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07: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0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02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03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04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苏轼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8月)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东坡名号的由来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湖北黄州。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为什么他要取号为东坡居士呢?因为他很仰慕唐朝的诗人白居易,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步东坡》为其中一首:“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了解文章中的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记如何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生字词
注释
元丰六年: 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 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 想要,准备。
月色: 月光。
入: 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起: 起身。
行: 出行。
念: 想到。......的人。
遂: 于是,就。
至: 到。
寻: 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亦:也。
寝: 睡,卧。
相与: 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 清澈透明。
藻: 藻类植物。
交横: 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但: 只(是)仅仅。
闲人: 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耳: 语气词,“罢了”
原文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庖丁解牛
记叙 寻伴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描写 庭中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抒情 月下感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6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1
地点:承天寺中庭
2
人物:“我”和张怀民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领悟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人为伴。
“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文章用了仅84个字,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胸怀的旷达,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下节课见!