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几种常见的盐
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
1.氯化钠
化学式为 ,是 的主要成分,食盐用于生产氯气、烧碱,做调味品。
2.碳酸钠
(1)化学式为 ,俗称 ,我国化工专家 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2)纯碱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
(3)工业上的“三酸两碱”。“三酸”指的是 ;“两碱”指的是 。
3.碳酸氢钠
化学式为 ,俗称 ,焙制糕点所用的 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作治疗 过多的药剂,化学方程式为 。
4.碳酸钙
(1)化学式为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的大理石、蛋壳等都含有碳酸钙。
(2)高温煅烧石灰石、大理石可以制取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 。
(3)石灰石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生产生石灰、水泥、玻璃等。
5.碳酸盐的检验
含有碳酸盐的物质都能跟 反应生成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几种常见的盐
1.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解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2.天空课堂中,宇航员给我们演示了“水中泡腾片”实验。泡腾片里通常含有碳酸氢钠、柠檬酸等物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
B.碳酸氢钠与氯化钾、硝酸钾都能反应
C.泡腾片属于混合物
D.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023·安顺期末)现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①稀盐酸 ②食盐水 ③氢氧化钙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用到的试剂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侯德榜先生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常用钠单质与二氧化碳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B.性质: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C.用途: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D.组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
5.用于治疗胃病的某药品的说明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说明书
主要成分:MgCO3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用法:嚼碎后服用
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用
A.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可用BaSO4代替MgCO3起到同样的疗效
C.嚼碎后服用的目的是使反应更充分,便于吸收
D.胃溃疡患者慎用是由于MgCO3可与胃酸反应生成CO2
6.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图是纯碱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外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M是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则M与稀盐酸或Na2CO3溶液混合均有明显现象
B.反应②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C.反应③只能用稀盐酸才能完成该变化
D.反应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7.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8.[教材习题·P60T8变式]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是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9.现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某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该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对吗 (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 。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
10.(2022·连云港中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11.(2022·毕节中考)已知CaCl2溶液显中性。向CaCl2与盐酸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边加边搅拌,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Cl-个数保持不变
B.AB对应反应为中和反应
C.BC对应反应无明显现象
D.CD表明Na2CO3属于碱
12.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
“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MgCl2、CaCl2和Na2SO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Ⅰ和操作Ⅱ中均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操作Ⅱ中使用该玻璃仪器的目的是 。
(2)写出加入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
自我挑战
14.(2022·遂宁中考)同学们为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室练习如下实验:
实验完毕后,小明误将A试管中的物质倒入B试管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到混合后溶液为无色。小明对该无色溶液的成分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后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查阅资料】NaCl溶液、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CaCl2;
猜想二:NaCl、CaCl2、HCl;
猜想三:NaCl、CaCl2、Ca(OH)2;
经分析猜想三错误,其理由是① 。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混合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② 解释实验现象: ③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得出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拓展】Ⅰ.有同学提议将上表操作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药品或用品:④ (除金属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确的实验结论。
Ⅱ.小明误倒后,如果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阴离子是⑤ (填写离子符号)。 第2课时 几种常见的盐
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
1.氯化钠
化学式为 NaCl ,是 食盐 的主要成分,食盐用于生产氯气、烧碱,做调味品。
2.碳酸钠
(1)化学式为 Na2CO3 ,俗称 纯碱 ,我国化工专家 侯德榜 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2)纯碱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
(3)工业上的“三酸两碱”。“三酸”指的是 硫酸、盐酸和硝酸 ;“两碱”指的是 烧碱、纯碱 。
3.碳酸氢钠
化学式为 NaHCO3 ,俗称 小苏打 ,焙制糕点所用的 发酵粉 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作治疗 胃酸 过多的药剂,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
4.碳酸钙
(1)化学式为 CaCO3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的大理石、蛋壳等都含有碳酸钙。
(2)高温煅烧石灰石、大理石可以制取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3)石灰石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生产生石灰、水泥、玻璃等。
5.碳酸盐的检验
含有碳酸盐的物质都能跟 酸 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几种常见的盐
1.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解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B)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2.天空课堂中,宇航员给我们演示了“水中泡腾片”实验。泡腾片里通常含有碳酸氢钠、柠檬酸等物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
B.碳酸氢钠与氯化钾、硝酸钾都能反应
C.泡腾片属于混合物
D.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023·安顺期末)现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①稀盐酸 ②食盐水 ③氢氧化钙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用到的试剂是 (A)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侯德榜先生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生产:常用钠单质与二氧化碳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B.性质: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C.用途: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D.组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
5.用于治疗胃病的某药品的说明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说明书
主要成分:MgCO3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用法:嚼碎后服用
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用
A.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可用BaSO4代替MgCO3起到同样的疗效
C.嚼碎后服用的目的是使反应更充分,便于吸收
D.胃溃疡患者慎用是由于MgCO3可与胃酸反应生成CO2
6.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图是纯碱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外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若M是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则M与稀盐酸或Na2CO3溶液混合均有明显现象
B.反应②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C.反应③只能用稀盐酸才能完成该变化
D.反应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7.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NaHCO3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可溶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2NaHCO3Na2CO3+CO2↑+H2O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8.[教材习题·P60T8变式]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是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氯化钠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纯碱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氯化钙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9.现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某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该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对吗 不对 (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
10.(2022·连云港中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11.(2022·毕节中考)已知CaCl2溶液显中性。向CaCl2与盐酸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边加边搅拌,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实验中Cl-个数保持不变
B.AB对应反应为中和反应
C.BC对应反应无明显现象
D.CD表明Na2CO3属于碱
12.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
“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蓝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 铁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H2SO4BaSO4↓+2HCl 。
13.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MgCl2、CaCl2和Na2SO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Ⅰ和操作Ⅱ中均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操作Ⅱ中使用该玻璃仪器的目的是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
(2)写出加入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同时还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
自我挑战
14.(2022·遂宁中考)同学们为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室练习如下实验:
实验完毕后,小明误将A试管中的物质倒入B试管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到混合后溶液为无色。小明对该无色溶液的成分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后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查阅资料】NaCl溶液、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CaCl2;
猜想二:NaCl、CaCl2、HCl;
猜想三:NaCl、CaCl2、Ca(OH)2;
经分析猜想三错误,其理由是① 混合后溶液为无色,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不含氢氧化钙 。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混合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② 有气泡生成 解释实验现象: ③ Zn+2HClZnCl2+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得出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拓展】Ⅰ.有同学提议将上表操作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药品或用品:④ 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或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合理即可) (除金属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确的实验结论。
Ⅱ.小明误倒后,如果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阴离子是⑤ OH-、Cl- (填写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