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主旨。
2.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圈点批注,体悟作者平淡自然又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挖掘美的眼光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平淡自然又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教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跳读、自主合作、圈点批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认识一个人 ——走近作者
1.生齐读:(屏显)“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2.师语言:(屏显)1997年5月16日,“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离开了我们。他曾在一个万籁俱寂、满天繁星的夜晚说,“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默默的温情,打动人心,或许这是因为他 “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2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汪曾祺“我手写我心”的淡雅文风,品味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含情脉脉的打量,怀念这位可爱老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昆明的雨》。(板书课题)
任务一:想念一座城----雨季的昆明
1.检测生字词,拼读下列生字词。
辟邪 (bì ) 鲜腴 ( yú)
鸡枞 (zōng) 择净 (zhái)
2.速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句子并用笔标注好。
我想念昆明的雨。
3.跳读课文4-10段,问:昆明的雨为何让作者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4.跳读课文3-11段,知内容。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来表达情感的?请圈点批注。
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
苗族女孩子、房东母女、酒店里与友人小酌
5.探究讨论: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重点写的却是昆明的物、景、事、人,同学们,这些人、事、景、物,在昆明是大人物、大事件吗?
6.知人论世
(屏显)汪曾祺在昆明和西南联大生活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他曾写过一篇散文《七载云烟》,详细叙述当年在昆明的情况。这七年,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说:“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疑是他的第二故乡。
师过渡:这就是汪曾祺先生散文的特点:善于从凡人小事切入,用平淡的语言书写平凡生活。
任务二:品味一种文-----汪氏散文
1.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同桌间交流文章语言的特色。(小提示:可从修辞、词语、标点等方面入手)
2.反复诵读下面的句子,体悟语言的平淡自然又韵味十足。(引导学生品析作者的语言)
(屏显)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先师读,再学生齐读。)
引用文言诗句体现典雅的韵味。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对比读:先用普通话齐读,再请一学生用方言读。)
一个“?”、“!”语言简洁,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凸显口语化生活化的韵味。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想。(先学生单独读,再齐读。)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会更显美丽滋润,再加上房东的热情与关怀更让我感动,因此心感到软软的,是情感的韵味。
3.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具韵味的那句话,并说出理由。
师过渡:这就是汪老散文的特点:善于用平淡的语言书写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出发去发现美,发现诗意。
任务三:发现一种美----诗意的美
1.请大家再读课文,圈点标画出能体现昆明雨季美好和诗意的句子,按照下面的句式说说。示例:我认为昆明雨季 美,理由是 。
滋味美(牛肝菌、杨梅) 人情美(缅桂花) 氛围美(木香树)
师小结:读汪老的散文,我们读到的不是战火纷飞年代的苦难,而是牛肝菌的至味之美,是卖杨梅小姑娘活力之美,是房东母女的淳朴之美,更是雨中的思念之美,这些景、事、物、人,是可以超越苦难的。所以人们说,读汪增琪先生的文章,读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2.结束语:汪老曾经这样写道:“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意情怀,才会发现如此温暖的美,才会将思念写得如此诗意!
3.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将作者的深情写进小诗中。
(屏显)示例:
我想念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我想念带着人情味的缅桂花和卖缅桂花的母女,
他是苦难生活中的一切温暖和美好。
4.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翠湖心影》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板书:
昆明的雨
汪曾祺
热爱 想念 昆明的生活(凡人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