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3-06 14: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木材资源
野生动植物资源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④保持水土、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净化空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涵养水源吸烟除尘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消除噪声2.森林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得以大面积保存。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思考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消失中的亚马孙雨林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破坏后的危害热带丛林木材公司砍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大气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活动p26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在大陆向风地带可延伸到南北纬15°——25°我国热带雨林:云南南部、海南、台湾绿色腰带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CO2热


林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
的系统光合作用O2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固定碳上千亿吨/年如果……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CO2热


林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
的系统光合作用O2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增加空气湿度,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储存降水海洋蒸


用下
渗截留水分水分带离蒸


用2、促进水循环水气输送如果……增加空气湿度,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储存降水海洋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热带雨林的青蛙4、医药宝库 以热带森林植物为原料的世界医药产品贸易额已达400亿美元,这些植物大部分在巴西的亚马孙雨林都可以找到。全球有1/4的药品原料来自热带雨林植物,而被医学界确定对治疗癌症有效的3000多种植物有70%生长在雨林。有关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发达国家要求保护环境,而发展中国家要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3、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4、有关世界森林资源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B、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温带地区
C、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原 始森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
D、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的,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林。
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思考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雨林的优越性终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长迅速,生产力高。图2.21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三、雨林环境的脆弱性雨林环境的脆弱性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整个生态系统陷于崩溃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 沙漠”,这是为什么?
在茂密的森林的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贫瘠的土壤,
雨林与荒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思考⑴、至少15年原始森林肥力状况因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经过几年耕种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增加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2004年巴西亚马孙雨林破坏情况 亚马孙雨林目前正遭受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在亚马孙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毁林事件发生于1995年,当时共有2.9万平方千米的森林被砍伐。到目前为止,亚马孙地区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超过58.2万平方千米,比巴西巴伊亚州全州的面积还要大。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人类开发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迁移农业总结:2、开发原因1、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又要发展。
修建亚马孙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2、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3、开发措施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五.雨林的前途
——开发还是保护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保护开发两种利益或目标间取得协调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两难境地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措施:“三保、二设、一结合”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2.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4.亚马孙平原上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是正相关,有时负相关5.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6.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北大荒,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1.三江平原概况美丽的三江平原2.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1)纬度高,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2)地势低平,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美丽的三江平原(3)土质黏重,且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
下渗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1.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美丽的三江平原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水分,因为沼泽地面积广,
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其次是防洪(春汛),防寒 2.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社会方面:自然方面:平原面积广,有肥沃的黑土分布;降水丰富;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大量湿地分布。 人均耕地多;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
耕作;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
生产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三、湿地的生态效益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1、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美丽的三江平原2、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3、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 4、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5、防浪固岸促淤的作用。 1、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2、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2.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过度地开荒破坏了三江平原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胁。这一切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 美丽的三江平原 洞庭湖曾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达4600多平方公里。但后来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和改造,湖泊面积现在已经大幅萎缩,仅剩下2691平方公里,800里洞庭成为历史的记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洞庭湖的治理力度,开始了退田还湖工作,目前洞庭湖的面积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为什么洞庭湖地区从“围湖造田” 到“退田还湖”?洞庭湖 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后使湖泊不断淤积,湖面缩小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