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9: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题看,都与“生活的记忆 ”“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
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这些课文感情淳厚,内涵深刻,
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单元目标】
1.领略课文中呈现的别样人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事例理解人物品质,感受作者情感。
4.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思路】
《藤野先生》是本单元的教读课,学习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
的特点。
《列夫 托尔斯泰》是自读课,进一步巩固“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的特
点,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运用抓关键句子品味刻画人物外貌的方法,初步掌握传记
的特点。
《回忆我的母亲》是教读课,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细品文中议论性语句的含义和作
用,抓关键句子品味文章朴素语言中的深情。
《美丽的颜色》是自读课,巩固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语言中的情味,分析人物精
神,继续理解传记的特点。
写作《学写传记》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总结传记的写法,着重指导学
生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特点,适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增强传记生动性。
【课时安排】
6. 《藤野先生》(2 课时)
8.*《列夫 托尔斯泰》(1 课时)
7. 《回忆我的母亲》(2 课时)
9.*《美丽的颜色》(1 课时)
写作: 《学写传记》(2 课时)
1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的特点。
2.感悟藤野先生的品格,学习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笔下写过三位恩师,其中同学们最有印象的是谁 呢?然而,你们可曾知道有一位日本先生对鲁迅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让他在身处逆 境的时候,给他以信心和斗志!他就是鲁迅留学日本仙台时的恩师——藤野先生。今天就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去走近藤野先生,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板书课题、文体)。
二、默读课文,学习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的特点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用原文回答)
明确:课文第 37 段“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齐读)。
2.这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情实感。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 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事件)。请概括“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步骤一:生默读课文并筛选相关段落,尝试概括事件,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筛选、概括信息方法。(PPT 显示)
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
第二步,圈点勾画、提取关键词语。
第三步,句式:藤野先生做了何事。(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 步骤二:师生交流“藤野先生二三事 ”。
交流示例: (交流时可省去主语“藤野先生 ”)(PPT 显示)
藤野先生二三事
(1)为我添改讲义(2)为我纠正解剖图
(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
3.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请结合具体语句感悟人物 品格(体会事件的典型性)。
回答格式:(PPT 显示)
第一步,我品味的是:“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 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
第二步: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 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交流示例:
①先生,您了解女人裹脚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求真务实的品质。
②先生,您改解剖图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循循善诱、正直热忱、关爱学生的品质。 ③先生,您关心我实习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对人热情诚恳的品质。
4.作者从哪些角度刻画了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体会注重细节) (1)快速阅读,画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①肖像角度: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其貌不扬)
②生活习惯角度: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 颤颤的 ”(生活简朴)
③治学角度: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
2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④对待学生角度: “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将走的前几 天,他叫我到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 ”(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藤野先生是一位其貌不扬、生活俭朴、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老 师。 (2)这些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有一个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细节描写。从细微处刻画藤野先生,烘托藤野先生形象。 三、总结(PPT 显示) 四件事真实地回忆了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的经过,体现回忆性散文的真实性的特点。 四件事又能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让读者从事件中就能感受到人物的高尚品格,体现了回 忆性散文事件典型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这也是是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 点。 四、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二、三,形成答案,用铅笔写在书上,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
四件事
) (
内容真实(事件真正发生)
事件典型(体现人物品格)
注重细节(从细微处刻画)
)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 (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
3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理清文章的线索。学习先抑后扬表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2.细品语句,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默读第 1 段到第 5 段,梳理概括写“我”在东京的所见的事件,作者的用意是什 么? 明确: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用意:通过这两件事,作者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进而对东京学习环 境的厌恶,这也是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是厌恶的? 交流示例:我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读出作者失望、痛苦、愤懑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仙台?请在第 23 段至第 31 段中寻找答案? 明确: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的事件,作者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4.从标题和全文看,课文的明线和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确:明线是赞美、怀念藤野先生。暗线是作者关心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具体 表现为“我”的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二、学习先抑后扬表现人物的方法 1.作者对藤野先生是从一认识他就很敬重吗?阅读课文 6-20 段,在文中找出依据并 简要概括。 明确:刚认识并不是十分敬重。表现在: (1)初见藤野先生其貌不扬; (2)他穿衣服 太模糊;(3)对他添改的讲义“我”并不服气。 2.这是否与后面“最使我感激,最使我鼓励的一个”相矛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3.这种表现人物的写法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1)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 ”。(PPT 显示) 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先抑后扬的“扬 ”,是指褒扬、抬高。“抑 ”,指按 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 笔。 (2)作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 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4.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要表达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先写自己初见藤野先生时认为他其貌不扬、穿衣服太模糊,对他并不十分 敬重,到最后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最使我鼓励的一个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真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他的真挚怀 念,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三、品味语言,揣摩意味 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1.原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 生”的速成班 改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 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明确:加上“花下 ”,表意更明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 华的味道。加上“成群结队 ”,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大部分的行为,更加表 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4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2.原稿: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 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 改稿: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 明确: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 ”,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 ”,更加 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生” 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3.原稿: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 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改稿: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 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 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额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 点上一支烟 ”,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四、小结 《藤野先生》语言精练准确,同时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蕴含着丰 富而深刻的含义,揭示出复杂深沉的心境。另外文中许多地方的词语和句子巧妙地运用了 讽刺手法: “精通时事的人 ”“正人君子”这样的词是反语,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 六、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探究第五题,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 明线:赞美、怀念藤野先生 (
线索
) 暗线:作者关心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先抑后扬:“扬 ”,是指褒扬、抬高。“抑 ”,指按下、贬低。作用: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 使情节多变, 波澜起伏,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深 刻的印象。
5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8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要点
1.了解传记的特点,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完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谁来说说回 忆性散文和传记有哪些共同特点?
明确:共同特点是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
二、检查自学
1.指名介绍本文作者及写作对象。(PPT 显示)
⑴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等。传记代表有 《三作家》、《三大师》等。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⑵列夫·托尔斯泰,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山丘; 他是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是世界大文豪之一,代 表作《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列宁称他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 天才艺术家 ”。
2.检测字词,给加点字注音。(PPT 显示)
黝黑(yǒu) 粗糙(cāo) 崎岖(qí q ū) 滞留(zhì) 蒙昧(mèi)
酒肆(sì) 轩昂(áng) 禁锢(g ù) 粲然(càn) 广袤(mào)
鬈(quán) 尴尬(g ān gà)髭髯(zī rán) 犀利(xī) 藏污纳垢(gòu)
炽热(chì) 锃亮(zèng) 甲胄(zhòu) 顶穹(qióng) 正襟危坐(jī
n)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 浏览要求:
(1)默读。
(2)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标题、写作背景、作者、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等关键信息以 及课文相关信息(如注释、旁批、课后练习题)。
(3)根据提取信息,推测内容和主题,并根据新获得信息不断修正。
2.浏览自测。
(1)任务单一: 浏览把握内容。(PPT 显示)
浏览要素 内容
这篇传记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大体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默读,完成自测,交流任务单一的完成情况。
交流示例:(PPT 显示)
浏览要素 内容
这篇传记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着重刻画了 他与众不同的眼睛。
文章大体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到第(5)段: 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
第二部分第(6)段到第(9)段:
6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
四、合作探究,感受人物 1.方法回顾。 圈点文中有关肖像描写的词句,提取关键字词,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注意文章多角 度表现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特征。 2.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二,并展示交流。 任务单二: 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从哪些方面的细节描写来突出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 特征,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交流示例:(PPT 显示)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 (3)面部特征 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6)眼睛 3.任务单三:体会课文采用先抑后扬手法的艺术效果。(PPT 显示) (1)文中哪些句子是“抑”?哪些句子是“扬”? (2)辨析:“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 他与全体俄国人们同呼吸共命运 ”,这句话是“扬”还是“抑”? (3)先扬后抑手法对表现托尔斯泰有什么作用? 示例: (1)“抑”的句子有:描写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的句子(除了眼睛)。 “扬”的句子有: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和灵魂的句子。 (2)因为这句话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一员,也表达作者对他的喜爱 和敬爱之情。所以属于“扬 ”。 (3)写他外表的丑陋没有损害他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突出了其灵魂的深邃伟大, 使他的外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体现传记写作要真实的特点。 五、总结 本文属于由别人记叙的文学性传记,客观地介绍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身份、家世、地 位等,体现其真实性。本文还具有文学性,作者在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刻画上,用细节描 加以表现,达到传神的目的。 六、拓展阅读 阅读《“名师 1+”统编教材同步读写训练》《“笨人 ”贾平凹》《我最好的老师》《一面》, 完成文后任务。
7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1-5)段: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 第一部分:(6-9)段: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细节描写 先抑后扬
8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7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抓住“勤劳一生”这条主线,概括母亲的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细品母亲对朱德成长的影响的语句,体会朱德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和《列夫 托尔斯泰》,了解了回忆性散文的内容真实、
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开国元勋朱总司令写的回忆性写人
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感知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板书课题)
二、字词检测
检测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及词组意思。(PPT 显示)
佃户(diàn) 溺死(nì) 迁徙(xǐ) 妯娌( zhóu lǐ) 慰勉(miǎn)
节衣缩食(suō) 不辍劳作(chuò) 东挪西借(nuó) 为富不仁(rén)
三、细读开头,分析作用
1.阅读第一段,你从这一段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1)点明标题的语句是: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2)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词语是:她勤劳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爱我的母亲。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如“悲痛”“爱”“勤劳”“ 回忆”,
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
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五、梳理概括,分析形象
(一)默读课文,梳理事件。
步骤一:生默读课文,圈画、 批注相关内容。
步骤二:师生交流。用“我圈点的关键词有( ),我概括的事件是:
( )。”的句式表述。
交流示例:
1.贫苦家境中母亲“勤劳”的事例。(PPT 显示)
(1)我圈点的关键词有(一手养大、没法照顾、只好、爬着),我概括的事件是:母
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2)我圈点的关键词有(从我记忆起、 整日忙碌),我概括的事件是:母亲每日辛
勤劳作。
(3)我圈点的关键词有(看也不看、有滋味、还穿不烂),我概括的事件是:母亲用
能干维系生活。
2.国难民苦社会里母亲事例。(PPT 显示)
(1)我圈点的关键词有(母亲的诉说、启发我反抗意识),我概括的事件是:母亲启
发我的反抗意识。
(2)我圈点的关键词有(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我概括的
事件是:母亲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3)我圈点的关键词有(不但不反对、还给我慰勉),我概括的事件是:母亲支持我
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4)我圈点的关键语句有(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
功),我概括的事件是:母亲支持我的革命事业。
9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二)总结策略(PPT 显示) 内容仔细看 问题审清楚 一寻相关段 二圈关键句 三要善提炼 四组答案成 (三)跳读课文,说形象。 回忆性散文就是将人物形象放到具体事例中。前面我们概括了母亲在贫苦家境中的事 例和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的事例,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朱德是怎么写自己母亲的品质,请 大家先圈画出来,最后归纳出母亲具有怎么样的品质? 步骤一: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相关内容。 步骤二:师生交流。 交流示例: 1.与母亲勤劳品质有关的语句。(PPT 显示) (1)母亲是个好劳动。 (2)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4)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 的印象。 (5)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2.表现母亲其他品质的句子。(PPT 显示) (1)她性格和蔼。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 的印象。 (4)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5)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 步骤三:结合所找的事例和句子,概括母亲的品质。 明确: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 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步骤四:小结。 朱德司令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节俭、同情穷苦农民、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的农民,但她 又有远见、识大体、默默支持革命事业,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此她得能到毛主席等对她 那么高的评价。 六、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梳理了关于朱德母亲的相关事例,并从这些事例中感受到了母 亲伟大的品质,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我们进一步熟悉了梳理概括法方 法,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四,体会文章通过朴素语言表达深情的写法,做好旁批。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叙事线索:她勤劳一生 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勤劳、节俭、同情穷苦农民、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母亲品质: 有远见、识大体、默默支持革命事业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本文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理解文中议论和抒情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朱德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她也是伟大
的,因为这样的千千万万母亲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样的母亲对朱德的成长又有
怎么样的影响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影响
步骤一:跳读课文,圈画母亲对朱德成长影响的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并批注。
步骤二:师生交流。
交流示例:
1.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
了。
概括批注:母亲给了我劳动的习惯。
2.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概括批注:母亲交给我生产知识。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
印象。
概括批注:母亲让我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对我的品格形成影响。
4.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
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概括批注:母亲启发了我追求光明和新生活的思想。
5.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理解:母亲支持我参加革命。
6.文章第 14 段和第 15 段
概括批注:集中抒发了母亲对我的身体意志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步骤三:小结。
由此可见,母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但是她自身的品质对朱德起到了潜移默化
的作用,所以,作者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透过事件分析情感,正是学习回忆性散文的
必备方法。
三、品读句子,赏析语言
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只是用质朴平实的言语表达,没有华丽的辞藻,细细品味语句,
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步骤一:学生圈画词语,并做赏析性批注。
步骤二:师生交流。
交流示例: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品析: 这句承接上文。“这样地” 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
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例外。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是敬重又心疼的感情。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品析: “看也不看 ”“有滋味 ”,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
11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品析:直接抒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不能陪伴母亲的愧疚 之情。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品析:“一分钟”强调时间短,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投 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句话表现出作者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品析:直接抒情,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哀痛。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 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品析:直接抒情,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7.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这是我能做到的, 一定能做到的。 品析:运用设问, 一问一答,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步骤三:归纳赏析法。 语言如何赏析?(PPT 显示) 第一步:认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色彩、词语的范围、词语 的程度等方面入手。 第二步:结合上下文,从字面内容理解,写出句子的内容。 第三步:结合文本,根据句子内容,思考作者为何要这样写的目的。 答案格式:重点字词(含义、色彩、范围、程度等) +句子的内容+表达了(表现了) 什么。 步骤四:小结。 本文语言虽然平实,但朴素的语言中却蕴含深情,而这种真挚的情感正是这篇文章能 够打动读者的原因,正是“以情动人”啊,这也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体现。(板书: 语言朴素,蕴含真情。)而对于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进行赏析更是深入理解文章的重要方 法。 四、感悟升华,体会深情 1.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找出原文语句回答。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 中国共产 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 一定能做到的。 2.这样写表达了 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深情? 明确:作者将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对党的忠诚,决心尽忠革命事业,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课文第 9 段(甲文)与邹韬奋《我的母亲》(乙文)片段。(PPT 显示) 乙文: 邹韬奋《我的母亲》片段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 ”我平日的功 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 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 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 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 ,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 ”的“孟子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 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 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 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 “打得好 ”,为
12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片段的情节。 明确:母亲因为我背书被打伤心流泪。 2.甲、乙两文的母亲形象有何异同? 明确:母亲形象: 共同点—— 都写母亲支持儿子读书。 不同点——人物形象上,甲文写朱德的母亲借钱送儿子读书,表现母亲要求摆脱贫困 和欺压的骨气;乙文写邹韬奋的母亲心疼儿子又盼望儿子有出息,表现母亲矛盾的心理和 对儿子的疼爱。 五、总结 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更重要的还是情感真挚,无论是《藤野先生》, 还是《回忆我的母亲》,都蕴含着作者对所回忆之人的深情,我们要自己体会这一点,并 运用到写作中。同时,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我们要学会运用 赏析性批注法,深入品析课文。 六、布置作业 预习《美丽的颜色》。 板书设计
(
真情实感
以情动人
)回忆我的母亲 语言朴素 ———蕴含真情 (
回忆我的母亲
) 议论性语句——点明主旨、串联结构 学法:圈点概括、赏析性批注
13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9 *美丽的颜色
学习要点
1.了解传记文学真实的特点,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妇因发现镭而世界闻名,但这个发现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读读由他们的女儿艾芙·居里所写的传记, 一起走进那段艰辛的岁月。(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完成任务。
任务单一: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PPT 显示)
1.前三课都是以人物名字为题,相比之下,本文以“美丽的颜色”为题有哪些好处?
2.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怎么阅读?
3.文章叙述怎么样的故事?
4. “美丽的颜色”指的是什么?
明确:
1. “美丽的颜色”具有文学色彩,含义丰富,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传记。阅读传记要阅读人物的经历、故事,感受传主的思想和品质。
3.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4.指的是镭的美丽,更是人格精神的美丽。
任务单二:感受人格魅力。(PPT 显示)
1. “美丽的颜色”在文中出现几次?居里夫妇对美丽颜色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 2. “美丽的颜色”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现的?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这场景有何作用? 3. “美丽的颜色”发现过程是艰辛的,圈点勾画相关语句。
4. 居里夫妇为什么能发现“美丽的颜色”?他们身上有什么魔力?
5. 为什么说“美丽的颜色”的发现过程是“艰苦”而又“快乐”的? 明确:
1.三次,三个阶段:温馨的期待、神秘的确信以及情不自禁的惊喜。
2.简陋的棚屋,工作设备简陋。表现镭的提取的艰难,更表现出科学家的坚韧、忘我、 淡泊的人格魅力。
3.略
4.坚定的信念,极大的热情,时刻专注,注重科研效率。
5.艰苦指居里夫妇提取镭的过程中环境恶劣、条件简陋。快乐说的是在新领域中的期 盼、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意外发现”的惊喜。
任务单三:感受语言风格,品味情味。(PPT 显示)
1.作者是居里夫妇的小女儿,她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自己的母亲。因此 文字中饱含一份浓浓的爱意和柔情,这种情感可以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交流示例:
(1)“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除了敬仰、爱戴之情,也隐含着女儿对母亲的心 疼和体贴。
(2)“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 ”,这些细节中 流露出温柔的爱意。
(3)“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 向他们的镭!”这里连用四个“转向 ”,定格在“他们的镭 ”,把那份内心的激动、期盼清 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只有身为女儿才能感受到、表述好。
2.文中作者引用了不少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资料
14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有什么作用
明确:三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体现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这些引用的话反映出居 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科研工作对居里夫人而言,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作为 女性承担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无怨无悔,更突显居里夫人的伟大。 三、总结 这篇传记通过环境烘托、引用传主话语、细节描写等全方位地展示了居里夫妇发现镭 的艰辛,为后面展现他们科学发现的乐观做铺垫。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 四、拓展阅读 阅读《“名师 1+”统编教材同步读写训练》中的《我的母亲》《棱角屠呦呦》《一代才 女林徽因》,完成文后任务。 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 内容:科学发现的艰辛,科学家的乐观与坚守,科学精神的伟大 美丽的颜色 真实可感 (引用传主语言) 传记特点 文学性 (生动细腻描写) 体现人物精神(分析人物品质)
15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学写传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归纳传记的一般写法。
2.结合范文,确定写作内容,学写传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两篇传记,学到了不少写作的方法,我相 信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想一展才华,自己也写写传记。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本单元的写 作课要求, 一起来试试吧。
二、复习旧知,明确写法
明确要求:回忆所学的两篇人物传记,交流从中学到了哪些写传记的方法。然后默读 写作导入部分,明确传记的写作要求。
交流示例:
1.传记要求内容真实,最好些自己熟悉的人。但可以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事件的空 白。
2.传记必须要有典型事例的支撑,要通过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3.传记可以有人物描写,但不必过于细致,能起到点染作用即可。
三、范文引路,确定内容
明确要求:老师展示范文,学生读后说说传记要写些什么内容。 步骤一:老师展示范文,学生讨论。
范文示例
自 传
我的名字叫柯良刚,但一开始父亲给我取名并不是“良刚”二字,而是“梁纲”二
字。据父亲说,起梁纲二字,是希望我以后能成为国之栋梁、网之纲目,也就是希望以后 能有大出息的意思。可惜的是,从上户口的时候起,我的名字就以良刚二字出现在户口本 上,可能是户籍官嫌弃“梁纲”二字太过复杂的缘故。于是,我的名字最后还是变成了
“良刚”二字,注定我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做一名教师罢了。
幸好我的家乡是湖北黄冈, 一向以教学闻名,于是我这名黄冈人当起教师来,倒也颇 受人认同。犹记得刚来福建省石狮市教书时,学生父母看我不是本地教师,马上露出失望 之情,但是听说我是从湖北黄冈来的,又舒缓了一口气, 说:“黄冈,我知道的,我们读 书时的考卷都是那边出的,那边的人都会读书的……”于是,黄冈倒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多次挽救了我教书的招牌。现在外面学生家长打听我的名字的时候,还会问:“那个从湖 北黄冈来的教师,对,就是那个,听说教的还不错……”看来,我注定跟自己的家乡是脱 不了干系了。想想倒是有趣。
刚来石狮教书时,并不能适应,因为本地学习的风气确实不如家乡浓厚,但本地人爱 拼敢赢的闽南精神,倒是让我印象深刻。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石狮也越来越重视教育
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顺利了。也期待以后会更好吧。
步骤二:学生交流,明确自传要写的内容。
交流示例:自己姓名、姓名含义、出生日期、出生地址、主要人生经历、言行的细节 等 。
四、学写自传,品评交流
步骤一:学生仿写自传,完后同桌交流,品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品评要求: 1.是否符合传记特点。 2.是否真实可信。 3.是否交代了主要人生经历、重 要事情。
16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步骤二:同桌推荐佳作,全班交流,全班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布置作业 1.修改自传,修改完后读给自己的父母听,请父母写评语。 2.与家人深入交流,准备给家人写一篇传记。 板书设计
写作——学写传记 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适当描写+刻画人物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填写写作卡片,列出写作提要。 2.抓典型事例写传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可是我们并不一定非常熟悉他们。通过回家后深入了解,大 家一定感慨颇多,今天,我们一起来为自己的家人写一篇传记。 二、制作卡片,明确写作内容 作为传记的人物,肯定有许多要写的信息和事情,但不是每一个信息和事情都要写, 所以,通过制作写作卡片,可以明确写作内容。 学生制作写作卡片并交流。 明确:最重要的事例必须写,次要的事例选择性写,不重要的基本不写。 三、当堂写作 四、布置作业 学生将写好的传记带回家给家人看,并让家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带回学校上交。 17
八年上册第二单元
附文: 我的父亲(传记) 1968 年 6 月 17 日, 父亲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懂事起, 他便会帮着爷 爷奶奶干活。记得父亲说过, 当年他若是学习再认真一点, 便不会只是现在的成就。 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一双儿女身上。 1976 年,父亲开始上小学。听他说,每到考试,他也是个“临时抱佛脚 ”的主 儿。因为家里穷,所以在课余时间,父亲便会去田里捉泥鳅,捡田螺,然后拿到镇 上去卖。卖来的钱为自己添置双新鞋,多余的便会交给奶奶保管,为家里减轻了不 少负担。每当父亲说起这些事,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他说农村的孩子不容易,才 会早早当家。但是想到自己没有读多少书,又总透露出一丝遗憾,所以,他总是叮 嘱我,现在的生活不像以前一样,我们有好的条件,一定用心读书,再不能像他那 样了。 1980 年 7 月, 父亲从小学毕业后, 又读了三年初中。 1984 年, 父亲便开始自力 更生了。这一年里,他帮助爷爷奶奶务农,勤勤恳恳,毫无怨言。 1984 年,父亲和爷爷一起开始捕鱼。挣来的钱全部交给奶奶。这样的生活,四 年后才终结。四年的积蓄,奶奶用它造了一幢楼房。 1988 年,父亲开始在一家小工厂拜师学艺。一年复一年,七年的时光,就在师 傅的教导中过去了, 父亲说这七年的光阴是他一生中最充实的一段, 因为跟着师傅, 他不光学到了手艺,更多的是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到现在,父亲还和师傅保持 着亲密的关系,每到节日的时候,他都会拿着礼物去看他的师傅。他还一再叮嘱我 们:“人不能忘本,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此,我们都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师。 28 岁,是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候。1995 年的初春,父亲与母亲结婚了。同 年 11 月,母亲生下了我。 1996 年 3 月 18 日, 父亲离开了那家小工厂, 一个人开始跑销售。他曾说过, 那 是他记忆中最难熬的日子。同年的 6 月 18 日, 父亲与叔叔合作正式开办了一家机械 密封件厂。 1999 年 10 月 5 日,父亲终于独立门户,开了一家公司。 这就是我的父亲,也许平凡,但绝不平庸。
18
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