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10: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以及文中所展现的风土人情。
2.品味“平淡有味”的语言,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对雨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城无处不飞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听过飞花令这个文字游戏,那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的文学素养,我们来改编一下古代的“飞花令”游戏,由两个小同学轮流说出含有“雨”主题字的诗句。如果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来,则另一方获胜。
举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清明》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 《卜算子·咏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春晓》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春夜喜雨》
在不同诗人的笔下,雨却有着不同的体验。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昆明的雨》,看一看汪曾祺笔下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三、预习检查
1.字音检查
鲜腴yú 青头菌jùn
黄焖鸡mèn 草茎jīng
择净zhái 炽红chì
缅桂花miǎn 绿釉 yòu
密匝匝zā 花骨朵gū
扳尖bān
2. 词语解释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暮年:晚年。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情味:情调,意味。
四、初读感知,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圈画文中关于昆明的雨季特点的词语与语句?
雨季相当长,不使人厌烦,不是连绵不断,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围绕昆明的雨作者写了哪些物,人,事?
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
人: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送缅桂花的房东。
事:与友人小酌。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思考它们具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它们有怎样的感情?找到相关语句,带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文章的标题是昆明的雨,除了描写雨,汪先生同时还描写了其他事物,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样描写?
这些内容都与雨有联系。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又大又黑红,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娇美的吆喝声将雨季的空气也衬得更加柔和了。
总结:课文是一篇散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
五、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有人读过汪先生的这篇文章,觉得语言“平淡”,也曾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的散文像一壶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下面请各位小读者们拿起手中的笔圈点勾画,品味汪先生独特的语言。
(1)(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2)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大多数作家作品中的比喻句都是华美而艳丽的,而汪曾祺却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或描述。这些随处可见易于感知的事物在文中一次次出现,更易于让普通读者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尽在其中!
(4)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通过“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表现力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
(5)有一段意境优美的环境描写大家也不要错过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赏析:外面是大雨,院子里是淋湿的绿叶、白花,这样一种氛围,两个人静静地坐着,给人以宁静、闲适、恬淡之感
2.散文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女孩,卖缅桂花的母女,更有与友人的雨中小酌...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却都围绕一个“神”展开,本文的“神”是什么?
本文的“神”是对昆明的想念、喜爱之情。“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种感情。
六、小结
文章以小载体串联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以小见大彰显着汪先生对昆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即使他一生坎坷,却以乐观旷达的胸怀,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最后把汪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愿大家向美而行。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七、作业
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你生活中的一些琐细事物,表达你对故乡、故乡的人或某一段时光(比如童年)的怀念和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