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陆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陆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20:2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第一课时
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体裁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3.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了解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过程。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2012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着陆 凛冽 默契 咆哮
镌刻 桅杆 娴熟 浩瀚
殚精竭虑  一丝不苟
(zhuó)
(lǐn)
(qì)
(páo xiào)
(wéi)
(hàn)
(dān)
zhuó
lǐn

páo xiào
juān
wéi
xián
hàn
dān
ɡǒu
镌刻:雕刻。
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第二部分(5-20)
第一部分(1-4)
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三部分(21-26)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
着舰前检查准备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段:着舰前)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第4段)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语言赏析
运用 比喻,把航母比作树叶,生动形象写出舰载机着舰难度很高,危险性大,表达作者对之后成功着舰的佩服
(第4段)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运用具体数字举例说明写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危险性。
4.(第6段) “‘刀尖上的舞蹈’ 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技术要求之高、风险之大,表现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5-19):着舰过程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6.第19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
(第10段)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布满血丝”表现了工作人员为了此次着舰日夜操劳;“紧盯”“密切跟踪”等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塔台内的紧张气氛,暗示了着舰的危险性。
神态描写
语言赏析
7.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运用侧面描写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20—25段:着舰后)
8.这一部分着重表现着舰成功后人们的喜悦与激动,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展现这种情感的?
主要运用人物描写表现人们的喜悦与激动。
第20段:敏锐地抓住了舰载机被拦停后的“巨大‘V’字”,
对其做了细节呈现。用这个象征胜利的形象,点出这次降落的意义,
并为下面描写舰上人们感情的爆发再次蓄势。
第22段:插入资料,回溯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攻关、打
破封锁的历程,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强调了它在精神方面的
价值,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写起,到飞行塔台内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对话,再到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整个试验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方式是关系到着舰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新闻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战斗机比作“凌波海燕”等,语言优美,使文章极富文采。
本文采用通讯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