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第1课时(教学设计)【统编八上语文精品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14.《背影》第1课时(教学设计)【统编八上语文精品备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0 17: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背景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议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这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所抒发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抓住“背影”这一独特的角度,集中表现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以真挚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茅盾的《白杨礼赞》则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托物言志,讴歌了昂扬刚健的民族精神,激人奋起;《散文二篇》中,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用简短精粹的议论,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和讴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引发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以优美的语言、如诗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展现昆明雨季中寻常生活的美感和诗意,令人回味。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以“我”为主,读懂理解作者之“我”抒发的情感态度;多读、多品、多思、多悟、多总结,把握散文的写法,品析散文的语言,从而获得生活的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情分析 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到记叙性散文的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对于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仍是“生在福中难知福”,所以,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不能停留于课堂,而应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体会主人公的动作、形态,体会作者的情感。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细节描写,能根据人物描写的特点,把握课文基本内容,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举动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对他的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学生感悟 由父爱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后面理解父子深情、学习写人叙事散文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文学常识——散文 4.字词积累 5.词语解释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3.在父亲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4.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说一说哪一处最令你感动。 三、精读细研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的情景如何?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这一部分的背影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5.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7.通过刻画四个背影,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互相补充 学生细读课文,互相讨论,回答问题,互相补充 作者简介是对新课导入的必要补充,背景知识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 此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数字的提示整合文本关键信息;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并归纳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关键词句和语段的精读细品,引领学生体会深沉的父爱,为下一步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做铺垫。
课堂小结 父爱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此话不虚。作者开始对父爱的理解是不深刻的,直到在困境中看到了感人至深的“背影”,这种被忽略的亲情才浮出水面。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狼藉( ) 妥贴( ) 踌躇( ) 栅栏( )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B.《背影》一文中共四次提到“背影”,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2、3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悲哀 衰弱 妥帖 诸多 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 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 赋闲 谋事 踌躇
课后反思 亮点:结构明确,思路清晰 不足之处:内容略多 课堂教学建议:可适当删减,详略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