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背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基本结构、理清叙事线索以及情感脉络。 2.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读背影之美。 3.理解平实语言背后的深情,体会父亲形象。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背影》,绘制课文结构图。 提示: 1.想一想为何以“背影”为题, 文章共出现了几次背影? 2.找一找文章的线索,除了叙事线索,还有什么线索? 3.划一划文章的结构层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交流《背影》结构图,体会结构之美。 【学习任务二】 赏析批注课文,品读背影之美。 【学习任务三】 品读关键词句, 体会父亲形象。
推荐的学习资源
1.《读<背影>》(叶圣陶) 2.《我的父亲朱自清》(朱乔森) 3. 《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朱国华)课题 背影(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材料,解读“背影”的内涵,深入理解父子之爱的丰富内涵。 2.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反观自我,学会沟通,理解至爱亲情。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背景材料,利用背景材料给最后一段的一些句子添加注释。 【材料 1】 朱自清的父亲朱小坡是一位老式的家长, 对儿子管教很严。朱自清的婚姻就是父母包 办的结果。而朱自清又是一个自称有“野马”性格的年轻后生, 在北大接受了新文化运动 的影响。 二人的思想观念差别很大,父子矛盾不可避免。 ——张学君《走进<背影>解读的秋日时代》 【材料 2】 朱自清 1920 年从北大毕业以后,到杭州某中学任教,每月薪资 70 元, 寄一半回家。 这仍然不能满足父亲的要求, 因为其父娶有一妾, 朱自清的生母和妻子颇为压抑。为节约 开支,乃往扬州一中学就职。偏逢校长系父亲故旧,薪资全送父亲处。又去职,往温州、 上海等地任职。这一行动的结果, 就导致了父子二人“两年的不见”。直到 1925 年, 朱自 清终于在清华谋职成功, 乃将生母及妻儿接往北京,形势显然进一步僵化。转机是, 其父 考虑到朱自清孩子众多(五个),教育不便,乃主动要求将一部分子女及朱自清的生母接 回扬州。父子关系虽然有所缓和,但是,每月邮扬州家用,其父均无回音。故到 1927 年
7 月,放暑假了,还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回家探看双亲。 ——孙绍振《<背影>的美学问题》 【材料 3】 1916 年,我家境况已大不如前,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非常体面地为自清筹办了婚 事并送他上北京大学读书。自清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独自北上, 这以后不久, 父 亲的公卖局长职交卸了, 他老人家特地关照我: 不要写信把这些琐事告诉大哥, 以免他学 习分心。 …… 几乎与此同时,家中又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祖母去世,二哥即将中学毕业,想考大学, 都要花费一笔不少的钱。父亲设法变卖了一些家产, 又在扬州借了一些高利贷, 为祖母办 了丧事, 对二哥物华上交大的愿望, 却是再也无力成全了。二哥成绩优异,志愿报考上海 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父亲无论如何不同意, 理由是家中拿不出学费, 并建议他报考南京 高等师范,因为这所学校既不要学费,又不要膳费,物华心里很不满意,却又无可奈何。 ——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材料 4】 1928 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 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 我手捧书本, 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 让他 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 挪到窗前, 依靠在小椅上, 戴上了老花眼镜, 一字一 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 彩。 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去世了。 ——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材料 5】 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 做丈夫已是勉强, 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 子孙崇拜, 儿 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 我也有些知道; 既做着父亲, 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 知道是不 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 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 和普通的父 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 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 责,始终不能辩解——像抚摩着旧创痕那样,我的心酸溜溜的。 ……
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 说孩子们的折磨, 实 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 ——朱自清《儿女》(1928 年)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借助背景解读关键词句。 【学习任务二】 回归文本觅“隔膜”。 【学习任务三】 回看题目解“背影”。
推荐的学习资源
1.朱自清《儿女》 2.朱自清《父母的责任》 3.朱自清《给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