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15: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 语文(科)第四单元《白杨礼赞》导学案 编 号:
课 题 白杨礼赞 课 时 2 课 型 新授 使用时间
设计者 审核 使用人 备 注 (教师二次备课、学生课堂笔记)
目标导航: 理清脉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写作技巧:理解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品味语言:品味文章紧凑有力、直抒胸臆的语言。 学法指南: 要求: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 学习过程: ★预习检查 一、自主学习(独学) (一)给加点字注拼音并解释词语 1.开垦(kěn):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2.主宰(zǎi):支配;统治;掌握。 3.倦怠(juàn dài):疲乏困倦。 4.丫枝:枝丫。 5.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6.婆娑(pó suō):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7.虬(qiú)枝:拳曲的枝条。 8.伟岸:魁梧;高大。 9.傲然:高傲、坚强不屈的样子。 10.宛(wǎn)然:仿佛。 11.秀颀(qí):美而高。颀,修长。 12.鄙视:轻视;看不起。 13.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字形易错,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14.坦荡如砥(dǐ):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15.潜(qián)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16.恹(yān)恹欲睡:形容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的样子。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17.旁逸(yì)斜出:指(树枝)从树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18.不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得十分顽强。 (二)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笔名来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在上海写完《幻灭》准备发表,但由于被通缉不能用真名,便取笔名“矛盾”,叶圣陶改为“茅盾”。 (三)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革命圣地延安讲学。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团结抗战的情形,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他饱含激情地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来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 二、合作探究(合学) 1、本文以《白杨礼赞》作为标题,有何作用? 明确: 点明了写作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赏析句子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人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明确: 比喻句(暗喻),勾画出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画,点明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3.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比喻句。作者由景及树,将黄土高原推后至背景位置,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展开联想,将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比喻成哨兵,形象生动。 4.第4段开头句作用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过渡】【伏笔】 在内容上,点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以“极普通”来反衬白杨树的伟大,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为下文歌颂北方军民埋下伏笔。 5.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谈谈你的理解。 总写句。总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笔直”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美。 “力争上游”用人格化的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特点,也揭示了它的内在气质。 6、白杨树的外形什么特点有什么品格 外形特点 干——笔直而高 枝——靠拢向上 叶——片片向上 皮——淡青光滑 力争上游正直、坚强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外形美 7.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格。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一段文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欲扬先抑。 两个否定词“没有”,一个假设句,似乎要否认白杨树的美,这是“抑”; 接着用“但是”一词转折,肯定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形成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表现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这是“扬”,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8、第7、8段中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抗日军民、民族精神。 作用: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抗日军民、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讴歌了广大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9. 让那些着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对比】【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贵族化”的楠木与“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与热爱,深化了主题。 三、展示交流(展学) 四、评价点拨 五、巩固检测(测学)(可另附纸张也可放在课件上) 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 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 参考答案: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用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起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之间的联系,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个“难道”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难道”进一步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肯定白杨树正是中华民族抗日精神和意志的象征。作者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淋漓尽致地讴歌了广大抗日军民。 六、反思 学了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还有哪些疑惑: 知识链接: 分析标题的作用(中考占3-4分) 作用:①点明写作对象; ②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氛围; ③交代主要内容; ④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⑤具有象征意义; ⑥提示文章主旨; ⑦表明观点态度,寄托情感; ⑧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 考点:象征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分) ①找到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 ②点明象征意义。 ③点明象征的作用:寓意深刻,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给人以简练、形象的感觉,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答题模式:文章借……(事物),象征了……起到了……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