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汉代名将辈出,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奇袭匈奴的卫青,“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
韩信是西汉建立的功臣,为“汉初三杰”之一,在韩信的带领下,汉军得以还定三秦,击败赵国,降服燕国,攻下齐国,并且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天才名将之一,他多次出兵匈奴,为国家、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成功收复了丢失已久的河套平原,将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
霍去病和卫青齐名,是卫青的的外甥,他自幼和卫青一起出征,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十七岁时,就成功夺取了河西走廊,但二十四岁就病逝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朝的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周亚夫的故事。
新课导入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8岁任太史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后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他出狱后忍辱含垢,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作者介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品介绍
纪传体
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古代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他二十三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文体知识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
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记实。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背景链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qí)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gòu)弓弩(n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jì)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呼,此真将军矣!曩(nǎ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称善者久之。课文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侵入边境。边,边界,边疆。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我国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此处指匈奴。
课文翻译
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
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军营。
不久。
到,往。
同“披”,穿着。
张开。
把弓拉满。
这里指刀出鞘。
慰问。
将要。
皇帝发布的命令。
过了不久。
手持符节。
译: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营垒。
规定。
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
拱手行礼。
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被感动。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将领。
译: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语气词,表示反问。
先前。
必,一定。
译: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周
亚
夫
军
细
柳
研读探究
文帝盛赞
点明背景
上自劳军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霸上棘门
之细柳军
略写
详写
“真将军”
研读探究
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
1.文帝一行刚到细柳军营时见到的情形是: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队训练有素
治军有方
2.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军营时遇到的情景是:
“不得入”
3.天子到时遇到的情景是:
“又不得入”
4.文帝最终进了军营,进军营的方式是: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5.文帝一行进入军营时遇到的情形是: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6.文帝到达主帅营帐时“天子为动”的原因是: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军纪严明
令行禁止
刚正不阿
恪守军礼。
研读探究
观察下列语句,说一说作者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乃按辔徐行”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既从正面直接写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忠于职守,又从侧面有力的衬托出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研读探究
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治军严整,
军纪严明,
刚正不阿,
恪尽职守,
不阿谀奉承,
不趋炎附势,
……
研读探究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更加鲜明突出周亚夫治军严谨、 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细柳”、“细柳营”、“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则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研读探究
课文还有一处对比,你知道在哪儿吗?有什么作用?
群臣皆惊
文帝称善者久之。
对比
鲜明突出的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
汉文帝在细柳军营被挡驾,周亚夫以军礼见,他不以为怒,反而大为感动,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明君。
研读探究
“群臣皆惊”,为什么“惊”?
惊恐
汉文帝远驾劳军,却多次受到军营规定的约束,有损天子之威。
惊讶
汉文帝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惊喜
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的看法。
汉文帝是慧眼识人。大敌当前,他亲自劳军,在细柳营接连受到“非礼”,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周亚夫是位治军严谨、 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人物形象
本文通过讲述汉文帝巡视、慰劳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格、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归纳主旨
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对人对己严格要求的名言。
1、闲谈莫论人非,靜坐当思已过。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思考问题
当今时代,每一位国家公务员、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正由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拴在一起,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