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一、文本简析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教材的编排特色之一,改变了语文教学偏向阅读、理解、赏析等平面、静态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走向动态、持续和立体。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国家公祭日这个新闻事件的评论,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教材学习了《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等新闻,初步积累了新闻文体常识,了解到相关新闻体裁。本篇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新闻类型——新闻评论,完善新闻这一文体的知识系统。“活动·探究”单元的阅读活动,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速读、跳读为主要阅读方法,因此,这节课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建立大语文观念。
三、目标确定
新闻是人们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实用性文体;不同的新闻体裁,可以让人们获取不同的新闻资讯。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是新闻阅读的基本能力。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阅读需求出发,判断不同体裁新闻“读什么”“读哪里”“怎么读”,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形成阅读技能,扩展阅读视野,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速读文本,勾画新闻要素,概括新闻内容。
2.结合新闻背景和事件背景,总结归纳新闻评论的特点,学写新闻评论。
3.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热爱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总结归纳新闻评论的特点,学写评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国家实行公祭活动,以表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和平的珍视。也表明南京大屠杀从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式上升为“人类记忆”。这篇课文是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写起,概述了世界各国正义人士组织的纪念活动,告诉人们历史是不容忘记的。)
补充历史知识: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二、识别新闻评论
1. 大家通过预习发现这篇新闻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四篇文章有何不同?思考后回答。
明确:
(1)外观上,它没有消息的电头、导语等;
(2)它篇幅稍长一些,它不是在报道一件事情。
(3)它也没有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在特写。
显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 大家齐读一下关于新闻评论的介绍,然后针对这篇课文进行抢答。
(1)本篇文章是针对哪件事情发表评论的?
(2)发表了什么评论?
(3)有没有鲜明的评论性和指导性?(可以举例说)
明确:
(1)针对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发表评论,表明了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3)如课文第3段,揭露日本右翼分子丑恶的嘴脸和无耻的行径,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并认清楚,维护和平的道路艰难漫长。
3.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试着归纳新闻评论的特点。
明确:
(1)必须要针对一个新发生的影响深远的事件
(2)发表评论必须要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
(3)必须要引导舆论扩大影响力
三、评价新闻评论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能够起到“批判错误、引导舆论、引领理性认知”的作用。你觉得这篇评论能否起到这样的效果?文章是依靠怎样的写作技巧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从开头与标题、结构、结尾、选材、语言(用词或句式)等角度中选择其一,依据以下学习单,进行讨论,探究本篇新闻评论能达到效果的原因。
(1)标题醒目,引人注目,也表明了本评论的观点。
(2)文章开头引用国家公祭鼎上铭文中的语句引出评论的话题,开篇显示出一种庄重的气氛,吸引读者的关注。
(3)第二段综合选择了世界上多个地区、不同阶层、多种形式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念活动,多国家、多阶层、多角度的材料,更有说服力,强有力地证明了历史是没有被忘却的,令人信服。
(4)第2段和第3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第2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3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做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脸。
(5)第5段引用弗雷德·阿门的话,昭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传统和坚定的信念。弗雷德·阿门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述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6)四字词语,铿锵有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感,更给人一种警醒和力量。
(7)本文评论思路清晰,达到了批判错误、引导舆论、引领理性认知的目的。
四、 悟评论谈收获
1. 展示国家公祭日的由来,你读读想想说说。
显示: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中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2.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变的真理,学习了这节课,你会想些什么呢?也可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明确:
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居安思危,不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