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章 体液调节
第三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构建人体水盐平衡的概念模型(科学思维)
2、结合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深化稳态与平衡观(生命观念)
3、运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统一机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关注自身健康(社会责任)
问题探讨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当受到极速行驶致使体位发生变化的刺激后,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速。
此过程中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等反应均属于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当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时,心跳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与此同时,交感神经也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脏,也使心跳加快,这属于激素调节;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再通过激素调节心脏活动;
课内探究
探究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资料1:
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CO2与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相应增加,动脉血CO2徒升,使呼吸中枢等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甚至昏迷。
(1):在体液调节中除了激素调节外,还有哪些体液因子起调节作用
提示:除了激素调节外,还有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等,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资料2:人在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表现出恐惧、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速等应激反应。
(2)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慢?
(4):肾上腺素的分泌,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属于什么结构 在作用途径和反应速度方面与体液调节方式相比有什么特点
提示: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只是体液调节的一部分,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二氧化碳等体液因子的其他调节。
提示:两者运输途径不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调节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前者较慢,后者较快。
提示:效应器;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信息分子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有特定的传导通路和效应器
激素、CO2等
体液运输
较缓慢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较广泛
相应受体细胞都可受调控
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
激素被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被灭活;但血液中各激素活性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神经递质
反射弧
迅速
信号直达效应器
准确、局限
神经递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转移走
作用(持续)时间短暂
实例1:体温调节
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探究点二:体温调节
2.人体产热、散热的机制?
主要
来源
主要
器官
代谢产热
皮肤
安静
运动
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如汗液的蒸发
人体热量
产热
散热
次要
途径
呼气、排尿、排便
分析以下两个实例
实例1:当人从25℃ 的室内到5℃ 的室外后,试分析其体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1)通过机体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有什么变化?请比较人体25℃ 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5℃ 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
(2)机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当人从25℃ 的室内到5℃ 的室外后,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人体25℃ 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5℃ 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是:a=b,c=d
提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
温度感受器
表皮
真皮
皮下
神经
末梢
图 皮肤中的感受器
感知温度的变化
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①寒冷条件下,增加产热的途径有哪些 减少散热的途径有哪些
增加产热的途径:
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
减少散热的途径:
汗腺的分泌量减少
血管
血管
汗腺
汗腺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探究点二:体温调节
实例2: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放入室温环境中(对照组)。其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问题(3):实验中,实验组动物散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它焦虑不安与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有什么变化?
问题(4):进入炎热环境时的调节方式是什么?
提示: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使得散热增加。当它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
提示: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调节模型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皮肤热觉感受器
炎热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垂体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增加散热
肾上腺素释放
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肾上腺等分泌
TRH
TSH
神经-体液调节
主要是神经调节
探究点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资料3:向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浓盐水,在其膀胱插入尿管,记录注射前后单位时间的排尿量。结果为:注射前尿量为13滴/min,注射后一段时间尿量为8滴/min。
资料4: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或饮水不足,会使尿量减少。
机体能通过调节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人体水平衡
摄入的水量
排出的水量
≈
饮水
食物中的水
代谢产生的水
肾
皮肤
肺
排尿(最主要途径)
排汗
呼吸
大肠
粪便
水的来源(摄入量)和去向(排出量)
Na+的摄入和排出
(1)摄入:主要来源是 ,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2)排出:主要经 排出,排出量几乎 摄入量。
食盐
肾脏
等于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刺激
(-)
释放
小组活动:
构建模型:结合教材P60页,构建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的调节模型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当吃的过咸或饮水不足时,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在哪产生,人有什么行为?
学以致用:解释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能等渴了再喝水?
(2)长期食用过咸的食物有什么影响?
提示:当产生渴觉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已经升高,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
提示:高盐高血压
资料4: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小主人公潘冬子为将食盐运给红军,用盐水把自己的棉衣浸透,到达目的地后把盐水中的水煮干,获得了盐。
(3)缺盐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提示: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缺盐时可能会导致脑水肿。
小组活动:构建血钠降低时水盐平衡调节模型
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
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血钠含量的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
血钠含量升高时
-
-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地位: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2)主要作用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血浆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③分泌:分泌多种激素进而作用于其他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如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④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