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象征手法的写作技巧,学会使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了解以《白杨礼赞》为文集名称的缘由,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一 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解读文章“弦外之音 ” 回顾课前学习任务,阅读链接材料,深入解读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任务二 任务二:分析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特点 1.什么是象征? 2.如何读懂文章的象征意? 3.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任务三 任务三: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1.比较《白杨礼赞》《爱莲说》《赠从弟》,寻找相同点。 2.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总结 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抚今追昔,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 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朗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抒情线索。 2.交流“ 白杨图 ”,品读白杨树的形象。 3.比较阅读茅盾的《题白杨图》,解读“礼赞 ”之情。 教学重点: 交流“ 白杨图 ”,品读白杨树的形象。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题白杨图》,解读“礼赞 ”之情。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从茅盾在文学史的地位和解题导入,明确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 任务一:绘制课文结构图,理清文章脉络 朗读课文,绘制课文结构图。
任务二 任务二:交流“ 白杨图 ”,品读白杨形象 交流学生绘制的“ 白杨图 ”作品。
任务三 任务三: 比较《题白杨图》,解读“礼赞 ”之情 联系课文,比较茅盾《题白杨图》的初稿和定稿。
总结 总结《白杨礼赞》的“礼赞 ”体特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