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第1单元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3第1单元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15 1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2008.3.12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平阳三中 郑树苗
2008.3.12本节内容2008会考标准2008.3.12一、反正统意识李贽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1)人物生平简介:2008.3.12材料1:“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材料2:“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焚书》)”;
材料3:他的徒弟中有女弟子,备受正统士大夫诽谤;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以“惑世诬民”最遭逮捕,在监狱中自杀。
分别从三则材料概括李贽的观点材料1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材料3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2008.3.12(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a/a)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诗文:主张真心
5、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2008.3.12(3)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008.3.12一幢不大的清代民居,黑瓦白墙,显然经过后人多次修缮。门前有两棵对称的巨大柏树,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这是船山先生手植之树,观之令人感叹不已,唏嘘不已。
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

屋内正中亦有一幅对联,右联:六经责我开生面;左联:七尺从天乞活埋。 草堂争论情境模拟2008.3.12屋内有些介绍先生生平事迹的东西,数件遗物。最引人注目的是湘西特有的一双木屐和一把油纸伞。据说,船山先生对异族满清的统治一直无法接受,骨子里都是反清复明的念头。他出外必穿木屐,以示脚不踏清王朝之地;又不管天气是晴还是雨,皆手撑着一把油布伞出门,以示头不顶清王朝之天。
有人想写一篇关于这三个人的历史短剧,大致的故事是三
人聚集在湘西草堂畅谈各自的思想主张。请同学们从他们
共同的生活背景角度分析 “聚集在湘西草堂”的合理性。2008.3.12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黄宗羲(1610—1695)
浙江余姚人
梨洲先生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二、黄宗羲思想(a/c)知识点拔 如果由你来扮演黄宗羲,你的台词该如何设计。2008.3.12(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二、黄宗羲思想(a/c)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一经济思想的背景是什么?简要评述这种经济思想的作用?
2008.3.12蔡元培曾言:“黄梨洲氏且得东方卢梭之目焉,是为学问界之势力” ;陈天华将黄的地位抬得更高:“明末清初,中国有一个大圣人,实孟子以后的第一个人……他著的书有一种叫《明夷待访录》……比《民约论》的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 ;孙中山亦曾将此书作为鼓励民众反清情绪、传播革命思想的载体并将之赠送给日本友人 。 —李泽岩 思考:黄宗羲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a/c)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008.3.12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1)如果由你来扮演顾炎武,你的台词又该如何设计。2)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结合中国的历史或现实,列举几个能体现这种美德的人物或事迹?三、顾炎武思想知识点拔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什么是亡国?什么是亡天下?
亡国:王朝改朝换代
亡天下:是民族文化的沦亡
2008.3.12三、顾炎武的思想主张(a/b)(1)“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008.3.12“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读通鉴论》 王夫之(1619—1692)
  船山先生
代表作:《船山遗书》               如果由你来扮演王夫之,你的台词又该如何设计。四、王夫之思想知识点拔 2008.3.12四、王夫之主要思想(a/b)(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2008.3.12 假如你是“草堂争论”中的一个旁观者,听了三者(黄、顾、王)的发言后,请你归纳他们思想的共同点。2008.3.12 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2008.3.12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最大的特点:
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2008.3.12 从上述材料归纳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深化?探究】  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
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2008.3.12从上述材料归纳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政治:①专制统治的强化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思想:① “西学东渐” ②程朱理学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原理)【深化?探究】  六、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2008.3.12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 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深化?探究】  2008.3.12你如何看待明末清初活跃的思想局面现象?(评价)【深化?探究】  A、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使儒学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B、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008.3.12学习历史的方法 质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过去了的都属于历史,因此会留给我们无尽的感想。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感想或心中的疑惑。
同学们的感想与疑惑向自己发问和同学探讨与老师商讨 (1)老师的感想:中国古代文化真是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老师的疑惑: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明清三大思想家却反对君主制,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 2008.3.12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

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
正统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专题简括 儒家思想演变Ⅰ2008.3.12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Ⅱ2008.3.12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Ⅲ2008.3.12①整体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内容
②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
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③调查了解家乡风俗中还有哪些传统礼制的遗存。
④成果展示(论文、演讲) 实践·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