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二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导航引领】
学习目标
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了解京剧的产生
引导自学
1.汉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欣赏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并分析每种字体的特点,说出典型的书法家。
2.古代中国的文人画有什么特点?欣赏典型的艺术作品。
3.京剧怎样产生的?有何特点?
二、【自学检测】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起源: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演变
(1) (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金文、 、隶书、 、楷书、行书。
(2)魏晋以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其审美功能;魏晋以后,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3.总趋势:由繁到简,由实用到美观
二.中国书法艺术
字体
产生与发展
特点
代表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
楷书
形成于东汉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行书
晋代开始盛行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睿幻鞔?何恼髅鳌?
三.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1.含义:文人画,又称做“士大夫画”,追求写意风格,是 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特点:①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②强调抒情写意 ③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3.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礁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精品。
风俗画是两宋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四.京剧产生与发展
(1) 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
(2) 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新剧种,称为京剧。
1.历程:
(3) 、 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程长庚、谭鑫培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
(4)清朝时期,走向全国。 (5)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国粹”。
2.表演特色
(1)融合徽剧、汉剧,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
(2)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唱、做、念、打结合。
(4)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三、【合作释疑】
探究一:古代五种主要书法的特点如何?
四、【达标测评】
1. 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
2. 在描绘市井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 )
A. 展子虔的《游春图》
B.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 郑板桥的《墨竹图》
D.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 汉赋 B. 宋词 C. 京剧 D. 传奇4.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6.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书法艺术 B.唐宋诗词 ??????
C.文人画 D.京剧
7、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下图卷,试图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A、徽剧? B、秦腔? C、越剧 D、黄梅戏
8.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马”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早期甲骨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源,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
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中国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畹仁榉??遥涣私庵泄?榛?幕?咎卣骱头⒄孤雎纭A私庵泄?非?⒄孤雎纾?醪嚼斫馐椤⒒?⑾非?奶氐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来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在三块内容中侧重书法。通过书法名家名作的赏析中总结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了解书画发展的脉络。京剧弱化处理。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呈现文字材料:某外国专家评委对它的评价: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
教师提问:这一图案融合了中国哪些艺术的特色?
学生回答:书法、篆刻等。
由此引入引入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艺术。古代中国人在美的追求和创造中产生了多种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高超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
教师提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关键在于中国文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变化。汉字的字形特色和发展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书法艺术是一门书写汉字的艺术,与汉字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提问:中国文字在何时出现?以何为证?
起源: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了中国在原始时代可能有了文字,但因这只是传说不能证明中国当时确定有文字。
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以殷墟考古发掘为证,中国文字的出现已有确切可信的历史证明。
演变:甲骨文是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的文字。随着甲骨文的出现,汉字不断演化发展。
展示一组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图片。请学生判断以图中的字体,说明理由。并将他们按汉字演变顺序排列。
教师总结汉字演变的过程: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然后由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从而理解各种字体的特点。
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秦朝建立以后,实行“书同文”,小篆成为了官方文字字体。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秦朝民间流行的则是更易于书写的隶书。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通过展示北京奥运会各种运动项目的标志请说明其由哪种字体演变而来,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呈现某一汉字(例如鱼或马等)的演变,请学生通过汉字的一脉相承的演变总结汉字演变的总体特征:由繁到简,从象形到表意。这也为书法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书法家:
书法艺术伴随汉字而出现,而早期书法主要是自发的,更多的是字体自身的一种美感。请学生举例说明:如秦朝的小篆本身具有图案美,当时最擅长小篆的是李斯。
魏晋之后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书法家有意地进行了书法的创作。魏晋时代书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名作不断。
教师提问:你知道魏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有哪些名作?
呈现“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一起欣赏,感受文章内容的感情浓厚,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文字书写的错落有致,千变万化,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的风格。
隋唐时期书学鼎盛,出现众多书法家和书法名作。通过图片呈现颜真卿、刘公权、张旭、怀素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了解这些主要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以及特点。
教师提问:宋代以后的著名书法家你知道有哪些?
通过以上学习,由学生完成以下表格,巩固所学。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 家
东晋
王羲之尤擅 ,行书;代表作《 》《 》等,号称“ ”
唐代
欧阳询、 、 ,分别创立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 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 、 、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成就高,魏晋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著名的书法家和杰出的书法作品,而中国古代有一种与书法密切想关的艺术也有突出的成就——绘画。
呈现赵孟畹氖?菏?绶砂啄救玺Γ?粗窕褂Π朔ㄍāH粢灿腥四芑岽耍?胫?榛?纠赐??
教师提问:中国绘画在哪些方面与书法有相同之处?材料主要都是笔、墨、砚、纸、绢素以及矿物颜料等、用笔的方法也有相同点。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
1、中国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起源:呈现原始时代的《鹳鱼石斧图》(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印证中国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说明历史悠久。
发展演变:由学生观察一组从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中国画的代表作品:汉代画像砖,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和阎立本《步辇图》,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从图片中概括中国绘画演变历程的特点:种类日益丰富——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技法多样——主要有写实与写意。
2、中国画的特点:
分别展示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请学生欣赏并介绍特色。
山水画: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注重使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成就突出,是中国画的精粹。
文人画: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集中体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教师提问:为何中国绘画中文人画占有重要地位并具独特风格?
因为中国画坛中绘画者有大量是文人士大夫,本身具备较全面、较深厚文化修养。而且作画目的不求形似,只求神韵,借以抒情、言志的手段,他们将绘画作为一种自娱为目的。
过渡:书法和绘画在静止的世界构筑了静态世界独特的艺术美感,而中国古代最具综合性的艺术——戏曲。
三、舞台人生——戏曲
戏曲艺术是中国独特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包括了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
教师提问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戏曲种类?由学生自己介绍知道的戏曲,如:京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黄梅戏、婺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 。
1、中国戏曲的产生发展
简要介绍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歌舞——优伶——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元杂剧
2、元杂剧的繁荣
元代随着经济发展,平民阶层扩大,戏曲进一步发展。由学生简单列举自己所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品和戏曲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3.清代京剧的崛起
简要介绍京剧形成历程:乾隆年间,安徽徽剧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从中体现京剧艺术形成中兼收并蓄的特点。
清代戏剧发展的表现:展示图片《同光十三绝》,反映了当时京剧角色完备,名家辈出,京剧繁荣的景象。民国之后戏剧已经走向世界。
展示两幅脸谱图片,猜猜是谁?并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体现中国京剧艺术的特点: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总结:展示一组图片对比中西艺术。体现西方艺术的自然之美和中国艺术独特的意境之美。
课后探究:展示《说唱脸谱》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伟、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如右需要可以播放此曲)
提问:如何使京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结语:一管微毫,描出万种变幻,形动意远。浓淡墨色,绘尽千般世景,如临其境。说学斗唱,演绎百态人生,回味无穷。
板书设计
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书法家: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 家
东晋
王羲之尤擅 ,行书;代表作《 》《 》等,号称“ ”
唐代
欧阳询、 、 ,分别创立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 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 、 、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
1、中国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起源:呈现原始时代
发展演变的特点:种类日益丰富——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现技法多样——主要有写实与写意。
2、中国画的特点:
山水画——精粹,
文人画——画中有诗
三、舞台人生——戏曲
1、中国戏曲的产生发展
原始歌舞——优伶——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元杂剧
2、元杂剧的繁荣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3.清代京剧的崛起
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同光年间——民国以后
形成性练习
1.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2.观察右图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多宝塔碑》,他的书法体现
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B.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C.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
D.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
3.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4.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其中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是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
5.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是“鹿”字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C、D、E分别指的是什么字体?请列举一位擅长C这一字体的书法家。
(2)从鹿字的演变中看出汉字演变具有怎样的特征?
(3)分析材料二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内容,资料丰富,采用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并依据图片资料设计了一些问题,使课堂一方面生动活泼,轻松感受和欣赏书画艺术和戏曲的美感和成就。同时又在问题设计中引发学生思考,把握中国古代艺术的特征,探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内在原因,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之美,并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艺术与时代密切关联的认识。在课后探究中将古代中国艺术与现代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艺术精彩魅力的使命感。
但由于本课内容容量过大,门类太多,主要涉及书法、绘画、京剧三种各有特色的艺术。因而课堂结构显得较为散,难以形成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同时本课内容对教师本身的艺术修养要求较高,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积淀仍需提高。
课件57张PPT。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一、书法1、汉字的发展演变(1)传说:仓颉造字昔者仓颉作书,
而天雨粟,鬼夜哭。
(2)起源:刻画符号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古埃及象形文字(3)成熟:甲骨文、铭文距今约3000多年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铭文刻在青铜器上,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
端肃、有序、精美,代表作品大盂鼎及大盂鼎
铭文。
(4)统一:通行小篆
2、书法(1)含义:
(2)特点:
(3)字体:
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
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小篆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字型结构平衡对称
整齐安定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行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草书 练一练: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由此推断出书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由繁到简(4)字体特点:
(5)名家: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张旭?《肚痛帖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颠张狂素”怀素狂草张旭狂草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米芾
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赵孟睢队胫蟹搴蜕惺椤肺恼髅鳌」?ジ从锸?诰? 法度有余、文雅严谨 董其昌 草书扇面 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 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议一议 在当今汉字输入有电脑、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 二、绘画
1、石器时代:岩壁、地面、陶器上。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先秦两汉:
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西汉《轪侯妻墓帛画》3、魏晋隋唐:“中国画”日益成熟
“中国画”或称“国画”,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 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1)概念:
(2)材料:
(3)分类: 按作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按表现技法:工笔与写意
按艺术风格:工笔重彩画与水墨淡彩画
按作画主体:文人画,民间画,宫廷画
山水画:
地位:精粹
特点:
内容为自然风景;
讲究布局构图;
追求意境。(明)王谔《江阁远眺图》 文人画:
地位:重要地位
特点:
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抒情写意
体现综合素养
追求诗意
代表:王维、苏轼
(唐)王维《雪溪图》三、音乐
1、先秦:骨笛、陶埙、青铜编钟
2、秦汉:设立乐府
3、东晋:清商乐
4、南北朝及隋唐:燕乐
5、明清:戏曲及器乐《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高山流水(古琴曲) 广陵散(古琴曲) 平沙落雁(古琴曲) 梅花三弄(古琴曲) 夕阳箫鼓(琵琶曲) 渔樵问答(琴箫曲)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汉宫秋月(二胡曲) 阳春白雪(琵琶曲)
四、舞蹈
原始歌舞歌舞俑霓裳羽衣舞1、萌芽:先秦:傩戏
五、戏曲任何民族在原始社会阶段,都有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巫师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但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宋南戏 元杂剧 明声腔2、起源:秦汉魏晋南北隋唐:乐舞百戏,四方散乐,杂技歌舞
3、发展:(1)宋:南戏;
(2)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3)明:传奇剧杂剧的兴盛 宋代时,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杂剧。
杂剧内容以滑稽讽刺为主,是中国最初的戏曲。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深入,许多作品大胆地抨击封建统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抗争。联系: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代表作是《窦娥冤》,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窦娥的生动形象。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王实甫《西厢记》等。传奇的繁荣 宋元时期兴起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到明代发展成为传奇。 它内容通俗,长短不拘,比较活泼自由,在民间广泛流行。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汤显祖,明代传奇剧作大家,作品代表着典型的东方风格,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据说《牡丹亭》一出世,曾令《西厢记》减价。(1)含义:
4、顶峰:清朝:京剧艺术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2)形成:乾隆时期——徽戏进京
道光时期——正式形成(3)角色: 生 旦 净 丑
生指一般男子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旦指一般妇女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丑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武丑;(4)方式:唱 念 做 打
梅兰芳 尚小云 程砚秋 荀慧生
(5)名家:四大名旦梅兰芳17岁在女起解中演苏三女起解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到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5、地方戏川剧黄梅戏越剧豫剧粤剧 思考:为什么戏曲产生之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1)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
2)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
3)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探究活动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来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2、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宋代杭州才、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明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D
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