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2024)
第4章 图形与坐标
本章复习与测试
浙教版2023-2024学年八上数学第4章图形与坐标 培优测试卷2(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3-2024学年八上数学第4章图形与坐标 培优测试卷2(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09 07:26:20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3-2024学年八上数学第4章图形与坐标 培优测试卷2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果把电影票上3排6座记作(3,6),那么(6,5)表示( )
A.5排6座 B.5排5座 C.6排5座 D.6排6座
【答案】C
【解析】把3排6号的电影票记作(3,6),那么(6,5)表示的电影票号是:6排5号.
故答案为:C.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轴上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点(0,2)在y轴上,故A不符合题意;
B、点(3,0)在x轴上,故B符合题意;
C、点(0,-1)在y轴上,故C不符合题意;
D、点(-5,6)在第二象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点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三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一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点所在的象限是第四象限.
故答案为: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减去2,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将原图形( )
A.向左平移2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
C.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向下平移2个单位
【答案】D
【解析】纵坐标都减去2,即坐标系中的图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在第二象限,则整数m的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得:,
解得:,
∴整数m的值为3,
故答案为:C.
6.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点 在第二象限,则点P关于直线 直线m上各点的横坐标都是 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直线m上各点的横坐标都是2,
直线为: ,
点 在第二象限,
到2的距离为: ,
点P关于直线m对称的点的横坐标是: ,
故P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故答案为:D.
7.如果点的坐标满足,那么称点为“美丽点”,若某个“美丽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或 D.或
【答案】D
【解析】∵P到y轴的距离为2,
∴x=2或-2,
∵x+y=xy,
∴2+y=2y或-2+y=-2y,
∴y=2或y=,
∴P点的坐标为(2,2)或(-2,),
故答案为:D.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为.线段以每秒旋转90°的速度,绕点沿顺时针方向连续旋转,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移动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上,按照…的路线循环运动,则第2023秒时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第1秒时,OP=1,此时OA在y轴的负半轴上,P(0,-1),
第2秒时,OP=2,此时OA在x轴的负半轴上,P(-1,0),
第3秒时,OP=3,此时OA在y轴的正半轴上,P(0,3),
第4秒时,OP=4,此时OA在x轴的正半轴上,P(0,4),
第5秒时,OP=3,此时OA在y轴的负半轴上,P(0,-3),
第6秒时,OP=2,此时OA在x轴的负半轴上,P(0,-2),
第7秒时,OP=1,此时OA在y轴的正半轴上,P(0,1),
第8秒时,OP=0,此时OA在x轴的正半轴上,P(0,0),
第9秒时,OP=1,此时OA在y轴的负半轴上,P(0,-1),
∴点P的坐标每8秒一个循环,
2023÷8=252······7,
∴第2023秒时点的坐标与第7秒时点P的坐标相同,即为P2023(0,1),
故答案为: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如果点 到 轴和 轴的距离分别为 , ,且点 在第一象限,那么 ;③如果点 位于第四象限,那么 ;④如果点 的坐标为 ,那么点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⑤如果点 在 轴上,那么点 的坐标是 .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①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故①错误;
②如果点 到 轴和 轴的距离分别为 , ,那么点 或 或 或 ,
∵ 在第一象限,∴ 点坐标为 ;
③如果点 位于第四象限,那么 ,正确;
④如果点 的坐标为 ,那么点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正确;
⑤如果点 在 轴上,则 ,
∴ ,∴ 的坐标是 故错误.
综上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 .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 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 轴正半轴上点 处,则点C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 )
A. B.(2,1) C. D.
【答案】D
【解析】∵AD′=AD=2,AO= AB=1,
∴OD′= = ,
∵C′D′=2,C′D′∥AB,
∴C'(2, ).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11.如图是一片枫叶标本,其形状呈“掌状五裂型”,裂片具有少数突出的齿.将其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叶片“顶部” ,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则叶杆“底部”点 的坐标为 .
【答案】
【解析】∵ ,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
∴B点向右移动3位即为原点的位置,
∴点C的坐标为 ,
故答案为: .
12.已知点在轴下方,且到轴的距离为4,到轴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为 .
【答案】或
【解析】∵点A在x轴下方 ,
∴A点的纵坐标小于0,
∵A到x轴的距离为4,
∴A的纵坐标为-4,
∵A到y轴的距离为5,
∴A点坐标为或.
故答案为:或.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B,如果点A和点B关于原点对称,那么点A的坐标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设,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
∵A、B关于原点对称,
∴,,
解得,,
∴
故答案为:
1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以点为圆心、AP长为半径作弧,与轴交于点,则点的坐标是 .
【答案】(7,0)
【解析】如图,过点P作PC⊥x轴于点C,
∵PC⊥x轴,P(4,2),
∴PC=2,AB=2AC,∠PCA=90°,
∵A(1,0),P(4,2),
∴PA=,OA=1,
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AC=,
∴AB=2AC=6,
∴OB=OA+AB=7,
∴点B(7,0).
故答案为:(7,0).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5,2),当点C在第一象限,且坐标为 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1,6)(5,6)(3,4)
【解析】 如图,
∵A(1,2),B(5,2),
∴AB=5-1=4,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当∠BAC为直角时,
∴CA=AB=4,
∴C(1,2+4),
即:C(1,6)
②当∠ABC为直角时,
∴AB=BC=5,
∴C(5,2+4),
即:C(5,6)
③当∠ACB为直角时,
∴AC=BC,
∴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C的横坐标为3,,
∴C的纵坐标为2+2=4,
∴C(3,4)
∴C(1,6)或(5,6)或(3,4),
故答案为:(1,6),(5,6),(3,4).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三个不重合的点,,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指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指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矩面积”.例如:,,则“水平底”,“铅垂高”,“矩面积”.若,,三点的“矩面积”为,则的值为 .
【答案】或
【解析】【解答】
当F点在DE下方时,
a=1-(-2)=3
h=2-t
∴S=3(2-t)=18
∴t=-4
当F点在DE上方时,
a=1-(-2)=3
h=t-1
∴S=3(t-1)=18
∴t=7
故答案为:t=-4或t=7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题6分,第20、21题每题8分,第22、23题每题10分,第24题12分,共66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为(2,0),(6,0),点N从A点出发沿AC向C点运动,连接ON交AB于点M,当点M恰平分线段ON时,求线段CN的长.
【答案】解:作ND∥AB交OC于D,如图所示:
则∠NDC=∠ABC,∠DNC=∠A,
∵OM=MN,
∴OB=BD,
∵点B、C的坐标分别为(2,0),(6,0),
∴OB=2,OB=6,
∴BC=4,BD=OB=2,
∴BD=CD=2,
∵△ABC是等边三角形,
∴∠A=∠ABC=∠ACB=60°,AC=BC=4,
∴∠DNC=∠NDC=∠AC60°,
∴△CDN是等边三角形,
∴CN=DN=CD=2.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3﹣2a)在第一象限.
(1)若点A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相等,求a的值;
(2)若点A到x轴的距离小于到y轴的距离,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点A(a,3﹣2a)在第一象限
∴点A到y轴的距离为a、到x轴的距离为3﹣2a,
∴a=3﹣2a,
解得a=1;
(2)∵点A到x轴的距离小于到y轴的距离,
∴a>3﹣2a,
解得a>1,
∵点A(a,3﹣2a)在第一象限,
∴,
即0<a<,
∴当1<a< 时,点A到x轴的距离小于到y轴的距离.
19.已知点A(﹣5,0),B(3,0).
(1)在y轴上找一点C,使之满足S△ABC=16,求点C的坐标(要有必要的步骤);
(2)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找一点C,能满足S△ABC=16的C有多少个?这些点有什么特征?
【答案】(1)解:如图,∵A(﹣5,0),B(3,0),
∴AB=3﹣(﹣5)=3+5=8,
S△ABC= AB CO= ×8 CO=16,
解得CO=4,
当点C在y轴的正半轴时,点C的坐标为(0,4),
当点C在y轴的负半轴时,点C的坐标为(0,﹣4);
(2)解:∵到x轴距离等于4的点有无数个,
∴在平面内使△ABC的面积为16的点有无数个,这些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4.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4,4﹣5a)位于第二象限,
点B(﹣4,﹣a﹣1)位于第三象限,且a为整数.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2)若点C(m,0)为x轴上一点,且△ABC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值.
【答案】(1)解:∵点A在第二象限,
∴4-5a>0,则a<,
∵点B在第三象限,
∴-a-1<0,
∴a>-1,
∴-1
∵a为整数,
∴a=0,
∴4-5a=0,-a-1=-1,
∴ A(-4,4) ,B(-4,-1) .
(2)解:∵BC为底,
∴AB=AC,
∴,
∴m+4=±3,
∴m=-1或-7.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b,0)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点B(0,4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其中b满足方程:3(b+1)=6.
(1)求点A、B的坐标;
(2)点C为y轴负半轴上一点,且△ABC的面积为12,求点C的坐标;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解方程:3(b+1)=6,得:b=1,∴A(﹣3,0),B(0,4),(2)∵A(﹣3,0),∴OA=3,∵△ABC的面积为12,,∴BC=8,∵B(0,4),∴OB=4,∴OC=4,∴C(0,﹣4);(3)存在,∵△PB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BC上的高OP为,∴点P的坐标(,0)或(﹣,0).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a,﹣a),点B坐标为(b,c),a,b,c满足.
(1)若a没有平方根,判断点A在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
(2)若点A到x轴的距离是点B到x轴距离的3倍,求点B的坐标;
(3)点D的坐标为(4,﹣2),△OAB的面积是△DAB面积的2倍,求点B的坐标.
【答案】解:(1)∵a没有平方根,
∴a<0,
∴﹣a>0,
∴点A在第二象限;
(2)解方程组,用a表示b、c得b=a,c=4﹣a,
∴B点坐标为(a,4﹣a),
∵点A到x轴的距离是点B到x轴距离的3倍,
∴|﹣a|=3|4﹣a|,
当a=3(4﹣a),解得a=3,则c=4﹣3=1,此时B点坐标为(3,1);
当a=﹣3(4﹣a),解得a=6,则c=4﹣6=﹣2,此时B点坐标为(6,﹣2);
综上所述,B点坐标为(3,1)或(6,﹣2);
(3)∵点A的坐标为(a,﹣a),点B坐标为(a,4﹣a),
∴AB=4,AB与y轴平行,
∵点D的坐标为(4,﹣2),△OAB的面积是△DAB面积的2倍,
∴点A、点B在y轴的右侧,即a>0,
∴×4×a=2××4×|4﹣a|,解得a=或a=8,
∴B点坐标为(,)或(8,﹣4).
23.若点的坐标满足.
(1)若点的坐标为,求,的值;
(2)若点在第二象限,且符合要求的整数只有五个,求的取值范围;
(3)若点为不在轴上的点,且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1)解:解方程组得:,
∵点的坐标为
∴,解得:;
(2)∵点P在第二象限,则,
∴,,
∴,
∵符合要求的整数a只有五个,
∴,1,2,3,4;
∴,
即b的取值范围为;
(3)由(1)得:,,
∵点P为不在x轴上的点,
∴,即,
∵关于z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则,
∴,
代入得:,且,
∴,
∴,
∵,
∴,
∴.
24.如图1,点A(2,1),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AC∥y轴,且AC=3,连接BC交y轴于点D.
(1)点B的坐标为 ,点C的坐标为 ;
(2)如图2,连接OC,OC平分∠ACB,求证:OB⊥OC;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P为OC上一点,且∠PAC=45°,求点P的坐标.
【答案】(1)(-2,1);(2,4)
(2)解:∵OC平分∠ACB,
∴∠1=∠2,
∵AC∥y轴,
∴∠3=∠2,
∴∠1=∠3,
∴CD=DO.
作CE⊥y轴于点E,连接AB交y轴于点F,
∵点A,点B关于y轴对称,
∴BF⊥y轴,
∴∠CED=∠BFD,
∵B(-2,1),C(2,4),
∴CE=BF=2,
在△CDE和△BDF中,
∠CED=∠BFD∠CDE=∠BDF,CE=BF,
∴△CDE≌△BDF(AAS).
∴CD=BD,
∴BD=CD=OD,
∴∠DBO=∠DOB,
∵∠1+∠3+∠DBO+∠DOB=180°,
∴∠3+∠DOB=90°,
∴OB⊥OC
(3)解:连接BP,作PQ⊥x轴于点Q,
∵点A,点B关于y轴对称,
∴AB⊥y轴,
∴∠BAC=90°,
∵∠PAC=45°,
∴PA平分∠CAB,
∵OC平分∠ACB,
∴BP平分∠ABC.
∴∠BPC=135°,
∴∠BPO=45°.
∵∠BOP=90°,
∴OB=OP,
在△BOF和△POQ中,
∠BFO=∠PQO,∠BOF=∠POQ,OB=OP,
∴△BOF≌△POQ(AAS).
∴PQ=BF=2,OQ=OF=1,
∴P(1,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3-2024学年八上数学第4章图形与坐标 培优测试卷2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果把电影票上3排6座记作(3,6),那么(6,5)表示( )
A.5排6座 B.5排5座 C.6排5座 D.6排6座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轴上的是( )
A.、 B.、 C. D.、
3.点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三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一象限 D.第四象限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减去2,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将原图形( )
A.向左平移2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 C.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向下平移2个单位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在第二象限,则整数m的值为( )
A.1 B.2 C.3 D.4
6.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点 在第二象限,则点P关于直线 直线m上各点的横坐标都是 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B. C. D.
7.如果点的坐标满足,那么称点为“美丽点”,若某个“美丽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或 D.或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为.线段以每秒旋转90°的速度,绕点沿顺时针方向连续旋转,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移动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上,按照…的路线循环运动,则第2023秒时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第8题) (第10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如果点 到 轴和 轴的距离分别为 , ,且点 在第一象限,那么 ;③如果点 位于第四象限,那么 ;④如果点 的坐标为 ,那么点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⑤如果点 在 轴上,那么点 的坐标是 .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 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 轴正半轴上点 处,则点C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 )
A. B.(2,1)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如图是一片枫叶标本,其形状呈“掌状五裂型”,裂片具有少数突出的齿.将其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叶片“顶部” ,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则叶杆“底部”点 的坐标为 .
(第11题) (第14题)
12.已知点在轴下方,且到轴的距离为4,到轴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为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B,如果点A和点B关于原点对称,那么点A的坐标是 .
1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以点为圆心、AP长为半径作弧,与轴交于点,则点的坐标是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5,2),当点C在第一象限,且坐标为 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三个不重合的点,,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指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指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矩面积”.例如:,,则“水平底”,“铅垂高”,“矩面积”.若,,三点的“矩面积”为,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题6分,第20、21题每题8分,第22、23题每题10分,第24题12分,共66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为(2,0),(6,0),点N从A点出发沿AC向C点运动,连接ON交AB于点M,当点M恰平分线段ON时,求线段CN的长.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3﹣2a)在第一象限.
(1)若点A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相等,求a的值;
(2)若点A到x轴的距离小于到y轴的距离,求a的取值范围.
19.已知点A(﹣5,0),B(3,0).
(1)在y轴上找一点C,使之满足S△ABC=16,求点C的坐标(要有必要的步骤);
(2)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找一点C,能满足S△ABC=16的C有多少个?这些点有什么特征?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4,4﹣5a)位于第二象限,
点B(﹣4,﹣a﹣1)位于第三象限,且a为整数.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2)若点C(m,0)为x轴上一点,且△ABC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值.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b,0)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点B(0,4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其中b满足方程:3(b+1)=6.
(1)求点A、B的坐标;
(2)点C为y轴负半轴上一点,且△ABC的面积为12,求点C的坐标;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a,﹣a),点B坐标为(b,c),a,b,c满足.
(1)若a没有平方根,判断点A在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
(2)若点A到x轴的距离是点B到x轴距离的3倍,求点B的坐标;
(3)点D的坐标为(4,﹣2),△OAB的面积是△DAB面积的2倍,求点B的坐标.
23.若点的坐标满足.
(1)若点的坐标为,求,的值;
(2)若点在第二象限,且符合要求的整数只有五个,求的取值范围;
(3)若点为不在轴上的点,且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24.如图1,点A(2,1),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AC∥y轴,且AC=3,连接BC交y轴于点D.
(1)点B的坐标为 ,点C的坐标为 ;
(2)如图2,连接OC,OC平分∠ACB,求证:OB⊥OC;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P为OC上一点,且∠PAC=45°,求点P的坐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
1.2 定义与命题
1.3 证明
1.4 全等三角形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6 尺规作图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1 图形的轴对称
2.2 等腰三角形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5 逆命题和逆定理
2.6 直角三角形
2.7 探索勾股定理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3.1 认识不等式
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
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章 图形与坐标
4.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3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
第5章 一次函数
5.1 常量与变量
5.2 函数
5.3 一次函数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