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9 16: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藤野先生




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鲁迅 (1881-1936) 字豫才,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
速读课文,思考: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 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整体感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重点写了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猜一猜,记一记
烂漫:
颜色鲜明而美丽。
标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
落弟: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斗乱:
飞腾纷乱。斗,同“抖”
傲慢无礼。逊,谦虚。
不逊: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诘责:
责问。
杳无消息: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第一部分
(1-3)
第二部分
(4-35)
第三部分
(36-38)
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在东京
所见
所闻
所感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的丑态,思想腐朽
学跳舞吵闹声“响得震天”,不学无术
厌恶、失望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无非”一词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在 仙 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 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在文章中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直接相关的事例,并概括主要内容
6-10
藤野先生的出场以及几个留级学生对他的议论
11-15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学习,主动了解我能否抄写讲义,帮助我添改讲义,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16-19
指出我解剖图中的一个错误,教育我画解剖图要严谨
20-22
一开始担心我不肯解剖尸体,后来发现我可以接受,心里很高兴
23
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32-35
先生得知我将放弃医学,神情凄然,他送我相片与我惜别
潜心学术、严谨治学,又不修边幅、简朴的形象。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其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等外貌特点,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表现其博学。
藤野先生最初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的?作者以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抓住了他的哪些特征来写?(6-10)
藤野先生
鲁迅
外貌: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
缓慢而很有顿挫
人物身份:
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衣着:
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
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1)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学生、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第15段,添改讲义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全部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6-17段,纠正解剖图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21-22段,关心解剖实习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速读24-31段,回答以下问题:
1.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2.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和勇气
爱国
离开仙台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作者是怎么评价藤野先生的 ?为什么这么评价?
作为学者的藤野,他的目光望着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希望自己能为新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自言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藤野先生对作者保有同情与尊重,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学者的伟大性格,最集中的表现,也是他如此真诚待我的内在原因。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理是伟大的。
明线:
暗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文章的双线结构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缘由,由此得以与藤野先生结识。
写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是怎样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
作者先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名目,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作者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其目的就是寻找救国的道路。总之,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正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