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4动物的行为
(共20题)
一、选择题(共15题)
(2021·北京西城区·模拟)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图 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得到图 所示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进而逃生属于先天性行为
B.仓鼠的逃生行为不受遗传因素影响
C.不同仓鼠个体的学习能力相同
D.学习行为有利于仓鼠更好地适应环境
(2021·同步练习)鸟类的筑巢行为对繁殖后代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对灰喜鹊的筑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灰喜鹊的筑巢行为不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B.在三个地区筑巢时间的不同与气温等因素有关
C.小兴安岭林区筑巢位置较低可能与人类活动较少有关
D.筑巢时间与高度的不同体现了灰喜鹊对环境的适应性
(2021·同步练习)科学家们观测到乌贼遇到天敌时,可借助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逃离天敌。从行为获取途径来看,这属于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群行为 D.逃跑行为
(2021·同步练习)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19·天津北辰区·月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 B.鹦鹉学舌
C.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 D.蜘蛛结网
(2019·专项)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动物行为是
A.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蜜蜂的舞蹈作用
(2019·专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有的群体还有等级制度 D.以上三项都是
(2021·单元测试)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会形成等级
B.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猴子表演骑车都属于学习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D.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尖叫、蜜蜂的各种舞蹈、苍蝇飞行发出的声音都属于信息交流
(2021·单元测试)一只企鹅失去了卵后,把鹅卵石当成企鹅卵来孵化。对企鹅的这种行为正确的解释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同步练习)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导盲犬为主人“导航”属于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群行为 D.取食行为
(2021·同步练习)”狼孩”的故事为许多同学所熟悉,失去了幼仔的母狼,把人类的婴儿当成自己的后代来喂养,这种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
④由环境因素控制的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1·同步练习)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C.能伴随动物一生 D.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2021·单元测试)当温度过低时,秦岭野生大熊猫会对遇到的新鲜马粪情有独钟,它们会产生闻马粪、在马类上打滚、用脸颊在马粪上磨蹭、并将粪便涂抹在全身等一系列有趣的行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熊猫喜欢马粪的行为一定是先天性行为
B.科学家认为,“吸引大熊猫喜欢马粪的原因是其中含有 石竹烯”,这是作出假设
C.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熊猫可以借助粪便御寒”这是实验得出的结论
D.大熊猫喜欢马粪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2021·单元测试)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和繁殖、适应环境必不可少的本能
C.蚯蚓比小鼠的学习能力更强
D.后天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021·同步练习)下列诗句中的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
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综合题(共5题)
(2021·同步练习)资料一: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 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1) 根据资料一回答:
i 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
ii 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
iii 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 根据资料二回答:
i 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 。
ii 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 。
(2021·同步练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 刚出生的小袋鼠眼睛还睁不开,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幼小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些行为从行为功能上看属于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低等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黑猩猩该行为必须建立在 因素的基础上,该行为更有利于动物生存。
(3) 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他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他喜欢像狼一样叫,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他学习说话,可他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他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但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疾病,死时只有 岁。这一事例说明学习行为不仅受体内遗传物质的影响,还受 的影响。
(2021·单元测试)生活中处处都有令人惊奇的事情,比如大苇莺在喂养比自己体型大的杜鹃鸟;蚂蚁不会发声,但能“呼朋引伴”一起合作搬运食物;某同学因运动不当导致手臂脱臼,而医生轻松推拿之下就能使其活动自如 请运用生物学原理解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①]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乙中显示的甲某处的放大结构在运动中起 作用;请根据乙解释一下脱臼的原理: 。
(2) 杜鹃喜欢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由它们替自己孵化和育雏,这被鸟类学家称为巢寄生现象。成语“鸠占鹊巢”也是对这个现象的描述。
.图二中的亲鸟正在喂食雏鸟,从动物行为的功能看,这属于 行为。
.从图二中可以看到,雏鸟比亲鸟的体型更大,杜鹃的卵孵化出雏鸟后会在短时间内将大苇莺产的卵推出巢外,从动物的行为获得途径看,这属于 行为,由此可见杜鹃与大苇莺之间是竞争关系;动物的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
(3) 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进行通讯的呢?
作出假设: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设计实验:如图三。
①材料:环形的透明塑料罩、面包屑、饥饿的蚂蚁若干只。
②步骤:
.取两个环形的透明塑料罩放在 、 两张纸上,沿内外边缘用铅笔绘出轮廓。
.在 塑料罩内放入面包屑,在 塑料罩内放入面包屑和一只饥饿的蚂蚁。
. 中蚂蚁发现面包屑并绕行至少一周后取走 、 的塑料罩、食物和蚂蚁。
.在两张纸圆圈的相同位置各放置一只饥饿的蚂蚁,观察蚂蚁的运动路径。
结果和结论:
若 ,则证明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若 ,则证明蚂蚁不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孙悟同学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他又进一步思考,蚂蚁通讯的气味是蚂蚁找到食物之后产生的还是持续不断产生的呢?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则你的假设是: 。
(2021·单元测试)涡虫生活在水中,但不能在水中流动,只能在物体或液体表面做游泳状爬行。为了探究涡虫是否具有认识道路的能力,科学家利用涡虫这一生活习性,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可知,涡虫通过 的运动方式获取吊在水中央的食物。涡虫从水槽底部到水中央的取食途径是:水槽底部 水槽壁 绳子 食物。
(2) 从行为形成的过程看,涡虫能获取水中央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有助于涡虫适应 的环境。
(3) 当绳端不悬挂食物时,涡虫依然能沿着原来的路线寻找。这种现象说明 ;若长时间不悬挂食物,涡虫沿着原路线寻找食物的行为可能会 (填“持续”或“消退”)。
(2021·单元测试)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动物行为和结构的问题:
资料一:①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资料二:狮群中,凡争斗经常获胜的雄狮,其颈部鬃毛呈棕黑色,而一般的雄狮鬃毛为黄褐色。科学家为了了解鬃毛颜色对雄狮的意义,制作了一只仿真的棕黑鬃毛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并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狮到身边来。
资料三:升金湖是我国东部大型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白头鹤和东方白鹤等珍禽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使其成为我国东部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基地之一,于 年 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从资料一中的各项(特别是①)描述中可知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 行为的动物;②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 行为;③是蜜蜂的节律行为,这种行为受 (填“生物钟”或“环境”)控制;⑤表现的是蜜蜂的 行为,但蜂王咬死对方的现象在此种行为中是极少见的。
(2)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资料二中的研究方法是 。
(3) 分析资料三: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的 行为。迁徙的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
1. 【答案】D
【知识点】学习行为
2. 【答案】A
【解析】灰喜鹊的筑巢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青岛,北京和小兴安岭的温度存在差异,会影响灰喜鹊的筑巢时间。这三个地区中,只有小兴安岭林区人类活动较少,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当地灰喜鹊筑巢较低的原因。灰喜鹊的筑巢时间和高度能够适应其不同的生存场所,这体现了灰喜鹊对环境的适应性。
【知识点】学习行为
3. 【答案】B
【解析】从行为获取途径来看,乌贼的题述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4. 【答案】C
【解析】猫哺育幼崽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5. 【答案】D
【解析】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鹦鹉学舌、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6. 【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7.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8. 【答案】C
【解析】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会形成一定的组织,群本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会形成等级。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属于先天性行为,猴子表演骑车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尖叫、蜜蜂的各种舞蹈都属于信息交流,苍绳飞行发出的声音是翅振动引起的空气震动,不属于信息交流。
【知识点】学习行为
9. 【答案】A
【解析】企鹅失去了卵后,把鹅卵石当成企鹅卵来孵化,这种行为是其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0. 【答案】B
【解析】导盲犬为主人“导航”是导盲犬后天获得的学习行为。
【知识点】学习行为
11. 【答案】A
【解析】母狼把人类的婴儿当成自己的后代来喂养,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12. 【答案】D
【解析】生来就有的、能伴随动物一生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3. 【答案】A
【解析】根据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确定“大熊猫喜欢马粪的行为一定是先天性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与遗传因素有关。科学家认为,“吸引大熊猫喜欢马粪的原因是其中含有 石竹烯”,这是作出假设。研究发现“大熊猫可以借助粪便御寒”,这是实验得出的结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4. 【答案】B
【解析】后天学习行为使动物能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和繁殖、适应环境必不可少的本能。蚯蚓比小鼠低等,学习能力比小鼠弱。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15. 【答案】C
【解析】大雁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由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社群行为。
【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综合题(共5题)
16. 【答案】
(1) i 先天性行为
ii 小白鼠
iii 实验法
(2) i 乙;甲、乙两组只存在单一变量 是否接种细菌
ii 乙组、丙组
【知识点】新情境下的探究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先天性行为
17. 【答案】
(1) 先天性;遗传物质
(2) 取食;学习;遗传
(3) 环境
【解析】
(1) 题干中小袋鼠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 黑猩猩取食白蚁和摘高处的香蕉都属于取食行为,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学习行为。低等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黑狸猩该行为必须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该行为更有利于动物生存。
(3)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知识点】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18. 【答案】
(1) 舒张;支点;②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2) 繁殖;先天性;有利于获取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繁殖后代等
(3) 纸上蚂蚁没有目的地走, 纸上蚂蚁在纸圆圈内走;两只蚂蚁均没有目的地走;蚂蚁通讯的气味是蚂蚁找到食物之后产生的(或是持续不断产生的)
【解析】
(1) 图一中的甲处于伸肘状态,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一中甲的放大部位是肘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脱臼的现象,也就是②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2) 图二中的亲鸟正在喂食雏鸟,这属于繁殖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同于先天性行为。动物行为的意义:有利于获取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繁殖后代等。
(3) 结果和结论:若 纸上蚂蚁没有目的地走, 纸上妈蚁在纸圆圈内走,说明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若两只蚂蚁均没有目的地走,说明蚂蚁不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根据提出的问题:蚂蚁通讯的气味是蚂蚁找到食物之后产生的还是持续不断产生的呢?作出假设:蚂蚁通讯的气味是蚂蚁找到食物之后产生的(或是持续不断产生的)。
【知识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先天性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9. 【答案】
(1) 游泳状爬行;水面
(2) 学习;复杂变化
(3) 涡虫具有认识道路的能力;消退
【解析】
(1) 由题图可知,涡虫通过游泳状爬行的运动方式获取吊在水中央的食物。涡虫从水槽底部到水中央的取食途径是:水槽底部 水槽壁 水面 绳子 食物。
(2) 从行为形成的过程看,涡虫能获取水中央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该行为有助于涡虫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3) 当绳端不悬挂食物时,涡虫依然能沿着原来的路线寻找。这种现象说明涡虫具有认识道路的能力;若长时间不悬挂食物,涡虫沿着原路线寻找食物的行为可能会消退。
【知识点】学习行为
20. 【答案】
(1) 社群;防御;生物钟;攻击
(2) 实验法
(3) 先天性
【解析】
(1) 从资料一中的各项(特别是①)描述中可知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社群行为的动物;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防御行为;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这是蜜蜂的节律行为,这种行为受生物钟控制;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这表现的是蜜蜂的攻击行为,但杀死对方的现象在此种行为中是极少见的。
(2) 资料二中科学家为了了解鬃毛颜色对雄狮的意义,制作了一只仿真的棕黑鬃毛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并通过望远镜观察,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而是模拟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鬃毛颜色”,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资料二中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迁徙是鸟类生来就有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