022·韶关模拟)为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信,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遵循对照性原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设置了自身对照
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需设置无氧条件作空白对照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组和蛋白质组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
D.温特实验中空白琼脂块组是为了排除琼脂本身特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8.(2020高三上·合肥期末)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应选择作为对照的组合是(  )
A.1和2 B.3和4 C.4和5 D.3和5
19.(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科学家在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中提出了化学渗透假说,认为生长素在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能加强细胞壁酸化,酸性条件使得细胞壁松弛,进而通过膨压导致细胞伸长。某兴趣小组欲验证该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 A 小麦幼苗若干,切取等长的胚芽鞘 B 置于蒸馏水中2小时备用;
②将①步骤中的备用材料均分为甲、乙两组, C ;
③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实验材料的长度。
结果预测:若 D ,则表明是细胞壁酸化导致的细胞伸长。
以上四空填写有误的是(  )
A.生长状态一致的
B.尖端
C.分别浸泡在pH=5和pH=7的缓冲液中
D.甲组实验材料的平均长度显著长于乙组
20.(2023高二下·叙州期末)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去掉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
C.侧芽对生长素不敏感,发育受抑制
D.侧芽离顶芽越近,受抑制越强
21.(2021·浙江模拟)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施加SL,maxl应能表现出顶端优势
B.max2顶端优势缺失的原因是缺少SL
C.W的根和地上部分都能产生SL
D.SL不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22.(2020高二上·绵阳月考)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23.(2020高二上·静海月考)下图是三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温特实验中如果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能够生长但不弯曲
24.(2021·德州模拟)植物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为研究某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测定处理前后植株茎的长度
B.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该突变体细胞表面生长素受体可能较少
D.该突变体内源生长素含量比正常植株少
25.(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下图是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的根和茎细胞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或茎起到相同的促进效果
B.l0-4g/L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不同,体现其两重性
C.根对应的曲线也可以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单子叶植物的影响
D.低浓度的生长素引发茎细胞的体积变大和数目增加从而促进生长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1高二下·宣城期中)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问题。
(1)为验证幼苗顶端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图甲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为   。
(2)将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对离体的豌豆茎段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②将相同的茎切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生长素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取原相同切段浸入,测得其生长量为bcm,则结论是   。
27.(2023·闵行模拟)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研究人员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5nmol/L、10nmol/L和20nmol/L)外源生长素(IAA)对烤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 ) 叶绿素含量(mg·g )
CK:不添加生长素 8.29c 0.751c
T1:添加5nmoL/L的生长素 10.44b 0.885b
T2:添加10nmoL/L的生长素 15.66a 1.069a
T3;添加20nmoL/L的生长素 14.68a 0.978ab
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凡具不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显著
(1)下列烟草植株光合作用过程的①-⑥中,释放高能电子的是   ,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是   ,消耗ATP的是   (编号选填)
①光能的捕获与转化 ②CO2的固定③高能化合物的形成④水的光解 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⑥五碳糖再生
(2)烟草在生长过程中,当CO2供应不足的时候,首先受影响   阶段,短时间内,五碳糖/三碳化合物的比值会   (上升/下降)。
(3)根据表,水培试验中各组应设置的条件组合是   。(编号选填)
①置于CO2浓度相同的环境 ②置于温度相同的环境
③置于光照强度不同的环境 ④置于湿度相同的环境
⑤选取若干且数量相等的烟草植株 ⑥选取不同生长阶段的烟草植株
(4)表中结果表明,施用IAA促进了烟草植株的生长。以下分析正确是____。
A.T1、T2、T3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CK,施用IAA促进烟草植株积累有机物
B.T1、T2、T3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施用IAA促进烟草植株合成有机物
C.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可能对烟草植株生长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D.外源生长素浓度越高,对烟草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5)人工打顶去除顶芽后腋芽能快速生长并开花结实。烟农常采用打顶后及时涂抹生长素抑制腋芽生长的办法使叶片增多、叶面积增大而提高烟叶产量。请从有机物分配角度解释该办法提高烟叶产量的机理    。
三、综合题
28.(2020高二下·双流期中)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
29.(2020高二上·娄底期中)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以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结果图Ⅰ所示。图Ⅱ是生长素浓度对该植株不同器官的作用图解,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般认为,图Ⅰ中根向地弯曲,茎背地弯曲是因为   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且与根、茎对生长素   有关。
(2)现已测得图Ⅰ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见图Ⅱ中的4个点),其中b、c两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Ⅱ中的   、   点(填数字标号)。
(3)图Ⅱ所示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表现出   性。
30.(2020高二上·合肥期末)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促进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   、   。
(2)分析10-8mol/L对根、芽、茎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
(3)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苗尖端对光的刺激有反应,即苗尖端是感受光的部位,A正确;
B、该实验不能证明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B错误;
C、该实验只能证明幼苗尖端和弯曲生长有关,尖端是感光部位,不能证明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C错误;
D、该实验无法证明是生长素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在单侧光照射下,顶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苗向光弯曲生长;去顶的苗,不产生生长素,苗不生长;顶上加不透明的帽,顶端的生长素不发生横向运输,苗直立生长;顶上加透明的帽,顶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苗向光弯曲生长;用不透明的帽将基部遮住,顶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苗向光弯曲生长。
2.【答案】D
【解析】【解答】A、c组和d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
B、a 组和b 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
C、c组和d组尖端的生长素都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C错误;
D、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导致a 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 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a组尖端和b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 组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置的是c组正立的一段,b 组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置的是d组倒置的一段,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 组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 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a 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 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3.【答案】D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做出的假设应该是“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该同学提出的假设为“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时错误的,A错误;
B、实验的目的是实验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在保证植株的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遮光处理。所以实验前4株植物必须进行遮光处理是错误的,B错误;
C、实验的目的是实验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只要有光就可以,该实验对光照的强度不做要求,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的角度,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照射的强度,C错误;
D、对照试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所以4株植物除变量外其他生长条件应一致。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这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4.【答案】B
【解析】【解答】A、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错误;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B正确;
C、生长素主要由苗的尖端产生,运输到下部促进下部的细胞伸长,C错误;
D、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较高时会抑制侧芽的生长,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
(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一直可以进行,是主动运输,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5.【答案】C
【解析】【解答】A、图甲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左侧生长最快,其弯曲角度α具有最大值,B错误;
C、据图乙分析,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生长程度可能相同,即形成相同的α,C正确;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弯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6.【答案】A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看出生长曲线处于
m 浓度时,背光侧必须大于 m 而小于
2m 时方可保障生长快于 A 点,即表现为向光弯曲,A
错误;
B、地心引力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近地侧高于背地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为
2m,且生长快于背地侧时,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处于 m之前,才会比近地侧生长慢,B
正确;
C、除草剂的生长素浓度已处于抑制生长浓度,而图示生长曲线中处于抑制生长的浓度应大于
i,即进入曲线 C 点之后,C
正确;
D、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 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应处于抑制状态,其生长素浓度应为曲线的
C 点及以后,D 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示表明,H点以前,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超过H点,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减弱,超过C点时表现为抑制作用。A点和B点时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相同。
7.【答案】D
【解析】【解答】A、甲、乙两组的自变量为授粉与否,甲组有种子形成,乙组没有种子形成,而发育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丙组未授粉,没有种子,但是子房上涂抹IAA,因此能得出甲组和丙组结果实、乙组不结果实的结论,A正确;
B、乙、丙两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在子房上涂抹生长素,丙组由于涂抹生长素而结果实,因此能得出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的结论,B正确;
C、丙、丁组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涂抹的位置,而由表格信息可知,丁组没有结果实,因此能得出生长素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的结论,C正确;
D、根据该实验不能得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长素:
(1)合成部位: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2)作用: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的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
(3)作用特点: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
(4)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5)运输方式:
8.【答案】B
【解析】【解答】这个实验需要一组对照实验,即将胚芽鞘倒置,其它处理相同。由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因此空白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2、图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上端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够运输到下端琼脂块,说明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是该实验缺少一组对照实验,即将胚芽鞘倒置,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上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否运输到下端。
9.【答案】D
【解析】【解答】A、图示实验探究植物感光部位,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外因是有无单侧光,A错误;
B、b幼苗的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被挡住了,无法感受到单侧光不会向光生长,因此b是直立生长,B错误;
C、该实验说明植物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不能说明苗尖端产生生长素,C错误;
D、植物的生殖受到光周期及温度的等多因素的调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实验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
2、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自变量是尖端是否遮光。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②的生长情况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正确;
B、④和⑥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琼脂块本身无关,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B正确;
C、图中的胚芽鞘切去了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而琼脂块也不能感受光刺激,故该实验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C错误;
D、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2)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3)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11.【答案】B
【解析】【解答】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分析曲线可知,随时间的延长,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质量增大,说明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没有抑制细胞生长,A错误;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 芽 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因此幼根中的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上端运输,B正确;
C、根段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水分含量增加,C错误;
D、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起调节作业,其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
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12.【答案】B
【解析】【解答】A、a组与b组比较,自变量是是否含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胚芽鞘的伸长量,故实验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A正确;
B、所用胚芽鞘去除尖端的目的是防止自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错误;
C、该实验因变量是胚芽鞘的伸长量,故两组实验需测定胚芽鞘的初始长度用以计算伸长量,C正确;
D、结果中b组伸长量大于a组,说明该浓度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的伸长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
2、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3、依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自变量是是否含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胚芽鞘的伸长量,结果中b组伸长量大于a组。据此答题。
13.【答案】A
【解析】【解答】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A项错误;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B项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项正确;由于植物的顶端优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其生长素向下运输,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其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从而生长受到抑制,D项正确。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生长素促进作用的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4.【答案】B
【解析】【解答】A.由A与B组实验比较可以看出单侧光不会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仅由B组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这一结论,A不符合题意;
B.A可以作空白对照,B与C可以互为对照,B符合题意;
C.实验的自变量有3个分别是有无单侧光、有无云母片和云母片插入的位置,C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一侧,D不符合题意。
【分析】1.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
15.【答案】C
【解析】【解答】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尖端向下传递某种影响的假说,A正确;
B、化学物质可以透过明胶,不能透过云母片,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明胶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该实验无法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幼苗尖端,要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还需要加设一组实验:与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比较,C错误;
D、云母阻挡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作用于尖端下端,该实验可以以幼苗是否生长为观测指标,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16.【答案】D
【解析】【解答】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并不是蛋白质,故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
B、生长素的运输不一定是极性运输,如成熟的组织中可以发生非极性运输,B错误;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一定相同,低浓度是促进生长,当高浓度时可能会抑制生长,C错误;
D、各种植物激素是相互联系,共同调节的,当生长素增加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增多时,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7.【答案】B
【解析】【解答】A、在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改变外界溶液浓度使液泡先后发生失水和吸水,通过观察原生质层的变化判断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该实验的对照是自身对照,A正确;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探究在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产物,由于未设置对照组,两组实验都是实验组,其对照类型是相互对照,B错误;
C、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一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的DNA,即DNA组,一组则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即蛋白质组,让两组病毒分别侵染细菌,通过检测放射性分析实验结果,这两组实验相互对照,C正确;
D、在温特的实验中,将胚芽鞘顶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然后将该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观察胚芽鞘的生长状况,为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的影响,需要利用相同大小的空白琼脂块做对照实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2)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3)CO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4)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
①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②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③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有R型菌。
(5)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DNA,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1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图中1和2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的有无,实验的结果能说明胚芽鞘的相关性,A错误;
B、图中3和4没有单一变量,无法的得出相应的结论,B错误;
C、图中4和5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放过胚芽鞘的尖端,实验的结果能说明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促进了生长,C正确;
D、图中3和5没有单一变量,无法的得出相应的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实验题目“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分析,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尖端,或琼脂块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来分析问题。
19.【答案】B
【解析】【解答】A、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择的小麦幼苗生长状态要一致,A正确;
B、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主要作用于胚芽鞘的伸长区使其伸长,因此应切取等长的胚芽鞘伸长区作为实验材料,B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酸性条件使得细胞壁松弛,进而通过膨压导致细胞伸长,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将甲、乙两组材料分别浸泡在pH=5和pH=7的缓冲液中,C正确;
D、若甲组实验材料的平均长度显著长于乙组,则表明是细胞壁酸化导致的细胞伸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酸性条件使得细胞壁松弛,进而通过膨压导致细胞伸长,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 实验材料的长度 ,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20.【答案】C
【解析】【解答】A、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所以当出现顶端优势时,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A不符合题意;
B、顶芽会产生生长素,当去掉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此时就可解除顶端优势,B不符合题意;
C、侧芽对生长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当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发育会受抑制,生长素浓度低时,反而促进其发育,C符合题意;
D、离顶芽越近的侧芽中生长素浓度越高,受抑制越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位于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子房壁发育及不定根和侧根的形成、促进形成顶端优势、抑制花和果实的脱落等。作用特点为一般情况下,生长素浓度在较低时促进细胞生长,在较高浓度时促进细胞生长。
21.【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 ,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可产生的SL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max1对SL敏感, 所以施加SL可以使其顶端优势恢复,A正确;
B、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 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出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所以max2顶端优势缺失的原因是对SL不敏感,B错误;
C、由A选项分析可知,maxl不能产生SL,而W_S+maxl_R(③)表现出项端优势,可知W的根和地上部分都能产生SL,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体内生长素正常,故SL不是通过影响生长素合成来起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
(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22.【答案】D
【解析】【解答】A、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a,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向光侧,A错误;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B错误;
C、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Ⅱ可表示生长素对茎的作用,C错误;
D、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单侧光刺激可以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进行横向运输;
2、重力可以使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产生抑制根生长的作用,远地侧生长素含量及主要作用相反。
23.【答案】D
【解析】【解答】A、鲍森·詹森的实验,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及尖端与下部之间放入琼脂片,结果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而隔一“琼脂片”的胚芽鞘则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A正确;
B、拜尔的实验,自变量是切去的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不同,结果胚芽鞘均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正确;
C、D、温特的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结果放置与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而放置空白琼脂块的胚芽鞘则不弯曲、不生长,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1、1880年,达尔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可以通过琼脂快,把这种影响传递给伸长区;
3、1914年,拜尔实验证明由于这种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
4、1928年,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某种影响,传递给伸长区,引起弯曲生长;
5、1934年,郭格等分离出植物生长素,本质为吲哚乙酸。
24.【答案】D
【解析】【解答】A、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需测定处理前后植株茎的长度,A正确;
B、图中实验结果表示生长素浓度过高的情况下,茎的伸长量少于空白处理组,显然该实验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
C、矮生突变体在生长素的作用下,茎的伸长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成因可能是突变体细胞表面生长素受体可能较少所致,C正确;
D、根据实验结果能突变体细胞表面生长素受体可能较少,进而导致生长素无法发挥作用,但不能推出该突变体内源生长素含量比正常植株少,因为即便是生长素含量多或与正常株相同,也会由于生长素受体减少而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表现为矮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茎的伸长。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茎伸长量。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该植物用不同生长素浓度处理,发现茎伸长量不变,推测植物矮生突变体产生可能由于激素不敏感型。
25.【答案】A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或茎起到相同的促进效果,A正确;
B、10-4g/L的生长素对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而对茎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效果,不能体现其两重性,B错误;
C、根对应的曲线也可以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双子叶植物的影响,C错误;
D、低浓度的生长素引发茎细胞的体积变大从而促进生长,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的是细胞分裂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据图分析: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茎不敏感。该图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6.【答案】(1)幼苗顶端向右弯曲生长
(2)不能;若b>a,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16μmol/L;若a>b,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μmol/L
【解析】【解答】(1)图甲操作使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左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右侧,左侧生长比右侧快,故幼苗顶端向右弯曲生长。
(2)①乙图中与生长素浓度为0μmol/L的组比较可知,不同生长素浓度处理离体茎段,生长量均大于不同生长素处理的组,故均为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对离体的豌豆茎段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②分析图示可知,离体茎段生长量为a时对应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4μmol/L、16μmol/L),若生长素浓度在两个浓度范围之间,则茎段伸长量大于a,若未知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6μmol/L,则稀释为原来浓度的一半时,对应8μmol/L,此时的茎段伸长量大于a。若未知生长素溶液浓度为4μmol/L,则稀释为原来浓度的一半时,对应2μmol/L,此时的茎段伸长量小于a。
【分析】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极性运输的方式向下运输,作用部位为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图甲处理可使胚芽鞘尖端下部左右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图乙表示在一定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离体的茎段生长量逐渐增加,约在10单位的生长素浓度左右,离体茎段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超过该浓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27.【答案】(1)④;②③⑤⑥;⑤⑥
(2)暗反应;上升
(3)①②④⑤
(4)A;B;C
(5)分配有机物,促进腋芽的营养生长,而抑制腋芽的生殖生长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过程的①~⑥中,释放高能电子的是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即④;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五碳糖再生等反应,故答案为:②③⑤⑥;暗反应中消耗ATP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五碳糖再生,故答案为:⑤⑥。
(2)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当CO2供应不足的时候,首先受影响暗反应,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受阻,参与反应的五碳化合物减少,但是五碳化合物的形成不变,从而导致细胞中的五碳化合物增加。而三碳化合物,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受阻,三碳化合物生成减少,而光照不变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变,从而导致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减少,故短时间内,五碳糖/三碳化合物的比值会上升。
(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对烤烟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水培试验中各组为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自变量,无关变量要遵循等量且适宜的原则,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4)AB、分析表格数据,与不添加生长素的CK组相比,T1、T2、T3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升高,说明施用IAA促进了烟草植株的生长,AB正确;
CD、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可能对烟草植株生长有相同的作用效果,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BC。
(5)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行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的生长,具体做法是:打顶后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使叶片增多、叶面积增大而提高烟叶产量,也就是分配有机物,促进腋芽的营养生长,而抑制腋芽的生殖生长。
【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光能提供能量促使ADP和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第二个阶段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反应。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从外界吸收的CO2,在Rubisco的作用下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形成C5。
2、生长素:(1)合成部位: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2)作用: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的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 (3)作用特点: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 (4)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比较迟钝。
28.【答案】(1)10-4;抑制生长
(2)抑制生长
(3)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4)根
(5)10-4
(6)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双重性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图中看出,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 mol/L 。中间一条实线以上表示促进作用,以下代表抑制作用,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 。(2)图中看出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3)B点刚好和横轴相交,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茎的生长,也不抑制茎的生长。 (4)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越小,说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越大,因此,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对根最敏感。(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的效应要抑制根的生长,但能促进茎的生长,因此选10-4mol/L最合适。(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1、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加强,超过最适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减弱,生长素浓度继续升高抑制生长,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存在最适生长素浓度,这就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生长素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3、据图发现可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9.【答案】(1)重力作用;敏感程度不同
(2)2;3
(3)两重
【解析】【解答】(1)一般认为,因为重力作用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且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有关,所以图Ⅰ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较a侧高,但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b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根的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因此根表现出向地性生长。而茎的d侧生长素含量较c侧高,d侧生长素对茎生长促进较大,因此茎表现出背地性生长。(2)现已测得图Ⅰ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见图Ⅱ中的4个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侧的生长素浓度较a侧高,且抑制根的生长,对应于图Ⅱ中的2点;d侧生长素含量较c侧高,d侧生长素对茎生长促进较大,对应于图Ⅱ中的3点。(3)图Ⅱ所示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表现出两重性。
【分析】1、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
(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2、由图可知:图Ⅰ中受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侧 b侧,c侧 d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故根的生长表现向地性;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高浓度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故茎的生长表现背地性。图Ⅱ中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生长作用不同。低浓度促进根和茎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和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型。
30.【答案】(1)10-10mol/L-1;10-4mol/L-1
(2)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根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10-10mol/L和10-4mol/L分别是促进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2)据曲线图可知,10-8mol/L对根、芽、茎的促进作用各不相同,由此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3)由图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分析】1、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生长。
2、题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据此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