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遗传与进化(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5遗传与进化(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3-01 14:26:12

文档简介

1.5 遗传与进化(1)
同步训练A组
1.有许多成语是对自然界科学现象和规律的概括。下列成语中,可以生动描述生物遗传现象的是(D)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B)
A. 遗传是普遍存在的  B.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 进化是普遍存在的  D. 选择是普遍存在的
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B)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控制生物的性状
C. 一个DNA分子含有一个基因
D. DNA上任意片段都可控制生物性状
5.同卵双胞胎长得几乎完全一样的原因是(A)
A. 细胞内所含染色体、基因几乎完全一样
B. 由相同的父母亲所生
C. 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D. 体内都在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6.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A)
(第6题)
A. 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 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C.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 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7.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由蛋白质组成,内部含有DNA(如图所示)。当它入侵细菌时,先附在细菌表面,使细菌的细胞壁破裂,然后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了细菌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DNA能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复制出许多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产生新的噬菌体。约几十分钟后,细菌的细胞破裂死亡,数百个跟原来一样的新噬菌体就这样诞生了!上述事实说明了(B)
,(第7题))
A. 噬菌体和细菌的结构类似
B.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 蛋白质和DNA都有遗传作用
D.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8.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第8题)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9.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错误的是(B)
A. 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B. 亲代把性状传递给了后代
C. 性状遗传的实质是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后代
D.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10.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
(第10题)
(1)指纹这种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2)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同步训练B组          
11.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泰安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D)
A. 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 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 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12.下列材料为人类染色体数目确定的科学历程:
①20世纪初,细胞学家提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7条,其中一条为“副”染色体,即现知的X染色体。
②1923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仅存在于男性细胞中的Y染色体,得出了人体细胞共有48条染色体的结论,并分别用“46条+XX”和“46条+XY”表示女性和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③1955年科学家最终确定了人类染色体的正确数目,即人体细胞共有46条(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两条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如图所示)。
(第12题)
若用②中的表达方式来表示最终确定的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44条+XY”,其中的Y染色体来自于精子 (填“精子”或“卵细胞”)。
【解析】 1923年科学家用“46条+XY”表示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XY表示一对性染色体,所以人体细胞共有48条染色体。1955年最终确定人体有46条染色体,则应表示为“44条+XY”,Y染色体来自于精子。
13.用水蚤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证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25℃。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第13题甲))
(3)在实验中,20℃或28℃都有生存的个体,它们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到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4)将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如果生物缺少适应环境的变异(或有利变异),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第13题乙)
(5)对甲组实验中水蚤的个体数量进行统计,绘制出图乙。如果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水蚤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为a,那么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如果将该种群置于限制的条件中,水蚤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为b,那么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量。
【解析】 本题主要说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是进化的动力,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思想。
课件9张PPT。1.5 遗传与进化(1)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1.5 遗传与进化(2)
同步训练A组
1.引起白化病、先天愚型的原因是(C)
A. 发生了食物中毒
B. 感染了细菌和病毒
C. 基因、染色体发生了变化
D. 免疫力下降
2.科学家把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转入西红柿,成功培育出了抗冻西红柿,科学家把上述基因转入西红柿所利用的生物技术称为(D)
A. 组织培养技术   B. 嫁接技术
C. 发酵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3.下列哪一组全部属于遗传病?(A)
A. 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B. 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 侏儒症、乙肝、先天性愚型
D. 色盲、甲肝、乙肝、佝偻病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C)
A. 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 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 减小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D. 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5.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因为堂兄妹或表兄妹结婚,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所以我国禁止近亲结婚
B.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数目是相同的
C. 一对夫妇生了一对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更大
D.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6.如图表示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本人和外祖母属于直系血亲关系;本人和亲兄弟姐妹属于旁系血亲关系。
(2)上图各项与本人的关系统称为近亲。
(3)如果本人与姨表妹结婚,属于近亲结婚。
7.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D)
A. 通过整容做出来的双眼皮
B. 由于车祸导致的左腿残疾
C. 长期室外工作,皮肤较黑
D. 哥哥色盲和弟弟色觉正常
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都离不开细胞。下面是有关人体细胞与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的知识结构图(表示各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图解)。图中标号①~⑨分别表示:
(第8题)
①细胞膜;  ②基因;
③控制; ④受精;
⑤细胞的分化; ⑥X或Y;
⑦XX或XY;_ ⑧44条+XY;
⑨44条+XX。
同步训练B组
9.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B. 人的性别决定时间为受精卵形成时
C. 先天性愚型、色盲和坏血病都属于遗传病
D.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A.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遗传信息在DNA(呈双螺旋状)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因为: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在形成受精卵时,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这说明人的性别决定是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血友病、色盲、白血病、先天性聋哑等都属于常见的遗传病,而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属于营养物质缺失,不属于遗传病。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伞藻嫁接实验:将带有细胞核的伞帽嫁接到另一去核伞藻后,表达出的是含有细胞核的伞藻的性状,说明细胞核含有伞藻的遗传信息,进一步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0.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野生稻与“超级杂交水稻”之间的这种性状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
(2)若在可控制光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栽培水稻,为了提高产量,可采取哪些措施?ABD(可多选)。
A. 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B.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 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D. 适当降低夜间棚内温度
【解析】 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温度可减弱呼吸作用。
(3)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根毛细胞对各种无机盐的吸收量不同,这种起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B__(填字母)。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液泡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遗传学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正逐渐颠覆人类对生命的传统认识,福兮?祸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遗传学的新成果。
(1)1982年,美国“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的成功,标志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如图呈现了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过程。最终,被注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了个体较大的超级鼠。该实验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和小,该实验结果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11题)
(2)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它的身世与三只母羊有关:A羊提供乳腺细胞核,B羊提供去核的卵细胞,C羊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而“多莉”长得几乎与A羊一模一样。该实验结果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3)2010年5月20日,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人造生命,被项目负责人起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这种“人造生命”的研制方法为:用小分子有机物人工合成单细胞生物A的DNA,然后将其植入内部被掏空的单细胞生物B的体内,使之“起死回生”并开始繁殖。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实验成功的标志是“辛西娅”具有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繁殖。你认为“辛西娅”的后代应该与上述哪种单细胞生物更为相像?A。
【解析】 (1)因基因改变而引起性状改变,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2)“多莉”与提供细胞核的A羊长得一模一样,说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3)DNA是遗传物质,后代性状应与A相像。
课件7张PPT。1.5 遗传与进化(2)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