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怖(bù) 篡改(cuàn) 国殇(shāng)
B.侵华(qīn) 初衷(zhōng) 惨绝人寰(huán)
C.悼念(dào) 大肆(sì) 铭记(mín)
D.遁形(dùn) 振聋发聩(zhèn) 呓语(y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部书里阿多诺不仅控诉纳粹的倒行逆施,而且反思和批判了当时世风日下的欧洲道德状况,文风多有警言格句,颇有哲学散文的韵味,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实行了大屠杀,真是惨绝人寰。
C. 从前他只在电视上看到黄河,现在他身临其境,更感到其气势磅礴。
D.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科技革命沧海桑田,经济领域创新层出不穷,社会发展一日千里。
3. 下列句子中引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日本军官狞笑着打了一个手势,随着“嗒嗒”的机枪声,子弹像雨点般向人群飞来。
B. 我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的马路上,看到数千中国人被绑缚在一起连成一列长阵。
C. 田中军吉是日本第六师团第四十五联队中队长,攻陷南京时,他以“助广”宝剑连杀无辜中国人三百多人。
D. 两个杀人狂被美化成“英雄”和“武士”。
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__________!
(2)日本右翼越______,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______。
A.忘却 顽固 警惕 B.忘记 固执 警惕
C.忘却 固执 警觉 D.忘记 顽固 警觉
5.请指出语病类型,并提出修改意见。
(1)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是因为方法失当的原因。
(2)听了王老师的发言,使我茅塞顿开。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 ,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
7.下列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
A.美国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在全球发动贸易战,引发众怒,我国坚守底线,被动反击,维护世界贸易秩序,深得人心。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规范。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解说:“仪式举行”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藏污纳垢 张目结舌 摩肩接踵 春寒料峭
解说:这四个成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8.给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恰当标题。
2018年12月1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因为迎接国家公祭仪式闭馆24天后重新开放,当日上午就迎来参观的客流高峰。很多市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祭奠。
阅读理解
(一)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全文,回答问题。
9.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的原因是什么?
10.“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1.“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中“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具体表现在哪儿?
12.“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一句中“恐怖之城”暗示的是什么?“和平之城”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愿景?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巴黎圣母院,愿你浴火重生
诸葛沂
(1)2019年4月15日,被雨果誉为“石头交响乐”、被法国人唤为“我们的巴黎夫人”的巴黎圣母院,再一次揪紧了人们的心。当在网络上看到烈火冲天、尖塔焚坠的景象时,我们仿佛和现场目击者一样听到了毕毕剥剥的火烧声和心碎声。对于这座人类文化遗产的损毁,那么多人都屏息祈祷——希望大火退场,不要蔓延到主体内部。
(2)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她位于巴黎市中心西堤岛的东端,是在两座早期教堂的废墟上建造的,而这两座教堂的前身是一座供奉朱庇特的高卢罗马神庙。1160年,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萨利萌生了将两座早期大教堂的废墟大规模改造成一座建筑的想法。国王路易七世则希望新建的教堂能成为法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知识和文化力量的象征,成为与法国权力中心巴黎相称的宗教纪念碑。1163年,圣母院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见证下始建,竣工于1345年。从此,她成为历史事件的承载地:1431年,英王亨利六世在此加冕为法国国王;1537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与法国国王之女玛德琳的婚礼在此举行;这里还举行了拿破仑的加冕礼和圣女贞德的宣福礼,并曾为戴高乐总统和密特朗总统举行安魂曲弥撒。维克多·雨果的经典小说《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出版后,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座建筑上。法国在19世纪中期对它进行了重大修复,这座大教堂再次焕发出文化瑰宝的魅力。
(3)对许多巴黎人来说,这座有着850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简直就是他们城市的心脏,它的哥特式尖顶高耸于塞纳河沿岸的周围建筑之上——可悲的是,尖顶已在大火中轰然倒塌。我们知道,这座又尖又细的塔是哥特式教堂的明显标志。哥特式建筑的一大发明,是把桶形拱顶改进为肋式拱顶,最终改为尖塔。为了让建筑更高,还发明了飞扶壁。在这次大火中,拱顶上的木制框架已被烧成灰烬,这令人痛心不已。三扇美轮美奂的大玫瑰花彩绘窗保留下的是13世纪的玻璃,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七彩的光芒绚烂万分,令人震撼,它们是基督教艺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也是人类艺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现已浴火无存,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此外,湿画法绘制成的古老壁画、从中世纪留存至今的家具、17世纪风琴及陈列在阁楼内的珍贵宗教文物,同样让人揪心忧虑。幸运的是,大火最终得到了控制,圣母院内最重要的文物已被成功抢救。
(4)如果说许多古建筑的破坏和毁灭多出自年久失修或管理不善的话,那么这次巴黎圣母院大火却肇因于修复过程中的安全失控。近百年来,出于对这一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文化瑰宝和国家遗产的珍惜与保护,法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对她进行保护与修复。据本雅明·穆栋在《巴黎圣母院:建造与保护的历程与方法论》一文中的介绍,巴黎圣母院接受法国文化部主导的不间断监测,所有相关的工程项目受到文化建筑主任建筑师的监督,法国国家建筑师(ABF)负责安全和日常维护。在国家预算支撑和文物建筑研究实验室及相关专家和研究机构支持下,巴黎圣母院的保护采取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若有任何干预的需求,必须进行专家评审,经过文物建筑总监批准,甚至文化部科学与技术监督委员会批准才准许。此次大火时正在进行的修复工程包括:中殿、十字耳堂和唱诗班厅飞扶壁高处立面的保护,圣器室高处的修复。可叹的是,在对她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竟发生了如此惨烈的悲剧!
(5)
(6)塞纳河水悠悠,但愿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早日再现绚烂的容颜。
(摘自《光明日报》)
13.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新闻标题“愿你浴火重生”采用祈使句,深深地透露着作者对巴黎圣母院现状的担忧和修复的期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多次提到雨果,这是因为他的评价与文学作品是巴黎圣母院文明价值的证明和组成部分,文中多次出现雨果,突出了巴黎圣母院失火造成的巨大的损失。
C. 巴黎圣母院的保护采取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它失火的原因是修复过程中的安全失控。
D.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得到了控制,圣母院内重要的文物都已被成功抢救。
14.说说文章围绕圣母院失火,写了哪些内容。
15.说说第(2)段在组织材料上有何特色。
16.针对对圣母院失火事件,在文中横线处补充一点评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想起张纯如
肖复兴
①2004年,张纯如在她的小汽车里开枪自杀,让我分外震惊。那一年,是她的本命年,她才仅仅36岁——实在是太年轻了。
②知道她,是从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注)那本书开始。那是1997年的年底。那年夏天,她曾经独自一人来到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收集南京的档案材料。其实早在三年前,即1994年,她就开始辗转世界各地,进行采访和收集材料的工作了。她用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在世界很多地方采访、收集材料,才完成了这部书。
③当我看到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时候,除了对书中所揭示的史实感到震惊之外,还感到有些羞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有人死不承认,或不敢面对,对于遭受侵略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人所共知的历史。很多历史学人,一直在研究并挖掘这段历史,以前,也曾有过徐志耕的纪实作品《南京大屠杀》。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进这段历史,并像张纯如一样,去以自己的生命追溯并书写这段历史。
④后来,终于看到了严歌苓的小说和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毕竟这是后来的事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张纯如书写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影子。
⑤张纯如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她的勇气和良知,同时,也在于她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对于已有材料的占有和梳理,然后加一些感喟的罗列再现,而是有她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是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她的书,便不囿于文学窄小的一隅,而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字为历史作证,为心灵和良知作证。
⑥如果没有张纯如的这本书,“南京大屠杀”可能还会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甚至是被淡忘的历史。有了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美国的纪录片《南京》,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
⑦在我国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我在央视看到了五集电视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第一集,主要介绍的就是张纯如。当我看到那样漂亮、那样风华正茂、又是那样正气凛然的张纯如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她的父母。她去世那一年,和我的孩子今年一般大。都是做父母的人,我可以理解他们失去女儿的心情。同样,我和他们一样,怀念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女儿。
⑧张纯如只出版过三本书。我想起我自己,出版的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她。但是,有的时候,真不能以工作数量论英雄。记得陈忠实先生曾经说:一个作家,一辈子要有一本压枕头的书。张纯如有这样的一本书。对比她,我很惭愧。
⑨看完电视的那天晚上,我半夜都没有睡着,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趴在床头,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对张纯如的敬意:
纯如清水美如霞,魂似婵娟梦似侠。
叶落是心伤日月,剑寒当笔走龙蛇。
袖中缩手荒三径,纸上刳肝独一家。
直面当年大屠杀,隔江谁唱后庭花
(有删改)
(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又被译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7、从全文看,张纯如有哪些可贵之处
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
19、文章第⑧段作者写自己出书的数量,有什么用意
2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21、阅读张纯如的书出版以后引起的反响,说说你该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该学习张纯如的哪些精神。
1997年,《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也因此在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美国新闻媒体都大幅报道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在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它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答案
C 2.C 3.B 4.A
5. (1)句式杂糅。应删除“因为”或“的原因”。
(2)成分残缺,少“主语”。应删除“使”或“听了”。
6、C 7.B
8、A
9. “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恐怖”的目击者,为“和平”而呐喊的斗士。
10.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引出下文“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11. 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12. “恐怖之城”暗示的是“南京大屠杀”;“和平之城”表达了作者对今日和平南京的礼赞,对世界永久和平的憧憬与自信。
13.D(最重要的文物被成功抢救。)
14.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事实;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魅力;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点;巴黎圣母院的保护与失火原因;作者的祈愿。
15.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逐层增加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厚重感,突出其历史悠久,非凡的象征意义,以及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16.示例: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文化珍宝,也是人类的文明遗产。她的失火,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风云变幻,历经千百年的古建筑既宝贵又脆弱,即使是小小的差错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她们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珍视文明的遗存,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17、①用三年时间进行采访、收集材料,完成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有勇气和良知。②她的写作有自己的发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
18、运用比喻的修辞,用“浩如烟海”比喻材料之多,用“沙里淘金”比喻在众多的材料中得出的发现,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纯如在艰苦的工作之后才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表现了张纯如的难能可贵。
19、衬托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价值之大,赞美她敢于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勇敢,表达自己对她的钦佩之情。
20、对张纯如敢于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赞美和敬佩,对自己作为中国作家没有走进这段历史的惭愧,对张纯如的怀念。
21、作为中学生,我会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牢记国耻,发奋学习,振兴中华。我要学习张纯如为揭开真相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她索求公义的精神,像她一样做一个勇敢而有良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