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 《藤野先生》(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课)
课时:2课时
【课标要求】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依据线索理清文章思路,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
2.通过赏析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关键语段,展示朗读,读出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3.通过研读“我”留学时的其他见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
1.完成活动一(对应学习目标1)
2.完成活动二(对应学习目标2)
3.完成活动三(对应学习目标3)
4.完成活动四(对应学习目标3)
5.完成活动五(对应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课前预学
1.回顾作者,完成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思想家、文学家。1904年,赴日本学医时深感国难当头,国民民族意识的淡薄,所以决定弃医从文,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探索和斗争——从事文学活动。有短篇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等。鲁迅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2.背景链接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26年8月底,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3.了解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主要特点:①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②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4.落实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不逊( ) 绯红( ) 诘责( ) 解剖( ) 瞥见( )匿名( ) 挟( ) 畸形( ) 教诲( )
深恶痛疾( ) 杳无消息(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
(2)解释下列词语
绯红: 诘责: 托辞:
不逊: (逊: )
匿名: (匿: )
杳无消息: (杳: )
深恶痛疾: (疾: )
5.熟读课文。
课中学习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理清线索 把握内容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思考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针对目标1)
地点 人物 事件
①
②
③
3.文章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并说明理由。(检测目标1)
活动二 感知人物,学习写法
目睹耳闻,初识藤野先生
1.浏览6—10段,说说你目睹耳闻到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并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针对目标2)
文中的描写是( )手法,它的特点是:
3.结合四件典型事件,请谈一谈藤野先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检测目标2)
(二)品读细节,理解藤野先生形象
1.读“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件(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请勾画出自己最感动的细节,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言明感动的理由。(指向目标2)
提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品读揣摩
A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B关键词:本部分采用了大量的副词来突出藤野先生形象,可从文中圈出细细品味。
小组交流:将自己的感动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并展示朗读,组内互评。(指向目标2、检测目标2)
(三)深挖背景,感受藤野先生的精神
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指向目标2)
1.从背景中窥视:
(1)“伟大”一词有下面三个义项,你认为作者在这里使用的是哪一个义项
1.十分崇高卓越。2.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3.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本是寻常小事,为何这里就“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了呢?
略读我在日本的其他见闻,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我”身处异国他乡,在东京因为看到( )的不学无术而( );在仙台,( )制造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让“我”受到( ),“我”感到( ),最终做出( )的人生选择。
(从作者的心路历程可见,本文的暗线是 )
相关背景: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2.从评论中听取
(1)读37段,找出直接表明藤野先生伟大的议论性文字,并体会其内涵。
(2)有感情地齐读这部分文字。
3.合作探究:本文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你认为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检测目标2)
【检测与作业】
读“我”与藤野先生惜别部分(32—35自然段),体会先生和“我”的心情,并补充藤野先生似乎想说而没有说的话。
【学后反思】
1.学会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2.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篇回忆性散文?重读这些文章,体会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三 追随足迹,体验心路历程
速读课文,勾画出作者每写一个地方所说的意蕴最丰富的话,并品析具体心理,感悟爱国情怀。(针对目标3)
地点 意蕴最丰富的话 心 情 表达情感
东京
仙台 初到仙台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开仙台
活动四 品味语言,感悟爱国情怀(针对目标3)
爱在东京
研读1-2段,参考下面补充材料思考揣摩“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内涵。
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思考小提示:
(1)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这样”指什么?“无非”何意?“也”又有何深意?“清国留学生”丑在何处?)
(2)此句有何作用?(提示:从内容、主旨和结构上考虑)
(二)爱在仙台
1.研读3—5段,品读揣摩“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的内涵:
思考小提示:
此话针对何事而言?
“大概”能否换成“因为”?
在这里你从哪里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研读24—31,品读揣摩下列语句: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爱在离开仙台回国
研读36—38段,借助资料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担任大学讲师的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易因此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思考小提示: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活动五 合作探究,发扬爱国精神
学了课文后,你从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检测目标3)
【检测与作业】
读孟晚舟回国感言,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你对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认识。
【学后反思】
解读鲁迅的叙事散文,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