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同步训练A组
1.下列关于生物圈有关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这一薄层叫生物圈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生物圈只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水和空气
D. 温度不是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而是自古就有的
2.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浒苔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 浒苔过度繁殖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C.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
D. 浒苔过度繁殖对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
(第3题)
3.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X、Y、Z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B)
A. X B. Y
C. Z D. Y和Z
4.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C)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5.2012年2月16日,某县警方发现一村民关养着三只形似猫头鹰的受伤的动物。经鉴定,该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雕鸮。乌雕鸮是一种大型鸟类,属于雕鸮属的动物,以鸟类、蛙、蛇、蜥蜴等动物为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 乌雕鸮属于卵生动物
B. 雕鸮属中所有的鸟类是一个种群
C. 在生态系统中乌雕鸮属于消费者
D. 应将受伤的乌雕鸮救治后放归自然
6.在一片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段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里构成了一个(D)
A. 种群 B. 群落
C. 食物网 D. 生态系统
7.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A)
A.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 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第8题)
8.如图所示是某两种鸟的足,具备左、右两种足的鸟类分别适合生活的环境是(B)
A. 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
D. 河流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9.某小岛上阳光明媚,水丰土肥,花草树木茂盛。草丛中有昆虫,森林里有小鸟、猫头鹰,地面上有鼠窜跑、有蛇爬行,青蛙在溪边鸣叫,此外还有动物的残骸。请根据上述小岛的生态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阳光、水、土壤等。
(2)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树等。
(3)要使这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在动植物残骸和土壤中还应当有的生物是细菌、真菌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分解者。
10.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D)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池塘里的蠕虫 ⑩鲜艳的大丽花
②②③④ B. ⑤⑥⑦⑧⑨⑩
C. ②⑥⑨ D. ③④⑦⑨
同步训练B组
11.如图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第11题)
A. A是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B. B为消费者,它和C的关系为消费关系
C. C是分解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D. 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解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相互关系。A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并且为B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A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所以选项A、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B为消费者,其遗体可以被C(分解者)分解,它们之间不能说是消费关系。
(第12题)
1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温州洞头地处东海,海域广阔。该县大规模养殖羊栖菜和紫菜,经济效益良好。羊栖菜和紫菜能大量吸收海水中的N、P元素,净化了海水水质。
资料二:甲藻大量繁殖,容易引发海水赤潮。如图为适宜的光照下,甲藻的生长速度受pH和温度影响的关系图。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羊栖菜、紫菜和甲藻都属于生产者。
(2)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烧瓶中培养了甲藻。黑暗放置过程中,甲藻培养液的pH会降低,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黑暗中,甲藻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CO2,CO2和水反应生成H2CO3。
(3)洞头水域海水的pH基本处在6.0~9.0之间,但较少发生赤潮。请结合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①羊栖菜和紫菜吸收了海水中的N、P元素;②海水温度较低。(列举两点)
【解析】 羊栖菜、紫菜、甲藻均是植物,属生产者。黑暗中甲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烧瓶中CO2增多,酸性增强。赤潮发生的原因是海水的富营养化污染,N、P元素被羊栖菜或紫菜吸收后,甲藻难以生长,另外据题图可知,温度低,甲藻生长速度也慢。
13.如图所示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图。
据图回答:
(第13题)
(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太阳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2)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3)生活在水深大于100米处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 (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固定太阳能的,而水越深,太阳光所能穿透的越少,植物所能固定的太阳能也就越少,海洋中的植物主要是藻类。(2)通过观察图中的实线曲线可得知为10米。(3)水深大于100米,生产者固定的光能为零,因而少了生产者,就剩余消费者和分解者。
14.现在,人们已经在太平洋海底找到一些类似陆地火山口的热泉口。在这些热泉口生存着一些能够合成有机物的细菌,如硫细菌、氢细菌等,它们主要分布在热泉口的周围。尤其有趣的是,在它们的外面还有多种高等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环节动物、蟹、章鱼等。有一种管居环节动物,没有口,也没有消化管,但它们体内有共生的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菌,显然它们是靠这些细菌获得有机营养物质的。这里形成了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请根据这段资料回答问题:
(1)资料中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菌,类似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成分。
(2)在上述材料中充当消费者成分的动物有大海蛤、环节动物、蟹、章鱼。
(3)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中,生物获得的能量来自于②。
①阳光 ②地热 ③有机物 ④不明海洋生物
【解析】 生产者一般是指能合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该题中已说明细菌能合成有机物,所以可以认为它是生产者。
课件9张PPT。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同步训练A组
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形成食物链的是(C)
(第1题)
④→④→① B.①→②→④
②→②→③ D.①→②→③→④
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上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D)
蚱蜢→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蚱蜢→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鼠→鼠→蛇→猫头鹰
鼠→鼠→猫头鹰
3.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种群数量如图所示,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为生产者的是(C)
(第3题)
乙 B. 乙
丁 D. 丁
4.2013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C)
(第4题)
A.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B. 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 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 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第5题)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鼠和蛙
B. 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鹰
C. 此食物网中,包含三条食物链
D. 若加上分解者,该图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记录如下表: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甲)
鱼(乙)
小球藻
/
鱼(乙)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该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球藻属于生产者 。
水蚤→水蚤→鱼(乙)→鱼(甲) 。
7.如图所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光、CO2、H2O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蝉→蝉→螳螂→黄雀→蛇。
同步训练B组
(第8题)
8.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B)
A. 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 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C. 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D.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解析】 B种群数量比A种群数量多,且B随A增加而减少,所以A捕食B。
(第9题)
9.如图所示为东昌湖内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C)
乙→乙→丙→丁
丙→丙→乙→甲
丁→丁→乙→甲
乙→乙→丁→丙
【解析】 一般来说,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靠后的生物,数量越少。由图可知,丙生物数量最多,应为生产者,丁生物数量略少,应为初级消费者。同理,乙为次级消费者,甲为顶级消费者。
10.如图表示在某个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变化关系,A、B、C三种生物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推测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最可能是(A)
(第10题)
A. C B. A
C. B D. A和B
【解析】 由题意可知,A、B、C三种生物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由于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捕食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A、B、C三种生物中,肯定有一种是生产者,其他两种生物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根据捕食的概念可知,捕食者是以被捕食者为食物,所以当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被捕食者的数量就会减少,反之被捕食者的数量就会增加。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就有足够的食物,使捕食者繁殖加快,数量增加,反之捕食者的数量就会减少。通过图中的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变化可知:在A和B的关系中,A是捕食者,B是被捕食者,在B和C的关系中,B是捕食者,C是被捕食者,所以A、B、C的关系中,B是捕食者,C是被捕食者,所以A、B、C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C→B→A,由于食物链总是以生产者开始的,故C是生产者。
课件9张PPT。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