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8 11: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9)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浑欲不胜簪(简直)
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2.下面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 B.折戟/沉沙/铁未销
C.天接云涛/连晓雾 D.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基础知识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    燕脂     车马喧   
提携    折戟    不胜簪   
殷勤     谩    嗟日暮    。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结庐在人境    
(2)问君何能尔   
(3)悠然见南山    
(4)飞鸟相与还    
(5)家书抵万金    
(6)折戟沉沙铁未销   
(7)浑欲不胜簪    
(8)自将磨洗认前朝    
(9)我报路长嗟日暮    
5.一词多义。
(1)报
①我报路长嗟日暮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2)国
①国破山河在    
②国恒亡    
(3)举
①九万里风鹏正举   
②管夷吾举于士    
三、默写
6.名句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能体现“快”的诗句是:   ,   。
(2)《卖炭翁》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3)《约客》用一细节描写生动体现主人失落、无奈的绝妙诗句是:   ,   。
(4)《如梦令》中体现词人无忧无虑生活的诗句是:   ,   。
(5)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流露出忧国忧民,要像鹧鸪只南不北投奔南宋坚定自己的报国志向的心迹的句子是:   ,   。
四、古诗词赏析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8.阅读诗歌,回答以下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颔联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简要赏析。
9.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压”和“摧”两个字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D.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作简要评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小令通过主人公与   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2)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肥”“瘦”代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试问卷帘人”中“试”的妙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举”是“高飞”的意思。
故选:D。
2.【解答】ABC.正确;
D.有误,“金鳞”指(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应该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故选:D。
二、基础知识
3.【解答】结庐(lú) 燕脂(yān) 车马喧(xuān)
提携(xié) 折戟(jǐ) 不胜簪(zān)
殷勤(yīn) 谩(màn) 嗟日暮(jiē)
4.【解答】(1)句意:居住在人世间。结庐:建构房舍。
(2)句意:问我为何能如此。尔:如此,这样。
(3)句意: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4)句意: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相与:一起。
(5)句意: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抵:值,相当
(6)句意: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销:销蚀。
(7)句意:简直不能插簪。浑:简直。
(8)句意: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将:拿,取。。
(9)句意: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已是日暮。嗟:叹息,慨叹。
答案:
(1)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如此,这样
(3)闲适淡泊的样子
(4)相伴
(5)值,相当
(6)销蚀
(7)简直
(8)拿,取
(9)叹息,慨叹
5.【解答】(1)①句意为: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报,回答。
②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报,报答。
(2)①句意为: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国,国都。
②句意为: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国,国家。
(3)①句意为: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举,往上托;往上伸。
②句意为: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举,任用。
答案:
(1)①回答②报答
(2)①国都②国家
(3)①往上托;往上伸②任用
三、默写
6.【解答】(1)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注意“襄”的书写)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3)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4)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注意“疏”的书写)
(5)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四、古诗词赏析
7.【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可抓住重点词“压”进行赏析,品析大军压境的压抑、紧张的气氛。也抓住修辞手法进行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这句诗通过描绘战场上的声音和颜色,写出了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答案:
(1)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睹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8.【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A.有误,“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错误,应该是“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诗人满头白发如雪,“搔”字说明诗人内心的苦痛无法排解,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更短”“不胜簪”更增哀叹。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的忧愁苦闷。这种忧愁苦闷是思家忧国造成的。
答案:
(1)A
(2)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含蓄、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忧愁万虑、憔悴不堪的情感。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9.【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定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ABC.正确;
D.有误,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定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金台”是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要点明使用典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案:
(1)D
(2)或表现了将士们忘身报国之情。借典故表达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或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或表现了将士们决心奋战沙场,忠君报国之情。或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0.【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据此可作答。
(2)本题是对诗歌所用表达方式的考查。解答时要根据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诗人情感进行分析解答。一、二句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是记叙,“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答案:
(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描写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结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1.【解答】(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词句“试问卷帘人”可知,这首小令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词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绿肥红瘦”指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指叶的茂盛“瘦”指花的凋零。
(3)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试问卷帘人”的意思是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
答案:
(1)卷帘人
(2)“绿”字代指绿叶,“红”代指花朵,“肥”暗含“多”意,“瘦”暗含“少”意,营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而更深一层,绿肥红瘦微妙地道出了感伤的情怀:爱花惜春,伤感红颜易老,惜别怀人的烦闷,就于这灵动的句段中流露出来。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
(3)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