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1课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1课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6 10:56:35

文档简介

专题六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和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
考点1 智者的启蒙
1.时间: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
2.原因:①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③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探讨问题: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4.智者的概念: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5.智者言论特点:①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②注重实利;③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
6.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7.影响: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考点2 苏格拉底的智慧
1.思想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③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④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2.评价:“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3.死亡: 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考点3 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1.产生: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其他代表:西塞罗等。
3.斯多亚哲学物理学(自然哲学) :逻各斯,伦理学,逻辑学。
4.主张或观点:逻各斯(最高理性),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
5.意义: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考点4  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
1.背景:①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宣扬禁欲主义;②意大利的城市工商业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文化主张;④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书籍,汇聚了很多人才。
2.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3.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4.旗帜:人文主义。
5.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使西方人文精神最终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考点5 人性的启蒙——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地位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
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
彼特拉克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绘画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歌颂人的美及人的思想感情
美术三杰
雕塑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创造专注人体;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绘画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擅长画圣母;绘画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文学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反映英国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
 
考点6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背景:①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②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罗马天主教廷的剥削压迫。两者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
2.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①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②人人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圣经》的平民化与普及化);③《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④简化宗教仪式;⑤教会从属于国家。
4.实质: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神学(天主教神学),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5.意义:①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②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延续,人文主义运动在教会内部的表现);③它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重点解析
1.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性质和影响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其内涵包括:①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就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②他们反对天主教会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他们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2)性质:文艺复兴宣言的人文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3)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众多文化巨人和名著。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
①神职人员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
②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教会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③废除了修道院制度,坚持教士有结婚的权利;
④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⑤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难点突破
1.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其完整表述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此,普罗塔戈拉被视为是西方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然而这一观点在认识论上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存在明显局限性。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②都反封建,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④两个运动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保护。
不同点:①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一切以神为中心;②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③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④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易错易混
苏格拉底同智者学派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个人的所有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绝对自由,忽视社会道德。(感性的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道德需要,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的人的重要性。(理性的人)
苏格拉底同孔子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都重视道德,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不同点:孔子的“仁”是从统治阶级角度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导致贵族政治的生成。苏格拉底则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随堂练习
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的两位思想巨人,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 D.都强调知识的作用,并致力于传授知识
3.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某人评价说:“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达·芬奇的绘画作坊没有养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5.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6.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路德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C.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D.路德拒绝宗教
参考答案
1.D【解析】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主张不能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中论述的是“人”,不是“人类社会”,B、C两项错误。“人”与“宗教神学”相对,重视人,即是对原始宗教的否定,故选D项。
2.C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孔子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教育领域。
3.B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两者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经济,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题干中的这句话从根源上解释了文艺复兴发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4.C【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重视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据此对比选项,A项反映的是人类对知识的追求,B项说明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C项从人的角度和人的价值否定神的力量,D项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显然C项符合题意。
5.B 【解析】时间是15世纪,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此可判断历史事件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中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
6.D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马克思话的意思。前一句的意思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打破了天主教的信仰垄断,确立了信仰的权威《圣经》。后一句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解读《圣经》,也就成了“僧侣”。而此前垄断《圣经》的僧侣却成了普通人。可见A、B、C三项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路德并不拒绝宗教。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蒙昧中的觉醒
基本线索: 西方思想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 ( 智者运动
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核心内涵)
人文主义:(humanism)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
一、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的启蒙
思考:何谓“智者”
“智者”意为哲人,最初是用来表示在一切知识能力方面都很杰出的人,指非常聪明的人物。
由于民主政治的需求,公民要想在公共事务中有所作为,就需要有在公众目前演说的能力和知识。因此人们需要学习。
智者: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传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专职教师。
智者运动
时间: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
背景:①希腊工商业发展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成熟
③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
④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探讨问题: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
言论特点:①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②注重实利,言辞和结论大胆而惊世骇俗;
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约前481-前411)
代表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积极:它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消极:但是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它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
思考: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的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
地理环境(客观条件)(希腊工商业发展(根本原因)(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主要原因)(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直接原因)(智者学派的产生
智者学派的观点及评价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是人类意识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把普罗 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人文精神的继续发展
——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
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③认识你自己
④美德即知识
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历史地位: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的源头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不能单纯研究自然,而应该研究人及其社会。“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美德即知识”
在论及美德和知识的关系时,苏 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美德是善的,针对人来讲,善就是节制、勇敢、正义等。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就是美德的获得和完善的过程。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判处死刑。有的弟子劝他借机逃走;有弟子和朋友愿意代他赎罪,但都被他拒绝了。为了维护真理和正义,他表示:“服从国法,是市民的义务。”于是他为真理而殉难。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孔子与苏格拉底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环境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同: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异: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人生而平等
斯多亚学派
产生: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
其他代表:西塞罗、塞内卡
主张或观点:逻各斯(最高理性)
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人人生而平等
意义: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课堂总结
主要
派别
/人物
哲学范畴
主要观点
作用或影响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③认识你自己
④美德即知识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对理性的尊崇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 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斯多亚学派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逻各斯(最高理性)
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人人生而平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课件19张PPT。第 六 单 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P99)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核心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 西方思想史上 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14—17世纪启蒙运动17—18世纪起 源复 兴成 熟神灵和自然
(人的觉醒)基督教神学
(人的思想解放)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第 一 课

蒙 昧 中 的 觉 醒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智者运动 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解决下列问题1.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 (古希腊哲学为什么会从探索物质世界到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2.什么是“智者”、“智者运动” (时间、形式)?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 有何主张?
3.理解智者运动的主张及其影响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
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戈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
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
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
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阿里托:我老师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存在与
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
的道德标准”
阿菲尔:对啊!你的老师也说“把时间耗在争论上,不利
于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 再见!情景再现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公民地位提高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否定了客观标准,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功利,忽视道德①②③④天牛先生的死back死因鉴定◆普罗塔戈拉悖论,也称为“半费诉讼”  普罗塔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诡辩家。
  一天,一位叫欧提勒士的青年要拜他为师学习诉讼和辩护。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塔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
  普罗塔戈拉十分生气,向法院提出起诉。他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你非得付学费不可。”
  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回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普罗泰戈拉最后能否拿到学费?如果你是法官,如何处理呢?
“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唯有理性最为可贵”
“未受考验的生活不值得过的”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认识你自己推崇理性美德即知识,强调知德合一二、苏格拉底 探究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什么? 1.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与价值,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2.他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极为相似,苏格拉底被视为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探究四: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异:智者学派偏重人的感性认识。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偏重人的理性认识。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淡薄功利,强调“知德合一”。 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人文主义的内涵: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尊崇人的理性,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有一次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去……
  思考感悟:砸下去的后果怎样?既然是好朋友,为什么还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它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主张?读寓言,悟哲理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最
后因触犯了当时
权贵的利益而被
判处死刑。有的
弟子劝他借机逃
走;有弟子和朋
友愿意代他赎
罪,但都被他拒
绝了。他说:
“我决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建议,除非经过思考
表明它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为了维护真理和正义,
他表示:“服从国法,是市民的义务。”于是他为真理
而殉难。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宁愿选择死还有什么原因?
1.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 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2.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我到处走动,只是要求你们,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3.人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神无处不在,真正的知是服从神。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往往更不容易正确认识自己。比如我们中学生,面对电子游戏的诱惑,娱乐消遣的召唤,有人便一头陷了进去,乐而忘返,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忘记了当初自己的誓言。当他如梦初醒的时候,悔之已晚。“吾日三省吾身。”指专门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普罗塔戈拉 指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兴起的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的相关问题的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自主学习“智者”:“智者运动”:最主要代表人物:主张:探究二: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1、含义: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2、进步:3、局限: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需求,都是万物的尺度,在认识论领域内则陷入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