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9 21: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
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如果你的手指被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看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1. 该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 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问题探讨
手指被扎,皮肤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收缩使手收回。同时,脊髓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受伤。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进行判断和做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举例:
(3)结构基础:
反射与反射弧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
反射弧。
(4)适用范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反射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是应激性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参与。
植物、单细胞生物等没有神经系统,无反射
应激性
反射
反射需要适宜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无法进行。
2.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组成: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_____________等)。
(2)反射的条件
①需要______的反射弧。
②适宜的______。
肌肉或腺体
感受器
神经中枢
完整
膝跳反射示意图
神经节
神经节:是指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中枢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结构。
刺激
注意: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思考·讨论: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1.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 反射弧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 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组成的。
例如,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4. 请判断: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
不一定,如缩手反射弧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骨骼肌。
感受器
效应器
高级中枢
低级中枢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
(脊髓)
(大脑皮层)
产生感觉
3. 兴奋
(1)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显著_________的过程。
(2)传导部位:在_______中传导;在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相对静止
活跃状态
反射弧
脑与脊髓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中,兴奋会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4. 反射过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功能
结构
结构
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
功能
特点
有神经节(细胞体)
刺激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脑或脊髓,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与处理
功能
结构
效应器
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功能
结构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体内外刺激作出应答
功能
结构
产生反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受器被破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被破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被破坏
传出神经被破坏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效应器被破坏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5. 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反射的影响
6. 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前角
后角
(2)根据突触结构: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左侧,肌肉不收缩,刺激右侧,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否则为传出神经。
窄入宽出
1.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缩手反射需要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参与
C.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并给予适宜的刺激,就会有反射发生
典题应用

2.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学习笔记20页
1. 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特点:先天性、终身性,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有限。
举例: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婴儿吮乳等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后天性、可建立、可消退,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举例: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红灯停绿灯行、听见铃声回教室
区分两种反射的关键: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 反射,食物是 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
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 刺激, 就建立了。
非条件
非条件
无关
条件
条件反射
食物
铃声
铃声
分泌唾液
不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无关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多次结合
非条件反射
不发生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条件刺激)
3.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基础)
学习
训练
①条件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非条件反射
训练
②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 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非条件刺激
不给予
非条件刺激
消退
维持
非条件刺 激的强化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1)消退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4. 条件反射的消退
(2)消退的机理: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3)消退的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2)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3)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5. 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机制对于我们的学习具有怎样启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6.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意义
持续时间
反射数量
联系
先天具有,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
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般是永久的
有限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
大脑皮层+其他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可以消退的
(反复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几乎是无限的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3.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后者出生后就具有
B.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
C.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D.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4.某研究小组先对大鼠进行48小时的限制饮水,后每次播放音乐时给大鼠供水,多次训练后大鼠听到音乐会作出饮水动作,从而建立了大鼠饮水奖赏条件反射。该实验研究中音乐对于实验前大鼠和实验后大鼠来说分别是
A.无关刺激和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
C.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 D.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

学习笔记22页
1.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
(2)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
(3)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2.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 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C. 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C
课本25页
二、拓展应用
1.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
(3)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从以上实验结果 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 能/不能 )。
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不能
不能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
不能
实验并没有反映大脑对屈腿反射的控制,只是说明了在没有大脑的情况下屈腿反射依旧可以完成。
能发生屈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