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20 17: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任课老师:梁莉探究朱元璋容貌之谜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材料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材料二: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
(1)明初沿袭元代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
(2)鉴于元丞相权势过重,至皇权不稳,内乱不断,太祖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
(3)导火线:胡惟庸案
废除: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
影响:
(1)丞相制被永远废弃,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彻底解除。(2)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据统计,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日处理奏章207件、国事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2、内阁制的形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的信任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制约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图说历史 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
皇权受限皇太极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集权于帝康熙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顶峰
雍正1,中央设立军机处2,密折制——地方大员3,法规章程——有章可循 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目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将皇
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
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军机处内景军机处的位置隆宗门内军机处3、结合教材和上述图片,你发现军机处有何特点?从中说明了什么?结果又如何?   
 ⑦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密 (地处内廷)⑥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 通过上述的学习,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军机处?①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秦朝汉~元 明朝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积极、消极)?材料一: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张传玺材料二: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此期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P18页“历史纵横”


材料赏析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英国靠着它的创业精神已成为世界上航海、贸易和政治的第一强国;从这样的急剧变革中,它将获得最大的利益,并将加强它的霸权地位。
(摘自《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马戛尔尼,乾隆帝时英国派中国的代表使团成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
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