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 傅说(yuè) 公孙衍(yǎn)
B.拂士(bì) 惩戒(chěng) 荷担者(hè)
C.箕畚(běn) 始龀(chì) 无穷匮(kuì)
D.棘门(jí) 曩者(xiāng) 彀弓弩(nǔ)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与他无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于他分内的事,却清清楚楚。
B.敌人面对我军的猛烈攻击依然坚持作战,威武不屈。
C.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想要超越自己,就不能害怕困难,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
D.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征服沙漠,让它变成绿洲。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4.(2分)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外面对我有一种说法:潘石屹永远笑容可掬,谁都认识老潘。
②如果说我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有一点可以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③这些年来,很多人向我请教,问我为什么人缘这么好。
④总之就是说我人缘比较好,与人合作的事情也办得不错。
⑤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与人相见的机会,每个人身上都藏有我学习与合作的机会。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⑤③①④ D.③①④②⑤
5.(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蚊子和狮子》和《杞人忧天》。
C.《周亚夫军细柳》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二、基础知识
6.(4分)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用正楷字改正填入田字格中。
按步就班 烦躁 无精打采 匿名 博击
甘败下风 孀妻 世外桃源 造诣 坐位
三、名著阅读
7.(4分)《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四、综合读写
8.(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朱泙漫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擅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
五、默写
9.(6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4)微动涟漪, 。(欧阳修《采桑子》)
(5)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女子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六、古诗词赏析
10.(8分)古诗歌阅读。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矮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七、文言文阅读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将近)
B.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C.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来装土石的工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其一犬坐于前
B.而山不加增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以残年余力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八、现代文阅读
1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石碾磨痕
吴瑞阳
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尽管石碾的构造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也不肯稍作停歇。
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纯。
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农人小心地捧把碾好的谷子,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
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贫贱不移。
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1)根据文中第①~⑤段的内容,概括石碾的特征。(至少写两点)
(2)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5)请写出标题《石碾磨痕》的含义。
九、作文
13.(50分)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正确。
B.有误,“惩戒”的“惩”应读作“chéng”。
C.有误,“始龀”的“龀”应读作“chèn”。
D.有误,“曩者”的“曩”应读作“nǎng”。
故选:A。
2.【解答】ACD.正确。
B.有误,威武不屈: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褒贬不当。
故选:B。
3.【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拓宽我们的视野”。
B.有误,成分残缺。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
故选:C。
4.【解答】解答此题需要先找到开头的句子,阅读全局,第③句说有人问“我”人缘好的原因,第④句总说“我”人缘好,②和⑤是传授经验,再总结。
故选:B。
5.【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不是《列子》。
故选:B。
二、基础知识
6.【解答】“按步就班”的“步”应为“部”,“博击”的“博”应为“搏”,“坐位”的“坐”应为“座”。
答案:
部;搏;拜;座
三、名著阅读
7.【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不难解答:《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答案:
法 法布尔
四、综合读写
8.【解答】根据材料朱泙漫拜师学习剑术,苦学三年,最后想去展示屠龙技术,从最后一句我们可以得知,要实事求是,否则学来的东西将无任何用武之地。
五、默写
9.【解答】答案:
(1)富贵不能淫(重点字:淫)
(2)而无车马喧(重点字:喧)
(3)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4)惊起沙禽掠岸飞(重点字:禽)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
六、古诗词赏析
10.【解答】(1)“烟色如云白“可知,烟是白色的,烟是流动的,一是具有动态,第四句的“流“字生动形象。
(2)本诗前四句描写山中的夜景,第五句中的“惜“字直接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一是具有动态,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个原因:一是喜爱山中的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惜”字表达了对山中夜景的喜爱,最后两句“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译文: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欣赏这夜景。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
七、文言文阅读
11.【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
ABC正确;
D.有误,本句的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不同,于:向;
B.不同,而:表示转折关系,可不译;
C.不同,以:凭借/如,比;
D.相同,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和意思,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直译为主。
①重点词:易,变换;反、返回,才能往返一次。
②重点词:感,被感动;诚;负,背;厝,放置。句意为: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
(4)本题考查概括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始龀,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邻人刚刚七,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答案:
(1)D
(2)D
(3)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②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4)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
八、现代文阅读
12.【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第一段,而且还只是由“两块石头,表现了石碾的构造简单,没有介绍石碾的特征,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即便已老态龙钟,表现它的朴实;第四段“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充实而又忙碌”。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①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那些胼手胝足,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采用了反问的修辞、耕播岁月的农人,增加了语势。
②本题考查词语内涵分析。“蓄谋”原指在心中谋划很久。结合句子来看,想着如何来利用这些石头,表现了古代人聪明。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有血有肉的石碾,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结尾在结构上;内容上,表达了对石碾。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说明石碾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见证了乡村人的日常生活、饱经沧桑,象征着乡村的父老乡亲。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结合“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玉米、碾高粱,同时,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我的父老乡亲,心平气和、平静。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
答案:
(1)构造简单 饱经沧桑
(2)①主要运用反问的修辞,增强语势。
②“蓄谋”是贬义词褒用,在这里指思考了很久,体现了先人们的聪明智慧。
(3)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①石碾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②石碾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③石碾朴质简单、任劳任怨。
(5)“石碾磨痕”既指石碾作为事物的存在,也承载着“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九、作文
13.【解答】我的青春里有你
我的青春里有你们,我很快乐。
﹣﹣题记
中考结束,心里既开心又忧伤。,我们曾经一起追过星,一起谈过男神。想起这些。不知是为什么,理解我。
我们四个各有各的特点,各自互补,有时还很“霸气”。珂珂也很漂亮还很瘦。而我则负责“保镖”.总之我们四个就这么“神奇”的玩到了一起。
那年开学季,我们在7.2见面,那时的我们还是那样纯洁。那时我们彼此并不认识,就被苦逼的叫到操场拔草。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还只是普通朋友…
第二年,我坐在5.3的窗边。慢慢的我成为了彼此的好闺蜜好朋友,一起笑过,对有些事很容易生气但你们都在无限的包容我原谅我,我们四个人吵架了,但我还记得之前买的闺蜜项链被我扔掉了。那时我们每天下学都在那个路口停下聊过天后才离开,我们留下了笑声、吃醋。如果以后还能和你们在一个班我依旧愿意这样。
第三年,我们都分开了,我们都又有了各自的好朋友,但我相信我们之间那份羁绊还在。
中考结束了,我彼此或许会进入不同的学校也或许会是同一所学校。虽然我们彼此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害羞,希望今后依旧有你们可以在我做事情时挺我!我也会你们加油的!”
我的青春有你们我不后悔,因为有你们我很开心。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