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视频+动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视频+动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3-12 11:58:48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我叫氧气,一天我随同二氧化碳、氮气等利用主人吸气的机会,来到主人的鼻腔丛林,开始了不平凡的旅行。我闯过几道“关卡”后,终于乘上旅游快艇,顺着一条红色河流来到一个叫“细胞”的王国,在这个王国的某一间大房子里,为了主人的需要,我发挥了最大作用,但我也就此消失了。
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4
5
6
鼻腔


气管
支气管
呼吸道

气体进出通道;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气体交换 的场所
呼吸系统
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
合作探究
1、“食无语”,请同学们讨论吃饭时为什么不宜说笑?
2、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鼻腔 : 呼吸的起始器官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
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
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
空气的作用
鼻腔
思考: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咽 :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喉——呼吸和发声的器官
思考:我们提倡“食不言”,为什么?
咽、喉
由许 多 C 形 软骨构成,使气体通畅
气管和支气管
(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沾附灰尘形成痰液,依靠纤毛的单向摆动向上推至喉部咳出体外。)
肺泡
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 .
2、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 纤维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 ,各由 层上皮细胞组成。
很多
毛细血管
弹性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 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
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举例说明。
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呼吸道处理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 。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自己体验:将左手按在胸前,尽力吸气和呼气,感觉胸骨和肋骨移动的情况。从中你认为胸腔体积怎样变?胸腔内气压怎样变?
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腔扩大。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腔缩小。
肋间肌舒缩示意图
图中 状态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 ,
胸腔容积 ,肺内气压 大气压。
收缩
低于
增大
B







看清楚了吗

肋间肌收缩
膈肌收缩
结果
呼吸肌
胸廓

肺内气压
肺的容积
吸气
外界气体进肺
前后径、左右径加大
上下径加大
扩大
扩张
下降
增大
肋间肌舒张
膈肌舒张
结果
呼吸肌
胸廓

肺内气压
肺的容积
呼气
肺内气体出肺
前后径、左右径缩小
上下径缩小
缩小
回缩
升高
缩小
由此可见: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
呼吸运动 呼吸肌状态 胸廓
容积 肺内气压变化 气 体
进 出
肋间肌 膈 肌
收缩 收缩
吸气
缩小
低于 大气压
进 入肺
增大
高于大气压
瞬间 等于
呼气
舒张 舒张
排 出肺
归纳:呼吸运动
如图,哪一阶段表示吸气过程,试说明原因?
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思考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但人在出生之前,是不用肺呼吸的,所以,肺中就没有气体,是“实心”的,有一对夫妇被指控犯有溺杀女婴的罪名,但他们却矢口否认,说女婴生下来就已经死了。
你有办法证实吗?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交换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完成
吸气 呼气
2、交换过程: 外界 肺
二氧化碳
氧气
3、交换结果: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甲乙瓶:空气
丙丁瓶:呼出气体
甲清丙浑
乙燃丁熄
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
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教师课前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按右面的图示设计好实验装置。学生动嘴吹气,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动动嘴:
1、甲瓶、乙瓶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
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
设置甲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
呼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
作对照
思考:1、呼出气体与吸入的
空气相比成分有什
么不同?
2、呼出气体中最多的
气体是二氧化碳
吗?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2%
氮气
水蒸气
78%
78%
0.5%
6%
4%
吸入气、呼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自学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扩散现象?人体内气体交换分为哪
些过程?其原理是什么?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
过程是怎样的?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用实验说明气体交换的依据 ——扩散作用
做一个喷洒香水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感知前排学生和后排学生得到信息的早晚不同,让学生思考得出气体的扩散原理——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气体交换的原理:
A、氧气扩散进血液
B、二氧化碳扩散进肺泡
2、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
氧气
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
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气体扩散作用
肺泡 血液
3、交换结果 :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血
静脉血
想一想,交换的结果,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气体交换的原理:
A、氧气扩散进组织细胞
B、二氧化碳扩散进血液
2、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
氧气
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
含氧少的静脉血。
气体扩散作用
血液 组织细胞
3、交换结果 :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氧气
氧气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呼吸的全过程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肺泡
02
组织细胞
02
C02
C02
肺泡外毛细血管
组织处毛细血管
课后拓展
呼吸包括四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如果呼吸过程的某个环节发生障碍,会造成什么结果?如溺水、煤气中毒。遇到这种事,我们该怎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