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常识与名著名篇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天桥月考)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第”指科举考试没考中,第是等第、名次的意思,考中了叫及第。
B.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有喝黄酒、吃粽子、赛龙舟等。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黄州期间。
D.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B
【知识点】节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喝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2023八上·宝应月考)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绘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表现出人们面对胜利的喜悦之情。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选取的角度很独特。作者没有详尽地去记录运动员们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没有记录参赛过程的紧张与激烈,也没有记录五星红旗如何在运动场上高高飘扬,而是选取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
D.《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校证》,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然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最后引用渔歌收尾。
【答案】D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藤野先生;“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ABC.无误。
D.有误,《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2022八上·黄岛期中)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长河”指的是长江,“乡关”指故乡。
C.《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作者是郦道元。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长河”指黄河。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积累。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很久以前的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
B.《三峡》一文选自《水经注校正》,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句中加点词依次是代词、副词、拟声词、动词。
B.“雄伟壮丽”“热烈欢迎”“勇士出征”“热爱祖国”“干得漂亮”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孙权劝学》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以及文体知识。
C.有误,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以及文体知识。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积累作答。短语类型的判断需要首先理解短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做出判断。
6.(2022八上·杭州期中)根据律诗等有关知识,选出填入古诗《题西溪无相院》空缺处恰当的一项( )
《题西溪无相院》
宋朝·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____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A.过桥人似鉴中行 B.往事应须问塞鸿
C.邂逅无端出饯迟 D.欲回天地入扁舟
【答案】A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 所填的诗句要与“入郭僧寻尘里去”对仗;“入郭”为动宾短语;“僧寻”为主谓短语,“尘里去”为“地点名词+动词”;
A.本项“过桥”为动宾短语;“人似”为主谓短语,‘“鉴中行”为“地点名词+动词”,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B.本项“往事”为偏正短语,与“入郭”结构不对应,故排除;
C.本项“邂逅”为并列短语,与“入郭”结构不对应,故排除;
D.本项“欲回天地”为动宾短语,与“入郭”“僧寻”结构不对应,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律诗的常识。做此类题,要掌握一些律诗的基本常识: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再结合前后诗句的意思以及语境,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7.(2023八上·建湖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等。
B.《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画家,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D.《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答案】C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
C.有误。王维不是边塞诗人,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8.(2023八上·长沙开学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们一起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柳宗元的文集有《昌黎先生文集》,其中,《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B.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类比;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C.《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工人,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A:错误。《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9.(2022八上·长沙期中)下列有关古代礼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B.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C.传统节日习俗许多与酒有关。如端午喝雄黄酒,中秋喝桂花酒,重阳喝菊花酒。
D.古人兄弟之间的排序有明确的讲究,如季是老大,叔是老二,仲是老三,伯是老四。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礼俗
【解析】【分析】D:错误。伯仲叔季,分别对应老大、老二、老三、四。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0.(2022八上·长沙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他于 1936 年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根据地的西方记者。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小说,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这位用英语打招呼的人是周恩来。
D.《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书名包 含着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的信心。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B:错误。是纪实小说,不是文笔优美的小说。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1.(2023八上·雨花开学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及笄”指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
B.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有穿针乞巧、拜织女、晒书晒衣等。
C.一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之后是春分,芒种之后是夏至,寒露之后是霜降,立冬之后是小雪。
D.《孙权劝学》《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学”“诗”“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爱莲说;陋室铭;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节气
【解析】【分析】D:错误。学,不是文言文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诗中都运用了比兴手法。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黄发”“垂载”分别指老人和小孩,“束发”“及笄”分别指男女15岁,而“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
D.“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庚子年。
【答案】D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D“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3.下列对《水浒传》和《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D.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
【解析】【分析】 A:错误。《水浒传》中谦逊深沉,难以捉摸的人物是宋江。
鲁达: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性急如火、粗鲁傲慢、粗中有细。
B:错误。《水浒传》中足智多谋,不可多得的智者是吴用。
林冲: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C:错误。自傲和热烈是徐海东。
周恩来: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4.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那是个很繁华的地方,那时我非常想到哪里去。”以上语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自述。
B.“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以上语句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周恩来。
C.“他们是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音色,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以上语句出自《昆虫记》,描写的是螳螂。
D.科普巨著《昆虫记》中,作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该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D.正确。
C.表述不正确。根据*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和“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可知是蟋蟀,而非*螳螂"。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很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所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
D.斯诺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不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而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填空题
16.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
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 。文中的“他”是 ,他是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曾担任 政治部主任,先后组织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他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答案】埃德加·斯诺;周恩来;黄埔军校;八一(南昌)起义
【知识点】作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人物的把握能力。《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根据文段中“一 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他是用英语讲的”可知,此人是周恩来;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先后组织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
故答案为: 埃德加·斯诺 ; 周恩来 ; 黄埔军校 ; 八一(南昌)起义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7.(名句橱窗)请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句。
古典诗文创作以含蓄为美。表情达意藏而不露、隐而不显,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写下“ , ”暗喻自己有报国之愿,而无出仕之途径,只能"临渊羡鱼",白白抒发羡慕之情;或如柳宗元借景抒情,在《小石潭记》中着力描绘小石潭的凄清幽深,写下“ , ”暗示被贬后内心的惨恻悲凉。
【答案】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钓者、羡、怆、邃”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18.填空。
(1)《三峡》一文选自《 》 ,作者是 (朝代)的地理学家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 和湖北 之间。
(2)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
(3)故渔者歌曰:“ , 。”
【答案】(1)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宜昌
(2)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⑴ 水经注校证 ; 北魏 ; 郦道元 ; 瞿塘峡 ; 巫峡 ; 西陵峡 ; 奉节 ; 宜昌 ⑵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⑶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19.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 ,字 , 时期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
【答案】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亚圣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故答案为: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亚圣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0.“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篇名),本文记叙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
【答案】《五猖会》;无知
【知识点】其他常识;《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内容: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写父亲不懂儿童心理,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故答案为:《五猖会》;无知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1.(2022八上·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名言,然后完成填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曾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原苏联小说家 (填作家名)的《 》(填小说名)。这段文字也是小说主人公 (填人名)对生命的诠释。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知识点】其他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33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角保尔·柯察金成长的历程。
故答案为: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2.按要求填空。
(1)课文作者 , (朝代)地理学家,课文选自《 》,它是有文学价值的 巨著。三峡,指 、 和 的总称。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 ”。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答案】(1)郦道元;北魏;水经注校证;水利学;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补全文言文的原文;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中需要注意有“郦、瞿塘、叠嶂、蔽日、阙处、沿溯、素湍、倒、啸”等字易写错。
故答案为:
(1)1、郦道元2、北魏3、水经注校证4、水利学5、瞿塘峡6、巫峡7、西陵峡
(2)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23.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 字 ,中国 时期的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 》《 》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 时期的 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答案】(1)正道;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
(2)北宋;开封市;汴梁;汴京
【知识点】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书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张择端,字正道,北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幼好读书,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他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朝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自成一家。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擅长于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等。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所画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故答案为:正道,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北宋,开封市,汴梁,汴京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学生读名著,往往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精读;阅读内容大致包括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基本情况、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艺术风格等等;另外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把握好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意义等;最后好友养成写些评论和笔记的习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很多文学艺术的写作手法。
24.班级从《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的角度推介作品,请你用表格梳理。
艺术特色 内容举例 归纳小结
人物个性鲜明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作者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表中这个清瘦的青年军官是① ,人物形象特点是② 。
擅长场景描摹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这个场景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通常称之③ ,“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具有④ 的精神。
【答案】周恩来;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飞夺泸定桥;为革命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①根据"青年军官""温和文雅""用英语""个子清瘦"等词可以看出该段描写的人物是周恩来。②根据"走上前""温和文雅""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等词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待人真诚热情 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 的人。答案合理即可。③根据"爬上了桥板""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等句子可以看出该段这是描写的战争是:飞夺泸定桥。④"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生动写出了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渡桥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故答案为:
1、周恩来;2、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3、飞夺泸定桥;4、为革命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点评】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阅读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文段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推断人物身份;然后根据文段中与人物相关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5.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写出了① (人物)② 的品质。
【答案】朱德;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章第四节“关于朱德”,所以文段的“他”指的是朱德,由“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可以看出朱德身先士卒、生活节俭;由“。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以看出朱德平易近人。
故答案为:朱德;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章第四节“关于朱德”详细报道了朱德的言谈举止,展现了一位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生活节俭、平易近人、喜欢运动和读书的共产党员形象。
26.《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又名《 》,其中“红星”象征的是 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答案】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
【知识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其中“红星”象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故答案为: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27.下面两段文字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人物是谁?
片段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到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片段B: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小麦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片段A的人物是: 片段B的人物是:
【答案】毛泽东;周恩来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可知,片段A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三章“在保安”,这一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所以片段A的人物是毛泽东;
片段B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二章“去红都的路上”,这一章介绍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所以片段B的人物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毛泽东;周恩来。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二章介绍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第三章介绍了斯诺对毛泽东的初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
28.填空。
(1)列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学派代表人物。《愚公移山》选自《 》。
(2)“河阳”表示位于黄河的北面,“衡阳”表示位于 ;“江阴”表示位于 。
【答案】(1)道;列子 汤问
(2)衡山的南面;长江的南面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依据平时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道 ; 列子 汤问 ⑵ 衡山的南面 ; 长江的南面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常识与名著名篇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天桥月考)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第”指科举考试没考中,第是等第、名次的意思,考中了叫及第。
B.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有喝黄酒、吃粽子、赛龙舟等。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黄州期间。
D.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2023八上·宝应月考)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绘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表现出人们面对胜利的喜悦之情。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选取的角度很独特。作者没有详尽地去记录运动员们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没有记录参赛过程的紧张与激烈,也没有记录五星红旗如何在运动场上高高飘扬,而是选取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
D.《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校证》,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然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最后引用渔歌收尾。
3.(2022八上·黄岛期中)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长河”指的是长江,“乡关”指故乡。
C.《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作者是郦道元。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很久以前的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
B.《三峡》一文选自《水经注校正》,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5.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句中加点词依次是代词、副词、拟声词、动词。
B.“雄伟壮丽”“热烈欢迎”“勇士出征”“热爱祖国”“干得漂亮”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孙权劝学》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6.(2022八上·杭州期中)根据律诗等有关知识,选出填入古诗《题西溪无相院》空缺处恰当的一项( )
《题西溪无相院》
宋朝·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____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A.过桥人似鉴中行 B.往事应须问塞鸿
C.邂逅无端出饯迟 D.欲回天地入扁舟
7.(2023八上·建湖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等。
B.《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画家,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D.《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8.(2023八上·长沙开学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们一起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柳宗元的文集有《昌黎先生文集》,其中,《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B.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类比;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C.《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工人,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9.(2022八上·长沙期中)下列有关古代礼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B.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C.传统节日习俗许多与酒有关。如端午喝雄黄酒,中秋喝桂花酒,重阳喝菊花酒。
D.古人兄弟之间的排序有明确的讲究,如季是老大,叔是老二,仲是老三,伯是老四。
10.(2022八上·长沙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他于 1936 年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根据地的西方记者。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小说,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这位用英语打招呼的人是周恩来。
D.《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书名包 含着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的信心。
11.(2023八上·雨花开学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及笄”指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
B.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有穿针乞巧、拜织女、晒书晒衣等。
C.一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之后是春分,芒种之后是夏至,寒露之后是霜降,立冬之后是小雪。
D.《孙权劝学》《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学”“诗”“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诗中都运用了比兴手法。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黄发”“垂载”分别指老人和小孩,“束发”“及笄”分别指男女15岁,而“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
D.“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庚子年。
13.下列对《水浒传》和《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D.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14.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那是个很繁华的地方,那时我非常想到哪里去。”以上语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自述。
B.“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以上语句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周恩来。
C.“他们是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音色,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以上语句出自《昆虫记》,描写的是螳螂。
D.科普巨著《昆虫记》中,作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该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很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所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
D.斯诺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二、填空题
16.名著阅读。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
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 。文中的“他”是 ,他是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曾担任 政治部主任,先后组织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他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17.(名句橱窗)请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句。
古典诗文创作以含蓄为美。表情达意藏而不露、隐而不显,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写下“ , ”暗喻自己有报国之愿,而无出仕之途径,只能"临渊羡鱼",白白抒发羡慕之情;或如柳宗元借景抒情,在《小石潭记》中着力描绘小石潭的凄清幽深,写下“ , ”暗示被贬后内心的惨恻悲凉。
18.填空。
(1)《三峡》一文选自《 》 ,作者是 (朝代)的地理学家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 和湖北 之间。
(2)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
(3)故渔者歌曰:“ , 。”
19.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 ,字 , 时期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
20.“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篇名),本文记叙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
21.(2022八上·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名言,然后完成填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曾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原苏联小说家 (填作家名)的《 》(填小说名)。这段文字也是小说主人公 (填人名)对生命的诠释。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22.按要求填空。
(1)课文作者 , (朝代)地理学家,课文选自《 》,它是有文学价值的 巨著。三峡,指 、 和 的总称。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 ”。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3.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 字 ,中国 时期的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 》《 》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 时期的 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24.班级从《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的角度推介作品,请你用表格梳理。
艺术特色 内容举例 归纳小结
人物个性鲜明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作者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表中这个清瘦的青年军官是① ,人物形象特点是② 。
擅长场景描摹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这个场景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通常称之③ ,“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具有④ 的精神。
25.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写出了① (人物)② 的品质。
26.《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又名《 》,其中“红星”象征的是 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7.下面两段文字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人物是谁?
片段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到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片段B: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小麦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片段A的人物是: 片段B的人物是:
28.填空。
(1)列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学派代表人物。《愚公移山》选自《 》。
(2)“河阳”表示位于黄河的北面,“衡阳”表示位于 ;“江阴”表示位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节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喝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D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藤野先生;“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ABC.无误。
D.有误,《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长河”指黄河。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积累。
4.【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以及文体知识。
C.有误,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以及文体知识。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积累作答。短语类型的判断需要首先理解短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做出判断。
6.【答案】A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 所填的诗句要与“入郭僧寻尘里去”对仗;“入郭”为动宾短语;“僧寻”为主谓短语,“尘里去”为“地点名词+动词”;
A.本项“过桥”为动宾短语;“人似”为主谓短语,‘“鉴中行”为“地点名词+动词”,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B.本项“往事”为偏正短语,与“入郭”结构不对应,故排除;
C.本项“邂逅”为并列短语,与“入郭”结构不对应,故排除;
D.本项“欲回天地”为动宾短语,与“入郭”“僧寻”结构不对应,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律诗的常识。做此类题,要掌握一些律诗的基本常识: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再结合前后诗句的意思以及语境,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
C.有误。王维不是边塞诗人,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A:错误。《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9.【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礼俗
【解析】【分析】D:错误。伯仲叔季,分别对应老大、老二、老三、四。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0.【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B:错误。是纪实小说,不是文笔优美的小说。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1.【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爱莲说;陋室铭;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节气
【解析】【分析】D:错误。学,不是文言文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2.【答案】D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D“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3.【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
【解析】【分析】 A:错误。《水浒传》中谦逊深沉,难以捉摸的人物是宋江。
鲁达: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性急如火、粗鲁傲慢、粗中有细。
B:错误。《水浒传》中足智多谋,不可多得的智者是吴用。
林冲: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C:错误。自傲和热烈是徐海东。
周恩来: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4.【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D.正确。
C.表述不正确。根据*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和“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可知是蟋蟀,而非*螳螂"。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5.【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不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而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6.【答案】埃德加·斯诺;周恩来;黄埔军校;八一(南昌)起义
【知识点】作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人物的把握能力。《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根据文段中“一 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他是用英语讲的”可知,此人是周恩来;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先后组织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
故答案为: 埃德加·斯诺 ; 周恩来 ; 黄埔军校 ; 八一(南昌)起义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7.【答案】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钓者、羡、怆、邃”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18.【答案】(1)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宜昌
(2)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⑴ 水经注校证 ; 北魏 ; 郦道元 ; 瞿塘峡 ; 巫峡 ; 西陵峡 ; 奉节 ; 宜昌 ⑵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⑶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19.【答案】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亚圣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故答案为: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亚圣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0.【答案】《五猖会》;无知
【知识点】其他常识;《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内容: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写父亲不懂儿童心理,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故答案为:《五猖会》;无知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1.【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知识点】其他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33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角保尔·柯察金成长的历程。
故答案为: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2.【答案】(1)郦道元;北魏;水经注校证;水利学;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补全文言文的原文;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中需要注意有“郦、瞿塘、叠嶂、蔽日、阙处、沿溯、素湍、倒、啸”等字易写错。
故答案为:
(1)1、郦道元2、北魏3、水经注校证4、水利学5、瞿塘峡6、巫峡7、西陵峡
(2)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23.【答案】(1)正道;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
(2)北宋;开封市;汴梁;汴京
【知识点】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书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张择端,字正道,北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幼好读书,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他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朝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自成一家。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擅长于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等。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所画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故答案为:正道,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北宋,开封市,汴梁,汴京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学生读名著,往往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精读;阅读内容大致包括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基本情况、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艺术风格等等;另外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把握好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意义等;最后好友养成写些评论和笔记的习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很多文学艺术的写作手法。
24.【答案】周恩来;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飞夺泸定桥;为革命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①根据"青年军官""温和文雅""用英语""个子清瘦"等词可以看出该段描写的人物是周恩来。②根据"走上前""温和文雅""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等词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待人真诚热情 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 的人。答案合理即可。③根据"爬上了桥板""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等句子可以看出该段这是描写的战争是:飞夺泸定桥。④"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生动写出了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渡桥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故答案为:
1、周恩来;2、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3、飞夺泸定桥;4、为革命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点评】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阅读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文段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推断人物身份;然后根据文段中与人物相关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5.【答案】朱德;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章第四节“关于朱德”,所以文段的“他”指的是朱德,由“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可以看出朱德身先士卒、生活节俭;由“。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以看出朱德平易近人。
故答案为:朱德;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章第四节“关于朱德”详细报道了朱德的言谈举止,展现了一位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生活节俭、平易近人、喜欢运动和读书的共产党员形象。
26.【答案】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
【知识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其中“红星”象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故答案为: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27.【答案】毛泽东;周恩来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可知,片段A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三章“在保安”,这一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所以片段A的人物是毛泽东;
片段B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二章“去红都的路上”,这一章介绍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所以片段B的人物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毛泽东;周恩来。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二章介绍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第三章介绍了斯诺对毛泽东的初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
28.【答案】(1)道;列子 汤问
(2)衡山的南面;长江的南面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依据平时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道 ; 列子 汤问 ⑵ 衡山的南面 ; 长江的南面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