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5: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 语文(科)第六单元《孟子》三章 导学案
课 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使用时间
设计者 审核 使用人 备 注
目标导航: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3.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难点:1.把握停顿,读准节奏。2.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名言警句。3.品味对比、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学法指南:要求: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学习过程:★预习检查一、自主学习(独学)1. 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1)注音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百里奚(xī) 空(kòng)乏其身 曾(zēng)拂(bì)士 (2)解释词义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举:选拔、任用。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士,狱官。举于市:市集。空乏:财资缺乏。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恒过:常常犯错误。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入:指在国内。法家拂(bì)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所以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忍,使动用法,使……坚忍)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出,动词作状语,在国外)(2)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3)古今异义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曾益其所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今义:不可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与民由之(古义:遵从;今义:缘由)3.指导朗读课文中有对句、排比句,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不读破句子,同时要注意重音和语气。(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朗读时要注意用肯定、赞叹的语气来读,而且要有气势。(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朗读时要注意一气呵成,读出肯定的语气。5.作者链接孟子(让学生介绍)6、文体知识二、合作探究(合学)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同时标注疑难语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3.全班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方法指导。4.教师点拨重点语句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的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三、展示交流(展学)四、评价点拨五、巩固检测(测学)(可另附纸张也可放在课件上)1.第1段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何作用?明确: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这六个人都在经历了艰苦磨炼后成就了不凡的事业。论证上;列举六个人的事例,具体阐述了“磨难出人才”的道理,引出下文的论述。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明确: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客观角度,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2)道理论证: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3)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将忧患带来的好坏果进行对比,从个人成才(正面论述)到治理国家(反面述),突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4.《孟子》长于雄辩,从这三篇文章中,你获得了哪些雄辩技巧?明确:一是要观点鲜明;二是要思路清晰,结构明了;三是可以使用排比句、对句等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修辞、用词都很有特色,请试着赏析。解析: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开篇列举六位圣贤的成功事迹,从数量上给人以深刻印象,使人觉得“生于忧患”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然后又极力铺排艰难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磨难,反衬了圣贤成功的不易,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很有说服力。作者十分注意遣词用字,以开篇一句为例,六个分句,六个动词(包括一个“发”,五个“举”),既表现了人物由微贱趋向显达的变化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舜是君王,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是因为尧的赏识,但主要靠的是他自身的才能与努力,故曰“发”。傅说等是臣,是贤人,他们的成功,固然是因为自身的才能与努力,但主要靠的是明主的知遇,故曰“举”。6.《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参考答案:我选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句作为我的座右铭。因为这句话告诉我磨难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困难,在磨炼中成才。六、反思学了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还有哪些疑惑:知识链接: 寻找、归纳中心论点(中考占2-3分)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提出中心论点;④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⑤概括各段段意归纳中心论点。本文主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