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课件(共50张PPT)+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课件(共50张PPT)+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2:14:46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石拱桥》节选自《桥梁史话》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2.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是总分,语言特点是简明朴实,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点出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瞻仰”表现出作者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
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4.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5.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宋代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二)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的基本信息
(二)说明文知识细解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2.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特色、生动程度、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时,常采用这种顺序。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②从简单到复杂;③从概括到具体: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现象到本质;⑥从结果到原因(或:从原因到结果);⑦从特点到用途;⑧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等等。
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2)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说明。引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分门别地加以说明。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三)说明文中的记叙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科学小品
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一)四类语气句
从语气角度和句子的用途看,现代汉语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 感叹语气。
1.陈述句。
①你是学生。(肯定陈述)
②是你弄错了。(强调陈述)
③我们不会忘了他们。(一般陈述否定句)
④我们班没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双重否定陈述句)
单元.教材“补白”
2.疑问句。
他在院子里做什么呢?
你是喜欢苹果还是香蕉?
你今天是不是去小明家了?
①难道你是个好老师吗?
(是否定的反问)
②难道你不是个好老师吗?
(是肯定的反问)
①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②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3.祈使句。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你还是去休息一下吧。
①不要动屋里的东西!
②禁止吸烟!
(1)概念。
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感叹句书面语的句末用感叹号。
如:①颐和园的景色真美啊﹗
②种子的力量竟有这么大﹗
③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啊﹗
注意:有感叹号的不一定是感叹句,还可能是祈使句。
4.感叹句。
(二)句式变换-----1.了解句式变换。
②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改为否定的反问句:他能不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打动吗?)
①人的自由并不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改为肯定的反问句:人的自由难道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的吗?)
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句式变换要求改变句子的形式或者语气,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要保持不变。
2.句式变换的原则。
(1)陈述句变反问句:保留句意,增加疑问词,改变标点符号。
变换原则
(2)反问句变陈述句:保留句意,去掉疑问词,改变标点符号。
01
①难道能说死海的形成不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吗
(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02
②这不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吗?(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添加标题
(3)双重否定改肯定:保留句意,去掉否定词。
01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02
②我非把这道题做出来不可。(我一定要把这道题做出来。)
变换原则
(4)肯定改双重否定:保留句意,增加否定词。
②你会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你不会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①小丽经常给没来上课的同学补课,全班同学都很爱戴她。(小丽经常给没来上课的同学补课,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爱戴她。)
1.根据表达的要求,在下列句子的末尾加上适当的语气词。
(1)你是快六十了 ?(表示估计和揣测)
(2)对,咱们是替老百姓办事 。(表示道理显而易见)
(3)来的人太少,今天的会开不成 (估计某种情况必然出现或可能出现)
(4)只是简单不过的几个字 ,(表示如此而已)他却觉得比写一篇论文还要难。
(5)你不要着急,他今天会回来 。(表示确定)
(6)亏你还是个技术员 ,(指明事实而略带夸张)连这点都解决不了。
答案:(1)吧(2)的(3)了(4)罢了(5)的(6)呢
●小试牛刀
2.下列句式变换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那袅袅娜娜的一缕中国香,他对天地生出敬畏谦卑之心来。
改为反问句:面对那袅袅娜娜的一缕中国香,难道他会对天地生出敬畏谦卑之心来吗?
B.所有人都为那黄梅戏唱段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旋律而感到身心激荡。
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人不为那黄梅戏唱段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旋律而感到身心激荡。
C.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改为陈述句: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
D.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改为祈使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让我们高声赞美白杨树吧!
A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答题思路】
(1)从题目中看说明对象;
(2)找文段开头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
(3)从文中概括、提炼,同样抓关键词句。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其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总体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阅读考点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的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分别起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副标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
4.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明确: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考点二:说明的顺序
【答题思路】
(1)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表空间方位的标志语;
(2)时间顺序——表时间的或事物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
(3)逻辑顺序——表示因果、主次、整体与局部等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为什么、之所以、原来、因此……
注意:有些文章以其中一种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加以判断)。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桥梁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2.《苏州园林》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运用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远---近)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东--南--西--北)顺序为辅,并在介绍浮雕时运用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4.《蝉》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蝉的一生,但是不同于我们平时认知中的按照成长过程介绍,课文第一部分先介绍了蝉的地穴,第二部分才介绍蝉的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说明顺序呢?
明确:
其一: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5.《梦回繁华》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就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考点三:说明文的结构
【答题思路】
(1)按照时空的变换划分;
(2)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分为:(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题目解析】
1.仔细阅读《中国石拱桥》全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
建议大家这样思考:
(1)分析1、2两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
(2)分析第3段与其后5段(4-8)的关系;
(3)“赵州桥”与“卢沟桥”两部分可以交换位置吗?
(4)分析“赵州桥”的两段(4、5)之间的关系;
(5)分析“卢沟桥”的三个段落(6-8)之间的关系。
明确:(1)总分关系。概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
(2)总分关系。引出对赵州桥、卢沟桥的介绍。
(3)不能,有建成时间先后顺序。
(4)先介绍一般情况,再介绍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类重点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5)先介绍一般情况,再介绍审美特征,历史文化意义。
分析说明文的思路,主要是三“看”:看全文的总分关系;看主体部分的先后关系;看文章段落的位置关系。
2.《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总→分→总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总—分—总的结构
考点四:说明方法
【设题方式】
(1)本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答题模板】
1.举例子。
答题模板: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示例:
(1)“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明确:通过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的特点。
(2)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明确: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2.分类别。
答题模板: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文章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不同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
明确:分类说明,条理清楚,
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
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3.列数字。
答题模板:用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明确: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
4.作比较。
答题模板: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例: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明确:作比较。用卢沟桥和两岸河堤作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2)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明确:作者拿矿工和铁路工程师与蝉作比较,形象、突出地说明了蝉的幼虫聪明、能干,会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使隧道的墙壁不会塌下来。
5.下定义。
答题模板:……是……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示例: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明确: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6.作诠释。
答题模板: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通俗易懂。
示例: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明确:具体解释了两个小拱的作用,使这个创造性的设计的原理通俗易懂。
7.打比方。
答题模板: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示例:
(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的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明确: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8.引资料。
答题模板:
a.引故事神话传说:以…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b.引名人名言: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明确:采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突出了施工技术的巧妙绝伦。
(2)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不相符。
明确:引资料。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9. 摹状貌。
答题模板: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生动活泼。
(1)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明确: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2)“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明确:摹状貌。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10.列图表。
答题模板: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说明,直观、明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准确、严密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此外,说明文的语言还有生动性形象性。
【题目解析1】——准确、严密性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有什么表达作用?)(第3段)
明确:“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更具可靠性。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
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
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不能,原句突出了
“苏州园林”。
(3)《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句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
“很”从程度上进行修饰限制,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写实性程度相当高。
“基本”从范围上进行修饰限定,说明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的记载大部分一致,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如果去掉,则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这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和严密性。
(4)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句中加横线词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明确: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题目解析2】——生动性形象性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体味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3)赏析“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明确:这句话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蝉的幼虫慵懒、可爱的日常。作者文艺性的笔法使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兴趣倍增。
(4)《梦回繁华》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考点六:说明文段落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①概括本文内容,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谚语、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和描写性语言等,点明题目,增强文学色彩,生动形象地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结合说明方法进行分析。
④设问开头,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先简单介绍关于石拱桥的桥洞,让人对石拱桥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第二段介绍石拱桥的历史和作用,为下文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等特点做铺垫。
(2)《梦回繁华》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第1段介绍北宋时期汴京的繁盛状况,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中间段的作用:
①内容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和上下文相照应。
如果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再结合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3.结尾段的作用:
①内容上:补充说明该事物其他方面的特点或注意点,使说明内容更全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②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考点七:说明文的拓展探究
在说明文阅读的最后一题上,常出现拓展延伸题。这类题目最能检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材料的具体内容,调动生活积累,充分打开思路,尽力做到有一定创新性。
【设题方式】
(1)结合文本谈感受或启示。
(2)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4)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5)对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标语、建议、广告、宣传语等。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呢?
观点一: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而不是“中国古代石拱桥”,这就有必要提及我国现代石拱桥的情况。
观点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拱桥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有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这的确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观点三:我国现代石拱桥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如“双曲拱桥”就是其一。
观点四: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全文结构严谨,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果去掉最后一段,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就不够完整。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明确:
①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②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
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
年代的强烈愿望。
③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
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
文明先进性的遗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传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chí(   )神往。
游客徜徉( )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心的空气,聆(   )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óng(   )合在一起了。苏州园设计独特,门窗____________(简洁 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________________(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心chí(   )神往 róng(   )合 徜徉( ) 聆(   )听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正确的写法应是_________。(1分)
(3)给横线处勾上恰当的词。(2分)
(4)将“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改为感叹句。(2分)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龙宫的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堪称黔中一绝,其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写文章最忌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
C.要摆脱教育困境,只有实行改革。因地制宜,才是教育出具有个性的学生的根本手段。
D.目前仍有部分校外辅导机构投机取巧,自出心裁,玩弄一些花样,企图逃过主管部门的检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一项是(  )(2分)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C.《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D.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4分)
①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 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为0.7克。②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③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感到不适。④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八千多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缓解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
(1)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把“    ”删去。
(2)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________
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
②利用植物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液,这种愿望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人类拥有的血库中的血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
③法国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的基因。
④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送氧的功能。
⑤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⑤④② C.④③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桥梁学家、教育家——中国
B.《苏州园林》——叶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当代
C.《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画家——宋代
D.《蝉》——法布尔——昆虫学家——英国
7.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6分)
【甲】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末端的腹面,主要由大量发光细胞组成。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下利用萤火虫体内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即ATP)与氧气发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激发出光子,形成肉眼可见的亮光。
【乙】萤火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
(1)以上两段文字都是写萤火虫的,其中出自《昆虫记》是______段。《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2分)
(2)比较【甲】【乙】文段,分析哪一段是如何做到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4分)
8.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全面了解你家乡的古建筑情况,班里组织了一次“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让同学们对本地的古建筑有更深层的了解,你决定邀请一位建筑专家为大家讲解。见到建筑专家你会说:(3分)
(2)通过调查,你发现当地的古建筑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宣传语,呼吁人们珍惜、保护我们拥有的资源。(不得超过20字)(2分)
小明让你告诉小红,让她后天晚上一起去文化园玩。第二天,你见到小红,你跟她说:(3分)
二、阅读题(34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面各题。(18分)
世界跨峡谷最大的悬索桥
①被誉为桥梁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典范的湘西矮寨县悬索大桥,位于湖南吉首矮寨镇,是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距吉首市约20公里,在矮寨镇上空355米处跨越德夯大峡谷,德夯河流经谷底,十分雄伟壮观。悬索桥主跨11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①梁悬索桥。主桥采用钢桁加劲梁,梁高为7.5米,梁宽27米,节段梁长14.5米,全桥共69节,主梁全长1000.5米。由于桥位地形险要,交通极为不便,使得大桥钢桁梁架设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②矮寨大峡谷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悬索桥方案成为最佳选择,矮寨特大悬索桥成为吉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但是,特殊的地形地貌让这座世界级的峡谷大桥面临五大“世界级”施工难题。
③首先地形险要:桥面到峡谷底高差达355来,两岸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至100米。其次地质复杂:索塔处存在岩堆、岩溶、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吉首崖索塔基坑附近就发现大小溶洞18个,其中最大的溶洞体积近万立方米。第三气象多变:峡谷多雾,瞬间最大风速为31.9米每秒,严重影响施工测量和主缆架设。第四吊装困难:主缆及钢桁梁在300至400米高空架设,单件吊装最大重量达120吨。最后运输困难:土建工程运量大,仅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运输总量就达18万吨。
④曾被国家交通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的湖南省路桥集团公司面对重重困难,精心施工,完成了目前世界上峡谷间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建没。在施工中,首次采用轨索移梁工艺进行主桁粱架设。轨索移粱法即利用大桥永久吊索,在其下端安装水平轨索。再将水平轨索张紧作为加劲梁的运梁轨道,实现由跨中往两端节段拼装大桥的钢桁加劲梁。相对于桥面吊机拼装方案,轨索移梁方案可大大减少钢桁梁的高空拼装作业,既可节省工期和节约投资,又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一般悬索桥设计中塔与梁相接,但矮寨大桥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100米,下面即是数百米高的谷底,地形比较特殊。使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开挖,缩短钢衔粱长度,节省投资。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若锚吊索。由于使用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构,使钢桁梁长度小于主塔中心距,主缆存在无吊索区,吊索卸载应力为零的情况就会出现,并且对大桥的钢桁梁受力也有不利影响。因而,大桥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在吉首岸设置1对岩锚吊索,茶峒岸设置2对岩锚吊索。岩锚吊索作为调节器,让主梁受力平衡。并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将岩锚吊索所受的拉力传至地面岩体上,常规岩锚预应力筋材采用钢绞线,矮寨大桥根据研究试验后采用了高性能的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与传统钢绞线相比,碳纤维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为桥梁的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⑤大桥建成后,矮寨公路堵车的现状将成为历史,而长沙到重庆、成都之间,再也不需要经历这惊心动魄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公路奇观”。不过,那时候,当汽车在世界第一峡谷钢拉悬索桥上行走时那种感觉也是以让人心颤的。作为吉茶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该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非常重大:古茶高速公路是国室规划的八条西部公路大通道之一——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湘西北的重要出口,作为该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矮寨大桥的作用真可谓是“天堑变通途”。矮寨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目前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材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和香山新闻,有删改)
【注释】①桁héng: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引申泛指横木。
9.根据文章结构,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6分)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重大创新→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11.中国著名桥梁专家、北京工业大学高征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世界跨峡谷最大的悬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请你细读选文第④段,列举这座桥具体创造了哪些“首次”?(4分)
12.选文第①段画横线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3.选文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文本,完成题目。(16分)
材料一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粮。此后,秦、汉等朝都整治改造过运河。因魏晋时期长期南北对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异极大,粮、煤等物资南北分布也极不均衡。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材料二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苦不堪言。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三 
14.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简要概括中国大运河具有哪些特点。(6分)
15.现代人在修建公路时,遇到山丘,经常采用环绕式的盘山公路。请你运用材料一中的相关知识,解释建筑师这样设计的原因。(4分)
16.对于大运河的开通,有同学认为这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不少于100个字。(6分)
三、写作题(45+5分)
17.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自行车,可以先写外形特点,再写自行车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自行车的性能特点、骑行感受等。
3.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传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chí(   )神往。
游客徜徉( )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心的空气,聆(   )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óng(   )合在一起了。苏州园设计独特,门窗____________(简洁 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________________(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心chí(   )神往 róng(   )合 徜徉( ) 聆(   )听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正确的写法应是_________。(1分)
(3)给横线处勾上恰当的词。(2分)
(4)将“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改为感叹句。(2分)
【答案】(1)驰 融 chánɡ yánɡ líng (2)清新 (3)简朴 别具匠心 (4)整个园子真的是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啊!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龙宫的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堪称黔中一绝,其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写文章最忌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
C.要摆脱教育困境,只有实行改革。因地制宜,才是教育出具有个性的学生的根本手段。
D.目前仍有部分校外辅导机构投机取巧,自出心裁,玩弄一些花样,企图逃过主管部门的检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一项是( D )(2分)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C.《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D.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4分)
①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 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为0.7克。②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③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感到不适。④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八千多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缓解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
(1)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把“    ”删去。
(2)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答案】(1)由于(或“使”) (2)难以生存 感到不适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3分)
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________
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
②利用植物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液,这种愿望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人类拥有的血库中的血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
③法国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的基因。
④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送氧的功能。
⑤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⑤④② C.④③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桥梁学家、教育家——中国
B.《苏州园林》——叶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当代
C.《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画家——宋代
D.《蝉》——法布尔——昆虫学家——英国
7.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6分)
【甲】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末端的腹面,主要由大量发光细胞组成。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下利用萤火虫体内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即ATP)与氧气发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激发出光子,形成肉眼可见的亮光。
【乙】萤火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
(1)以上两段文字都是写萤火虫的,其中出自《昆虫记》是______段。《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2分)
(2)比较【甲】【乙】文段,分析哪一段是如何做到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4分)
【答案】
(1)乙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2)【乙】文段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趣味地写出萤火虫的外形特点、成年后的变化,使读者在了解昆虫形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美感;【甲】文段采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器”的构成及发光的原理,缺乏文学文学美。
8.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全面了解你家乡的古建筑情况,班里组织了一次“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让同学们对本地的古建筑有更深层的了解,你决定邀请一位建筑专家为大家讲解。见到建筑专家你会说:(3分)
您好!我们班正组织“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同学们希望对本地的古建筑有个基本的了解,恳请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2)通过调查,你发现当地的古建筑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宣传语,呼吁人们珍惜、保护我们拥有的资源。(不得超过20字)(2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我们没有权利让历史消失!
小明让你告诉小红,让她后天晚上一起去文化园玩。第二天,你见到小红,你跟她说:(3分)
把后天改为明天。
二、阅读题(34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面各题。(18分)
世界跨峡谷最大的悬索桥
①被誉为桥梁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典范的湘西矮寨县悬索大桥,位于湖南吉首矮寨镇,是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距吉首市约20公里,在矮寨镇上空355米处跨越德夯大峡谷,德夯河流经谷底,十分雄伟壮观。悬索桥主跨11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①梁悬索桥。主桥采用钢桁加劲梁,梁高为7.5米,梁宽27米,节段梁长14.5米,全桥共69节,主梁全长1000.5米。由于桥位地形险要,交通极为不便,使得大桥钢桁梁架设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②矮寨大峡谷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悬索桥方案成为最佳选择,矮寨特大悬索桥成为吉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但是,特殊的地形地貌让这座世界级的峡谷大桥面临五大“世界级”施工难题。
③首先地形险要:桥面到峡谷底高差达355来,两岸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至100米。其次地质复杂:索塔处存在岩堆、岩溶、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吉首崖索塔基坑附近就发现大小溶洞18个,其中最大的溶洞体积近万立方米。第三气象多变:峡谷多雾,瞬间最大风速为31.9米每秒,严重影响施工测量和主缆架设。第四吊装困难:主缆及钢桁梁在300至400米高空架设,单件吊装最大重量达120吨。最后运输困难:土建工程运量大,仅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运输总量就达18万吨。
④曾被国家交通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的湖南省路桥集团公司面对重重困难,精心施工,完成了目前世界上峡谷间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建没。在施工中,首次采用轨索移梁工艺进行主桁粱架设。轨索移粱法即利用大桥永久吊索,在其下端安装水平轨索。再将水平轨索张紧作为加劲梁的运梁轨道,实现由跨中往两端节段拼装大桥的钢桁加劲梁。相对于桥面吊机拼装方案,轨索移梁方案可大大减少钢桁梁的高空拼装作业,既可节省工期和节约投资,又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一般悬索桥设计中塔与梁相接,但矮寨大桥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100米,下面即是数百米高的谷底,地形比较特殊。使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开挖,缩短钢衔粱长度,节省投资。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若锚吊索。由于使用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构,使钢桁梁长度小于主塔中心距,主缆存在无吊索区,吊索卸载应力为零的情况就会出现,并且对大桥的钢桁梁受力也有不利影响。因而,大桥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在吉首岸设置1对岩锚吊索,茶峒岸设置2对岩锚吊索。岩锚吊索作为调节器,让主梁受力平衡。并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将岩锚吊索所受的拉力传至地面岩体上,常规岩锚预应力筋材采用钢绞线,矮寨大桥根据研究试验后采用了高性能的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与传统钢绞线相比,碳纤维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为桥梁的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⑤大桥建成后,矮寨公路堵车的现状将成为历史,而长沙到重庆、成都之间,再也不需要经历这惊心动魄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公路奇观”。不过,那时候,当汽车在世界第一峡谷钢拉悬索桥上行走时那种感觉也是以让人心颤的。作为吉茶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该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非常重大:古茶高速公路是国室规划的八条西部公路大通道之一——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湘西北的重要出口,作为该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矮寨大桥的作用真可谓是“天堑变通途”。矮寨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目前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材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和香山新闻,有删改)
【注释】①桁héng: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引申泛指横木。
9.根据文章结构,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6分)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重大创新→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11.中国著名桥梁专家、北京工业大学高征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世界跨峡谷最大的悬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请你细读选文第④段,列举这座桥具体创造了哪些“首次”?(4分)
12.选文第①段画横线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3.选文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施工难度 施工意义
逻辑顺序
首次采用轨索移梁工艺进行主桁粱架设;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岩锚吊索;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
不能去掉。“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准确地说明了悬索桥现在是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将来不一定是,删去与原文意思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列数字,用一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世界跨峡谷最大的悬索桥——矮寨悬索大桥地质复杂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文本,完成题目。(16分)
材料一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粮。此后,秦、汉等朝都整治改造过运河。因魏晋时期长期南北对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异极大,粮、煤等物资南北分布也极不均衡。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材料二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苦不堪言。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三 
14.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简要概括中国大运河具有哪些特点。(6分)
15.现代人在修建公路时,遇到山丘,经常采用环绕式的盘山公路。请你运用材料一中的相关知识,解释建筑师这样设计的原因。(4分)
16.对于大运河的开通,有同学认为这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不少于100个字。(6分)
【答案】
14. ①历史悠久,运河里程世界第一;②设计科学;③开通后促进了城市的兴起,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作答时,应抓住材料中描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进行概括。
15.因为弯曲的山道可以拉长车辆行驶的距离,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车辆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
16.示例:我认同这一观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所以说运河的开凿“罪在当代”。但是,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至今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所以说它是“功在千秋”。
【解析】 本题考查发表自己的观点。作答时,首先应明确观点,然后运用相应的材料进行阐述。
三、写作题(45+5分)
17.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自行车,可以先写外形特点,再写自行车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自行车的性能特点、骑行感受等。
3.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写法点拨】
(1)审清题意,确定写作对象。
本题中“它”是题眼,点明本次写作的对象。“我的”表明是自己身边的,“生活”“少不了”表明写作对象必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2)抓住事物的特征。
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大小、长短、规模等,选择其中两个特征进行重点描写,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3)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
如写艺术品,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来写;有时可以考虑另辟蹊径,反弹琵琶,采用新的形式来写,如使用说明书的形式来写。
【例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极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材质和雕饰上却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已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五单元
文学常识
1.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石拱桥》节选自《桥梁史话》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2.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是总分,语言特点是简明朴实,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点出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瞻仰”表现出作者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
4.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5.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宋代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二、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的基本信息
(二)说明文知识细解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2.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特色、生动程度、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时,常采用这种顺序。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②从简单到复杂;③从概括到具体: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现象到本质;⑥从结果到原因(或:从原因到结果);⑦从特点到用途;⑧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等等。
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2)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说明。引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分门别地加以说明。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三)说明文中的记叙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科学小品
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三、单元.教材“补白”
(一)四类语气句
从语气角度和句子的用途看,现代汉语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 感叹语气。
1.陈述句。
①你是学生。(肯定陈述)
②是你弄错了。(强调陈述)
③我们不会忘了他们。(一般陈述否定句)
④我们班没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双重否定陈述句)
2.疑问句。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三种。
<1>有疑而问句是问话者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的句子。包括一般问句,选择问和是非问。
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要求对方回答)
②你是喜欢苹果还是香蕉?(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
③你今天是不是去小明家了?(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
<2>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加强说话力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陈述句的一种强调用法。
①难道你是个好老师吗?(是否定的反问)
②难道你不是个好老师吗?(是肯定的反问)
<3>设问句也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者注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①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②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3.祈使句。
根据语气的强弱,祈使句可分要求和禁止两大类。要求祈使句语气较为委婉,禁止祈使句语气较为严厉和强烈。
<1>要求祈使句: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你还是去休息一下吧。
<1>禁止祈使句:①不要动屋里的东西! ②禁止吸烟!
4.感叹句。
(1)概念。
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感叹句书面语的句末用感叹号。
如:①颐和园的景色真美啊﹗
②种子的力量竟有这么大﹗
③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啊﹗
注意:有感叹号的不一定是感叹句,还可能是祈使句。
(二)句式变换
1.了解句式变换。
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句式变换要求改变句子的形式或者语气,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要保持不变。
2.句式变换原则。
(1)陈述句变反问句:保留句意,增加疑问词,改变标点符号。
①人的自由并不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改为肯定的反问句:人的自由难道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的吗?)
②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改为否定的反问句:他能不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打动吗?)
(2)反问句变陈述句:保留句意,去掉疑问词,改变标点符号。
①难道能说死海的形成不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吗 (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②这不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吗?(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3)双重否定改肯定:保留句意,去掉否定词。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②我非把这道题做出来不可。(我一定要把这道题做出来。)
(4)肯定改双重否定:保留句意,增加否定词。
①小丽经常给没来上课的同学补课,全班同学都很爱戴她。(小丽经常给没来上课的同学补课,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爱戴她。)
②你会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你不会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小试牛刀
1.根据表达的要求,在下列句子的末尾加上适当的语气词。
(1)你是快六十了 ?(表示估计和揣测)
(2)对,咱们是替老百姓办事 。(表示道理显而易见)
(3)来的人太少,今天的会开不成 (估计某种情况必然出现或可能出现)
(4)只是简单不过的几个字 ,(表示如此而已)他却觉得比写一篇论文还要难。
(5)你不要着急,他今天会回来 。(表示确定)
(6)亏你还是个技术员 ,(指明事实而略带夸张)连这点都解决不了。
答案:(1)吧 (2)的 (3)了 (4)罢了 (5)的 (6)呢
2.下列句式变换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那袅袅娜娜的一缕中国香,他对天地生出敬畏谦卑之心来。
改为反问句:面对那袅袅娜娜的一缕中国香,难道他会对天地生出敬畏谦卑之心来吗?
B.所有人都为那黄梅戏唱段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旋律而感到身心激荡。
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人不为那黄梅戏唱段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旋律而感到身心激荡。
C.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改为陈述句: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
D.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改为祈使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让我们高声赞美白杨树吧!
答案:A【解析】A项中原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题干中将其改为反问句之后,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变成了否定。正确的反问句应为“面对那袅袅娜娜的一缕中国香,难道他不会对天地生出敬畏谦卑之心来吗?”
三、阅读考点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答题思路】
(1)从题目中看说明对象;
(2)找文段开头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
(3)从文中概括、提炼,同样抓关键词句。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其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总体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的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分别起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副标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
4.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明确: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考点二:说明的顺序
【答题思路】
(1)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表空间方位的标志语;
(2)时间顺序——表时间的或事物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
 (3)逻辑顺序——表示因果、主次、整体与局部等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为什么、之所以、原来、因此……
注意:有些文章以其中一种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加以判断)。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桥梁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2.《苏州园林》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运用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远---近)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东--南--西--北)顺序为辅,并在介绍浮雕时运用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4.《蝉》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蝉的一生,但是不同于我们平时认知中的按照成长过程介绍,课文第一部分先介绍了蝉的地穴,第二部分才介绍蝉的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说明顺序呢?
明确:其一: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5.《梦回繁华》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就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考点三:说明文的结构
【答题思路】
(1)按照时空的变换划分;
(2)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分为:(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题目解析】
1.仔细阅读《中国石拱桥》全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
建议大家这样思考:
(1)分析1、2两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
(2)分析第3段与其后5段(4-8)的关系;
(3)“赵州桥”与“卢沟桥”两部分可以交换位置吗?
(4)分析“赵州桥”的两段(4、5)之间的关系;
(5)分析“卢沟桥”的三个段落(6-8)之间的关系。
明确:(1)总分关系。概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
(2)总分关系。引出对赵州桥、卢沟桥的介绍。
(3)不能,有建成时间先后顺序。
(4)先介绍一般情况,再介绍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类重点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5)先介绍一般情况,再介绍审美特征,历史文化意义。
分析说明文的思路,主要是三“看”:看全文的总分关系;看主体部分的先后关系;看文章段落的位置关系。
2.《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总→分→总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总—分—总的结构
考点四:说明方法
【设题方式】
(1)本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答题模板】
1.举例子。
答题模板: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示例: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明确:通过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的特点。
(2)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明确: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2.分类别。
答题模板: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文章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不同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
示例: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明确: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3.列数字。
答题模板:用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示例: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明确: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明确: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
4.作比较。
答题模板: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例: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明确:作比较。用卢沟桥和两岸河堤作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2)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明确:作者拿矿工和铁路工程师与蝉作比较,形象、突出地说明了蝉的幼虫聪明、能干,会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使隧道的墙壁不会塌下来。
5.下定义。
答题模板:……是……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示例: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明确: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6.打比方。
答题模板: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示例:
(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的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明确: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7.作诠释。
答题模板: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通俗易懂。
示例: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明确:具体解释了两个小拱的作用,使这个创造性的设计的原理通俗易懂。
8.引资料。
答题模板:a.引故事神话传说:以…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b.引名人名言: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
(1)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明确:采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突出了施工技术的巧妙绝伦。
(2)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不相符。
明确:引资料。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9.摹状貌。
答题模板: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生动活泼。
示例:
(1)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明确: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2)“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明确:摹状貌。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10.列图表。
答题模板: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说明,直观、明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准确、严密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此外,说明文的语言还有生动性形象性。
【题目解析1】——准确、严密性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更具可靠性。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很”从程度上进行修饰限制,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写实性程度相当高。“基本”从范围上进行修饰限定,说明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的记载大部分一致,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去掉,则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句中加横线词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明确: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题目解析2】——生动性形象性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体味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3)赏析“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明确:这句话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蝉的幼虫慵懒、可爱的日常。作者文艺性的笔法使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兴趣倍增。
(4)《梦回繁华》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考点六:说明文段落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①概括本文内容,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谚语、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和描写性语言等,点明题目,增强文学色彩,生动形象地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结合说明方法进行分析。
④设问开头,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
①内容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和上下文相照应。如果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再结合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3.结尾段的作用:
①内容上:补充说明该事物其他方面的特点或注意点,使说明内容更全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②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先简单介绍关于石拱桥的桥洞,让人对石拱桥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第二段介绍石拱桥的历史和作用,为下文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等特点做铺垫。
(2)《梦回繁华》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第1段介绍北宋时期汴京的繁盛状况,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考点七:说明文的拓展探究
在说明文阅读的最后一题上,常出现拓展延伸题。这类题目最能检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材料的具体内容,调动生活积累,充分打开思路,尽力做到有一定创新性。
【设题方式】
(1)结合文本谈感受或启示。
(2)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4)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5)对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标语、建议、广告、宣传语等。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题目解析】
(1)《中国石拱桥》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呢?
明确:
观点一: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而不是“中国古代石拱桥”,这就有必要提及我国现代石拱桥的情况。
观点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拱桥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有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这的确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观点三:我国现代石拱桥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如“双曲拱桥”就是其一。
观点四: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全文结构严谨,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果去掉最后一段,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就不够完整。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明确:
①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②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③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