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22: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 八 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内容有如下要求: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区分写实作品名与虚构作品;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第14页)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任务单的形式体现: 任务一:新闻阅读——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任务二: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 任务三:新闻写作——分三类任务:一是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是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三是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单元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思维发展与提升: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从而提升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欣赏新闻作品,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
作业设计原则 1.科学性: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难度设计和类型的分层作业。 2.匹配性:“学困生”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中等生”兼顾基础训练题和拓展题;“学优生”着重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层级的作业。 3.综合性:作业类型分为基础巩固类、综合应用类和拓展创新类。在综合语言技能训练巩固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从而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难度比控制在7:2:1(易中难比),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根据单元要求,对设计原则进行实际安排)
课题 部编版 八 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来源 网络搜集与教师整合修改
课型 活动·探究 授课 对象 八 年 级 预设 完成 时间 30 分钟
设计者 学校
目标 确立 依据 一、课标分析: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区分写实作品名与虚构作品;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第14页) 二、课标分解: 1.学什么: 学习新闻阅读、采访和写作。 2.学到什么程度: 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3.怎么学: 阅读:重在讲,让学生掌握关于新闻的知识。 采访: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时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 写作:写一则消息。
教材 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分三个任务。 “任务一·新闻阅读”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他们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消息二则》选编了两则关于解放战争时期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消息,作品依时叙事,短小凝练,点面结合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歌颂与赞美之情。《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奖者、颁发机构以及相关新闻背景,同时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篇消息以翔实的材料和缜密的行文,全面地表现了诺贝尔奖颁发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以形象化的描写,鲜明而艺术地再现了1982年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动人场面,突出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报道以完整直观的脉络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歼 15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全文铺排有序,主次分明,用平实的文风展现了我国海军事业蓬勃发展的骄人风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新闻评论运用了举例、对比论证等,证明了“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这一中心论点,表明中国会铭记历史,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任务二·新闻采访”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步骤及流程,通过模拟采访,掌握相关的采编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 “任务三·新闻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渗透到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关注新闻和时事,但对新闻的概念和知识不太了解。因此,通过新闻采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近距离学习新闻十分必要。他们已经对学习生活具有比较多的切身经历,但其思维能力一般不足以对此类文体进行较高层次的理解与运用。除了课文,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自学课文,学习常见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消息的结构特点和写法等。本单元课文的旁批主要有三种功能:介绍新闻基础知识、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写法特点、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作者的主观倾向与表达意图。补白以对比的方式说明新闻特写的特点,既是知识介绍,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示。技巧点拨突出消息这一学习重点,集中介绍其常见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总体的语言特点。这部分内容功能多样,既帮助学生“写”,也帮助学生“读”,既提供具体的知识,又解说相关的技能,可以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反复使用。
作业 目标 1.巩固本单元重点字词、成语、与文体相关的文学常识的积累。 2.巩固抓住标题、导语、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新闻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新闻特写、通讯等和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与风格。 3.发展学生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习新闻采访,在保证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完成新闻采访。 4.联系实际拓展能力,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热点的感悟:学会抓住主要信息,完成一篇新闻写作。
检测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1.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 2.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学习难点: 1.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 2.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作业 设计 (主要部分) A.基础巩固类(预设6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波(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是新闻的结构。 D.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但也可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设计意图】掌握词语的音和形及新闻的相关知识点。
【评价标准】 评价方试自评 互评 师评 评价标准 A选择正确,能找出全部错误的地方并改正。B选择正确,能找出部分错误的地方并改正。C选择正确,不能找出全部错误的地方。
(ABC是评价等级,后面的评价的标准) 【自我检测(预计6分钟)】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参考答案: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设计意图】 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评价标准】 评价方试自评 互评 师评评 价 标 准 A选择正确,能找出全部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能准确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B选择正确,能找出部分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C选择正确,不能找出全部错误的地方;也不能准确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
B.综合应用类(预设8分钟):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本报讯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 (2)用波浪线画出新闻的结语部分。 参考答案: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新闻的结构,并能够作答。 评价方试 自评 互评 师评评价标准 A字迹整齐规范,语言表达流畅。B字迹较整齐规范,语言表达较流畅。C字迹潦草,语言欠流畅。
C.拓展创新类(选做,预设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下水仪式并致辞 新华社大连4月26日电(记者王经国、吴登峰)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仪式并致辞。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剪彩后进行“掷瓶礼”。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本文为2017年4月26日新华社消息)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导语: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仪式并致辞。 作用:概括了消息主要内容,点明了人物、时间、事件及结果。 2.划线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描写。详细描写“掷瓶礼”仪式,让读者仿佛置身舰艏,增强了现场感,渲染了仪式现场热烈的气氛,为下文航空母舰移出船坞做铺垫。 3.开头的“新华社大连4月26日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属于消息的电头。 作用: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发稿时间以及地点,说明了新闻的来源时效,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标准】 评价方试自评 互评 师评评价标准 A字迹整齐规范,语言表达流畅。B字迹较整齐规范,语言表达较流畅。C字迹潦草,语言欠流畅。
设计 感受 认真学习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作业设计特别有帮助;但是,要彻底吃透课标地去设计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
作 业 展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