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步训练(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步训练(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2-08 10:29:3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步训练(第2课时)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实例中,与食物链有关的是(  )
A.某地出现大面积酸雨
B.由于大量使用煤和石油而导致温室效应
C.汞、铜、农药等有毒和有害的物质在各种生物体内逐级积累
D.臭氧层出现空洞
2.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蛇→青蛙→昆虫→草 D.鼠→蛇→鹰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
A. B.
C. D.
4.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设法调整,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6.东星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图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
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能够获得最多的能量
7.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8.如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
B.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光能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
9.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常常   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内的   流动和   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1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1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   的。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   ,如碳、氮、磷、硫等,在   和   之间可以反复出现和循环。
12.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   ,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量的   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二、自主提高
13.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
(2)图中分解者通过   和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   作用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状态进行循环,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   形式存在。
14.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15.德州市减河生态公园以河为中心,在河两岸种植芦苇、蒲草,形成滨水绿带。占地总面积4500亩,其中,水面积1000亩,绿化面积(人工改造部分)500亩,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动物安家落户。现已成为我们德州人观光、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对该湿地公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用生态结构示意图和曲线图做了记录(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一中的A、B代表的是生物类群,C代表的是某些物质。则C最可能是   。
(2)如果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不能使用字母)。
(3)当大量生活污水流入河水时,该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4)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
(5)某同学发现有人在河边大肆捕杀青蛙,十分焦急,就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并协同政府部门齐抓共管,最后使该现象得以遏制。图二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青蛙数量变化曲线,请在图二中画出同时期昆虫数量变化的大致曲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食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A、某地出现大面积酸雨可能是因为排放了大量酸性气体导致的。
B、由于大量煤和石油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C、汞、铜、农药等物质很难代谢到体外,因此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与食物链有关。
D、臭氧层出现空洞,是因为氟利昂、氮氧化物等的排放引起的。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A、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的成分。
B、该食物链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是正确答案。
C、应该是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写反了。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A、首先根据食物关系,可以得到食物链:草兔狐,因此富集在生物体内的铅、汞是狐最多,兔次之,草最少。
B、根据上述分析,该选项正确。
C、铅、汞含量应该是狐最多,兔次之,草最少。
D、铅、汞含量应该是狐最多,兔次之,草最少。
故答案选:B
4.【答案】D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中国的科学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中国区别于古希腊的纯学术、纯理论学习,我们的科技发展更多的是在实业领域,也就是强调学以致用。而这一特点延续至今,在当代教育中也十分强调。实际上,求知是人类的本能。
【解答】A、研究和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力流动特点,就包括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其根本目的是掌握原理后能够得以运用并为让知识服务于人类社会。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属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同样不是最终的目的。
D、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知识能够运用到人类生活生产中去。
故答案选:D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但是他们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动物体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解答】A、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因此该选项正确。
B、草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鼠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蛇和鹰都以捕食鼠因此存在竞争关系,同时蛇能够被鹰捕食,因此存在捕食关系。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起点是生产者,而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生物的能量归根究底来自太阳能。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分支点,要有顺序的寻找不同的食物链,不要遗落或者重复。
【解答】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鼠蛇
B、生态系统出了食物网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应该包括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该选项正确。
D、能量是随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因此农作物能量最多。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在食物链中,被捕食者用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而农药、重金属等不易代谢的物质则是随着食物链而富集在生物体内。
【解答】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戊,甲巳丁戊,甲巳戊。
B、该食物网中,丁指向戊,因此存在捕食关系,丁和戊又同时以巳为食,因此也存在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最少,但累积的毒素最多。
D、该食物网中,甲是生产者,乙和巳是植食动物,其余都是肉食动物。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食物链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植物固定太阳能后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给各个营养级。由于损耗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有害物质是逐级递增的。每个生态系统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乙是生产者,丙和丁是消费者,甲将有机物重新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
B、能量随食物链会逐级递减,所以生产者中固定的能量最多;而毒素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因此丁最多。
C、食物链中的能量来源自太阳能,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后,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所以说丁的能量归根究底来自太阳能。
D、若丁灭绝了,由于缺少天敌丙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不断增加,但是随着空间和食物的有限,种内竞争越来越强烈,最后数量会经过一定波动后趋于稳定。
故答案为:D
9.【答案】食物;交叉成网;能量;物质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之间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通过箭头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经常相互交错的,因此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解答】1、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网
2、食物链常常交叉成网称为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故答案为:1、食物 2、交叉成网 3、能量 4 、物质
10.【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且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1.【答案】循环不息;化学元素;生物;无机环境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是循环不息的,由于农药和重金属难以代谢,因此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组成物质的一些基本元素可以通过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分解者分解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解答】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循环的。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如碳、氮等,可以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故答案为:循环不息 化学元素 生物 无机环境
12.【答案】(1)4;分解者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鹰;逐级递减;一部分;草(或生产者)
(4)动态变化;自动调节
(5)鹰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分支点,要有顺序的寻找不同的食物链,不要遗落或者重复。每个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1)该食物网共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涉及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还需要消费者才能够组成完整的生物成分。
(2)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最右端的一条: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由于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越高级的营养级其生物个体数量越少。能量在传递给下一级的时候,只有大概10%-20%的能量能流动到下一级。最终决定该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生物数量的是生产者。
(4)生态平衡是指动态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4 分解者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鹰 逐级递减 一部分 生产者 (4) 动态变化 自动调节
13.【答案】(1)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3)燃烧
(4)气体(CO2);能量流动;有机物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这张图中可以得到很多信息,譬如物质的循环过程中伴随能量的流动和损耗;也可以推测出物质A是化石燃料。
【解答】(1)碳进入食物链首先需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后再进行流动和循环。
(2)分解者之所以能够分解有机物,实际上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获取动植物尸骸中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有的微生物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3)图中的A是化石矿石或化石燃料,因此除了碳酸盐外,通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
(4)碳主要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存在于非生物环境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结合。碳元素通过进入食物链来进行循环,所以是以有机物的状态进行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燃烧 (4)气体(CO2) 能量流动 有机物
14.【答案】(1)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2)C
(3)太阳能
(4)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本题除了考察生态系统相关内容外,还考察了实验探究的相关知识。实验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的原则是除了探究的量不同,其它的变量需要相统一。另外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越稳定。
【解答】(1)假设是陈述句,肯定或者否定句都可以。针对题目给出的问题,答案可以是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2)探究的变量是光照时,对照组就要满足除了光照不一样,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选择C瓶。
(3)食物链中能量来自太阳能,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4)三个瓶子中,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都具备的生态系统最稳定。A瓶中缺少生产者,而C瓶中没有光照,生产者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B瓶的维持时间最长。
故答案为:(1)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2)C (3)太阳能 (4)B
15.【答案】(1)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植物→昆虫→青蛙→鸭
(3)自我调节能力
(4)间接
(5)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①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②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解答】(1)物质C与光并列在一起,说明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根据题意图中包含完整的生态系统成分,因此B应该是分解者不能写在食物链内。而A应该是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故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青蛙→鸭。
(3)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旦污染或其它影响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即被打破。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由于青蛙捕食昆虫,因此昆虫的数量随青蛙→鸭(3)自我调节能力(4)间接(5)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步训练(第2课时)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实例中,与食物链有关的是(  )
A.某地出现大面积酸雨
B.由于大量使用煤和石油而导致温室效应
C.汞、铜、农药等有毒和有害的物质在各种生物体内逐级积累
D.臭氧层出现空洞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食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A、某地出现大面积酸雨可能是因为排放了大量酸性气体导致的。
B、由于大量煤和石油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C、汞、铜、农药等物质很难代谢到体外,因此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与食物链有关。
D、臭氧层出现空洞,是因为氟利昂、氮氧化物等的排放引起的。
故答案为:C
2.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蛇→青蛙→昆虫→草 D.鼠→蛇→鹰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A、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的成分。
B、该食物链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是正确答案。
C、应该是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写反了。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故答案为:B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A、首先根据食物关系,可以得到食物链:草兔狐,因此富集在生物体内的铅、汞是狐最多,兔次之,草最少。
B、根据上述分析,该选项正确。
C、铅、汞含量应该是狐最多,兔次之,草最少。
D、铅、汞含量应该是狐最多,兔次之,草最少。
故答案选:B
4.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设法调整,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D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中国的科学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中国区别于古希腊的纯学术、纯理论学习,我们的科技发展更多的是在实业领域,也就是强调学以致用。而这一特点延续至今,在当代教育中也十分强调。实际上,求知是人类的本能。
【解答】A、研究和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力流动特点,就包括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其根本目的是掌握原理后能够得以运用并为让知识服务于人类社会。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属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同样不是最终的目的。
D、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知识能够运用到人类生活生产中去。
故答案选:D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但是他们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动物体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解答】A、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因此该选项正确。
B、草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鼠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蛇和鹰都以捕食鼠因此存在竞争关系,同时蛇能够被鹰捕食,因此存在捕食关系。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起点是生产者,而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生物的能量归根究底来自太阳能。
故答案为:B
6.东星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图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
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D.蛇和鸟能够获得最多的能量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分支点,要有顺序的寻找不同的食物链,不要遗落或者重复。
【解答】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鼠蛇
B、生态系统出了食物网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应该包括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该选项正确。
D、能量是随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因此农作物能量最多。
故答案为:C
7.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在食物链中,被捕食者用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而农药、重金属等不易代谢的物质则是随着食物链而富集在生物体内。
【解答】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戊,甲巳丁戊,甲巳戊。
B、该食物网中,丁指向戊,因此存在捕食关系,丁和戊又同时以巳为食,因此也存在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最少,但累积的毒素最多。
D、该食物网中,甲是生产者,乙和巳是植食动物,其余都是肉食动物。
故答案为:B
8.如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
B.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光能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食物链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植物固定太阳能后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给各个营养级。由于损耗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有害物质是逐级递增的。每个生态系统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乙是生产者,丙和丁是消费者,甲将有机物重新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
B、能量随食物链会逐级递减,所以生产者中固定的能量最多;而毒素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因此丁最多。
C、食物链中的能量来源自太阳能,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后,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所以说丁的能量归根究底来自太阳能。
D、若丁灭绝了,由于缺少天敌丙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不断增加,但是随着空间和食物的有限,种内竞争越来越强烈,最后数量会经过一定波动后趋于稳定。
故答案为:D
9.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常常   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内的   流动和   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答案】食物;交叉成网;能量;物质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之间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通过箭头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经常相互交错的,因此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解答】1、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网
2、食物链常常交叉成网称为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故答案为:1、食物 2、交叉成网 3、能量 4 、物质
1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且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
【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   的。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   ,如碳、氮、磷、硫等,在   和   之间可以反复出现和循环。
【答案】循环不息;化学元素;生物;无机环境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是循环不息的,由于农药和重金属难以代谢,因此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组成物质的一些基本元素可以通过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分解者分解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解答】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循环的。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如碳、氮等,可以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故答案为:循环不息 化学元素 生物 无机环境
12.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   ,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量的   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答案】(1)4;分解者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鹰;逐级递减;一部分;草(或生产者)
(4)动态变化;自动调节
(5)鹰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点是生产者,被捕食者通过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随着食物链的逐级递减,而农药和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起来。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分支点,要有顺序的寻找不同的食物链,不要遗落或者重复。每个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1)该食物网共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涉及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还需要消费者才能够组成完整的生物成分。
(2)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最右端的一条: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由于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越高级的营养级其生物个体数量越少。能量在传递给下一级的时候,只有大概10%-20%的能量能流动到下一级。最终决定该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生物数量的是生产者。
(4)生态平衡是指动态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4 分解者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鹰 逐级递减 一部分 生产者 (4) 动态变化 自动调节
二、自主提高
13.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
(2)图中分解者通过   和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   作用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状态进行循环,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   形式存在。
【答案】(1)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3)燃烧
(4)气体(CO2);能量流动;有机物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这张图中可以得到很多信息,譬如物质的循环过程中伴随能量的流动和损耗;也可以推测出物质A是化石燃料。
【解答】(1)碳进入食物链首先需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后再进行流动和循环。
(2)分解者之所以能够分解有机物,实际上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获取动植物尸骸中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有的微生物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3)图中的A是化石矿石或化石燃料,因此除了碳酸盐外,通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
(4)碳主要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存在于非生物环境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结合。碳元素通过进入食物链来进行循环,所以是以有机物的状态进行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燃烧 (4)气体(CO2) 能量流动 有机物
14.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答案】(1)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2)C
(3)太阳能
(4)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本题除了考察生态系统相关内容外,还考察了实验探究的相关知识。实验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的原则是除了探究的量不同,其它的变量需要相统一。另外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越稳定。
【解答】(1)假设是陈述句,肯定或者否定句都可以。针对题目给出的问题,答案可以是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2)探究的变量是光照时,对照组就要满足除了光照不一样,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选择C瓶。
(3)食物链中能量来自太阳能,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4)三个瓶子中,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都具备的生态系统最稳定。A瓶中缺少生产者,而C瓶中没有光照,生产者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B瓶的维持时间最长。
故答案为:(1)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 (2)C (3)太阳能 (4)B
15.德州市减河生态公园以河为中心,在河两岸种植芦苇、蒲草,形成滨水绿带。占地总面积4500亩,其中,水面积1000亩,绿化面积(人工改造部分)500亩,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动物安家落户。现已成为我们德州人观光、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对该湿地公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用生态结构示意图和曲线图做了记录(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一中的A、B代表的是生物类群,C代表的是某些物质。则C最可能是   。
(2)如果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不能使用字母)。
(3)当大量生活污水流入河水时,该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4)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
(5)某同学发现有人在河边大肆捕杀青蛙,十分焦急,就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并协同政府部门齐抓共管,最后使该现象得以遏制。图二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青蛙数量变化曲线,请在图二中画出同时期昆虫数量变化的大致曲线。
【答案】(1)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植物→昆虫→青蛙→鸭
(3)自我调节能力
(4)间接
(5)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①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②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解答】(1)物质C与光并列在一起,说明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根据题意图中包含完整的生态系统成分,因此B应该是分解者不能写在食物链内。而A应该是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故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青蛙→鸭。
(3)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旦污染或其它影响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即被打破。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由于青蛙捕食昆虫,因此昆虫的数量随青蛙→鸭(3)自我调节能力(4)间接(5)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