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第一单元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 樊云芳
[写作情境]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新闻特写,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吕伟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大饱眼福,本文语言优美,想象合理。请你仿照课文,也写一篇在学校或班级运动会中运动员的新闻特写。
[活动任务]
1.捕捉人物的动态,加以“放大”。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情景写“活”。
3.200字以内。
[阅读材料]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技法借鉴]
用语准确,这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作者不仅准确使用“舒”“举”“蹬”“飞”“托”“插”等动词表现吕伟跳水的动作,还以“犹如”“酷似”“似乎”等词语,提醒读者注意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这样就区分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本文在修辞手法的使用方面也很值得学习。例如,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体现了“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的动作特点。又如,以“轻盈的、笔直的箭”比喻吕伟入水时的身体姿态,既回应了前文的“修长美妙”,又表现出她身体打开得很充分,并引出了下文对她精彩入水的描写。
作者在行文中还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体现了新闻“尽量简洁”的语言特点。同时,这些四字短语又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典雅的美感,可谓以美写美,相得益彰。
[写作稿纸]
[答案]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发令枪声响起的那一瞬间,那名运动员右腿猛地一蹬,整个人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他充分利用了有利的道次和冲刺式的起跑,一骑绝尘,率先抢占了领先的位置。遥遥领先的他如同一匹摆脱了束缚的千里马,不给身后的选手丝毫超越的机会。他两条发达的长腿交替的速度之快,让人不禁联想到哪吒的风火轮。2米、1米……他越来越接近了,终于,他的双腿越过了终点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谢谢大家!(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第二环节 单元写作指导
技法指导
优秀作文示范
参考作文题
新闻写作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实或情况的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新闻写作要学会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学、多问,善于去发现新闻。在本单元习作学习中,我们要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闻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培养对新闻的热爱,激发自己关注社会中有意义的人或事的兴趣,学会发掘美、传扬美。
一、拟写恰当的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此外,标题还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我们作为初学者,在拟写新闻标题时,应写好“陈述对象+主要事件”形式的单行标题,力求达到“简洁、明确、凝练、醒目”的要求。
二、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大军勇往直前、敌军纷纷退败的战况,还精要地分析了敌军惨败的原因,内容相当丰富。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三、语言要准确、简练、易懂
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消息的准确是指语言表述要与新闻事实本身高度吻合,不能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含糊其词。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包括:在日期、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方面,语言要与事实高度吻合;概念明确、判断准确,防止夸张和“陌生化”的语言,新闻的语言要真实客观,就要杜绝一切“合理的想象和夸张”;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语言。消息的简练是指在呈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讲究语言干净利落,删去多余的文字。尽可能多用短句子、简单句,少用长句子、复合句,除非短句子无法清楚地组织好事实来表达意思。消息的易懂是指写消息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受众需求,尽量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不用生僻词语,少用专业术语。写完一则消息后,可以根据上述要求,修改文章的语言。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大众,他们在教育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新闻要让他们理解,语言的易懂是必然的要求。
四、掌握不同体裁的新闻写作
消息受到篇幅、时效性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进行更为详尽的报道。因此,若想全面展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可以采用其他新闻体裁。此外,还可采写一些背景资料或新闻花絮,帮助读者深入、细致地理解报道的内容,提高其阅读新闻的兴趣。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背景资料、新闻花絮。根据新闻体裁的不同,写作时要注意:
1.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就是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一般说来,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的、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且现场感强,为消息(甚至通讯)所不及。同时,由于新闻特写呈现的事实是真切细致的,而越真切细致的事实往往越能打动读者,因此,新闻特写往往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角度,描写过程,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文中没有记录运动员们平时辛苦的训练,没有记录紧张的参赛过程,也没有记录五星红旗在运动场上空高高飘扬的画面,而是选取了跳水运动员由准备到入水的那段时间,对其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完美的跳水技术,表现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通讯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按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是指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事件通讯是指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如果说消息是“报道新闻事件”,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瞬间”,那通讯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述新闻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要吸引人,但通讯不同于小说,不能虚构内容,也不能夸大缩小,只能通过对事实的组织安排,来获取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精品,报道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着舰,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充分展现了通讯的特长。作者善于渲染氛围,长于铺垫蓄势,充分突出新闻事件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同时,作者还通过引用相关资料,给读者提供了“新闻背后的事实”。这篇通讯刊发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很多读者都认为,该文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历史资料;既有中国立场,又有国际视野;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昂扬的精神。
3.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是调查并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介绍新闻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和衬托的作用。它又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有利于介绍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读者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能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比如《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文中第一与第二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通过简略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但作者并没有紧接着继续讲故事,而是插入了两段背景资料,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并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这些插入的内容不仅使文章更丰富,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氛围。
4.新闻花絮
新闻花絮记录的是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一般从侧面入手,从重大事件、活动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情节、趣闻逸事等进行描绘。写作时要注意四点:一是着眼于大事件中的小细节,从小处落笔,从小事中反映大事的特点及多姿多彩的风貌;二是多用白描或记叙的表达方式,营造故事性和现场感,不交代前因后果,不加抒情或议论;三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只有几句话或百字左右;四是以小见大,花絮虽小,仍需以小见大。记者在摄取事件的“边边角角”的时候,不可不注意事件的大背景,乃至历史的大趋势。要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选取花絮镜头。亦即,花絮也要有思想性。
红色闪电——记东京奥运会“百米飞人”决赛
发令枪响前,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内异常安静——这是东京奥运会“百米飞人”男子一百米决赛现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身穿红衣的苏炳添:他漆黑而竖立着的头发,汗水流淌的朴素的黄皮肤,闪耀着自信光芒的黑眼睛和胸前闪闪发光的“China”都在呐喊着他是一名中国人。场上八位选手,他是唯一的黄种人;实际上,苏炳添是亚洲第一个闯入百米飞人决赛的选手——并且是以9’83”(个人最佳成绩)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突围决赛。
枪声伴随着厚重的心跳声打响。苏炳添手指猛然立起,青筋凸现;身后大腿肌肉绷紧,露出健硕的肌肉,脚尖发力,姿势完美,似乎一下要冲到最前方,像要捕捉什么猎物似的——但最好的时机却被一名抢跑选手所破坏。随着选手被取消比赛资格,场上的人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剩下的选手重新回归赛道。苏炳添的汗水使他的额头反光,他似乎在忌惮着同样的命运。他抿抿唇,原本热血沸腾的心脏被无形束缚。但奥运会赛场不容许选手多加思考,枪声再次响起——苏炳添同之前一样使力暴起,双臂高高挥舞至胸前,后腿猛然向后蹬,可惜有着细微的落后。他几乎是全身都在发力,因用力过猛而咧开了嘴,眉毛拧在一起,黑色的眼睛里拼了命的坚决似乎要喷涌而出。他的动作快得几乎有了残影,让人捕捉不清。他的胸膛挺起,红衣带给他力量。其他选手却也似饿狼扑食般往前冲,手长腿长的优势使他们与苏炳添的差距渐渐拉开。苏炳添拼尽全力,迈着频率极快的步伐。导播呐喊着,声嘶力竭地呐喊着:“苏炳添!加速!加速!”尽管如此,一百米的赛道还是稍纵即逝。他在终点前用力甩动双臂,似乎要将自己甩出去。最终,苏炳添以决赛第六的成绩完成比赛。
在我看来,虽败犹荣。苏炳添是赛场上最为特殊的红色闪电。他跑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精神。他是意义重大的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是亚洲短跑当之无愧的第一!他能站在奥运会百米飞人决赛的赛道上,这本身就是奇迹!苏炳添是中国的代表,他向全世界展示着奋斗和努力、不懈与坚持、创新及开拓。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乃至亚洲、全世界的骄傲!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新闻特写。文章按照“准备—回归赛道—起跑—获得名次”的顺序,逐一描写,极具镜头感。作者运用肖像、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鲜明地刻画出苏炳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如见其人;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则既写出了苏炳添起跑的精彩瞬间,也增强了现场感,使读者深受感染。作者也很注意描写观众的反应,如写导播的呐喊,借以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出苏炳添赛跑动作的精彩。文章最后一段赞誉苏炳添身上代表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一种昂然向上的精神。
1.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
【写作提示】
①审题:注意题干要求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
②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汇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③格式:要注意列好消息的提纲,严格按照消息的要求和格式进行规范写作。
2.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各显身手,跑道上,沙坑里,随处可见他们激情、拼搏的身影,请以某位运动员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新闻特写,描写其夺冠的过程。
要求:①抓住能反映事件特征和关键的画面;②运用侧面描写;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2年冬奥会上,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 “这很中国!”许是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许是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霸气夺金,许是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憨厚可爱……
请从北京冬奥会中选择一个对象写一篇新闻报道或新闻特写。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少于500字。
【提醒:为方便批改(打开在同一平面),请将作文写在后面的“作文演练”处(本书P34~35)】
题 目:
第一单元
评分表格(生生互评)
评卷人:
谢谢大家!(共8张PPT)
第一单元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 声
[写作情境]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确诊了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例。该病毒具有传染性强、对患者身体伤害大等特点,直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面对疫情,一群“逆行者”冲锋在前,用自身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最美逆行者”温暖疫情下的人世间。请根据你对“最美逆行者”的认识,写一则新闻短评。
[活动任务]
1.语言精练。
2.观点态度鲜明。
3.200字以内。
[阅读材料]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技法借鉴]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观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就是评论的文眼和灵魂。没有观点的评论,让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再美妙的文字也只能成为一堆漂亮的空话、废话,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评论,除了要有文采,更要有鲜明而深刻的观点,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观点一定要明确、有力。如果在新闻评论的开头先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受众,则能够让受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评论者自己也能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寻求翔实有力的论据支撑。
[写作稿纸]
[答案] 面对疫情,无数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感人乐章、一首首高昂的赞歌。“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谢谢大家!(共6张PPT)
第一单元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写作情境]
昨日,我校潘小宁同学参加市英语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以下摘自《采风报》小记者对这一消息的报道稿件。请身为编辑的你修改这段话,使其语言表达更加客观、准确和简练。
潘小宁同学是初二(2)班的学习委员。他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任,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还和同学们打得火热,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次他参加市英语演讲比赛并荣获一等奖,根本就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样的潘小宁同学,简直就是我们的偶像!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活动任务]
修改这份稿件,使其语言的表达符合消息的特点,更加客观、准确和简练。
[阅读材料]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Ⅹ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技法借鉴]
消息的语言要客观、准确、简练、朴实和通俗。其中,客观、准确、简练是最基本的要求。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的语言是标准的消息语言。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严谨。如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时,都用“发现”一词,突出了这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介绍文学奖得主普吕多姆,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分寸。这个评价放到今天来看,也是比较恰当的。
[写作稿纸]
[答案] 潘小宁同学是初二(2)班的学习委员。他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任,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还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次他参加市英语演讲比赛并荣获一等奖,是他平时刻苦努力的结果。潘小宁同学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谢谢大家!(共7张PPT)
第一单元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写作情境]
央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传唱诗词经典,广受好评。作为班里的宣传委员,请你观看节目中某歌手演唱《明日歌》的视频,用通讯的形式向班里的同学宣传报道这档节目。
[活动任务]
1.要抓住能表现主题的细节来描写。
2.要遵循通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200字以内。
[阅读材料]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技法借鉴]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富有感染力。“震耳欲聋”“轰鸣”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等词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这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写作稿纸]
[答案]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央视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正在播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是由某歌手演唱的《明日歌》。很难想象,诞生于明朝的《明日歌》竟可以与充满现代色彩的电子音乐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小机器人的伴舞更是给这首歌增添了几分未来感。这篇我们从小朗朗上口的文学名篇如获新生,简单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轻轻松松就牢牢抓住了听众们的耳朵。乍一听,还以为是时下的流行曲呢。
谢谢大家!(共6张PPT)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
1.消息二则
毛泽东
[写作情境]
9月1日,新学年如期而至。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作了《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的精彩致辞,对同学们在新学年的表现寄予了厚望。你作为学校《采风报》的小记者,要报道这一盛事。那么,请你为该报道写一个导语,以帮助读者比较快速地了解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活动任务]
1.要尽量呈现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要用事实说话,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3.60字以内(标点算字数)。
[阅读材料]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技法借鉴]
第一则新闻导语共25个字,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何故”不提,因为无须提及,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玩弄阴谋已为天下人所见。“如何”虽然没有明说,但“英勇”“已有”两个词已经暗示了解放军的一往无前和国民党军的不堪一击。
第二则新闻导语共31个字,将“何人”“何地”“何事”交代清楚(“何时”,电头已有交代)。这样读者对当时整个渡江战斗的概貌就有了明确的了解,同时激发起读者进一步了解详细战况的欲望,因而后面主体部分再叙写“何故”“如何”等。
[写作稿纸]
[答案] 9月1日,我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校长为全校师生作了《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的精彩致辞,对同学们在新学年的表现寄予了厚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