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1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1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6 08:49:02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 专题八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授课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分数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课前预习】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产生的背景:
⑴政治上: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① 迅速发展;
⑵经济上: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
⑶思想上: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② 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2.特点:
⑴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③ 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⑵在创作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想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
3.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及成就:
⑴.代表人物:以英、法成就最高。英国文学以诗歌为主,代表有④ 。
法国以雨果为代表,俄国有杰出诗人普希金,德国有作家霍夫曼、海涅。
⑵.成就
领域
国家
代表
人物
作 品
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
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人公是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唐璜》:是他最具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
雪莱、济慈
法国
雨果
⑤ :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击阴险与邪恶,歌颂美好心灵。
《悲惨世界》: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揭露⑥

俄国
普希金
德国
霍夫曼,海涅
二、浪漫的乐章
1.摇篮与中心——⑦ 不仅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也是这一音乐盛会的中心。
2.代表人物——德国的贝多芬、奥地利的舒伯特和德国的舒曼。
领域
国家
代表
人物
作 品
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
贝多芬
前期
原因:⑧ ,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代表:《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后期
原因:社会变革和现实感染,开始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
代表:《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地位:他是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即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舒曼
地 位: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代表人物,他创作的乐曲散发着诗歌般的韵味。
代表作:《幻想曲》
奥地利
舒伯特
地 位:英年早逝,被誉为“歌曲之王”,
代表作:歌曲《魔王》成为德国艺术歌曲典范。
音乐《春之信念》、《野玫瑰》
三、向着自由前进!
19世纪在美术界也掀起了浪漫之风。法国画家籍里柯(1791—1824)以其轰动整个法国的 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继籍里柯之后,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的代表作是《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
【当堂检测】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盛行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D、空想主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实际上反映了( )
A、欧洲各国人民对拿破仑称霸的愤懑
B、广大人民对反封建斗争胜利的喜悦
C、维也纳体系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D、各阶层人士对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感到失望
3、下列哪项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
A、强调抒发个人情感 B、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C、追求理性的表达方式 D、表达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
4、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
B、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
C、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D、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5、19世纪上半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 )
A、《巴黎圣母院》 B、《悲惨世界》 C、《哈姆雷特》 D、《唐璜》
6、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夫曼 B、拜伦 C、雪莱 D、雨果
7、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 )
①《巴黎圣母院》 ②《悲惨世界》 ③《唐璜》 ④《基督山恩仇记》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 )
A、舒伯特 B、门德尔松 C、肖邦 D、舒曼
9、《幻想曲》的作者是
A、施特劳斯 B、柴可夫斯基 C、舒伯特 D、舒曼
10、19世纪上半叶,中国国粹一—京剧的产生主要得力于( )
A、四大徽班进京 B、徽调的进京
C、汉调的进京 D、京剧表演艺术家辈出
11、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俄国
12、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是( )
A、籍里柯 B.德拉克洛瓦 C、 米开朗琪罗 D、达.芬奇
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引导学生结合必修Ⅰ、必修Ⅱ所学的相关内容来理解19世纪以来各文学艺术流派产生的背景及影响;还可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和美术课的相关内容来欣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3)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通过赏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习者分析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如何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感性的材料,创设历史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是本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高一学生对于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初中时通过语文、音乐和美术课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缺乏对一定时期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高一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习惯于“听讲、记忆”的模式,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材料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审视历史的意识。
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掌握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并了解浪漫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并通过名作的演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内涵。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通过欣赏浪漫主义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学习文学艺术家们执着追求、热爱生活、为理想而战斗一生的精神。
教学策略设计
(1)重点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内涵。
(2)教学活动简表:
教学环节
导学活动
能力培养
设置氛围
引入问题
设计问题:
(1)你眼中的浪漫主义是什么?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浪漫主义的作品、特点?介绍浪漫主义的概念
激发求知欲
理性思辩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感受历史
[走进历史]
教师用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材料(教材和补充材料)简述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成就,学生通过自由讨论掌握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成就的领域、人物、作品和特点
历史思维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
综合概括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角色体验
重现历史
[感悟历史]
剧本表演:《巴黎圣母院》精彩片段;
诗朗诵:雪莱的《西风颂》;
欣赏: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英雄》;
品味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鉴赏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出问题
理性分析
[探究历史]
结合材料分析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拓展探究:浪漫主义对古老中国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影响
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对历史问题的深度思考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小测,检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
历史思维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
综合概括能力
(3)教学形式:启发式讲授、活动式、探究式等
(4)教学方法:图表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
(5)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放课件)
问:浪漫这个词大家一定很喜欢,你眼中的浪漫是什么?(发散思维)
师:不错,在我是你们这样的年龄时也曾这么想过。那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浪漫主义又是什么呢?
师: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浪漫主义的作品、特点?(辨别哪些是符合浪漫主义,哪些不符合浪漫主义)
师:介绍浪漫主义概念: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感情,追求理想世界。
*走进历史*
学生通过自由式的交谈和讨论掌握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成就(涉及哪些领域?你知道哪些人物或作品?有何特点?)
代表人物
作品
特点
文学
音乐
美术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拜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对专制的压迫的反抗,他的浪漫主义同时又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他不仅用笔来战斗。而且他还积极地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最终连生命都贡献给了这一事业。1823年7月,拜伦去希腊,参加当地人民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变卖了自己的产业,把钱献给了希腊去买军火。1824年4月19日死于寒热症。临死时,他还关心希腊的命运。他说:“不幸的希腊,为了你,我献出自己的时间、财产,现在把生命也献给了你。希腊、希腊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拜伦死后,希腊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深切悼念他,整个欧洲大陆也为之哀伤。
拜伦根据自己在大学毕业后在欧洲各国的旅行,写下了著名的长诗《恰尔德 · 哈罗德游记》,在书中主要歌颂了欧洲反暴政、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唐璜》是拜伦的另一部代表作,这是他没有完成的作品,他原本打算写二十年,后来由于参加希腊独立战争染病去世而没有完成。《唐璜》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作品通过诗歌的主人公唐璜在欧洲各地的旅行经历,恋爱和冒险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的时代黑暗、丑恶、虚伪,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广阔图景,同时对现实的不满,也使诗人的诗中充满了讽刺、愤怒和战斗性。
2.雪莱:
他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他的诗中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1819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西风颂》,以及《云》、《致云雀》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其中,《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
3.济慈:
英国诗人。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塞》。《安狄米恩》、《夜莺颂》等著作是其代表作。济慈诗才横溢,可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是他留下的诗篇却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4.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他是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他在1885年5月22日与世长辞时,法国就有200多万人为他送行。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5.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9世纪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俄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始祖”。代表作:小说:《上尉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6.海涅:
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恩格斯称赞他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
7.霍夫曼:
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中影响较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善于用荒诞离奇的形象和情节来揭露讽刺社会的黑暗面。代表作《魔鬼的迷魂汤》、《侏儒查赫斯》。
二.浪漫乐章——浪漫主义音乐
1.贝多芬:
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宫廷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的团长,父亲则是合唱团的歌手。而贝多芬则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贝多芬一生最辉煌的作品是9部交响曲:早期的作品中充满时代的精神,蕴含革命力量。代表作品为《第3(英雄)交响曲》《第5(命运)交响曲》。后期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的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类心灵。代表作品为《第6(田园)交响曲》《第9(合唱)交响曲》。
2.舒伯特:
出生于奥地利一个教师家庭。他才华超群,却英年早逝,在短短的三十一年里,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音乐财富,被誉为“歌曲之王”。他的音乐比贝多芬更多的流露出诗人般的气质,也更有浪漫主义气息。舒伯特的代表作品有《春之信念》、《野玫瑰》和《魔王》等。
3.舒曼: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浪漫主义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幻想曲》等。他所创作的乐曲无一不散发着诗歌般韵味,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4.京剧的形成: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四大徽班的进京促使了徽剧和汉剧的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浪漫主义的狮子——美术
1.籍里柯(法):《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画中表现的是1816年7月发生的法国“梅杜莎号”巡洋舰的海难事件。“梅杜莎号”在舰长的错误指挥下,搁浅在毛里塔尼亚海滩,舰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丢下的150余名乘客,只好搭制简陋木筏飘泊大海。数天之后,惨剧发生:人们饥饿难耐,互相残杀,啃吃死者的肉,最后,木筏被救,15条生命奄奄一息。籍里柯以金字塔形构图,把焦点集中在筏上的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金字塔形"的塔尖上摇动红巾的人,喻示着法国人民在苦难斗争中的希望。
2.德拉克洛瓦(法):《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德拉克洛瓦(1798-1863),他的画重视色彩和主观感情,喜欢以激动人心的事件作题材。
*感悟历史*
1.表演《巴黎圣母院》精彩片段
(先由学生讲述《巴黎圣母院》故事概况)旁白:卡西莫多在劫掠爱斯梅拉达时被捕,第二天被带到刑台上示众:卡西莫多由于长得奇丑无比,从小备受人们的鄙弃,嫌恶和欺侮.而这一次,因为劫掠吉卜赛姑娘而被捕,更是受尽了折磨和凌辱,人们都嘲笑他,咒骂他,虐待他,这时,奇异的事情却发生了……
“水!”卡西莫多上气不接下气,喊了第三遍。就在这关头,他看见人群中突然闪开一条路,走出一个打扮奇怪的少女,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小白山羊,手里拿着一只巴斯克手鼓。卡西莫多那只眼睛顿时亮了。这正是昨夜他千方百计想要抢走的那个吉卜赛女郎。他模模糊糊意识到,自己正是为了这起袭击事件,此时才受到惩罚的。其实绝非如此,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只因为他是个倒霉的聋子,而且由一个聋子来审判他。他毫不怀疑,这个吉卜赛姑娘也来报仇,也像其他人一样来揍他。果然,只见她快步登上台阶。他愤怒和悔恨交加,连气都透不过来。恨不得一下子能把耻辱柱的台子震塌,假如他那只独眼能够电闪雷劈就不等埃及女郎爬上平台,便把她轰成齑粉。她一言不发,默默走近那个扭动着身子妄图避开她的罪人,然后从腰带上解下一个水壶,轻轻地把水壶送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唇边。这时,只见他那只干涸、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一大滴泪珠,随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慢地流下来。这不幸的人掉眼泪,也许还是平生第一遭吧。可是,他竟忘记了喝水。埃及女郎不耐烦地噘起小嘴,脸带笑容,把水壶紧靠在卡西莫多张开的嘴上,他实在渴得口干舌焦,一口气接一口气地喝着。一喝完,可怜人伸长污黑的嘴唇,大概想吻一吻那只刚援救过他的秀手。但是,姑娘也许有所戒备,并且想起昨夜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一个孩子怕被野兽咬着那样,吓得连忙把手缩回去。于是可怜的聋子盯着她看,目光充满责备的神情和无可表达的悲伤。这样一个美女,娇艳,纯真,妩媚,却又如此纤弱,竟这样诚心诚意地跑来援救一个惨遭横祸、奇丑无比、心肠歹毒的家伙,这也许是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了,尤其发生在耻辱柱上,这真是无与伦比的了。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并高呼:“妙极了!妙极了!”
设问:(1)雨果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丑陋的人,还爱着这么美丽的姑娘?雨果又为什么要描写这悲剧的浪漫小说?他又想从这悲剧中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其实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雨果把笔锋直指宫廷与教会,揭示他们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这种浪漫是超越我们情感的浪漫,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品味到的浪漫主义。
(2)你怎样看待美与丑?
参考答案略
2.有感情的朗诵雪莱的《西风颂》。
……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
设问:(1)这首诗是否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说明理由。
(2)你还知道哪些浪漫主义诗歌?
参考答案略
3.欣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体会这段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
出示材料: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
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体现了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
4.品味《自由引导人民》中“浪漫主义”的内涵,并向你的同学介绍这幅著名的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作。
师:这幅图名称是《自由引导人民》,可他还有一个名字,有谁知道?
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1830年7有28日》。
师:这是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的。从他的作品的另一个名称和这幅图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我们很显然就知道,画家这幅画就是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
师:这幅画中最会吸引我们的是谁?
生:画中心的女人。
师:这个女人是谁?
生:这是自由女神。
师:她头戴着法国大革命的红色帽子,左手握着枪,右手高举着三色旗,她转身干什么?
生:转身号召民众向前冲。
师:冲向谁?
生:冲向法国君主专制王朝。
师:对,这就是作家浪漫主义的想像。也是他思想中的体现。德拉克洛瓦向往着自由、平等。歌颂着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都在这幅中体现出来。你们看女神的左侧,是谁?
生:是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
师:右侧呢?
生:右侧是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
师:你们看他紧握着步枪,眼中闪烁着的是对自由的渴望。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你们在看他身后是谁?
生:在他身后两个高举着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
师:地上呢?
生:地上是倒毙在瓦砾堆上的禁卫军尸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
师:不错,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理解《自由引导人民》内涵。
师:谁来说说看?这些人各自象征着什么?女神(她呼唤和引导起义者向前冲)象征着什么?
生:象征着自由
师:她周边的少年、大学生、工人象征着什么?
生:象征着革命的力量
师:这幅画歌颂了什么?
生:歌颂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勇气。
师: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德拉克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而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
师:看到这幅图,我忽然想起我们国家的建立,不也是在无数英雄倒下后再建立起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探究历史*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的反映。
设问:(1)为什么18世纪末19世纪初会出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
19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封建秩序瓦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更具有催生作用。法国大革命没有彻底铲除欧洲的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仍在曲折中进行着,而且还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在资本主义确立的过程中,充满了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充满了反复与曲折。因此,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社会现实中感到迷惑、感到彷徨,启蒙思想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本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动力,而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不但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更多令人不满的社会现实,战争不断、贫富不均。于是文学艺术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便应运而生。
(2)18—19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清代雍正、乾隆和嘉庆三朝)
产生于18-19世纪的欧洲的浪漫主义到20世纪传入有着古老传统的中国,五四一代的中国文人被认为是浪漫的一代,20年代前后的十年被看作是浪漫的十年。
(3)请例举中国在文学、音乐、美术方面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品?
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故都的秋》,徐悲鸿《奴隶与狮》,徐志摩《再别康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故事发生在中国,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等。
板书设计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成就
代表人物
作品
特点
文学
音乐
美术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小测,检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
课堂小测:
1.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
A.德国、法国 B.英国、法国 C.法国、希腊 D.俄国、德国
2.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英国 拜伦《唐璜》
B.法国 雨果 《悲惨世界》
C.德国 海涅《巴黎圣母院》
D.英国 雪莱 《西风颂》
3.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是
A.舒伯特 B.贝多芬 C.舒曼 D.莫扎特
4.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的是
A. 舒曼 B.贝多芬 C.德拉克洛瓦 D.雨果
5.请回答:
(1)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他最辉煌的作品是
A.《唐璜》 B.《西风颂》
C.《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D.《巴黎圣母院》
(2)结合课本分析,拜伦参加了哪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此,你应如何全面评价拜伦?
6.阅读下列材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请回答:⑴普希金的文学创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⑵简要分析这个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
教材以外教学资源
(1)文字材料(与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美术成就相关的书籍)
(2)网络资源(一些相关网站)
http://www.pep.com.cn/lishi(“历史天地”)
http://www.k12.com.cn/teacher/sub_edu/history(k-12历史教师)
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中国基础教育网-历史”)
http://hist.cersp.com(中国历史课程网)
教学设计意图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快乐的课堂就是学生主动的、快乐的去“接受”,去“活动”,去“探究”,去“创新”。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平台,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引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在快乐中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设计给学生宽广的活动平台和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以期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教学设计力求生动形象,人文气息浓厚,符合学生认知要求
本节课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如[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中,都体现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在整个课堂中呈现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材料,如剧本《巴黎圣母院》精彩片段、雪莱的《西风颂》诗、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英雄》、绘画艺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这些材料通俗、常见,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教学设计上看,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中都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所选用的材料也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2、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和合作学习
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课堂还必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创新。
如:[探究历史]中的问题设计:
(1)为什么18世纪末19世纪初会出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背景)
(2)18—19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清代雍正、乾隆和嘉庆三朝)
(3)请例举中国在文学、音乐、美术方面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思考、理性思辨、发散思维。
3、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历史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情”、“趣”化。这“情”应该包含“情境”和“情感”两个方面。“情感”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历史教学没有情境,教师往往就会上成干巴巴的说教,学生很难产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角色体验的环节,请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如:从剧本表演:《巴黎圣母院》精彩片段、诗朗诵:雪莱的《西风颂》、欣赏: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英雄》、品味绘画艺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等,通过演、说、听、看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整堂课看,课堂是民主、开放的,师生的互动是平等、有效的,整个课堂是欢快、自由宽松的,学生的心情也是放松、愉悦的。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探究更无止境。历史教学永恒的生命力正源于我们富于智慧、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探究,我们也必然会从中获得乐趣、感悟和成功。
课件29张PPT。2018/12/16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浪漫主义:浪漫之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感情,追求理想世界。
第一篇章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第一站 大英图书馆——文学之旅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国别作家作品拜伦 雪莱 雨果 普希金 《唐璜》《西风颂》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巴黎圣母院》剧情简介《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创作于1830年7月。主要故事情节是: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之际,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起了邪念,指使敲钟人卡西莫多绑架她,但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救了她。从此,少女爱上了法比斯,把他当作理想的情人。克罗德忌恨在心,他在爱斯梅拉达与法比斯幽会时,刺伤了法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使她被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卡西莫多将她救出,把她安置在圣母院的顶楼。克罗德想得到她,遭到拒绝后,他将她交给了官兵,在圣母院顶楼看着她被绞死。卡西莫多在愤怒中将克罗德推下顶楼,然后找到了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死在她的身边。 欣赏短片巴黎圣母院_3.rmvb
爱斯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卫队长孚比斯 你觉得哪个主人公最美?美在哪里?
你觉得卡西莫多丑吗?
在他身上我们能找到哪些美丽的东西?
你对美与丑有何看法?爱斯美拉达:外表美丽且心地善良。
副主教克洛德:外表体面但内心险恶。
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内心纯真。美与丑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区别是内在的!歌德: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
普希金:思想界的君王。
鲁迅: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英国诗人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诗坛勇士,而且还是一名真正驰骋疆场的战士。拜伦:我的意图是要让唐璜在欧洲旅行一遭,要经历各种围城、交战、冒险,最后叫他到法国参加革命……目的是使我有可能指出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思考:浪漫主义文学的取材(内容)有何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在内容上的特征:
揭露现实,描写广阔的历史场景,
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唐璜》——绝顶天才之作 为什么在那个时代出现这样一种批判现实、热烈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呢?
请大家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思考一下浪漫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浪漫之“析”材料一:浪漫之“析”材料二:动荡的法国         动荡的欧洲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帝国)
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
      (封建专制统治)
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1820—1823西班牙革命
    (反对专制统治)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
    (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浪漫之“析”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
《世界文明史》讲稿卢梭材料三:浪漫之“析”工业革命使经济发展,传播了浪漫主义法国大革命震荡欧洲,讴歌革命,讴歌英雄。启蒙思想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一种对社会现状
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
界的思潮,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
代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之“义”第二篇章浪漫乐章——浪漫主义音乐第二站 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之旅 一代音乐宗师贝多芬从他的故乡法国出发,来到了素有‘音乐之都’的柏林拜会了‘歌曲之王’舒曼,舒伯特为贝多芬演奏了一曲自己的浪漫主义乐曲《蓝色多瑙河》。贝多芬认为,虽然自己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但舒伯特却把浪漫主义音乐推到了全盛时期。 史实甄别问:这是谁创作的,是什么音乐?你还知道与它同类型的该作者的其它音乐吗? 我们先来听一首曲子。该音乐以什么为主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1802年以后,耳疾日益严重,以致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贝多芬最辉煌作品是9部交响曲。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次作品中充满时代的精神,蕴涵革命力量。代表作品为《第3(英雄)交响曲》《第5(命运)交响曲》。
随着社会的变革,贝多芬的后期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的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类心灵。代表作品为《第6(田园)交响曲》《第9(合唱)交响曲》。(2)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早期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艺术特色: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后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特色: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 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 “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第三交响曲《英雄》,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的思想体现了怎样的特点?第三篇章向着自由前进——浪漫主义美术第三站 巴黎卢浮宫——美术之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诉诸于阅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诉诸于听觉。美术是感观的艺术,诉诸于视觉。浪漫主义之风吹向文学、音乐,也吹向也画坛。这幅图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自由引导人民
(法)德拉克洛瓦思考:你如何理解《自由引导人民》内涵的? 籍里柯(法)
《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法)
 《自由引导人民》 向着自由前进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反思浪漫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2、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BC练兵场3、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 B、对资本主义“理想王国”的失望 C、资本主义 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D、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4、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②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④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贝多芬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下列哪部作品的创作体现了这一特点:
A《英雄交响曲》 B《田园交响曲》
C《合唱交响曲》 D《命运交响曲》知识反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