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三节 打破隔离的坚冰
学 案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融合的亚非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音乐、立体派绘画等艺术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对比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培养历史比较能力。欣赏这一时期的音乐和绘画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讨论,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和欣赏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乐曲、绘画,从中得到感悟和启示。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手段。
情感态度目标---------理解各民族、地区、国家间的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通过学习高尔基的作品,深刻体验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无产阶级文学的了解,认识无产阶级在解放人类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精神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的忧国忧民意识。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21世纪教育网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⑵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2、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
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19世纪末美国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马克·吐温(1835—1910)、欧·亨利(1862—1910)、杰克·伦敦(1876—1916)都是杰出的作家。
4、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历史地位及其代表作。
⑴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地位——20世纪初,德莱塞(1871—1945)和海明威(1899—1961)成为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⑵德莱塞的历史地位、作品特点及代表作。
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嘉莉妹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而《美国悲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少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⑶海明威的作品特点、代表作及其文学特色。
海明威是个传奇人物,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作品中的人物不少是藐视死亡的勇士。《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其代表作《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冰山原则”。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⑴特点及代表人物。
亚、非、拉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⑵泰戈尔的历史地位、作品特点、代表作。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诗集《吉檀迦利》含意深远,清新美丽,使泰戈尔于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余作品,如《新月集》、《飞鸟集》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
⑶川端康成的作品特点、代表作及其成就。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他对美有一种执著的追求,《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作品都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1968年,川端康成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世界性的殊荣。
6、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的历史地位、代表作及其内容与特点。
⑴历史地位——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高尔基不仅是优秀的文学家,同时还积极投身于保卫世界和平与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中,他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他的名字也被全世界人民所铭记。
⑵代表作及其内容与特点。
散文诗《海燕》,创造了一个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母亲》则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俄国社会,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7、鲁迅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和他的文学特色。
⑴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21世纪教育网
⑵文学特色——鲁迅希望通过描画这些“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8、19世纪末,世界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19世纪末,世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音乐艺术突破口,一时间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存。
9、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德彪西的历史地位、艺术特色与代表作。
⑴历史地位——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
⑵艺术特色——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从德彪西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
⑶代表作——交响诗《牧神午后》以及管弘乐《夜曲》、钢琴曲《月光》等。
10、表现主义音乐的特色、代表人物勋伯格的成就及其代表作。
⑴表现主义音乐的特色——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
⑵代表人物勋伯格的成就及其代表作。
勋伯格(1874—1951)是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调性观念,使自己创作的音乐处于一种非调性或无调性的状态,并且探索出了无调性音乐的旋律——12音体系,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11、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兴起、艺术特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⑴兴起与艺术特色。21世纪教育网
20世纪初还兴起了新古典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将18世纪的古典主义融进了20世纪的新文化,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⑵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就是这一音乐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浪子历程》、《春之祭》等。
12、立体派绘画的兴起与艺术特色。
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画家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现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13、立体派最著名代表人物毕加索的历史地位、创作分期及其代表作。
⑴毕加索的历史地位。
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1881—1973)。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后来定居法国巴黎。他从19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创作了各种艺术风格的作品,用自己的艺术之笔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生命之歌。21世纪教育网
⑵创作分期、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①根据用色的不同,1907年以前毕加索的创作被分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
②1907年前后他受非洲黑人艺术和塞尚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创作生涯中的“黑人时期”,代表作有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的《亚威农少女》。21世纪教育网
③随后,毕加索进一步探讨立体主义表现技法的可能性,开始了其艺术生涯的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创作了《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作品。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荡而悲惨的岁月使毕加索开始重新思考古典世界,他进入了创作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⑤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并以此事件为题材,创作了震撼画坛的名作《格尔尼卡》。画面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毕加索用他的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 ( )
A、罗曼.罗兰 B、海明威 C、德莱塞 D、马克·吐温
2、下列哪位文学家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
A、罗曼.罗兰 B、海明威 C、德莱塞 D、马克.吐温
3、美国作家海明威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A、《美国的悲剧》 B、《苹果车》 C、《老人与海》 D、《约翰·克利斯朵夫》
4、下列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是( )
A、《太阳照旧升起》 B、《丧钟为谁而鸣》 C、《老人与海》 D、《约翰·克里斯朵夫》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21世纪教育网
A、川端康成 B、鲁迅 C、巴金 D、泰戈尔
6、亚洲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日本的( )
A、川端康成 B、泰戈尔 C、果戈里 D、雨果
7、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的作品是( )
A、《母亲》 B、《苦难的历程》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静静的顿河》
8、下列不属于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的是( )
A、《海燕》 B、《童年》 C、《我的大学》 D、《千只鹤》
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1世纪教育网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21世纪教育网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音乐流派有( )
①浪漫主义音乐②表现主义音乐③新古典主义音乐④印象主义音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19世纪末以来,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
A、勋伯格 B、罗丹 C、凡·高 D、德彪西
12、19世纪末,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
A、勋伯格 B、罗丹 C、凡·高 D、德彪西
13、20世纪立体派绘画最著名的代表是( )
A、毕加索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德彪西
14、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曾经震撼画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画面采用了主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
B、描绘了战争带给格尔尼卡镇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C、这幅画的创作是有感而发
D、这幅画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面材料: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的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请回答:
⑴泰戈尔是哪国人?他获奖有何影响?
⑵泰戈尔的创作属于哪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流派同时期的欧美作家有哪些?
⑶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三、问答题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有何发展?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A 2、A 3、C 4、D 5、D 6、A 7、A 8、D 9、B 10、B 11、D 12、A 13、A 14、D
材料解析题
15、答案提示:⑴印度人;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标志着东方文学的成就已经逐渐为世界接受。⑵属于现实主义流派,这一时期的欧美作家有:法国的罗曼.罗兰,美国的海明威、德莱塞、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等。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问答题
16、答案提示: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代表作《海燕》、《母亲》、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中国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音乐、美术的主要成就;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本课所说的“隔离”,我们理解为“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隔离”;本课的“打破”,我们理解为“不同地域之间空间距离的缩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生共荣”。
本课所讲的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认为应该作如下理解: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隔离逐渐打破;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大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本课所讲的“文学成就的影响”,我们认为应作如下理解:第一,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为打破地域和文化间的隔离作出重要贡献;第二,无产阶级文学,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第三,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紧紧抓住课标中“认识”这个行为动词,来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关于“认识产生的时代背景”部分,如果通过对纷繁的文学创作来提炼时代背景,一是超出课标的要求;二是学生可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出,不能反映学生“认识”了。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先揭示出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结合大师的具体创作来谈这些作品如何反映了时代背景。关于“认识文学成就的影响”部分,第一个影响,学生通过“认识”第一个背景,不难获得;第二个影响,我们适当补充了材料;第三个影响,虽然文本没有提及,但学生不难领会。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本课所涉及的文学艺术代表作品、名家,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了解,但很有限,尤其是对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很难有一个系统、全面、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解读材料,了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逐步掌握解读和获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
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
文学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本专题亦文亦史,要上出历史学科的味道,毫无疑问,不能停留在文学常识或文学艺术鉴赏上,因此我们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作为授课的重点;同时,不是简单的记忆背景,而是要真切地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要把这作为难点。
(2)教学活动 通过师生共同研读材料、讨论等
(3)教学形式 结合幻灯和课本图文材料, 通过阅读、欣赏、讨论、对话等多种形式来把握这一时期文学和艺术产生的背景。
(4)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5)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定
(一)课前预习: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二)新课导入:
意图:屏幕显示附有历史人物图片(罗曼·罗兰、德莱塞、海明威、川端康成、鲁迅、毕加索、泰戈尔、高尔基、德彪西、勋伯格)的星空图,象征本节涉及的人物是巨星闪耀。
教师展示幻灯1:图片所示这些人,你们可能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他们就像星星一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要知人,必论世。
(三)板书设计(教学结构):
打破隔离的坚冰
一、文学、音乐、美术的主要成就及代表人物
1、文学
2、音乐
3、美术
二、成就产生的背景
1、文化的共融共生
2、社会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三、文学成就的影响
1、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2、无产阶级文学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
(四)师生互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音乐、美术的主要成就。
意图:展示幻灯2,呈现人类文化史上的巨星,让同学们结合教材回答三个问题,以达到课标要求 “了解”成就的目的。
教师:同学们请看屏幕,结合教材和你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问1:请说出图片所示这些伟人的代表作品;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泰戈尔的《新月集》;高尔基的《母亲》;鲁迅的《阿Q正传》;德彪西的《月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问2:请按创作领域,给这些伟人分类
(文学大师、音乐大师、绘画大师);
问3:你还能从其他角度(提示:地域等),给这些伟人分类吗?
(以地域为例:欧洲、美洲、亚洲)
二、文学、美术成就的产生背景(融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意图:给出学生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即(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隔离逐渐打破;(2)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大社会事件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让学生通过文本(材料)的阅读,找出史实证据支撑上述观点,以此达到课标要求“认识”背景的目的。
教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隔离逐渐打破,同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上述伟人伟大成就的取得即发生在该背景之下。那么如何认识“文化的隔离被打破”呢?请看下列材料,幻灯3:
材料1: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2:诺贝尔文学奖对川端康成的授奖词是: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
材料3:“知识链接·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面向全世界文学家的奖项,授予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问4(幻灯4):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文化的共融共生?
(1、亚洲文学获得世界的承认;2、作家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英语;3、不同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受到尊重。)
问5(幻灯5):结合文本对《母亲》和《阿Q正传》的评价,说明文化的共融共生。
(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描绘出了“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问6(幻灯6):你还能用其他伟人的创作来说明文化的共融共生吗?
(如毕加索,受非洲黑人艺术和塞尚绘画影响。)
以上几个方面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隔离逐渐打破。
那我们该如何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呢?
问7(幻灯7):小说表现了什么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反战的思想。)
问8(幻灯8):谁创作了《格尼尔卡》?
展示介绍《格尼尔卡》的文字: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怖的牛头,牛脸上流露出残忍的狞笑。根据毕加索曾在其他绘画作品中以牛头表示邪恶的习惯分析,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画的中间部分,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据画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这些象征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画面右侧,表现了由于轰炸,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充满了悲剧气氛。
(是法西斯,更是大师的良知。 可略及立体派的地位。)
海明威和毕加索都反对战争,大师们内心涌动着热血和良知,人类的精神世界正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而悄然改变。
问9(幻灯9):结合教材文本,谈谈这一时期音乐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多样性:三个人物代表三个风格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时代性:可以从大师摆脱传统束缚的角度去理解。)
三、文学成就的影响:
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文学成就的影响,课前提示已经揭示了拉近世界距离,打破隔离的坚冰,而且通过背景的学习,学生的理解已比较充分,因此,不难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幻灯10(带有文学伟人图片的星空图)问: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这些文学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展示幻灯11(高尔基的图片,其作品《母亲》的书影以及简介《母亲》的文字)阅读上述文字,你认为文学成就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无产阶级文学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的共融共生使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而且新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学还极大的鼓舞了人们创造新社会的信心和斗志。
(五)形成性练习:
1.亚洲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诗集《吉加檀利》含义深远,清新美丽,使作者于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位作家是
A.泰戈尔 B.川端康成 C.鲁迅 D.巴金
2.鲁迅的许多文学作品猛烈抨击中国的旧制度、旧文化,在其中的一部中篇小说中,鲁迅借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这部中篇小说是
A.《药》 B.《狂人日记》 C.《祝福》 D.《阿Q正传》
3.鲁迅的很多作品描画了旧时代“沉默的国人的灵魂”,他希望达到的目的中,不包括
A.促使人们反省自身 B.扫除愚昧和麻木
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D.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参考答案:
1、A;2、D;3、C
(六)课堂小结:
意图:再次强化本课的灵魂:文化的共融。打出幻灯12(在星空背景下,呈现大师的形象,打出“社会良心、文化巨星、文明使者、人类精灵”一行字)
教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这些文化的巨星及其作品,他们不仅为人类贡献了优美的笔触,灵动的旋律和思想的画笔,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热血和良知,因此,他们不愧是社会的良心、文明的使者、人类的精灵。
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代表作家、画家、音乐家的经典作品。
反思小结
1、如何处理“认识”这个行为动词。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先提供结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演绎的过程,提出证据,论从史出。因此本课都是先把文本中“背景”和“影响”列出,让学生用具体的史实来论证。学生找出来,说明“认识”了。
2、本课处理,很容易滑入对某个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样违背了专题的主题,也很难提升到文化共融共生的高度。因此本课处理时,我们把文学、音乐、美术都作整体考察。
课件13张PPT。孙中山的弃医从政鲁迅的弃医从文——打破隔离的坚冰世界的 “精神救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及特点罗曼?罗兰法国现实主义?海明威美国现实主义?泰戈尔高尔基毕加索印度俄国西班牙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立体派?根据表格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地域分布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是孤立发展的吗?结合教材15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概括泰戈尔作品的特点?温故知新温故知新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出现交流与融合,取得了共同发展。2.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罗曼?罗兰在谈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初衷时,他说: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沉闷的,古老的欧洲在重压和腐烂的空气中麻木了,一种卑鄙的物质主义重重地压在思想上面……世界在它的谨慎的和卑劣的利己主义中窒息而死。世界就要窒息了,打开窗子吧!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贝多芬传》)欧洲的“物质主义”的泛滥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罗曼?罗兰所认为的“新鲜空气”指的是什么?【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日益暗淡无光,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怀疑它不过是一个幻影……罗曼?罗兰像一位站在20世纪门槛上的堂吉可德,战斗到最后……” (《西方文学史》)结合材料,工业革命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问题呢?感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 西方的“精神救赎者”
——“欧洲的良心” :罗曼?罗兰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东方的“精神救赎者”
——泰戈尔【材料四】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在读到《吉檀迦利》时感叹说:“集子中的一百首诗全都可以演唱。曲调和歌词浑然一体……值得一提的最易懂的东西是即兴的光辉的短句。有时在‘晨曦用右手挎着金灿灿的篮子’里,我们像是看到了古希腊人……这种深邃的宁静的精神压倒了一切。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新希腊。像是平稳感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一样,它使我感到,一个寂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泰戈尔的诗歌为印度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精神力量?【材料三】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
清晨一定会来,黑暗也要消隐,你的声音将划破天空从金泉中下注。
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
——泰戈尔《吉檀迦利》感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打破隔离的坚冰世界的“精神救赎”名人名言
我生来是为斗争的。(罗曼?罗兰)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前进。(高尔基)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