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六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参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六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参考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2-17 21: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回顾1、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划分为哪几类?2、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引语 人类面临着如此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是不是自古就如此严重的呢?人们又是如何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呢?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局部到全球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填写表格内容,四个阶段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崇拜依赖环境讨论:史前文明人类依赖和崇拜自然,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1.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敬畏,依赖环境史前文明2.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萌芽人地关系思想主要环境问题生产力水平时 期阶 段改造自然农业文明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生态破坏萌芽:保护生物,因地制宜农业文明3.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深化征服自然18世纪中叶的工业文明发展速度惊人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人定胜天工业文明4.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完善谋求人地协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达到较高的水平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20世纪70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现代文明时期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A、传统的以高消耗,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B、先污染、后治理(后工业化时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不能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指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
责任公平(不同国家地区间)人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条原则? 只有一个地球(1974)
?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
?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
?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
? 让地球充满生机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判断: 下列说法反映什么人地关系思想?
1、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人定胜天小结:工业社会时期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现代人地关系思想二战以后被动适应环境人地关系思想萌芽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人地关系思想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