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14: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簌
踌躇 迂腐 栅栏 蹒跚
橘子 举箸 赋闲 擦拭
琐屑 颓唐 晶莹 奔丧
chāi
xiè

sùsù
chóu chú

zhà
pánshān

zhù

shì
suǒxiè
tuí
yíng
sāng
字词字音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
散文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作者简介
一封家信,初见端倪
朱自清在北平,收到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日不远矣。”
你是否发现这封家信中隐藏的端倪?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四次背影,寻爱踪迹
请在原文中圈画描写“背影”的句子,根据表格,做简单批注
事件 原句 详略 感情
第一次背影
第二次背影
第三次背影
第四次背影
任务二:四次背影,寻爱踪迹
请在原文中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完成表格,寻找爱的踪迹。
事件 原句 详略 感情
第一次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略
第二次背影 望父买橘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详
第三次背影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略
第四次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略
思念父亲
父子
分别
含泪读信
惦记想念
担心感动
感动不舍,依依惜别
思念愧疚,原谅释怀
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内容上,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结构上,"背影"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思考:“望父买橘”的背影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在这之前父亲遭遇了什么?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季节之冬 人生之冬 事业之冬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轨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读背影:这是一个 的背影,我是从文中 看出来的。(结合具体词句和父亲当时处境)
原 文 旁 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探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缩”,写出月台的高度和父亲爬月台的吃力。“微倾”说明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连用几个动词,完整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胖子爬月台时的吃力、艰难和努力,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地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轨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五句叮嘱,再现温情
叶圣陶曾将《背影》选入教科书,并说道:“篇中的人物语言,看来很平常,可是都带着情感。”请说说《背影》中父亲的话分别表现出怎样的心理、情感或性格。
读父亲--请结合人物描写和当时的处境分析父亲的爱意
父亲的语言 父亲的心理、情感或性格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在用他的坚强安慰儿子。
父亲的细心和对儿子的关心。
父亲对儿子的爱。
父亲对儿子的不舍和牵挂。
父亲的细心。
感激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17岁
读作者 ——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朱鸿钧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朱鸿钧花了许多钱,以致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四次落泪,始悟情深
冷漠 怨怼
“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橘子,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便不同寻常了。”
——摘自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紫毛大衣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7岁--25岁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理解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开篇时的背影
(6)买橘子时的背影
(6)离别时的背影
(7)读信时的背影
冷漠怨怼
感动
愧疚
理解
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我”的眼泪又来了
晶莹的泪光中……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不舍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主观上不愿相见
我已有两年没见到我的父亲了。
——客观原因导致不能相见
1912年父亲给14岁的朱自清定了一门亲事,1916年,朱自清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父亲便催促他早点回家结婚。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45年,父亲去世。
朱自清父亲读《背影》
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摘自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合。直到后来,作者才深深理解父爱。所以,作者借背影不只在写父爱,更是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理解,和父子之间曾有的隔阂的消融,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与感念。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再次细读这一情节,并认真观察你父母劳动、工作时的某一场景,仿照文中的写法,用上至少5个动词写一段话。
提示:
动作可以分解来写
使用一定数量的修饰语
最好体现出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